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分析

2024-05-04 09:19

1.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分析

  美国的阴谋。美国的思路很明确,就是用白条换中国的实物,然后,让白条贬值。以达到逼迫中国通货膨胀的目的。一开始,美国 期望用当年压垮日本的招数,把中国压垮,在这里我不赘述当年美国怎么把日本压垮的了,那样篇幅就太长了。但总的思路就是:
  1, 让中国买美国债
  2, 控制中国的汇率和利率走向
  3, 美国热钱流入中国
  4, 把中国的各个资本市场炒出泡沫
  5, 卖空各个资本市场,赚走巨额利润
  6, 股价、地价暴跌
  7, 中国的银行破产,政府债台高筑
  8, 社会无力偿还巨额债务,也无法再产生新贷款,社会经济发展停滞


  这就是美国准备给中国的剧本。事实上,2011年,美国已经进展到了第三步和第四步了。第一步中国不但走了,而且走的很远。中国手持1.6万亿美元美国 国债。可以说把很大一部分的外汇资产,全都买了美债。而第二步,美国走的有点悬,并没能像当年日本那样逼着中国签署广场协议,而中国确实在美国的压力下, 开放了RMB的浮动汇率,并且在2011年初,也确实开始了加息。
  当2009年,中国第一次使用减持 美国国债的办法向美国施压之后,美国人突然意识到,这次遇到中国人,是一个远比日本鬼子要难缠的对手。当年购买美国国债的日本人,上至日本各大商业银行甚 至大藏省,下至平民百姓。一群散户。所以散户的思路就是通过多买美国债来托盘,这样避免损失,可是日本人买国债的速度,必然比不过美国印钞机的速度。于是 日本鬼子垮了。但中国不同,中国的买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外汇管理局。当中国一开始买了美国8千亿美债的时候,奥巴马志得意满的还以为中国比日本人还傻,因 为当初日本人将信将疑的买美国债,美国颇费口舌,才推销成功,没想到希拉里去了一趟北京,就带回了8千亿。奥巴马放心大胆的开启印钞机,开始印钱。察觉到 美国人印钞机全速开启的中国人,开始出售自己刚买来的美债,言外之意,就是:你不是想让美元贬值么?我可以帮你啊~只要市场上美元够多,不就贬值了么?
  美元下跌速度远超奥巴马意料,顿觉情况不对。立刻停止了印钞。仔细权衡之后,奥巴马发现中国握住了一个美国的大把柄:如果中国不计后果的抛售自己手里的 美国债,将使得全世界美元泛滥,并带动其他所有持美元债务的国家纷纷抛售自己的美债,到时候美国通货膨胀率能翻几番的。美元霸权也将终结。当然,中国如果 这么做,自己也要受重伤的。于是奥巴马开始筹划,用别的方式解决掉中国。
  奥巴马瞄准了控制定价权的战术、用白条换实物、限制中国对外投资的办法来遏制以出口为主的中国。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 美国推出量化宽松(也就是印钞票)
  2, 大量美元就会通过中国的出口企业、美国的金融大鳄通过虚假贸易,甚至直接向中国大陆投资,来向中国输入美元。
  3, 因为货币增发量=贷款总额+从国外进来的钱*汇率,所以美国向中国输入大量美元,即可导致中国迅速通货膨胀,推高各个工业品、股票、楼市的价格。
  4, 在中国资本膨胀期间,限制中国,不让中国把这些钱花出去。
  5, 卖空各个资本市场,赚走巨额利润
  6, 股价、地价暴跌
  7, 中国的银行破产,政府债台高筑
  8, 社会无力偿还巨额债务,也无法再产生新贷款,社会经济发展停滞
  或许有人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由2008年中国出台的4万亿RMB的经济刺激计划造成的。在这里我要给一组数据,来说明中国的通胀有多少是美国人贡献出来的。中国的外汇管理局手里的外汇储备,都是从出口企业手里换来的和美国商人在中国投资兑换的RMB。这样一来,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量,就等于美国账面上输入中国的美元总量,看好这只是账面的。如果是那些做假贸易、地下钱庄洗钱什么的,都无法计算在内的。
  2008年中国外汇储备,就有1万亿美元。2011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了3.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3年间,美国输入给中国的美元账面上的,就有 2.4万亿美元,要知道08年的时候RMB的汇率兑美元还是1:8呢,当然现在时1:6.3。也就是说,美国3年内使得中国的RMB超发了近18万亿 RMB。究竟是4万亿对中国通胀的推力大还是18万亿的推力大,相信数学学到2年级的同学们都能明白的了。中国在08年的刺激计划,只提供了大约不到 20%的通货膨胀压力。
  美国给了中国人这么多美元票子,美国人也是不放心的。因为万一中国人拿着大笔的钱,去别的国家买东西,美国可就没法把中国的泡沫堆高了。当然美国更害怕中国人效仿当年日本人,疯狂收购美国公司。于是给中国设置各种限制。避免中国能在美国买走东西。
  美国现在工业已被中国掏空,农业中国没法占领的,美国军工,美国不可能卖给中国,当中国人兴冲冲的赚了大把的美元的时候,中国惊讶的发现,这堆美元票 子,什么都买不了。美国没什么可卖给中国的了。有人说,买技术,买高科技啊,说的对,美国人也想到了,于是美国人说,中国不重视版权保护,我们不卖给你技 术,不卖给你高科技技术产品。也就是说中国很郁闷,美国唯一能卖给中国的东西,美国还不卖给中国。那中国拿着一堆美元还能买什么呢?奥巴马又掏出了一笔笔的美国国债。
  一些中国公司比如华为,准备收购一家美国小电信企业,但因为该企业,有些个中国没有的技术。这个小公司规模只有200万美元,却被层层上报到白宫,奥巴马办公室。奥巴马看了报告,笑着签了字——不卖!
  于是中国遇到了大麻烦,不跟美国做生意,就要挨饿,可是美国给的又都是美元,当我们满心欢喜的拿着美元想去美国买一些想买的技术的时候,美国又不卖,剩下的,美国也没什么可卖给中国的了。
  于是中国的富人投资往哪投呢?最方便的,就是中国自己的楼市股市。当中国自己把自己的楼市、股市炒高的时候,奥巴马就到了收网的时候了。
  一方面美元不停贬值,美国用白条换了大量中国血汗生产的实物资产,另一方面美国再卖空中国泡沫。当中国大量核心资产濒临破产的时候,美国又可以抄底,以跳楼价,收购中国核心资产,比如银行、电力、通讯、石油等暴利行业。到时候,中国老百姓自己甚至都可以帮忙美国把我朝铲除掉。可谓一举四得!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分析

2.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分析

原材料价格上升推动整个物价上涨 ,即成本推动导致通货膨胀 。
传统意义上,拉动需求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其中消费支出是总支出的主要力量。在发达国家消费占GDP总量的 2/3 左右,其次是投资和出口。而在我国呈现相反的格局,出口占比最高,其次是投资与消费。投资和出口驱动型的增长模式,一方面加剧了国内能源、燃料等资源的紧缺,资源的稀缺性促使产品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加大了国外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力,并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
对策:(1)增加利率弹性,提高存贷款利率水平,尤其是存款利率
通胀日趋严峻已经是无法回避的棘手问题之一,各界要求央行再加息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但有些研究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加息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负利率会酝酿出泡沫经济,就像兴奋剂 ,给消费者带来一时的资产增值快感,但以将来长久的痛苦为代价。所以央行应逐步增加利率的弹性,提高存贷款利率水平,或者退一步讲,央行也可以选择使用单边提高存款利率而保持贷款利率不变的做法,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企业的影响,还可以保证储户不会遭遇由于实际负利率造成的购买力下降。
(2)完善汇率管理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往往是导致经济偏离平衡的根源。现行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已经无法改变国外的旺盛需求。不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将无法改变国外的旺盛需求,将会使国家外汇储备日益增长,相应地,得增发同样数量的基础货币,导致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善汇率的管理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已经成为当前任务。倘使汇率可上升至市场认可的真实汇率,则出口企业可以依据真实汇率调整自己的生产行为,产业结构也能得到另外也可以避免我国有限的资源秉赋被低价贱卖,使得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高效的使用和配置 。

3. 2007-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2010-2011年通货膨胀的原因

  从理论上讲,通货膨胀有可能来自四个方面:第一是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即货币发行过多或流通性过剩,货币过多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第二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超过总供给,使得物价水平上涨。第三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即在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供给方面的成本(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上升)增加所导致的通货膨胀。第四是结构性通货膨胀,即由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通货膨胀,这一般是由于技术进步快进而劳动生产力提高速度快的部门,其工资增长自然很快,而落后部门或劳动生产力提高不可能快的部门,在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中其劳动者工资也会相应提高,从而推动落后部门物价水平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在以上四种通货膨胀中,结构性通货膨胀本应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主因。因为我们正处于经济加速现代化的时期,在引进技术、学习效应的后发优势下,工业部门劳动生产力迅速提高,相应的农业和服务业(包括政府公共部门),特别是服务业(因为我国近二十年农业生产力提高也非常迅速)的劳动生产力提高较慢,必然导致农业和服务业工资增加幅度高于其产量增加幅度。虽然反映通货膨胀的CPI指标可能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但是我们此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拉动的,而不是经济结构性变动引起的。因为我们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东亚金融危机后持续地实行了拉动需求特别是内需的政策。当然到目前为止,内需特别是最重要的消费需求却仍然没有拉动,占GDP比例越来越低,拉动的只是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导致了经济过热和经济结构失衡。

  按照凯恩斯理论,经济萧条或经济紧缩时期,应实行扩张需求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开支(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减税或实行投资津贴。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外部需求)构成,长期以来我国最主要的问题是消费需求不足。在资源国有和关键产业国家垄断,从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绝大多数居民收入过低的情况下,消费需求是难以拉动的。拉动消费需求最有效的办法是增加转移支付(特别是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减税。但是,90年代末的扩大内需政策却并没有选择减税和建立社会保障的方式,而是采取了增加居民支出项目、降低存款利率的逼居民增加消费支出的方式,此外还有实行消费信贷(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分期付款和抵押贷款制度)政策。增加居民支出项目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医疗、住房和教育(高校收费和扩招)三项改革,实质上是政府放弃福利责任。但这几项改革,不仅不会拉动居民消费需求,反而会抑制居民消费。因为在收入不增加的情况下,开支的增加特别是未来预期开支的增加,会使居民的预算更紧张,从而使消费紧缩。

2007-2008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2010-2011年通货膨胀的原因

4. 2014年我国通货膨胀的概况

  在2014年,中国继续了温和通胀的发展趋势。目前市场环境总体上仍然保持供大于求的状态,不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其次,中国经济还处在潜在增长率的范围,不会出现大的供求缺口。第三,目前中国的通胀更多来自于成本,而成本推动的通胀是一种逐渐释放而非急剧释放的过程。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涨2%,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为年内次新低。分析人士预期,下半年影响CPI的主要是翘尾因素,但8月份后这一因素将会逐月回落,下半年CPI同比下行的可能性较大。
  CPI涨幅回落在市场预期之内。8月CPI同比涨幅回落主要受翘尾因素回落影响。
  据测算,8月份的翘尾因素约为1.0个百分点,比7月份减少约0.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0个百分点,比7月份增加约0.1个百分点。由于两者合计净减少约0.3个百分点,因此8月份的CPI同比涨幅比7月份的2.0%回落0.3个百分点。
  而翘尾因素也将成为下半年影响CPI的主要原因。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自8月份开始,翘尾因素将逐月明显回落,因此下半年CPI同比整体下行的可能性较大。”
  9月CPI同比涨幅还会进一步走低。其在研究报告中还将全年CPI预测从之前的2.5%下调至2.2%。
  此外,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速低于前两年,未来涨价因素主要集中在公共产品与资源品价格的改革推高整体物价水平,但短期这方面压力并不大。预计全年CPI在2.2-2.3%左右,远低于去年全年2.6%的水平。
  不过,三季度和因去年同期基数高,通胀压力还不会显现,但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物价上涨压力会增加,预计明年一二季度CPI同比在3%-3.5%之间。

5. 结合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现象,分析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按其成因可以分为需求拉上通货膨胀、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混合通货膨胀及结构性通货膨胀.综合当前日益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似乎很难用某一种传统理论来解释.笔者认为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推动的压力  
    (1)能源和粮食价格的过快上涨  
    能源和粮食价格的过快上涨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主力贡献军, 价格的传导不断推动着各种成本的上扬.能源和粮食属于工业生产的上游产品,当其价格上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传导到下游产品.  
    不断高起的油价迫使全世界加快发展替代能源,进一步增加了对玉米的使用,加工为燃料乙醇,推动了全世界玉米价格的上涨;油价上涨使化肥和柴油等价格上涨导致的产粮成本的提高需求的增加,以及饲料的价格上涨,在本就因为2006年猪价过低和疫病双重影响而生猪存栏量下降的我国,加大了养猪成本,养猪户更加不愿意养猪,从而更加加大了生猪的供需缺口,直接表现为猪头价格首当其冲的上涨.当前,食品上涨是一种全球现象,受全球粮价影响,我国粮价也在上涨,从粮食与水果、水产品等其他副食品之间的成本和比价关系看,个别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已经带动其他相关生活必需品同时涨价.  
    (2)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良性价格调整  
    通货膨胀看上去是价格变量的调整,它的背后是经济变量的调整.经过多年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高速发展,中国从2003年开始,已经慢慢开始转向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并重的阶段.不论是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是绿色GDP、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等力度的加强,以及今年开始实施的新劳动法,这些无一例外的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成本.成本的增加必然带来了价格的上调.然而,这样的价格上涨是良性的.当经济结构调整经历价格的阵痛最终调整到更均衡的状态,整个社会将享受更加良性的发展. 
    (3)工资推动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认为,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推动工资提高.CPI 高企不下,人们明显感觉生存成本加大,企业也将面临提高工资标准的压力.对于利润空间本就微薄的企业而言,可能将增加的成本进一步转移给消费者,这也就是西方经济学中所称的“工资——价格螺旋上升”.    2.流动性过剩的压力  
    从统计数据来看,广义货币1999年底到2008年一季度末从12 多万亿增长到42多万亿,增长了3倍多;各项贷款1999年底到2008年一季度末从9多万亿增长到27多万亿,增长了3倍;外汇储备1999年底到2008年一季度末从1546多亿增长到16821多亿美元,增长了10倍多.大量的流动性泛滥,支撑着本轮通胀.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一是国际贸易顺差过大,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占款,直接大量增加了基础货币量;二是由于中国境内较高的资本回报率和国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外资大量流入中国;三是中国连续多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国内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的扩大,为了鼓励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中国在宏观上一直保持着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各国内金融机构放出大量的流动性.  
    3.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形成的通胀压力  
    2003年以来,我国GDP速度一直在10%以上,而且呈逐年加快的趋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某些经济结构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日趋严重.在这样的状态下,过高经济增长和过快投资增长成为了通货膨胀的动因.4.通货膨胀预期带来的压力  
    温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提到, 在物价上涨较快时,物价的预期比物价上涨本身更可怕.本轮通胀从食品价格开始,从人们日常消费的商品价格开始,使人们有着最深切的体会.人们,尤其是收入水平比较低的人们会发现生活成本明显增加.近期央行的调查显示,65%的受访者预计物价会再度上扬,而通常情况下仅有半数受访者有此预计.通常情况下,一旦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继续上涨,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增大4.通货膨胀预期带来的压力  
    温总理在中外记者会上提到, 在物价上涨较快时,物价的预期比物价上涨本身更可怕.本轮通胀从食品价格开始,从人们日常消费的商品价格开始,使人们有着最深切的体会.人们,尤其是收入水平比较低的人们会发现生活成本明显增加.近期央行的调查显示,65%的受访者预计物价会再度上扬,而通常情况下仅有半数受访者有此预计.通常情况下,一旦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继续上涨,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结合我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现象,分析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6. 结合当今中国的实际,分析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关键是结合实际!!!

一、美国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
二、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油价等带来的成本推动型通胀
三、婴儿潮面临就业问题,中国为保证就业所采取的“保八”等的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扩大财政支出。
四、为了外汇市场上的平衡,加息这一抑制通胀的举措不能很频繁地去使用。

7. 2010年末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自然灾害多发,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由于2007年前中国经济一直过热、流动性过剩,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 
      第三,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第四,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第五,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第六,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七,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10月CPI增速超预期。
       第八,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全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物质产业转移出现了加快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转移的加速,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2010年末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

8. 试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1)直接原因:货币供给过多,无法与既定的商品和服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2)深层次的原因: ①需求拉上,即总供求处于供不应求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从实际因素考虑主要在于投资需求增长过快,从货币因素考虑主要在于货币需求减少或不变时货币供给过多; ②成本推动,即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归结为一是工会力量对工资的提高要求推进通货膨胀;二是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推进通货膨胀; ③供求混合推动,即通涨形成的原因来自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④结构性原因,即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来分析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