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励志故事

2024-05-21 04:15

1. 奥运会励志故事

  奥运会里面也有很多励志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体操专案冠军李小双  
    李小双1973年生于湖北仙桃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83年进省队,进入国家队,1983年—间,因身体条件并不出众,他还曾三进两出国家队。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上,李小双一举夺得团体和自由体操金牌,从此声名鹊起。1992年在巴塞罗那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上,他获得自由操比赛冠军,成为中国体操男队的领军人物;1994年和1995年两届世锦赛,他是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并夺得1995年世锦赛个人全能冠军,成为第一位夺得体操世锦赛个人全能金牌的中国选手;1996年他在亚特兰大第二十六奥运会上再次夺取个人全能金牌。1997年,李小双由于踝伤提前离开了赛场,但他的拼搏精神依然鼓舞著中国体操队的队员们。他的座右铭是:信心就是胜利。李小双和孪生兄弟李大双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6岁时,家人让他俩选择体操只是为了减轻经济负担。 
 
    10岁时,爷爷挑着担子送二人到了省队。小双训练十分刻苦,为了拉韧带,教练自己压在他细嫩的腿上,他却不掉泪,直至过关。为了练单杠,他磨破了双手 ,鲜血染红了单杠。 
 
    但命运却一直捉弄这个小伙子。两次被国家队拒绝。进入后也不被重视,为此,小双心想十一届亚运会一定要让教练看看自己的本领,并最终如愿夺得自由操个人金牌。 
 
  
 
    1991年开始,命运再次捉弄他。他身体多次受伤,在测试三周新动作时,摔成轻微脑震荡。接着,在世锦赛上发挥失常,被挤出决赛圈。但他没有退缩,在巴塞罗那奥运会队友连续失利的情况下,他不负众望,大胆使用“后空翻三周”,为中国体操队在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了唯一的一块体操金牌。 
     :跳水冠军胡佳  
    胡佳,有人叫他“拼命三郎”,还有人叫他“战神”。可怎么想,这几个字也不该和一个21岁的男孩沾上边。然而,为了久等4年的奥运冠军梦,胡佳说,他只有拼,没有退路! 
 
    2000年悉尼奥运会跳水队选拔赛,队内的排名是田亮第一,黄强第二,胡佳第三。当时参加奥运会男子跳台专案的名额只有两名,胡佳是替补。 
 
    比赛前一个月,黄强训练中手腕骨折。本来一直是黄强和田亮配合双人,队里突然有一天通知胡佳:决定由他和田亮配合双人。大家一下明白,胡佳从替补成为了正选。 
 
    胡佳也没想到,自己还没拿过一个单人的全国冠军,甚至没参加过一次世界性的大赛,竟然就要去奥运会了。 一下子,舆论哗然。 “听到这个讯息是不是特高兴、特紧张?”当时几乎每个记者都问了胡佳这个问题。 “高兴是一定的,但一点都不紧张。”胡佳分析当时的状况:“首先,当时国外和我交过手的只有萨乌丁。奥运会前我们比过3次,两次都是我赢他。心理上我没负担。2000年6月份在田亮的老家西安,我也赢过田亮一次。其他人反正都没比过,也无所谓害怕。出生牛犊不怕虎,当时在我心里就一个感觉,我没有对手!” 
 
    17岁的胡佳轻装上阵,去了悉尼,对他来说,自己就是一张白纸,比赛的任何结果对他都正常。 
 
    悉尼的赛场,前3个动作胡佳跳得很好,第3个动作,7个裁判甚至有6个给了他10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在第3个动作之后高出田亮30分。 第4个动作626B,胡佳一直告诉自己:“要跳得好一点,好一点,再好一点……” 他上了跳台,起跳、空中翻腾,都很完美,入水的一瞬,胡佳的身子向后倾了一下,大片水花紧随其后,全场轻嘘一声! 无疑,626B这个动作砸了。就因为这一个动作,田亮后来居上,竟比胡佳高出了50分,并以总成绩高出胡佳21分的优势排在了第一。 后面的两个动作胡佳发挥稳定,赢回了10分。但他还是输了,输给了田亮,也输给了自己的稚嫩。 拿到双人和单人跳台的两枚银牌,胡佳回国了。等待他的依然是鲜花和掌声,可他却特别不甘心:“如果入水的瞬间我能控制得再好一点,冠军就是我的!” 胡佳开始相信自己:“如果我有足够的经验,我有实力成为奥运会冠军!” 
 
    2000年之后,胡佳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战胜田亮,而且是在田亮退役之前。”胡佳主动向队里提出要求,给自己提高难度。 于是,胡佳开始练习5255B这个当时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紧接着的世界跳水锦标赛,胡佳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这个动作,尽管只得了第4,但有人开始说,胡佳是“中国跳水难度第一人”。 没过多久,胡佳开始练习407B。这是个面对台、向台内翻腾的动作,只要运动员稍不留神就可能碰台,危险性很大。以前有人跳过,但在世界大赛上一直没人敢用。 
 
    两个动作是胡佳的杀手鐗。为了练好它们,胡佳已经记不清自己受过多少次伤。训练中,教练让跳5个,胡佳要是不满意,一定再给自己加5个,直到满意为止。胡佳坚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成功。 
 
    雅典,新的轮回 
 
    雅典奥运会,胡佳告诉自己,这次机会一定要抓住。 但事情往往就不会那么随人心意。雅典奥运会前3个月,胡佳的脚腕韧带在训练中拉伤了。 “当时脚肿得很大,我想,完了,不会是韧带断了吧!可别成了第二个黄强。” 还好,队医的诊断仅仅是拉伤。之后的两个星期,胡佳在医生的嘱咐下卧床休息,而奥运前的4次大练兵,即2004年世界跳水大奖赛,也在胡佳卧床的同时展开。 “奥运会就在眼前。别人都在抓住大赛机会多锻炼锻炼,而我……”胡佳感觉自己像一只掉队的大雁,心乱如麻。 离大奖赛最后一站——上海站的比赛还有一周,胡佳终于恢复到可以参加一些队内训练了。胡佳告诉自己,雅典奥运会前只有这一次大赛能够练兵了,就算单腿跳,我也要去,说什么也不能再错过了。 “伤还没全好,最好不要去。”领队和教练都给了胡佳这样的建议。 胡佳没有改变主意。 
 
    比赛前一个星期,胡佳说,他是把一分钟的训练时间当成两分钟来用,胡佳像疯子一样给自己加量,最后,打了两针封闭,他上场了。 整个比赛胡佳都觉得脚腕钻心地疼,可胡佳还是赢了。那是他印象里最艰难的一次夺冠。 随着上海大奖赛的结束,雅典的战鼓慢慢敲响。 
 
    胡佳又开始偷偷给自己加量,教练怕他练过,没少批评他,胡佳有自己的想法:“哪个动作没练到我满意的程度,我一定会想办法把它攻下来的。而且,我觉得自己的力量也不够,要多练。” 
 
    训练时间之外,胡佳每天还要拉着爸爸妈妈陪他打羽毛球。他一对二,老两口轮流上,还是招架不住。 
 
    “雅典奥运会前的心情很复杂。之前失败过那么多次,我都没有放弃,就因为自己的信念没有断。尽管有时候练得都想吐了,可我还会鼓励自己坚持下去。” 
 
    北京时间8月29日凌晨,胡佳期盼的日子终于来了,他站到了自己最想站的位置——雅典奥运会男子单人10米跳台的跳板上。 和悉尼一样,前3个动作胡佳发挥正常,排到第4。第4个动作407B,这个动作是胡佳在大赛上第一个用的,以前比赛,这个动作的成功率也有90%以上,他坚信自己不会再犯和悉尼奥运会同样的错误。 漂亮的起跳,近乎完美的翻转,胡佳成功了,他把比分追到了第2。 
 
    最后两个动作,307C和5253B,胡佳成功地完成了。最后一跳,胡佳得到了100.98的全场最高分! 胡佳终于拿到了自己跳水生涯中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乒乓球冠军邓亚萍  
    关于她的报道、新闻已有“充栋”之规模,她的故事、经历也为众多人耳熟能详。我们只简单地赘述如下: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郑州,身高1.50米。5岁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运动生涯 *** 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仅次于王楠23个,并连续两届获得4次奥运会冠军1992巴塞罗那女子单双打,1996亚特兰大女子单双打。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 
 
    乒乓球被正式列为奥运会比赛专案是在1988年,在当年中国军团获得的5枚奥运会金牌里,乒乓球就占了2枚。四年之后的1992年,中国乒乓球队统治力更强,邓亚萍也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邓亚萍的成就非他人可以比拟,她已经成为中国体育的代名词之一,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最喜欢看她的比赛,在给她颁奖的时候会亲切地拍拍她的脸颊,还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1997年以后,退役的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目前,邓亚萍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作为体育界的代表,邓亚萍和杨扬、高敏等奥运冠军一起赶赴灾区,参加灾后心理救援。其实,邓亚萍的自身经历就是个励志的榜样,她因为身高的原因在刚开始练球时被挡在体校大门之外,但喜欢乒乓球的她并没有过早放弃,在父亲的带领下,她勤学苦练,绑沙袋,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十几年的苦练使她克服了身高的劣势,并改变了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这种精神也影响了她退役之后的道路,在学业面前,她依然没有退缩,从26个英文字母到现如今的北京奥组委官员,邓亚萍在乒乓球之外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她,也成为运动员个人发展的典范。 
 
    邓亚萍的故事还有很多,两次北京申奥代表、四次奥运火炬手经历以及现在的北京奥组委官员,赛场外的每一次冲刺都会让人想起她打球时的劲头儿:无所畏惧、顽强拼搏以及超强的自信。

奥运会励志故事

2. 那些最励志的奥运故事

  这几天来,我国运动健儿们在奥运赛场上努力拼搏,将一块块金灿灿的金牌揽入囊中。我们分享奥运的精彩,分享冠军英雄们为国争光的快乐。当媒体把聚集的视角投向奥运冠军时,那些鲜为人知的奥运冠军成长故事也浮出水面,让我们真切地了解冠军背后真实的人生,无疑丰富了我们的励志教育。
  
   通往奥运冠军之路是条不平坦的道路,充满磨难与艰辛。有首歌词就是最好的注解:没有谁随随便便能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
  
   仿佛是上天的有意安排,前天50岁的栾菊杰在重返赛场后,在32进16时被淘汰出局了。昨天,一个叫仲满的小伙子跃上剑道,完成了和栾菊杰跨时空的完美对接。24年前,栾菊杰《扬眉剑出鞘》,如今,仲满的出剑告诉国人:中国也已须眉剑出鞘。据8月13日《重庆晚报》报道。一夜之间,仲满的名字家喻户晓,仲满也一举成名。据了解,仲满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仲满训练时非常刻苦,平均一个月要练破两双运动鞋,那时家穷,他只好省下生活费去买运动鞋。16岁的跳水选手陈若琳小小年纪就担负起奥运夺冠的重任。为了防止发胖,若琳有一年多时间没吃过晚饭,还戒掉了吃零食的习惯。
  
   奥运冠军成长的故事太多太多,举不胜举。虽然各有不相,但相同的是能感动人,能激励人。
  
   中国有句古语:艰难玉成。冠军的成长除了具有顽强的毅力外,还有一种在逆境中奋勇争先的精神。反观当下我们的家庭教育,就缺少必要的励志教育,啃老族、负翁族的出现就是一记记警钟。励志教育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相当重要,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钙片,甚至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湖南卫视去年开办个励志专栏的电视专题,叫作《洞穴之光》,就是让城市的问题孩子走进贫困的山区,与那里的孩子一起生活,感受生活的艰辛。这个电视专题所要表达的主旨就是以人影响人,在全国引起不小的`反响,甚至影响到众多的家庭,很多的孩子因此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只可惜,此类的励志电视专题太少了。我们的励志教育还处在待开发的状态。
  
   当然,我们给予孩子顺利的成长环境,这没有什么不好,只不过一帆风顺式的呵护,必然会使孩子丧失面对困难和挫折所具备的信心和勇气。因此,孩子需要精神上的指引和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奥运冠军的成长足迹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亮每个人前进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们在享受奥运带来运动美的快乐同时,追寻冠军成长的故事,和孩子一起接受这次难得的奥运励志教育吧!

3. 奥运励志故事

 奥运励志故事
                      奥运励志故事1      博尔特在本届奥运会上破了100米、200米、4X100接力的世界记录,称他为奥运田径历史上第一人不为过。博尔特的祖国牙买加并不富裕,在他以前,很多牙买加优秀运动员都去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至于很多牙买加人创造的世界记录都挂在发达国家的荣誉榜上。博尔特拒绝了美国的奖学金,牙买加因他而荣耀。我们不是想说博尔特的爱国主义情怀,而是想说博尔特在三破世界纪录后,在中国做的一件事情。8月23日,博尔特送了一只签名的足球给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小女孩,她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腿。博尔特还给中国红十字会捐献善款5万美元。
    
  奥运励志故事2      荷兰男子名叫范德韦登,他获得了男子1万米游泳的金牌本届奥运会第一次设置了男女1万米自然水域的游泳比赛,这项比赛也被称为水上马拉松。范德韦登获得这项比赛的金牌并不容易。2001年,范德韦登被诊断患有白血病,他战胜了血癌,重新开始训练,最终获得游泳比赛中最消耗体力的10公里马拉松项目的金牌。在他的光脑壳上,还有手术留下的坑,气喘的时候还会动!这种毅力是常人可以想象的吗?在10公里水上马拉松比赛中,还有一位神奇的人物,她是一名女性,南非姑娘图依托。2001年,图依托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左腿。康复之后,她开始了最艰苦的`训练,获得女子10公里游泳的比赛资格。虽然她没有获得奖牌,只获得16名,但是,有几个四肢健全的人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
  奥运励志故事3      帕蒂卡是天生肢残,打乒乓球的时候,她用得是自己健全的左手,发球时,她用残缺的右肢来持球。虽然她没有取得任何名次,但是,在小组赛中,帕蒂卡居然赢了我国香港著名选手帖雅娜一局!图依托和帕蒂卡以残缺的身体参加了健全人的运动会,她们还将参加下月举行的残奥会,祝福她们。
  奥运励志故事4      这让我想起了,近日网上流传的热门视频兰迪鲍什教授的演讲《最后一课》,他的话感染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我们不能改变手中的牌,但可以决定如何出牌。运动员尚蒂的奥运故事,也一样给了我们这种启发。面对病魔,甚至死亡,他从容的态度和向上的精神,筑起了他的人生高度,也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给我们这些观者在生活中添加一份向往与情感。
    女子跳马银牌获得者丘索维金娜是国际体操界唯一一个为儿子而战的选手。为了让患有白血病的儿子得到更好的治疗,在2002年的釜山亚运会上以27岁的高龄复出参赛,夺得跳马和自由体操的金牌,震惊世界;为了能给儿子挣到更多的钱治病,她把自己由单项选手,练成了全能选手。对我来说,儿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多门伟大的母爱!
  奥运励志故事5      曹磊,在获得北京奥运会女举75公斤级金牌,本该欢呼的时刻,陷入4、5分钟的痛哭,这不是喜极而泣,而是真正悲伤的泪水,原因是,在她最后一次试举前,教练告诉她母亲已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父亲和教练瞒了她整整两个月之久。最后一举她没有成功,没有破掉世界纪录,尽管她平时的成绩要比这个记录高很多。事后,她说:我没法集中精力,我在想着自己的母亲。
    与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的遗憾来比,没有破世界纪录的遗憾实在微不足道。我们只能希望,挂着金镶玉去拜祭母亲会多少减轻一点曹磊的遗憾和悲伤。
  奥运励志故事6      帕蒂卡是天生肢残,打乒乓球的时候,她用得是自己健全的左手,发球时,她用残缺的右肢来持球。虽然她没有取得任何名次,但是,在小组赛中,帕蒂卡居然赢了我国香港著名选手帖雅娜一局!图依托和帕蒂卡以残缺的身体参加了健全人的运动会,她们还将参加下月举行的残奥会,祝福她们。
  奥运励志故事7      埃里克尚蒂,美国游泳运动员,在以菲尔普斯领军的美国游泳军团,他的成绩并不耀眼,但他却获得了世人的尊重。两个月前被查出身患睾丸癌,他仍选择了参加奥运会。在男子200米蛙泳半决赛中他未能晋级,奥运之旅也就此结束。对此,尚蒂并不懊悔,并对媒体谈了他对这次北京之行的看法,我非常高兴,尽管我没有获得奖牌,但是我来到了北京,经历了奥运会,这已经足够了。
    另外,尚蒂的父亲也是位癌症患者,目前正在接受治疗。尚蒂说,这次自己生病,让他更好地体会到父亲所经历的痛苦。同时,他也要感谢所有关心他、帮助他的人。我会和父亲进行一番长谈,我们要用一种更为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疾病,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
  ;

奥运励志故事

4. 急求2008奥运精彩小故事

8月22日,在北京奥运会上摘得了5金2银1铜的中国射击队首次集体亮相新闻发布会。射失首金却赢得步枪三姿奥运金牌的杜丽是媒体的“宠儿”,谈及那难挨的四天,杜丽说道:“观众的一张卡片让我意识到‘别人都能接受我的失败,为什么我不能?’所以我挺过来了!”
发布会上,有记者关心杜丽在首金旁落后的心路历程与心态转折:
“冲击首金失利后的那四天是你最难熬的四天,我想知道你从什么时候想继续比赛的?”
杜丽此时神情满是平静:“其实那四天的前几天都没有调整;感觉整个人没有这种情绪,也没有这种意识;整个人飘飘的,也没法投入到训练中去。在后几天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
杜丽接着回忆道:“因为我还剩下步枪三姿一个项目,所以没有心情也还是要训练。有一天练习时,我开始打得很不好,就在想‘算了放弃吧,我怎么努力还是这样子,所以上场可能也还是这样’……当我调成另一种姿势的时候,有一个观众送给我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杜丽,你永远是最棒的!我们永远支持你。’我一下子很感动。”
杜丽接着说:“可能平常我看到这种卡片无所谓,但当时那种情形,我忽然觉得我不能放弃,如果我放弃了我会对不起很多人。而且我觉得他们都能接受我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我接受不了我自己?!所以最后我还是坚持了!”

5. 2008奥运故事

这是一个坚强的母亲的故事。在2002年前,丘索维金娜是个快乐的体操姑娘。1975年出生,16岁就代表独联体夺得世锦赛女团和自由操金牌、跳马银牌;1992年首次代表独联体参加奥运会,摘得女子团体金牌;1996年至2004年她代表乌兹别克斯坦三次参加奥运会。过去的日子是为了梦想,丘索维金娜快乐地在体操场上抛洒着汗水,收获着辉煌。国际体操联合会以丘索维金娜的名字命名了三个动作。然而一切都在2002年发生了变化。那年,丘索维金娜的3岁儿子阿廖沙被查出患了白血病。而后体操对她不再是单纯的比赛,而突然变成了一项为了儿子治病的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届体操世锦赛,不是因为拿了金牌或者四个项目全都进入了决赛,而是深陷在极度矛盾情绪中的那几天实在太难熬了。母爱的力量有多大?33岁的她幸福地说:我为自己得到这枚银牌而自豪,而我会将这枚银牌带回家,送给我的儿子。 

就这样,为了赚取奖金,只要有参赛机会,丘索维金娜总会把四个项目全都报上。当别的小选手在场上专攻单项时,这位妈妈级的运动员却不得不逼着自己向全能型发展。但是,很快,她就得到了一个坏消息:一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医生告诉她,他们的医疗条件还不足以拯救阿廖沙。丘索维金娜知道自己不得不下个决定了。丘索维金娜和丈夫变卖了小公寓和汽车,来到了德国丰田科隆俱乐部。这个俱乐部的主教练彼得·布鲁格曼让丘索维金娜加入了他们俱乐部,并让阿廖沙住进了科隆大学医学院,还给了他们很多经济上的支持。阿廖沙的病情也开始逐渐稳定,现在除了定期的血检外,已经不用经常去医院了。在2006年,在体操欧锦赛的跳马项目上为德国拿到了23年来的首枚金牌。 

“我的生活很忙碌,要参加很多的比赛,每天还要坚持训练。我并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在阿廖沙身边。但是,这样的日子我过得更踏实,因为只有这样,能让阿廖沙继续接受很好的治疗,这是我这个母亲能为他做的全部。” 丘索维金娜的人生观 


北京奥运会最心酸时刻——铁汉夺金祭亡妻

2008奥运故事

6. 奥运励志小故事

  1.为祖国而战——“我的祖国从7000英里的远方把我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的,而是让我结束比赛的。”坦桑尼亚选手约翰阿赫瓦里在带伤跑完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马拉松比赛时如是说。约翰阿赫瓦里在比赛过程中严重摔伤,但他要坚持完成比赛。它远远落在别人后面,跑进体育馆时,只剩寥寥数位观众。余下的观众为他齐声欢呼,把他们所有的支持都给了这位绷带已浸满鲜血的运动员!
  
   2.“标枪王国”的神话——雅尔维宁,一位来自标枪王国——芬兰的标签选手,从小立志要成为奥运会标枪冠军。不过,他在少年时的成绩不理想。在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得了个倒数第一名,彼二人讥笑,并认为他自不量力。但是他不在乎,从失败中奋起,不断进行高强度训练。终于在1932年第10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以72.71米的绝对优势独占鳌头,不仅折桂,而且把原来的奥运会纪录提高了6米之多。
  
   3.永不认输的“飞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首次允许NBA的球员参加比赛。12名顶级球员组成的“梦之队”用他们精湛的技艺征服了世界。乔丹以平均每场5次抢断排在各队球员之首。在与克罗地亚的比赛中,他抢下21分,向人们展示了他“飞人”的实力。主教练查克戴利说:“他是我所见过的'最优秀的球员,他也从来不会向任何人认输!”
  
   4.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冠军——许海峰,以为让中国人值得骄傲的选手! 他曾下乡当过知青,他曾做过供销社的营业员,他曾梦想成为军人却一次次失败,他曾因为年龄大而被拒绝参加省射击队。但他用自己的实力在省运动会上夺得了射击冠军,并把省纪录提高了26环。他又以自己永不言败的精神为国家赢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正如他所说:“我生在农村,除非没有给我机会,给我机会我一定成功!”
  
   5.勇于挑战的跳水“沙皇”——萨乌丁是俄罗斯跳水队的代表人物,他单枪匹马阻击中国跳水“梦之队”近10年之久。在国际跳台上,时常只有他一人冲锋陷阵,证明世界跳坛并不全属于中国。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他打破中国队天亮和肖海亮双保险夺得一枚金牌。1998年世界锦标赛上他夺得男子3米板和10米台跳水的金牌。战胜中国选手一直是他的奋斗目标。面对强大的中国跳水队,他是令人尊敬的对手。
  
   6.泰坦尼克号的“幸存者”——威廉姆斯这位曾获得全美网球单打冠军的选手不会忘记1912年4月14日晚上,当他乘坐的世界上最大的一艘游船泰坦尼克号下沉时,他为了保住性命不顾一切的挣扎在北亚特兰大冰冷的水域里的情景。当他被救上岸时,医生建议他切除双腿,威廉姆斯拒绝了。通过每天的运动,他的腿逐渐恢复了力量,后来这个坚强的人进入哈佛大学,并和他的同伴成为1924年奥运会男子网球双打冠军。
  
   7.马背上的英雄——26岁的冯旺根海姆在柏林奥运会上参加了马术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他的马失足,冯旺根海姆被摔下马背,左臂错位。但他忍着剧痛再次上马,并完美的完成了剩下的动作,让德国队获得了决赛资格。他在进入决赛场地时,手臂仍夹着夹板,他居然撤去吊带。尽管由于左臂无法发挥作用,再次从马背上摔下来,但他在群众的帮助下很快再次骑上马并又一次完美的完成了剩余的动作,为德国队赢得了金牌。 8.奥运乒坛的“常青树”——乒乓王国有个领袖,他就是瓦尔德内尔。他右手横握球拍,被誉为乒坛常青树,面对强大的中国兵团,他与中国几代选手抗衡了20多年,终于成为世界乒坛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他是唯一一位在历史上同时获得奥运会金牌、世乒赛冠军和欧洲锦标赛冠军的男子选手。
  
   8.奥运乒坛的“常青树”——乒乓王国有个领袖,他就是瓦尔德内尔。他右手横握球拍,被誉为乒坛常青树,面对强大的中国兵团,他与中国几代选手抗衡了20多年,终于成为世界乒坛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他是唯一一位在历史上同时获得奥运会金牌、世乒赛冠军和欧洲锦标赛冠军的男子选手。
  
   9.400米栏的“冠军”——被誉为“常胜将军”的世界400米栏之王——美国超级田径明星埃德温摩西,从13岁就独自进行训练,很多技术动作都是自己创新的,他还通过现代技术对自己的训练进行检测和分析,甚至专门为自己设计了更加符合运动原理的跑鞋。在拥有了两枚奥运金牌的同时,也成就了田坛“400米栏之神”的霸业。
  
   10.断腿的“体操小将”——当日本体操选手藤本俊以发抖的最后一跳结束他在蒙特利尔体育场进行的男子体操落地动作后,他的膝盖已经骨折了。他双脚着地时,疼痛如刀扎一般,但他较紧牙关,忍住泪水,希望能有助于本队最终战胜前苏联队取得金牌。一位现场医生说:“我无法想象他如何完成翻转身落地的动作。”当他的队友在他的鼓舞下最终赢得金牌后,藤本俊坚持爬上领奖台说:“现在金牌在手,我也不痛了。”
  
   11.颠覆传统——迪克福斯伯里凭着自己的聪明和执着,突破了传统的跳高方式,采取了当时看起来奇异的跳高方式,这个跳高时先向后,头先过杆的运动员改变了几个世纪的传统跳法。这种创造也为他带来了名留史册饿荣誉。到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时,16名进入决赛的选手中13名使用了福斯伯里跳跃。
  
   12.拳王阿里——阿里,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名字:阿里,一个让全世界都钦佩的伟人。他的执着是我们励志的摹本,他的潇洒成为我们欣赏的对象,他的自尊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还有他的精湛技艺、善良本性和他的强烈责任感都使我们感佩。奥运会为他特制了一块金牌,不仅为了他把自己唯一的金牌抛入河中,更为了他以自己的人格塑造出了一个无形的金星牌,闪闪的金光激励着每个人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7. 关于2008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简短)

她,是今天获得奥运女子体操全能第九名的德国选手丘索维金娜。她的故事,让世人动容。体操女将往往都是18岁以下的少女,但34岁的丘索维金娜,已经第五次参加奥运会、代表第三个国家出战。五次参加奥运会,丘索维金娜是体操选手的奇迹。1992年巴塞罗那,17岁的她首次代表独联体夺得体操女团金牌;随后的亚特兰大、悉尼和雅典,她都代表乌兹别克斯坦参赛;这一次的北京奥运会,丘索维金娜又穿上了德国代表团的服装。 丘索维金娜和丈夫被高昂的医疗费压得喘不过气,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医疗条件一般,政府提出每天300美元的补贴也不够花。丘索维金娜选择了复出参赛,以获取奖金给孩子治病。  听说德国科隆一家医院治疗白血病的效果特别好,为了参加尽可能多的项目,她还练起了全能,“儿子是我生命的全部,只要他还生病,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

关于2008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简短)

8. 难忘的奥运故事 10个

  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
  还是那句老话,有失必有得。仅仅就在四天前,顶着巨大压力冲击首金失败的杜丽还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今天杜丽同样流泪了,不过这是胜利者开心的泪水,也是杜丽一种情绪的宣泄。

  当5天前丢掉万众瞩目的第一枚金牌后,杜丽和在当天同样未能达到人们预期成绩的谭雪等老将一同遭受了巨大非议。但,永远不要怀疑中国运动员的实力,也永远不要怀疑他们那一颗争胜和冠军的心。14日,谭雪率领中国女子佩剑队已经进入了团体决赛,而杜丽在自己的兼项中实现了射击生涯的又一个飞跃。

  很显然,杜丽这几天对自己进行了迅速而有效的调整,使得自己摆脱了失败后的懊悔与消极,在仅仅是她副项的3×20的步枪三姿比赛中重新展现了自己的强大实力。

  即便只是看这一天的比赛,杜丽也是以一种坚定的“冠军的心”,用一种反弹的方式完成了回归。其实在资格赛中,杜丽的前两组卧射发挥并不算特别出色,仅仅打出99和97环,不过她在随后的立姿和跪姿中迅速找回感觉,并用589环的成绩平了奥运会的该项目预赛纪录,更重要的是,她将主要对手埃蒙斯拉开了3环差距。

  而决赛第一枪的8.7环,让杜丽看上去又要重蹈4天前决赛低迷的覆辙,但这已经不是四天前的杜丽。实际上,这一天杜丽在第一枪后就丢掉了领先,而夺冠军团也从古巴人克鲁斯、捷克的克鲁斯再到美国的拜尔勒或是哈萨克斯坦的多夫冈之间不停转换。唯一不变的就是杜丽。在第二枪,杜丽就在第二枪迅速把自己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继续着自己对冠军的追逐。最后9枪,杜丽没有一枪低于9.8环,还包括了在关键第8发时的10.8环!

  看上去,杜丽在最后几发的从容不迫,也让一度已经紧跟在后面的对手慌了神。克鲁斯在处于领先位置时,第7枪打了9.0环,紧接着,追上来的卡特日娜-埃蒙斯连续交出9.5环和9.6环。最后一发,最接近杜丽的美国人拜尔勒打出8.7环,导致他连奖牌都没有摸着。近身者难以全身而退,这是何等的王者气概!

  说这是杜丽对卡特日娜的复仇,有点违背奥林匹克友谊第一的精神,而且她们两人是相当要好的朋友。实际上有这样的一对对手,算是女子步枪界之幸。在这一天,杜丽让这样的抗争关系继续,她已经迅速走出了5天前完败于好朋友的阴影,这是她心理上对自己的又一个超越。北京奥运会总算没有错过杜丽那标志性的笑容。而卡特日娜私下和杜丽交换的小礼物,似乎也是在和杜丽相约:四年后,伦敦再见。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