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如何理财的?

2024-05-06 10:41

1. 古人是如何理财的?


古人是如何理财的?

2. 古人都是怎么理财的?


3. 古人是如何理财的?

理财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系词》,“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它的意思是说,对于财物的管理和使用要有一个正当的说法,禁止民众不合理的开支和铺张浪费,是理财最最合宜的方法。根据考古发现和社会现象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从原始社会中晚期社会财富有了剩余时起,就有了理财问题。《尚书·洪范》中论述五福,首先谈寿,接着就重点谈富;在《大学》中也有许多精彩的理财论述,所以有这样一副对联: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这说明了财富是中国古代经典的一项核心内容。纵观中国历史,古人的理财观念,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地方。  根据对风险的偏好,古人的理财观念也可以分为三个类型:风险爱好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厌恶型。       风险爱好型,主要是指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类型,吕不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认为,“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战国策》),他理财的途径主要是发现有潜力,价值被低估的企业(秦公子异人),向其注入风险资本,帮助其上市(登基为帝),以获取巨大的收益,可以说是开创了风险投资的先河。但这种高收益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没有合理的退出机制,后果是非常危险的,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吕不韦后来的遭遇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与他相比,范蠡则明智得多,懂得在适当的时机退出已获利项目,投资于新的项目,这才有了天下闻名的“陶朱公”。   风险中立型的理财观则遵循收益覆盖成本与风险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投资机会。白圭“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史记》)的投资观念与沃伦·巴菲特“在别人都理智时,我疯狂;在别人都疯狂时,我理智。能够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思考方式,在投资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的理念惊人地一致。他对于自己的评价也是很高的,“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他认为在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四点:“智”,权衡厉害;“勇”,当机立断;“仁”拿捏取舍分寸;“强”,知进退取舍。如果他活在现代的话,相信也是一个“股神”级的人物。   风险厌恶型(即风险趋避型)是古代中国最主流的一种理财观念,孔子“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论语·里仁》)的观点影响了后来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由“君子罕言利”到“君子不言利”的演变也使得商业成了社会阶层的最底层。由于知识分子耻于言利,自然也不会进行投资,他们大多追求的是一种低风险的、量入为出的资金合理安排。我们的大文豪苏轼先生就是此中翘楚。当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工资大幅减少,于是他痛下决心,决定把每天的开支控制在150文钱以内。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每月发工资后取出4500文钱,分成30堆后用绳子串起来挂在房梁上,每天早上用一枝长长的画叉挑取一串,取完后就把画叉藏起来。平常在屋里放一只大桶,存放每天剩下的钱,以备来客时招待使用。直到今天,这样的理财方法还在被广大工薪阶层所广泛使用。古代知识分子大多清贫,这和他们不善理财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都能像苏东坡先生这样合理规划用度,相信李清照、柳永这样的偶像派诗人也不会有凄凉的晚景,而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的杜甫也不会发出“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哀叹了吧。

古人是如何理财的?

4. 古人是如何理财的呢?


5. 古人是怎么理财的?


古人是怎么理财的?

6. 古人是怎么理财的?

理财,听起来是一个近些年才有的名词。其实在我国古代悠久的历史中,虽然商人的地位比较地下,但是却也有着极为灿烂的商业文化。农为本,商兴利,都是关乎国运的大事。那么古代优秀的商业人士是如何聚财、管财的呢?
在《易经系辞下》中提到,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靠什么让人依附呢,答曰钱财。正确理财,不让民众做不好的是叫义。可见在很早很早以前,我们先民就对理财有很深刻的认知。下面我们来说古人理财常用的三种方法,希望对现在的您也有用处呦。
第一、眼有商机知进退。最好的例子就是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大商贾范蠡。范蠡在把帮助越王勾践完成复仇大业之后,看透了与君王可共患难不可同享福的真理,果断急流勇退,算是保全了性命。辞官归去的范蠡去了齐国,多年经营后家财万贯。后被齐王封为丞相,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位极人臣,且家财万贯,认为这不是什么好事。于是又一次果断急流勇退,辞去相印,并把家财散尽,然后搬去了一个叫做陶的地方。在陶这个地方,散尽家财的范蠡再次白手起家,利用市场规律,贱买贵卖,没过多久,千金复来,世人尊称陶朱公。其实钱多到了一定程度就只是账面上的数字了,对于个人而然,钱太多反而会招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也和当今社会很多大富豪都花大力气做慈善是非常相似的,如果不知进退,那后世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明朝的沈万三。
第二、聚财当然靠勤劳。这个就要提到齐国了,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力是最强的,因为其商业非常发达。这要追溯到齐国的建立,为周文王拿下江山立过大功的姜子牙最后被封东方齐国,国都为营丘。当时的营丘非凡贫瘠,人烟稀少。姜太公到封国之后,鼓励人们利用当地的资源,比如海里的资源,鱼和盐,后来越做越大,周边的百姓看见有利可图,都来归附,人气逐渐升高。然后姜太公鼓励当地的妇女专事女工,讲究精工制作,逐渐打出了名气。最后揭示:勤劳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善于利用自己的资源,做大做强做精,才可以说是聚财有道哦。
第三、遗产处理有诀窍。如果您白手起家,成为一代巨富,那您打算百年之后怎么处理自己的家产呢?这个例子就要说到汉朝开国第一大功臣萧何。楚汉争霸终以刘邦取胜结束,论功行赏,萧何定位第一。很多大臣都不服气,认为萧何武不如韩信,谋略不如张良,何以据开国功臣第一位。刘邦解释道:萧何虽然不曾攻城拔寨,但是这一切的胜利都离开强大的后勤保障,那就是萧何的作用,众人仔细一想确实如此。
再来说说萧何如何对待自己的遗产的,身居丞相高位的萧何家产比不会少。但是到了晚年,他却斥资在一些位置不是很好的地段置田产,买宅院。众人皆不解,后来萧何解释道:如果后人能有出息,那他自然可以把家产保护的很好,但是如果后人不够贤达,如果我留给他们很多位置很好的房产,那无疑会引火烧身。不如留些稍微偏点的,也免得被后世有权势的人夺取,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萧氏子孙。结果萧何后代,虽未能再出萧何般的风云人物,但是却世代相传,平安无事。
所以古人发财看商机,聚财靠勤劳,避险靠智慧。这些道理时至今日,尚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虽历经千年,但其精髓却一直流传。更何况今天能弄懂这些,活用这些的人依然不算多啊。

7. 古人都是怎么理财的?


古人都是怎么理财的?

8. 古代人都是如何理财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