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大案除了胡惟庸案,蓝玉案,还有两个是什么,分别介绍下

2024-05-19 02:07

1. 明朝四大案除了胡惟庸案,蓝玉案,还有两个是什么,分别介绍下

空印案,中国明代初期朱元璋严惩地方计吏预持空白官印账册至户部结算钱谷的重大案件。发生在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2年。
  明初规定,每年各布政使司、府、州、县均需派遣计吏至户部,呈报地方财政的收支账目及所有钱谷之数,府与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与户部的数字必须完全相符,稍有差错,即被驳回重造账册,并须加盖原衙门官印。各布政使司计吏因离户部道远,为免往返奔走,便预持盖有官印的空白账册,遇有部驳,随时填用。该空白账册盖有骑缝印,不做他用,户部对此从不干预。洪武八年(1375)考校钱谷书册,明太祖得知空印之事后大怒,下令严办。致自户部尚书至各地守令主印者皆处死,佐贰以下杖一百,充军边地。与此案有关者多不免,被杀者达数百人。

明朝四大案除了胡惟庸案,蓝玉案,还有两个是什么,分别介绍下

2. 明朝的四大案件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恒案,蓝玉案是怎么回事?

关于事件的本质,楼上几位都说的差不多了。
空印案:每年各省布政司要到户部对账,各省实际的数与户部登记的数不能有差错。由于云南等地离京师太远,万一数字有错,只能再折回云南,重新填表盖章后回户部核准。过程十分繁复麻烦,各省就先现在表上盖上印章,万一与户部的数字有差,由各省官员直接在京师填下数就完了。大家都这样干,一直到笔者小时候,村里也有这么干的。后来被朱元璋发现了。户部及各布政司衙门的官员基本被杀光了。
明天接着介绍其他几案。

3.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有什么相同点吗?这两案有何联系?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都是我国明朝中国的奇冤案件,在明朝朝廷中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意义,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都是朱元璋为了加强自己的政治统治,同时也是强化皇权至上的政治手段。胡惟庸案发生于朱元璋成为皇帝的第十一年,而蓝玉案则发生于洪武二十六年,可以说这两起案件都是发生于朱元璋的统治时期,并且都是由朱元璋发动的,对于明朝的江山有着极大的巩固统治的作用。
  蓝玉雕像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但是也有些许的不同。胡惟庸案发生于朱元璋与宰相权利之间的矛盾中,可以说胡惟庸案中的胡惟庸是因为自己的宰相权利的过高而触怒了朱元璋,因此得到了谋图不轨的株连九族的惩罚。
  而蓝玉案则是因为大将军蓝玉作为明朝的开国元勋的地位威胁了朱元璋的统治地位,因此而遭到了朱元璋的迫害。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中的主要的相同点在于历时时间短,但是具有毁灭性的的破坏能力。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有着相近之处,都是在得知罪行之后立即进行了杀害,没有留给胡惟庸或是蓝玉为自己辨白的机会。并且都有相继的余波影响,胡惟庸案和蓝玉案都牵扯了大量的朝中大臣。但是蓝玉案中伤亡人数不及胡惟庸案。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都是明朝初年的奇冤案件,过程基本上是相似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的发生基本上铲除了明朝的开国元勋的势力。
  胡惟庸案真相  明朝初年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胡惟庸案,可以说对于胡惟庸案中的诸多细节之处都是有待商榷的,根据朱元璋处死胡惟庸的根由是谋图不轨,但是实际上对于胡惟庸的谋反叛逆的行为的描写却是鲜少的,基本上都是找不到丝毫根由的,甚至在清朝编纂的《明史》之中,提及胡惟庸案也都是含糊其辞的,只是写道胡惟庸在自己被诛杀的时候,脸上都没有丝毫的谋反叛逆的面容,足以看出胡惟庸案实际上是一出冤案,那么胡惟庸案真相是什么呢?
  胡惟庸画像
  说起胡惟庸案真相,就不得不说一说朱元璋和宰相之间的过节了,朱元璋的一生之 *** 有四位宰相,而这四位宰相的下场无一不是以被杀而告终的,这也就是表明了朱元璋对于宰相这一职位是心怀忌惮的。朱元璋身为皇帝,可以说是寝食难安的,因为明朝初年国中有很多的建国元勋,如果稍有不慎,自己的江山可能就会不稳固,因此朱元璋必须要铲除建国元勋,以此来捍卫自己的皇权至上。朱元璋先后都有十分鲜明的动作,并且在胡惟庸案中,定罪行刑的时间都是极短的,丝毫不给胡惟庸为自己辨白的机会,因此胡惟庸案可以说是朱元璋的欲加之罪。
  胡惟庸案真相是一出冤案,胡惟庸在明朝历史上并没有谋反叛逆,但是其专横的政治行为却威胁了朱元璋的统治,因此朱元璋一定会处心积虑除掉胡惟庸。
  胡惟庸案背景  胡惟庸案在明朝中是一出人们缄口不言的案件,因为胡惟庸案的真相一直都是人们讳莫如深的。胡惟庸究竟害死因何而遭到了株连九族的惩罚,胡惟庸案又是在怎样的政治背景之下发生的呢?说起胡惟庸案背景,就不得不说一说胡惟庸与朱元璋的关系了。
  朱元璋像
  胡惟庸和朱元璋可以说都是明朝的中流砥柱,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政治统治的地位一直都是不稳固的,纵然是固若金汤,由于朱元璋天性多疑,也会觉得自己的江山有一天会落入别人的手中,因此朱元璋对于自己的开国元勋的对待方式都是杀害。
  下面便来详细说一说胡惟庸案背景,胡惟庸案发生于朱元璋成为皇帝的第十一年,可以说朱元璋刚刚坐稳了皇帝的椅子,而胡惟庸也成为了朱元璋的宰相中在位时间最长久的一个了。
  朱元璋早前就有废除宰相的念头,但是因为朝廷的不稳固而得以作罢。胡惟庸在朝中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此的政治地位一次又一次地威胁着朱元璋的皇权至上,因而朱元璋的眼中再也容不下胡惟庸了。于是便有了胡惟庸宴请朱元璋前往自己的府中,但是却中途遭到了太监的阻拦,因此造成了胡惟庸案的发生。
  胡惟庸案的发生可以说是明朝加强皇权的必经之路,随着明朝朝廷的政治统治的进一步强化,宰相的地位也一步一步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胡惟庸案死了多少人  胡惟庸案可以说是震惊中国历史的一场血腥的政治行动,在胡惟庸案中死了多少人的话题也屡屡被人们所提及,胡惟庸是遭到了株连九族的惩罚,并且与胡惟庸交好的官员一并都受到了十分惨重的创伤。
  胡惟庸画像
  根据科学的统计表明,胡惟庸案中至少是死了超过三万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胡惟庸的族人亲眷,也有一部分是与胡惟庸一家有关联的人物,在胡惟庸案中,朱元璋可以说是震慑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作为君王有了更高的威望,但是胡惟庸案中死了太多的人对于明朝朝廷而言也是一场变动的根源。
  关于胡惟庸案中死了多少人这个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胡惟庸案中,胡惟庸所有的力量可以说是一败涂地的,但是这场案件的根源也是莫须有的,朱元璋只是认定胡惟庸是谋图不轨,但是却没有真正谋反叛逆的证据。朱元璋早在胡惟庸案件之前,就已经对于宰相的存在表示了极大的不安,而胡惟庸却又激起了朱元璋的不安,可以说胡惟庸案的发生是在劫难逃的。胡惟庸案中总共死去了三万余人,起初直接是株连了胡惟庸的九族,其后胡惟庸的党羽也一并不能够幸免,在胡惟庸案中基本上是铲除了明朝开国元勋的势力,另外有一些野史中的记载是多达六万人,但是其科学性有待考证。
  无论是在胡惟庸案中死去了三万人还是六万人,无疑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足以看出朱元璋决心铲除异己的决心,对于巩固中央皇权的坚定不移。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有什么相同点吗?这两案有何联系?

4. 明朝“空印案”“郭桓案”,看朱元璋是怎样处理这些

明朝初期的时候,社会上贪官污吏横行,形成一种腐败的现象。对于刚刚建立起大明王朝朱元璋来说这是要不得的,朱元璋知道社会腐败最终倒霉的还是底层的老百姓,所以朱元璋要遏制这个腐败的现象。朱元璋实行的“空印案”和“郭桓案”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看一下朱元璋是如何制止的。

首先“空印案”什么叫空印,就是说在空的文册盖上了印章,在需要的时候在写上内容。在明朝的时候有这样的一个规定就是说粮草和钱财收支情况当时的户部与府、县的数字要完全一致,必须要分毫不差,才能顺利结束。但是这样做,实在太麻烦了,但是朝廷官员为了能够减少麻烦,就事先盖好印章,减少麻烦不需要反复核对数字。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认为这些官员挑战了他的皇权,并且认定这些官员相互勾结、徇私舞弊必须严惩不贷。当时朱元璋一声令下,全国13个布政司、153个府、1171个县官员都是以“欺君”罪名被处死。这就是著名的“空印案”。

“郭桓案”,是发生在洪武年间重大的贪污案件。户部侍郎郭桓,在收缴浙西秋粮的时候,暗地里和地方官员相互勾结合伙贪污,把当时军用粮库3年积蓄盗了精光。更可怕的是郭桓和其他官员勾结起来盗卖粮食和偷盗金银这些恶劣的事件。好久不长,这些事被朱元璋知道了,下令逮捕他们,进行拷问。刑部官员调查发现这些人贪污大量的金银和贪污的税粮折现大概2400万石精米,当时这个数字是都么震惊。此时的朱元璋火冒三丈,处死官吏有3万多人,此案涉及到无数富户受到牵连。就几个月的时间,朱元璋斩杀了不少的贪官,为了减少老百姓的躁动,下令“大赦天下”此案才结束。

朱元璋为了防止贪污案件再发生,编写了《大诰》其中很多法律就是针对贪官污吏的,并且朱元璋实行统一记账汉字数字“一、二、三”等数字统一就行大写“壹、贰、叁”后来在这么多的作用下,明朝的贪污行为得到了很好的制止。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