欧元的诞生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什么挑战?

2024-05-18 14:17

1. 欧元的诞生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什么挑战?

欧元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能力的挑战
从历史上看,IMF在协调其成员国缓解1973年与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危害、救援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结构性改革并促进其经济稳定增长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协调能力。但在特别提款权问题、南北货币关系问题、以及IMF的贷款条件等问题上,其协调能力却引人质疑。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欧洲货币联盟作为同样的跨主权国家的国际货币机构,尽管它也将面临许多困难,但在保证欧元稳定方面将发挥出更完善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在货币问题上以一个声音说话的欧洲,将会代替原发达国家内部美、日、德三极上德国的位置,并将大大增强这一极的力量,从而使IMF在协调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立场的问题上难度更大。
2、对国际储备体系的挑战
现有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可以概括为美元主导下的美元、日元、马克、SDRs及其他硬货币并存的体系。欧元的产生与运作,对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SDRs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无疑将带来严峻的挑战。
从经济实力来看,统一货币后的欧盟国家GDP在1996年占经合组织的38.3%,而美国只占32.5%,日本则占20.5%。因此,以这种经济实力为基础的欧元,在一定时期内有望在国际储备体系中挤占美元所占的一部分份额,并可能在中长期内动摇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从而形成未来国际储备体系中非对称三级(美、欧两极强,日本一极弱)的局面。
同欧元一样,SDRs也是一种国际清偿力,但SDRs天生就有缺陷。同样作为信用货币,欧元却在天然禀赋上优于SDRs。这是因为:
①从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角度考察,虽然作为篮子货币的SDRs的价值也很稳定,但从作为信用货币其价值所必须依靠的信用源泉来讲,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的作用,显然要比IMF在国际储备货币创造上的作用大得多。
②从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角度考察,在非官方结算之中,SDRs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而欧元则不一样,它不但可作非官方结算货币,而且还可作区域内统一的流通货币,可以预见,欧元被非官方欢迎的程度将是SDRs无法比拟的。
也可以预见,至今未达到在其创立之初所设想的成为世界主要清偿力目标的SDRs,在欧元的挑战之下将会更加暴露出其内在缺陷性,从而动摇其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
3、挑战目前的所谓“非体系”,为世界货币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汇率制度安排多样化、黄金非货币化以及国际政策协调艰难,是目前牙买加体系之所以被称为“非体系”的重要原因。欧元将以其汇率稳定、跨国界的协调及统一的中央银行对这一“非体系”直接提出挑战。
并且统一的欧元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用于非官方结算的跨国界信用本位货币的一种创造,它的诞生及其后的发展,将为未来统一世界货币的创造提供宝贵的经验,也将为其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货币一体化起到示范作用。
许多学者已经预言,世界货币最终的统一将建立在几大区域性国际货币基础之上,并在广泛的国际协调上与制度框架内执行其世界货币的职能。我们认为,未来IMF货币的改革进程将和区域内国际货币-体化发展进程相交织,并最终创造出一种完善的世界货币。尽管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这或许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趋势。

扩展资料:欧元的特点:
1999年1月1日起欧元正式启动,并于2002年6月30日之后成为欧洲货币联盟范围内唯一合法通货的欧元,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1)跨主权国家创造的信用本位货币。其信用将来自于人们对欧洲货币联盟内高效率的协调能力、其经济实力和经济增长潜力所赋予的信心。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分离造成欧元的缺陷。一国范围内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有矛盾情形的,该矛盾对于具有第一个特点的欧元来讲显得更加突出,因为其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与分离的各国主权政府之间,并不能保证在必要时能够完全协调一致。因此分离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能从内部动摇欧元的生命所在——币值稳定。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挑战

欧元的诞生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什么挑战?

2. 欧元的诞生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什么挑战?

欧元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调能力的挑战
从历史上看,IMF在协调其成员国缓解1973年与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危害、救援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结构性改革并促进其经济稳定增长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协调能力。但在特别提款权问题、南北货币关系问题、以及IMF的贷款条件等问题上,其协调能力却引人质疑。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欧洲货币联盟作为同样的跨主权国家的国际货币机构,尽管它也将面临许多困难,但在保证欧元稳定方面将发挥出更完善的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在货币问题上以一个声音说话的欧洲,将会代替原发达国家内部美、日、德三极上德国的位置,并将大大增强这一极的力量,从而使IMF在协调西方发达国家内部立场的问题上难度更大。
2、对国际储备体系的挑战
现有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可以概括为美元主导下的美元、日元、马克、SDRs及其他硬货币并存的体系。欧元的产生与运作,对美元在国际储备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SDRs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无疑将带来严峻的挑战。
从经济实力来看,统一货币后的欧盟国家GDP在1996年占经合组织的38.3%,而美国只占32.5%,日本则占20.5%。因此,以这种经济实力为基础的欧元,在一定时期内有望在国际储备体系中挤占美元所占的一部分份额,并可能在中长期内动摇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从而形成未来国际储备体系中非对称三级(美、欧两极强,日本一极弱)的局面。
同欧元一样,SDRs也是一种国际清偿力,但SDRs天生就有缺陷。同样作为信用货币,欧元却在天然禀赋上优于SDRs。这是因为:
①从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角度考察,虽然作为篮子货币的SDRs的价值也很稳定,但从作为信用货币其价值所必须依靠的信用源泉来讲,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的作用,显然要比IMF在国际储备货币创造上的作用大得多。
②从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角度考察,在非官方结算之中,SDRs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而欧元则不一样,它不但可作非官方结算货币,而且还可作区域内统一的流通货币,可以预见,欧元被非官方欢迎的程度将是SDRs无法比拟的。
也可以预见,至今未达到在其创立之初所设想的成为世界主要清偿力目标的SDRs,在欧元的挑战之下将会更加暴露出其内在缺陷性,从而动摇其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
3、挑战目前的所谓“非体系”,为世界货币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汇率制度安排多样化、黄金非货币化以及国际政策协调艰难,是目前牙买加体系之所以被称为“非体系”的重要原因。欧元将以其汇率稳定、跨国界的协调及统一的中央银行对这一“非体系”直接提出挑战。
并且统一的欧元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用于非官方结算的跨国界信用本位货币的一种创造,它的诞生及其后的发展,将为未来统一世界货币的创造提供宝贵的经验,也将为其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货币一体化起到示范作用。
许多学者已经预言,世界货币最终的统一将建立在几大区域性国际货币基础之上,并在广泛的国际协调上与制度框架内执行其世界货币的职能。我们认为,未来IMF货币的改革进程将和区域内国际货币-体化发展进程相交织,并最终创造出一种完善的世界货币。尽管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但这或许是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演化的趋势。

扩展资料:欧元的特点:
1999年1月1日起欧元正式启动,并于2002年6月30日之后成为欧洲货币联盟范围内唯一合法通货的欧元,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1)跨主权国家创造的信用本位货币。其信用将来自于人们对欧洲货币联盟内高效率的协调能力、其经济实力和经济增长潜力所赋予的信心。
(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分离造成欧元的缺陷。一国范围内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有矛盾情形的,该矛盾对于具有第一个特点的欧元来讲显得更加突出,因为其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与分离的各国主权政府之间,并不能保证在必要时能够完全协调一致。因此分离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可能从内部动摇欧元的生命所在——币值稳定。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知网-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面临的挑战

3. 欧元的诞生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什么挑战

与美国第一轮量化宽松后美国利用欧债危机狙击欧元如出一辙,在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国又在利用欧债余波,大举狙击欧元,这很难说是一种巧合。事实上,这危机背后掺杂了更深层较量,即美元与欧元主导权较量的“货币战争”,美元对欧元的打击也并不仅仅是针对欧元的币值,而是针对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对美元霸权地位的挑战。  欧元挑战美元国际地位  美国打击“老二”从来不手软,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依然延续其金融货币霸权所赋予的“结构性权力”,而自诞生之日起,欧元就作为全球最有力的潜在竞争对手,全面地挑战美元霸权体系。  首先,欧元削弱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地位。对新兴市场国家来说,欧元提供了一种能够替代美元的结算货币选择。例如伊拉克、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先后宣布接受欧元计价的石油交易。由于欧元区主要出口商品品种与美国具有竞争性,欧元结算量的上升就必然导致美元结算量的下降。结算量就是定价权,美元结算量的比重下降意味着美国在国际市场上定价权的流失。  其次,欧元冲击了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国际储备量是世界货币地位的表征。欧元诞生之后占全球总外汇储备量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美元则持续下降。根据IMF的官方外汇储备构成数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9年,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经历了一个“倒U”型走势,在欧元正式成立之前和成立初期,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其占世界储备的比重从1995年的59%上升到了2001年底71.5%,但是,自从2001年以后,美元的比重就开始不断下降,截至2010年前三季度已经滑落到62.1%。  从趋势看,美元的储备地位的确受到了重创,金融危机以前,美元回流和新增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比较清晰的规律:每当美元处于升值状态的时候,各国央行就会倾向于降低美元在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体现为新增储备中的美元比重要低于已有储备中的美元比重;而当美元处于贬值状态的时候,各国货币当局的做法正好相反,新增储备中的美元比重要高于已有储备中的美元比重。而金融危机后,这种规律发生了改变,在分配其新增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时,各国货币当局从总体上开始倾向于降低美元在美元储备中的地位。  欧债与美债争夺资源  然而,对美国的威胁似乎还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美国债券与欧洲债券的资源争夺,这个恐怕是美国最害怕的。  美国是债务依赖型经济体制,政府赤字财政、国民超前消费、银行金融支持是这种体制的全部内容。在借款“依赖型”体制下,美国长期国际贸易逆差和经常账户逆差能够维持,需要以美元不间断地循环周转运动为保证。而要保证美元不间断地循环周转运动,就必然要依赖其他国家的商品出口换取美元,其他国家又用换取的美元通过购买美国债券投资于美国,于是美元回流至美国……,为其债务进行融资。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海外持有的美国债券规模和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债券发行量占世界的32%,2003年至2009年期间,美国外债率分别为62.3%、70.4%、75.0%、83.6%、95.4%、95.2%和95.9%,2009年与2003年相比提高了33.6个百分点,美国外债余额已到达13.6万亿美元,占全球外债余额的23.9%。  令美国担忧的是,与美国相似的欧洲国家也基本是“债务依赖型国家”。根据IMF的数据库,世界外债发行数量最多的前10个国家,包括了美国、7个欧洲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和澳大利亚,这10个国家对外发行的债券占全球的83.8%,而这其中欧元区各国债券市场加总后规模占到了全球的45%,已经超过了美国32%左右的份额,无疑这是对美国债务依赖体系的最大挑战。  美联储并非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最大的买家来自海外,特别是那些具有雄厚外汇储备的新兴经济体,而由于金融危机使美元的信用基础大为削弱,2008年流入美国的季度资产流量显著下降,2009年前三季度,美国甚至出现了20年以来的资本净流出局面,使美国国债融资遭受困境。怎么办?在美元弱势难改的前提下,只有制造一个比美国国债还烂的债券,才可能让投资者在坏与更坏之间选择一个。  于是,美国信用机构不断调低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的信用评级,轮番对欧债危机制造动荡,大举做空欧元,美元利用“避险属性”和阶段性强势使资本大量回流美国本土,全球经济的风险核心从美国转移至欧洲,而美国却成了最大的赢家。包括美国国债、美股及其它机构债券在内的美元资产大受追捧,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和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纷纷创出新低,美国的国债融资顺利进行。  美元衰落的大趋势无法改变  今年以来,希腊危机在欧洲金融救助和一系列财政重建过程中暂时得以平息,而美国经济却出现了“广泛减速”迹象,美联储试图再次重启量化宽松大幅降低国债收益率,没想到美国国债不降反升,国债收益率一度创下两个月新高,于是美国故伎重演,再度掀起欧债风暴,美元也顺理成章的再次成为“全球风险的避风港”,全球美元资产回流,美债再次受追捧。  这样看来,被通常所认定的一段时期内美元会大幅贬值可能未必是正确的,起码美国经济的自利主义不允许美元的大幅贬值,因为对美元霸权体系的挑战才是美国最害怕的。不过,就像历史的车轮人们无法逆转一样,美元的衰落是无法改变的大趋势,而在美元霸权与反霸权的斗争中一定会有非常多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上演。

欧元的诞生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有什么挑战

4. 欧元正式启动后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挑战

1. 一体化的金融“黏合剂”
  建立欧洲货币联盟和实行欧元是欧盟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战略步骤。欧盟主张实行欧元的国家领导人和经济界代表不仅将货币联盟视为经济一体化目标,而且将此作为整个欧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欧元加强欧盟的国际竞争地位。建立欧洲货币联盟是明确的政治战略目标,其意义远超过经济范畴。(1)欧洲整合的“黏合剂”。在世纪交替之际,欧洲版图上接二连三出现北约东扩、欧盟东扩等重大战略组合。这些事件在欧盟国家引起的政治磋商、矛盾和问题使欧盟国家间关系面临很大压力。实施欧元将在欧盟国家间形成一种“金融黏合剂”,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关键一环。欧元区国家逐步拆除重要障碍,国家在放弃货币政策主权后,将与货币联盟的经济和政治利害关系共命运。欧元把参与国的政治与经济连成一体,欧洲一体化从此难走回头之路。(2)对全球化挑战的回答。实行统一货币——欧元有助于欧盟实现其提高对美、日国际竞争力的政治经济目标。欧元区拥有3.03亿人口,已经超过美国(2.76亿)和日本(1.27亿)。目前欧元区的GDP占世界的比重(16%)低于美国(22%),高于日本(7%),但随着未来欧元区的逐步扩大,这一比重将趋向扩大。现欧元区的商品与劳务出口占世界的比重(19%)已明显领先于美国(15%)和日本(9%)。在实力支撑下欧元区将更有“资本”扩大欧元金融区地缘经济影响,平等参与建设未来世界经济制度。
  欧元区增强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实行欧元后,欧元区内部的汇率风险消除。欧元12 国必须按照法律遵守《马约》规定的通胀和财政稳定目标。这些措施促使欧盟国家经济集体转向稳定。欧元实施近3年时间里,欧盟内外出现许多大的动荡和干扰,如亚洲金融危机余波、科索沃战争、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以及美国恐怖事件等,欧洲货币联盟经受巨大冲击。总体看,欧元区内部的动荡小于欧元以前的“马克体系”,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经过调整能够保持在2%以下,国债占GDP比重得以按计划持续降低。

2. 世界金融体系的“稳定器”
  欧元将改变国际金融格局,对全球金融关系有一定稳定作用。欧元将改变美元在国际金融中绝对主导的地位。在未来国际金融体系中,美元仍是最重要的主导货币,欧元并不是要取代美元的地位,而是稳步接近美元的地位,并和日元一起共同行使国际主导货币的职责。欧元启动以来,虽然欧元兑美元汇率在波动中呈现弱势,但欧元的国际作用已明显增强。除了在世界贸易结算中的比重有所扩大外,欧元作为国际投资货币的意义明显明显增大。欧洲的国际金融地位明显上升,欧洲的债券市场已与美国并驾齐驱,股市也在欧元推动下,在深度和广度上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日益重要的融资渠道。

  美国汇率和利率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将受到一定的限制。据统计,全球30%-40%金融资产最终将归于欧元,其5000-10000亿从美元转为欧元。如果最终英国加入欧元区,欧元区的实力和筹资能力将大大加强。欧元区的实力将接近美元的地位。但欧美之间并没把对方作为竞争中危险的一极,而是重要场所。因为欧元成功,可以简化交易过程和费用,同时也促进欧洲市场稳定。随着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比重下降,美元失去少许地位符合世界经济力量的实际对比,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中长期欧元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具有稳定作用。中长期内,美元仍保持着国际储备货币和支付货币的重要作用。在相当时间内,美元虽是最强的、应用最广的世界主导货币,但它一方面因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因欧元的崛起而处于强大的压力之下。欧洲央行采取了既竞争又协调,以协调为主的政策。欧洲统一货币促使美国和欧洲都从自身利益出发,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欧元启动以来,欧洲中央银行努力按照欧元区的利益和景气发展制定货币政策,在维护独立性和不与美联储的政策陷入冲突的矛盾之间保持平衡。欧洲央行特别着眼预防美国经济大起大落和美国经常项目巨额赤字引发美元贬值的风险。为防止出现金融动荡和汇率冲击,欧洲央行和美联储、日本等中央银行进行了政策协调。在欧元启动后的近3年时间中,在共同作用下,国际汇率未出现大的动荡,维持了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

  欧元区通过在物价、财政、利率和对外经济等方面的稳定政策措施,为欧元区建立了稳定的框架。《马约》的四项标准给世界各经济区域和组织提供了整顿经济和建立稳定货币机制的范例。欧元的实施提出重要启示:稳定金融需要统一的、区域性的、最终是全球性的金融秩序和金融体系。美国恐怖事件后,欧洲的出口受到影响。但欧元区的金融仍保持稳定。若在实施欧元之前,这种冲击将引起欧洲各种货币,如马克、法郎、里拉和比索塔的激烈动荡。但统一的欧元实力和欧洲央行与美联储的政策协调使欧元区避免了外来冲击。欧洲央行稳定景气和资本市场的 “危机管理”政策经受住考验,欧元保持相对稳定。货币联盟的稳定对国际金融的稳定做出贡献。

5. 概括”欧元”对欧洲及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

经济利益
  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讲,实行统一货币会给欧盟各国带来以下好处   (1)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未来欧元区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总额两个方面都将高于美国和日本。欧元启动以后,统一货币与统一市场的共同促进无疑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使得欧盟在与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强国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2)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经济竞争日益全球化、地区化、集团化的大趋势中,统一货币是最有力的武器之一。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集团,但对国内市场动荡的冲击仍然缺乏抵御能力。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机、1996年的日元危机,都一度导致欧盟经济增长滑坡、出口下降、就业减少。事实证明,欧盟浮动汇率机制下各自为政的多国货币币值“软硬”不一,利率的差别、汇率的变动等因素都引发过欧盟内部金融秩序的混乱。欧元作为单一货币正式使用后,上述问题将自然会大大得到缓解。   伦敦摩根史坦利经济学家费尔斯指出,EMU的计划具持久性,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已经体现出这套体系的优势,以往欧洲地区是无法安然度过这类风暴的侵袭的。   (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  欧元
  欧元的使用,不仅简化了手续、节省了时间、加快了商品与资金流通的速度,而且还会减少近300亿美元的兑换和佣金损失,使欧盟企业无形中降低了成本,增强了竞争实力。随着欧元地位的上升和欧洲资本市场的发展,成员国的资金成本也会下降,有利于投资和经济增长。   (4)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   在欧盟内部尽管统一大市场已经建立,但由于多种货币的存在,使得同样的资源、商品、服务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价格。这种现象如长期存在下去,将扭曲各国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不利于大市场的合理发展。如果实施单一货币,由欧洲中央银行(ECB)制定和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各国的物价、利率、投资利益将逐步缩小差别或趋于一致,形成物价和利率水平的总体下降,居民社会消费扩大,企业投资环境改善,最终有利于欧盟总体经济的良性发展。
欧元与石油
  欧元对油价将有重大的影响。欧元区比美国进口更多的石油用于消费,这意味着,欧元将要比美元更多的流入那些并不只用美元标价石油的OPEC国家。欧佩克也经常讨论用欧元标价石油,这就要求石油进口国将储备欧元而不是现在使用的美元以用于石油进口。尽管委内瑞拉的大部分石油出口美国,但是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Hugo Chávez)已经声明支持这个计划。另一个支持此计划的是已故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而伊拉克拥有的石油储量为世界第二。自2000年起,伊拉克在出口石油时已经开始使用欧元,而在2002年,伊拉克将其美元储备转换为欧元,而在几个月之后,美国决定对伊拉克开战并随后侵入其领土。如果欧佩克执行这项计划,欧元区将获得原来由美国获得的“补助”。用欧元标价石油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欧元区油价的变化将紧贴世界油价。当2004年9月原油价格飙升至50美元一桶时,因为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上升,欧元标价的石油价格并没有太大的增长。同样地,当油价和欧元汇率一起下降时,欧元标价的油价也不会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如果油价的变化和汇率的变化方向相反,欧元标价的油价变动将会被放大。用欧元标价将会消除欧洲油价对于欧元兑美元汇率的依赖性。   美国的赤字型经济严重依赖于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统治地位而带来的多种美国债务和赤字的保障作用。如果美元不具有统治地位,美元和美国经济可能会经历许多拉美国家在 1980年代经历过的危机。只要美元的地位没有受到威胁,美国的经济就没有崩溃的危险。单独欧洲国家的货币不足以威胁美元的统治地位。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欧元足以威胁美元的统治地位,并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美国经济崩溃。

概括”欧元”对欧洲及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

6. 欧元,美元 国际交易货币多元化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方面,在欧元区国家对区外国家的商品与服务进出口贸易中,欧元的使用量大幅上升,大约50%的欧元区对外贸易使用欧元结算。在欧元现金使用方面,欧元在欧盟的一些邻近国家已经顺利地取代了原欧盟各成员国货币。有资料显示,欧元区外的欧元现金流通量大约在200亿~250亿欧元之间,占欧元总流通量的8%。此外,在欧元现金转换过程中,欧盟邻近国家的欧元存款从380亿欧元增加到520亿欧元。虽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元仍将是外汇市场、石油和飞机等交易的主要国际结算货币,但一些石油生产国也开始尝试改用欧元进行石油交易,如伊拉克已改用欧元,伊朗由于近半数进口产品来自欧元区国家,也希望用石油来换欧元。值得一提的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借款人使用欧元来进行融资。欧元问世前,只有8%的货币市场工具以欧元区内国家货币定价,欧元问世后,欧元区外的居民发行的交易工具中,约25%是以欧元定价的。目前,由欧元区外居民发行的国际债券中,30%左右以欧元定价,而在1999年以前以欧元区内国家货币定价的同类国际债券比例不足20%。到2002年中期,非居民发行的欧元国际债券比2001年初增长33%,占全球国际债券发行量的20%。 

作为国际流通和交易货币,欧元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实用性,可减少汇率风险,有利于降低换汇和结算成本,节省外汇对冲的费用。据估计,目前外汇对冲的费用达到交易总额的4%~5%,而欧元的广泛使用无疑使这项费用更为降低。欧元的出现打破了美元一统天下的局面,世界商业交易与金融交易所使用的货币一部分将从美元转到欧元上来。美元在国际货币结构中的比重将逐渐向美国的经济实力水平靠近,欧元区强大的经济实力将成为欧元强有力的后盾。 

作为国际结算货币,首先必须保证汇率的稳定。未来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能否保持稳定,是人们争论的热门话题。根据流行的现代货币主义理论,在不兑现的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能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管理当局——中央银行,所以对于欧元的未来,人们总是聚焦于欧洲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可以说是世界上独立性最高的银行,其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欧洲央行对价格稳定的承诺——把中期通货膨胀控制在 2%以内——将有助于增强国际投资者的信心,为欧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提供有力支持。 

欧元对国际储备货币结构的影响 

欧元对全球金融的影响是渐进的和长期的。欧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地位的提高,将推动对欧元外汇需求的增加,促进欧元债券市场的发展,引发外汇储备的置换。为降低储备货币和资产的汇率风险,各国(尤其是与欧元成员国有密切贸易和债务关系联系的国家)将根据双边贸易和债务量来增加其欧元储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2年,全球各国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中欧元已经占到13%,尽管远远落后于美元的68%,但已大大高于第三位的日元(仅占各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5%)。有些工业化发达国家发表的外汇储备构成显示欧元的份额仍在不断上升,而一些亚洲新兴国家也宣称要更大比例地增加欧元储备。 

通常情况下,世界各国对国际储备货币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越强,人们对该国的信心就越强,因而越有可能采用这种货币,二是储备货币币值的稳定性,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币值越稳定,保留这种货币的贬值风险就越小,三是储备货币发行国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进出口数额和对外资金流通数量越大,各国为了进行贸易结算和资金借贷需要持有该国的货币就越多,因而就越有可能选择该国货币。 

从经济实力来看,欧元区包括12个国家,总人口大约为3.02亿(美国的人口为2.72亿,日本为1.27亿),欧元区的 GDP占全球的16.2%,比美国的份额少 5.7个百分点,比日本的2倍还多:欧元区占国际贸易的比例为20%,而美国只占16%。由此可见,欧盟在经济实力和国际贸易方面与美国旗鼓相当。但从动态来看,在欧盟的单一货币政策效应产生后,其各方面的实力还会进一步提升。这样,欧元就有可能成为各国增持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

7. 在欧元诞生前,欧洲国家制订了什么汇率机制

欧洲汇率机制是在1979年创立,旨在限制欧盟成员国货币汇率波动的制度。 ERM为成员国货币的汇率设定固定的中心汇率,允许汇率在中心汇率上下一定的幅度内波动。 据规定,欧盟新成员国在加入欧元区之前,应将其货币纳入允许汇率在中心汇率上下15%的区间内波动的ERM-2体系,为时两年。

成员国
1979年成立之初,参与欧洲汇率机制的仅有前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丹麦及爱尔兰八个成员国。其后,西班牙于1989年6月,英国于1990年10月,葡萄牙于1992年4月加入了ERM。


问题
第一, ERM —Ⅱ是一个实行固定的可调整汇率的多边安排,它以欧元为一方,每个加入 ERM —Ⅱ的非欧元区成员国货币为另一方定出中心汇率,标准波动幅度为中心汇率的± 15% 。在这个边界上,成员国中央银行和 ECB 用筹集的短期资金进行干预。干预原则上是自动的和无限制的,如果干预与价格稳定的基本目标相冲突, ECB 和成员国中央银行可以中止干预。 
欧洲汇率机制
第二,在 ECB 与各非欧元区成员国中央银行达成的有关汇率机制运作程序的协议中,利率的灵活运用、在汇率波动未达到边界之前进行“边界内协调干预”是 ERM —Ⅱ的重要特征。
第三, ERM —Ⅱ的基础是欧盟非 ERM —Ⅱ成员国、欧元区成员国、 ECB 和加入这一机制的成员国之间所达成的多边协议。经过欧盟委员会的共同程序和经济与财政部长会议的磋商,由欧元区成员国的财政部长、 ECB 行长和参加 ERM —Ⅱ的非欧元区成员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共同决定非欧元区成员国货币对欧元的中心汇率和是否进一步缩小波动幅度。如果均衡汇率发生变化,参加 ERM —Ⅱ的各方,包括 ECB ,都有权提出重新安排中心汇率的建议。
第四, ERM —Ⅱ与通常的中间型汇率体制不同,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一个明确、可信的退出机制 (exit   mechanism) ,这就是加入欧洲货币联盟。参加 ERM —Ⅱ并保持汇率至少两年稳定是加入欧洲货币联盟的趋同标准之一,而经济基本因素的趋同是可持续的汇率稳定的前提条件,参加 ERM —Ⅱ可以为成员国执行财政货币政策提供一个标准,减少成员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只要参加 ERM —Ⅱ的国家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基本因素的稳固性, ERM —Ⅱ就可以比较好地应对投机对参加国货币的冲击。

在欧元诞生前,欧洲国家制订了什么汇率机制

8. 欧元是当前欧洲许多国家的新货币。它的发行与流通,标志着欧洲在经济一体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请回答

     (1) 欧盟   欧共体(4分)(2)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加强了它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多极化。(3分)(3)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4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