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豆主产地在哪儿

2024-05-17 21:16

1. 中国土豆主产地在哪儿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甘肃定西市、宁夏固原市、西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甘肃省定西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
甘肃省定西市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每年向全国各省市提供大量的马铃薯。


扩展资料:
土豆的营养价值: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并含有丰富的钾盐,属于碱性食品。有资料表示,其含量与苹果一样多。因此胃肠对土豆的吸收较慢,食用土豆后,停留在肠道中的时间比米饭长的多,所以更具有饱腹感,同时还能帮助带走一些油脂和垃圾,具有一定的通便排毒作用。
马铃薯的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中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人只靠马铃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因为马铃薯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只是蛋白质、钙和维生素A的量稍低;而这正好用全脂牛奶来补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豆

中国土豆主产地在哪儿

2. 土豆的原产地是哪?

南美洲

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因它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年平均气温5度-10度,最高平均气温24度左右。我国的西南山区、西北和北方一些地区,接近马铃薯原产地的气候条件。不过马铃薯栽种经过多年的人工选择,已有早、中晚熟期不同的品种类型,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可以种植。但毕竟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在生物学上对温度的反应有其自然特性,所以,栽培马铃薯时,了解这些情况非常重要。

3. 土豆的原产地是哪里

马铃薯自古就有,支撑人类的生存数千载。马铃薯的原产地是南美洲,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饮食和烹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米和玉米,并广泛地种植于全球约125个国家。 

大约公元前200年,秘鲁印加古国的印第安人最早开始种植马铃薯。印加人还用马铃薯测量时间,用煮马铃薯需要的时间做为单位时间。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是“爱尔兰”白马铃薯的发源地。 

西班牙殖民者1537年首先在安第斯山脉的村庄里“发现”了马铃薯,并将马铃薯带回欧洲,然而马铃薯在欧洲并没有很快得到认可。后来,在普鲁士,法国和英格兰领导者和思想家的帮助下,马铃薯才迅速在整个欧洲得到广泛应用。 

马铃薯于1621年传入北美洲,当时百慕大群岛州长送给弗吉尼亚州长两个装有马铃薯和其它蔬菜的大盒子。 

直到美国外交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法国发现了马铃薯,马铃薯才得以在美国流行起来。本杰明·富兰克林在法国做美国大使期间,参加过一次宴会,席间鉴赏了马铃薯的二十种不同做法。富兰克林回到美国后,盛赞马铃薯是最好的蔬菜。从此美国人追随富兰克林引领的潮流,马铃薯也开始在殖民地和边远的西部地区得以种植。 

1802年,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在白宫用炸薯条招待客人,自此炸薯条进入美国。之后,炸薯条迅速成为全美国最普遍的马铃薯烹饪方式。 

马铃薯片的发明却是个巧合。1853年,一个富有的商人在纽约的某个时尚度假村吃晚饭,他抱怨炸马铃薯太厚,将炸马铃薯退给厨房。为了给这个傲慢的顾客一个难堪,大厨切了一些像纸一样薄的马铃薯,放在油锅中炸,并撒上盐。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客人喜欢大厨的“Saratoga脆片”,从此马铃薯片也开始流行起来。

土豆的原产地是哪里

4. 土豆的原产地是哪里?

土豆,原产地在拉丁美洲的安第斯高原地区。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
土豆,又称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土豆是草本。果实为茎块状,扁圆形或高15-80厘米,球形,无毛或被疏柔毛。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长圆形,直径约3-10厘米,外皮白色,淡红色或紫色。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紫色和黑色,薯肉为白、淡黄、黄色、黑色、青色、紫色及黑紫色。

5. 土豆的原产地是哪里?

曾几何时,“土豆烧牛肉”是一种让我们羡慕的现实生活标准。但从历史上看,土豆确实因为养活了更多的人而改变了整个世界。土豆产量高,适于各种生长条件,它所含有的丰富的淀粉可以提供一定的营养价值,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农作物。土豆的原产地是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新航路的开辟者们把它带到了欧洲,随后便传播到世界其它地方,并成为世界的第四大农作物。


土豆的出现弥补了谷物收成不足所带来的粮食短缺。在中世纪的欧洲,一亩土豆田和一头奶牛就可以养活一家人。1845年~1847年,一场突发的植物枯萎病横扫爱尔兰,几乎摧毁了当地的土豆种植业。短短两年内,就有一百多万人死于饥饿、斑疹伤寒和其他疾病。它甚至导致一百多万爱尔兰人移居美国。在战争年代,土豆的作用更不可小视。1756年~1763年,欧洲发生了“七年战争”。尽管法国、奥匈帝国和俄国多次入侵普鲁士,摧毁了地表的农作物,普鲁士人却靠生长在地下的土豆躲过了灾难。侵略国看到了土豆在普鲁士国家恢复中的重要作用后,它们的政府很快便采取措施引导农民种植这一神奇的作物。


土豆对世界的意义在于它养活了更多的人,其亩产量是谷物的3到4倍,它因而能够代替谷物满足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在俄国和东欧,土豆代替了面包成为贫穷百姓的主要食物。水煮和火烤的土豆比面包更便宜但具有同样的营养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人们正是因为食用了土豆,才提高了健康水平,也因此能够产生更多合格的劳动力用于拓荒和补充不断因饥荒导致的人口下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得以继续,土豆有着独特的功劳。

土豆的原产地是哪里?

6. 中国土豆主产地在哪儿

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甘肃定西市、宁夏固原市、西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使甘肃省定西市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
甘肃省定西市已成为全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和全国最大的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全国重要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基地。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每年向全国各省市提供大量的马铃薯。


扩展资料:
土豆的营养价值: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并含有丰富的钾盐,属于碱性食品。有资料表示,其含量与苹果一样多。因此胃肠对土豆的吸收较慢,食用土豆后,停留在肠道中的时间比米饭长的多,所以更具有饱腹感,同时还能帮助带走一些油脂和垃圾,具有一定的通便排毒作用。
马铃薯的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中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人只靠马铃薯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因为马铃薯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只是蛋白质、钙和维生素A的量稍低;而这正好用全脂牛奶来补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豆

7. 土豆原产地是哪里?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 、洋山芋等,茄科植物的块茎。与小麦、稻谷、玉米、高粱并成为世界五大作物。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马铃薯主要生产国有中国、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美国等。中国是世界马铃薯总产最多的国家。2015年,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稻米、小麦 、玉米外的又一主粮。
“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
英语potato来自西班牙语patata。据西班牙皇家学院称,此西班牙词汇由泰依诺语batata(红薯)和克丘亚语papa(马铃薯)混合而来的[6]。在拉丁美洲,“马铃薯”的西班牙语用papa一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土豆

土豆原产地是哪里?

8. 土豆原产地是哪里?

     01    南美洲
    土豆原产南美洲,现广植于全世界温带地区,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土豆也叫洋芋、马铃薯、山药蛋。是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最好的大众化蔬菜。原产南美洲,现广植于全世界温带地区,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土豆的块根是贮藏养分的器官,也是供食用的部分。其营养成分主要有胡萝卜素、维生素和铁、钙等矿物质,同时它含钠量少而含钾量高,营养学家们称它为高钾低钠食品,除用作主食外,还可制作粉丝等食品。工业加工以鲜薯或干薯提取淀粉,广泛用于纺织、造纸医药等工业。土豆的根、茎、叶还可作为畜禽饲料。
       值得一提的是,土豆含有一种叫龙葵素的毒素,平时含量极少,对人体健康无害。但当块茎发芽或已经变绿或开始溃烂时,龙葵素的含量明显增加,因此,食用发芽、变绿或溃烂的马铃喜时,就有中毒的危险。所以在食用土豆时,一定要削去有嫩芽、变绿或溃烂的部分。此外,将土豆彻底煮熟煮烂,龙葵素的毒性也随之消失。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