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方面的经典书籍有什么 谢谢!

2024-05-04 08:38

1. 管理学方面的经典书籍有什么 谢谢!

管理学是很广的,你要找什么我也不知道.就随便给这些给你参考一下吧[1] 祝同. 纵览管理学大类专业[J]. 高校招生, 2005,(05)[2] 芮明杰.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管理学[J]. 上海管理科学, 1998,(04)[3] 刘青. 真实与爱:静心看管理——读《渔夫与管理学》[J]. 思想.理论.教育, 2005,(18)[4] 李艳君. 管理学─理论的进化[J]. 管理科学文摘, 1994,(01)[5] 新书评介:管理原来如此[J]. 中国电力教育, 2005,(04)[6] 孙希瑾. 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刍议[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5,(04)[7] 张建华. 管理学教材的新体系: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现代实用管理学》一书的评述[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8] 乌家培. 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J]. 管理科学学报, 2000,(02)[9] 王振中. 管理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新进展──评《管理学新论》[J]. 山东教育科研, 1998,(02)[10] 戚宏亮, 刘颖. 《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 2004,(04)

管理学方面的经典书籍有什么 谢谢!

2. 哪本管理学的书适合人员的管理?不要那些经济方面的。

书籍很多,推荐转载如下:
  1.管理学(第7版) 作者:[美]罗宾斯等 著,孙健敏等 译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大学管理类教材丛书 作者:周三多 等编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3.管理学(中国版)作者:郭朝阳 编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4.中国管理学 作者:苏东水,彭贺 等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5.中国管理学——融通古今的管理智慧——MBA精品课程系列教材
  作者:李雪峰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管理者必读的十本管理学书籍:
  1.《有效的管理者》
  在这本薄薄的书里,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 德鲁克提出一个重要的定律: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在管理别人之前,你必须学会管理自己。德鲁克也给出了有效管理者必须养成的五种习惯:正确统筹时间;致力于对外界的贡献;重视发挥长处,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集中精力在少数主要领域;做有效地决策。
  2.《孙子兵法》
  企业管理中,战略制定与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是一部兵书,但《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兵者,诡道也”,“久暴师则国用不足”等战略思想经历2500余年检验,一直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等奉为至宝。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商学院也将《孙子兵法》融入MBA战略课程中。
  3.《领导力21法则》
  “领导力就是领导力,不论你身在何处或从事怎样的工作。时代在改变,科技也在不断地进步,文化也因为地域不同而有差异。但是真正的领导原则却是恒定不变的……”美国著名领导力大师约翰?麦克斯韦尔如是说。
  在本书中,麦克斯韦尔先生描述了影响力法则、过程法则、哈顿法则、根基法则在内的21项领导力法则,想拥有非凡的洞察力,想要修炼所向披靡的实战能力,马上开始21法则训练。
  4.《基业长青:理想公司的成功理念》
  1994年,通过对包括惠普、宝洁、3M和索尼等18个行业领袖成功企业的研究,吉姆·柯林斯给出了伟大的公司何以伟大的答案: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自我改革、自我反省,使优势成为公司的特性。其人性化视角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5.《从优秀到卓越》
  2001年《商业周刊》十佳商业书。吉姆·柯林斯耗费5年时间,对1965年来《财富》杂志列入500强的1400多家企业进行分析,得出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只有11家公司实现从优秀业绩到卓越业绩的跨越。
  6. 《360度领导力》
  如果不是老板,你也可以领导吗?如果不是最高领导人,你的上司是个不好的领导者,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吗?约翰·麦克斯韦尔告诉你如何克服挑战,360度全方位运用技巧,对老板、同级、下层产生影响。不用等到升迁,实践360度领导力,从组织的任何职位发挥你的影响力。
  7. 《杰克?韦尔奇自传》
  原通用电气(GE)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在本书中透露了他的管理秘诀,他所创造的独特管理模式,帮助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摆脱痼疾,走上灵活主动地道路。韦尔奇的“10%淘汰率”甚至深入到第5大道的一个小小服装店。
  巴菲特推荐本书说:“杰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兹,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们虽然赶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细聆听他所说的话,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8.《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美国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安迪?格鲁夫使用“偏执狂式”管理,将英特尔塑造成世界上最大的电脑芯片公司。这本书被誉为企业经理的特种部队培训手册。在本书中,格鲁夫对领导者最惧怕的噩梦——最可怕的商业环境:竞争、科技、规则都突然发生巨大变化——提出了新的解决办法。
  9.《影响力: 你为什么会说“是”?》
  企业领袖每天都要做很多决策,怎样才能说服别人心甘情愿对你的决定说是?怎样让董事会接受你的提议?心理学家罗伯特罗伯特?恰尔蒂尼通过对火鸡妈妈、搭车情景等各种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说服他人过程中的6条基本原则。
  10.《真正的成功》
  真正的成功,需要在人际关系、装备(团队成员)、工作态度、领导力方面提升自己和团队。约翰·麦克斯韦尔将《人际关系101》、《装备101》、《心态101》、《领导力101》融合成《真正的成功》,分别从塑造良好的性格,采取行动将梦想变为现实,建立各种关系等方面,指导、激励人们去塑造自身领导力。

3. 管理学基础的图书四

 作者:蒋永忠 张颖ISBN:9787302155478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日期:2007-08定价:24.00 元 本书是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基础》的配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最新教材改革精神要求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高职高专以能力培养和训练为核心的基本教育思想,本着实用性、适应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八章。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为主线,从如何管理的角度,对管理学中最基本的问题做了应有的阐述。文中尽量淡化理论色彩,采用描述性的语言,以期达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目的。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关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第一章 管理概述第一节 管理一、管理的含义二、管理的特征三、管理的目标四、管理的职能五、管理的人性假设六、管理的社会责任与道德七、管理的环境第二节 管理者一、管理者的类型二、管理者的技能第三节 管理学一、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二、管理学的特点三、管理学的学习方法本章小结了解大师思考与讨论实训题综合案例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演进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二、一般管理理论三、行政组织理论第二节 行为科学理论一、人际关系理论二、需求层次理论三、双因素理论四、X、Y理论五、Z理论第三节 现当代管理理论一、现 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二、当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本章小结了解大师思考与讨论实训题综合案例第三章 计划第一节 计划的概述一、计划的含义二、计划的特性三、计划的类型四、计划编制过程第二节 决策一、决策的概念二、决策的类型三、决策的程序四、决策方法第三节 目标管理一、目标的概念及特征二、目标管理三、目标管理的过程本章小结了解大师思考与讨论实训题综合案例第四章 组织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工作一、组织的含义二、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三、组织工作的含义第二节 组织结构类型一、组织结构的含义二、管理幅度与组织层次三、组织结构类型第三节 人员配备一、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二、管理人员的选聘三、管理人员的考评四、管理人员的培训本章小结了解大师思考与讨论实训题综合案例第五章 企业文化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含义、特征和功能一、文化二、企业文化的含义三、企业文化的特征四、企业文化的功能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结构、内容和类型一、企业文化的结构二、企业文化的内容三、企业文化的类型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建设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二、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本章小结了解大师思考与讨论实训题综合案例第六章 领导第一节 领导的概念一、领导的含义与本质二、领导与管理的关系三、领导的权力基础第二节 领导者与领导集体一、领导者素质二、领导集体的构成三、领导的艺术第三节 领导理论一、特质理论二、行为理论三、权变理论本章小结了解大师思考与讨论实训题综合案例第七章 激励与沟通第一节 激励概述一、激励的含义二、激励的过程三、激励的原则第二节 激励理论与激励方法一、激励理论二、激励的方法第三节 沟通概述一、沟通及其过程二、沟通的类别第四节 有效沟通的实现一、沟通障碍二、有效沟通的技术和方法本章小结了解大师思考与讨论实训题综合案例第八章 控制第一节 控制概述一、控制的概念二、控制的目的与作用三、控制与计划四、控制与组织第二节 控制的类型一、纠正执行偏差与调整控制标准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四、集中控制、分层控制和分散控制五、正式组织控制、群体控制和自我控制六、任务控制、绩效控制和战略控制第三节 有效控制一、控制的原则二、控制的过程三、有效的管理控制第四节 控制的方法一、行为控制法二、预算控制法三、非预算控制法本章小结了解大师思考与讨论实训题综合案例参考文献

管理学基础的图书四

4. 管理学基础的图书三

 书 名: 管理学基础作 者:张小红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11-1ISBN: 9787505881631开本: 16开定价: 29.00元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想繁荣富强,一个组织要想发展壮大,一定要把管理工作做好。在现代社会中,管理作为组织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们不管从事何种工作,都在参与管理活动,要么管理国家,要么管理组织,要么管理业务,要么管理家庭、管理子女。可以说,国家的兴衰、组织的成败、家庭的贫富无不与管理工作是否得当有关。在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1776)和查理?巴贝奇机械制造业管理理论(1832)的指导下,英国在18—19世纪的生产管理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进入20世纪以后,在泰罗的科学管理(1911)、福特的移动式装配流水生产线(1913)、休哈特的质量控制(1931)等一系列管理思想和技术的推动下,美国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创造性地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和准时制生产等管理手段,这使日本变成当时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由此可见,哪个国家最先创造性地推广使用了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做好了管理工作,其经济就会获得最快速的发展。因此,学好管理学,掌握管理的基础理论,提高管理的整体水平,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数学等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是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学习和掌握管理学是掌握完备的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管理学是研究和探讨各种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这些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对于所有管理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广,影响面大,是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教材在继承、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系统、全面、重点、求新地介绍管理理论、知识、方法、手段,尤其强调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内容的拓宽。本教材可作为相关专业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教材,亦可作为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并为从事经济管理和工商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研究与解决问题时提供参考。

5. 管理学基础的图书三

 书 名: 管理学基础作 者:张小红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9-11-1ISBN: 9787505881631开本: 16开定价: 29.00元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想繁荣富强,一个组织要想发展壮大,一定要把管理工作做好。在现代社会中,管理作为组织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可以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们不管从事何种工作,都在参与管理活动,要么管理国家,要么管理组织,要么管理业务,要么管理家庭、管理子女。可以说,国家的兴衰、组织的成败、家庭的贫富无不与管理工作是否得当有关。在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1776)和查理?巴贝奇机械制造业管理理论(1832)的指导下,英国在18—19世纪的生产管理获得了飞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进入20世纪以后,在泰罗的科学管理(1911)、福特的移动式装配流水生产线(1913)、休哈特的质量控制(1931)等一系列管理思想和技术的推动下,美国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创造性地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和准时制生产等管理手段,这使日本变成当时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由此可见,哪个国家最先创造性地推广使用了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做好了管理工作,其经济就会获得最快速的发展。因此,学好管理学,掌握管理的基础理论,提高管理的整体水平,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管理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数学等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是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学习和掌握管理学是掌握完备的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管理学是研究和探讨各种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这些基本规律和科学方法对于所有管理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广,影响面大,是理论性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教材在继承、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系统、全面、重点、求新地介绍管理理论、知识、方法、手段,尤其强调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内容的拓宽。本教材可作为相关专业专科、本科、研究生的教材,亦可作为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并为从事经济管理和工商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研究与解决问题时提供参考。

管理学基础的图书三

6. 关于管理学的书籍

  向你推荐《管理学》(第三版)

  作 者: 王凤彬,李东 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9-1   版 次: 3   页 数: 449   I S B N : 9787300082332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管理 >> 一般管理学 >> 管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面向来自各种不同背景的初学管理学的人士编写的。为使本书成为一本好用又易懂的入门培训或自学的教材,我们在编写过程中努力以描述性的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管理工作的实质、过程,以及各项职能活动开展的原理和方法。在内容取舍与安排上,力争做到体系完整而又突出重点,并注重案例教学和反映现实管理工作情形的模拟试题的练习,以使一些重要理论知识能在看书学习、做题思考和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在读者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本书是按照“概述篇”、“管理的基本职能篇”、“综合与应用篇”这样的逻辑顺序来阐述管理过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的。与一般的管理学教材不同,本书在最后一篇中增加了体现管理职能的整合、发展和应用的一些章节。增加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在管理学这门课程中,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几大管理职能实际上并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交织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效的管理过程要求相关管理职能间互相支持、配合,并根据管理所要完成的任务而作出调整和变通;管理职能作为支撑管理知识体系的支柱,不仅可以用来分析和规范对整个企业或组织的管理行为,也可进一步应用到对人的管理,以及对生产、销售、理财等工作的管理乃至对组织环境的管理上。读者不难从中发现管理的普遍性与共通之处。
  目录
  第1篇 概述   第1章 管理者与管理工作   第1节 管理的概念、作用和任务   第2节 管理者的职责、技能及职业化   第3节 管理的过程、特性和适用范围   第4节 管理工作所面对的环境   第2章 管理决策   第1节 决策的含义与过程   第2节 决策的要素与类型   第3节 个体决策的基本方法   第4节 群体决策的基本方法   第2篇 管理的基本职能   第3章 计划   第1节 计划工作的实质和意义   第2节 计划工作的类型   第3节 计划工作的程序   第4节 目标及目标制定   第5节 计划方案的制定   第6节 制定计划的技术方法   第4章 组织   第1节 组织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过程   第2节 职务设计与人员配备   第3节 部门划分与整合   第4节 组织中的职权关系   第5节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   第6节 组织运作中的主要问题   第7节 组织变革   第5章 领导   第1节 领导的本质与内容   第2节 领导的权力基础   第3节 领导效能的决定因素及有关的领导理论   第4节 人性假设与激励   第5节 信息沟通   第6节 组织气氛与组织文化   第6章 控制   第1节 控制的含义与作用   第2节 管理控制的过程与要素   第3节 管理控制的类型与方法   第4节 管理控制的基本原则   第3篇 综合与应用   第7章 管理思想的演变   第1节 古典管理思想   第2节 行为管理思想   第3节 定量管理思想   第4节 系统和权变管理思想   第8章 事务型管理与变革型管理   第9章 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第10章 销售工作管理过程   第11章 理财工作管理过程   第12章 自我测试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主要参考书目

7. 管理学基础作业

当然是,业务员来核对了,谁做的谁负责,蒋华,要求业务员做好调查,哪些发错,还有谁的发错,蒋华想好怎么弥补客户的损失,对业务员的失误做出处罚。管理者是来管理企业,进行宏观调控的,不是来做审计的。


概念定义:
管理学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的各项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它有三层含义:
(1)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组织目标。
(2)管理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就是管理者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过程。由于这一系列职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而使得管理过程体现为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
(3)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开放的条件下,任何组织都处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之中,复杂的环境成为决定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管理学基础作业

8. 管理学方面书籍读后感,随便什么书只要是管理学方面的! 1500-2000字。!

拜读了,有以下的一些感想。
    本文的作者以他文中的观念彰显了他宽广的胸怀和优秀的个人修养,但如果他把文中的观念用在公司内部管理上,他管理的企业会是一个怎样的景象呢?
     这个企业必将大量涌现出博弈高手;不善于或不愿意进行博弈的员工将由于负向激励,丧失工作的热情,直至离开公司;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充满博弈,员工之间的协作性受到挑战;公司内部的交易成本急剧上升,直至完全丧失“公司”这种组织形式所带来的低交易成本优势。在公司内部实战中培养起来的博弈者,一部份占据了公司的要害部门或职位,增强了和公司谈判的实力,从而在公司拥有了更好的发展“钱”途;另一部份作为博弈的失败者,“被迫”离开公司,同时暗下决心,力争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尽快开发自己的博弈潜能;还有相当一部份出去组建了低内部交易成本的公司,在市场的大海中,开始了更高平台上的“博弈”,闲时,他们会怀念原来的“母校”:因为在那儿他们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或提升了一般组织不提倡的(因为会破坏协作性、增加组织内部交易成本)而市场经济竞争参与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博弈。
 附: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心得
    实际上,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个十分复杂但又饶有兴味的工作,对于一个企业领导人充满了挑战和施展才智的机会。有时,为了让组织的绩效优化,我会采取高压手段----对员工规定目标业绩并以严厉态度对待之,也会收到一定成效;有时,我会采取激励的制度,用适当的奖励刺激员工,也会奏效。我发现我所面对的这些“人力资源”都是些很聪明、很识时务的人,都是些极晓得如何与你“作对”的人。我认为,实质上,我作为公司代表与这些员工是在进行一场博弈,处理得当,能达到双赢的结局。否则,也可能使企业长期业绩低迷、员工士气低落,两败俱伤。
   今年,我处理过以下案例,若列为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博弈例子,甚为典型。公司下属的一家垃圾焚烧发电厂(我所在的公司处于环保行业,主营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不久前建成,眼下处于试运营阶段。从已有的日值班记录显示,垃圾焚烧炉的设计工况无法达到。工厂厂长指出,虽经工厂有经验工人反复调试,但在现有垃圾状况下(低热值),达到设计工况基本不可能。这意味着,焚烧炉不能向锅炉提供足够的热量以便产生足够的高压蒸汽,从而生产出达到设计量的电能,也不能烧掉足够多的垃圾,从而达到工厂向当地政府承诺的垃圾处理量,并收取相应的垃圾处理费。简言之,工厂要向当地政府违约,且毫无效益可言。
我不相信这是真的,我认为其中有诈。我作出判断的依据是:厂长(员工实际上的代表)知道(或者已猜到),工厂最终要在工厂运营绩效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员工的薪酬,尤其是其中的奖励,而评定绩效和与之挂钩的奖金的多少,关键是公司下达的绩效指标(例如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指标:垃圾处理量和发电量)的水平。在设置这些指标水平时,不能脱离当前的运营水平,定得太高就显得不切实际。明眼人立即就会看出,员工们(作为奖励的受益者)有明显的压低指标水平的倾向,却没有提高它的倾向。若实际工作中的运营绩效已作得很好,公司在制定指标水平时为追求先进就会定得更高。之后,员工们即便经努力达到指标,再往上的空间已不多了。他们相信,所谓奖金,应该是对超额完成指标以上的任务的奖励。
  我对这种有意压低运营水平以影响公司设置指标的行为感到愤慨,特别是我到现场仔细观察确认了我的判断之后,就更是如此。我认为员工不应该以这种手法与公司斗法。但我一时又无法改变员工的这种状态。于是,我尝试用高压的方法解决问题。我让人转达了我对这个厂长的一个主要助手的警告,言辞颇带威胁。两天后,厂长报告我说,焚烧炉工况有了一个很好的改善征兆,大家对此增强了信心。我暗暗庆幸,高压手段有所奏效。
   然而好景不长,不久,景况又回到从前,可我又不能再次施压,靠施压去维持某一状态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压力本身难以持续。
   然后,我尝试采用激励的方法解决问题,我让薪酬人员起草了工厂绩效评估与奖励制度。中间所有的评估指标与参数是薪酬人员与厂长共同制定的,全部定量地与工厂的相应测量与记录相衔接。因此,具较强的可测性,亦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关键指标水平由我会同薪酬人员与厂长共同制定。考虑是新工厂第一套指标,相应没有定得太高,让员工感到确实有奔头。同时,也为今后调整指标水平留有余地。此外还对员工可能获得的奖励作了测算,不能不合理地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让人失去兴趣。最终结果令双方感到满意。事情发展得十分戏剧性,仅两天后,厂长报告说,经过20人的新的试验,焚烧炉的设计工况已经第一次测量到了,今后只要在垃圾来源上做些努力,估计问题能获得满意的解决,而且原来曾策划过的对设备进行改造的工程连同相应的投资均可省去。
   于是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对于这场博弈可以用下图所示的矩阵予以分析:高压无激励激励员工投高公司业绩不好,员工受到挫伤,业绩好,且可以持续,员工高收入亦可得以持续入度低业绩不错但难以持续业绩一般,激励制度有问题
   上图显示右上角是最佳选择,取得了双赢的结果,公司与员工均获得了高收入,其余结果都不理想。也就是说博弈的结果导致博弈双方均不会自愿离开这个状态,因此是一个稳定平衡(依定义这是一个纳什均衡),是一个可持续的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我解决了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对员工的物质利益最大化要求不应视为不正当。对员工以博弈的方式谋求最优薪酬,最好不要去讨论它的应该或不应该。员工离乡背井、到广东来打工,首先想的是谋生,养家活口,而不是为你那个企业的股东谋求最大的投资回报,这个基本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你将其视为不当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同样,员工与公司博弈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的,你既然不能改变它,你就应该正视与面对它,好在博弈存在着双赢的可能,可以努力去设法找到这种达到双赢的方法。我要是不曾在观念上找到出路,一味鄙夷员工的物质要求,一味保持对博弈行为的愤怒,问题照样不能解决,这不是企业所希望与需要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