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合伙人

2024-05-05 09:05

1.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合伙人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合伙人        John Meriwether  原华尔街投行所罗门副总裁及债券部门负责人  Robert C. Merton  1997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  Myron Scholes  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的合著者斯坦福大学教授  David W. Mullins Jr.  原美联储副主席,曾被视为格林斯潘的继任者  Eric Rosenfeld  曾服务于所罗门兄弟的套利部门原哈佛商学院教授  William Krasker  曾服务于所罗门兄弟的套利部门原哈佛商学院教授  Gregory Hawkins  曾服务于所罗门兄弟的套利部门  Larry Hilibrand  曾服务于所罗门兄弟的套利部门  James McEntee  经营债券交易  Dick Leahy  原所罗门兄弟高管  Victor Haghani  曾服务于所罗门兄弟的套利部门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合伙人

2.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发展简史

自创立以来,LTCM一直保持骄人的业绩,公司的交易策略是市场中性套利即买入被低估的有价证券,卖出被高估的有价证券。LTCM将金融市场的历史资料、相关理论学术报告及研究资料和市场信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大量数据的处理,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电脑数学自动投资系统模型,建立起庞大的债券及衍生产品的投资组合,进行投资套利活动,LTCM凭借这个优势,在市场上一路高歌。1996年,LTCM大量持有意大利、丹麦 、希腊政府债券,而沽空德国债券,LTCM模型预测,随着欧元的启动上述国家的债券与德国债券的息差将缩减,市场表现与LTMC的预测惊人的一致,LTCM获得巨大收益。LTCM的数学模型,由于建立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在数据的统计过程中,一些概率很小的事件常常被忽略掉,因此,埋下了隐患--一旦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其投资系统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所谓Black-Scholes-Merton 公式仍以正态分布为基础(这是因为该公式涉及Wiener 过程,而Wiener 过程的定义涉及正态分布), 故长期资本 的风险投资策略仍以线性和连续的资产价格模型为出发点。具体来说,该对冲基金的核心策略是收敛交易 (convergencetrading)。此策略并不关心某一股票或债券的价格是升还是降,而是赌在相关股票或债券的价格向常态收敛上。长期资本 的一项赌注下在美国30年国库卷和29年国库卷的价格收敛上(卖空前者,买入后者),本以为可以不论价格升降都稳操胜券。不料,亚洲和俄国的金融危机使惊恐的投资者一窝蜂地涌向似更安全吉祥的30年国库卷,结果造成30年国库卷和29年国库卷的价格发散,而非收敛。类似的其它几个收敛交易也都以发散而告终。1998年,金融危机降临亚洲金融市场,LTCM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债券和美国政府债券之间利率相差过大,LTCM预测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债券利率将逐渐恢复稳定,二者之间差距会缩小。同年8月,小概率事件真的发生了,由于国际石油价格下滑,俄罗斯国内经济不断恶化,俄政府宣布卢布贬值,停止国债交易,投资者纷纷从发展中市场退出,转而持有美国、德国等风险小,质量高的债券品种。由于LTCM做错了方向,它到了破产的边缘。9月23日,美林、摩根出资收购接管了LTCM。该基金在2000年已倒闭清算,参与发起的1997年诺奖得主斯科尔斯斯和默顿的理论也被公开批评,美林证券在其年报中评论数学风险模型“或许会提供比担保更高的安全感,但可信度有限”。但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仍然是金融学教科书中重要的数学公式。

3.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致富秘笈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以不同市场证券间不合理价差生灭自然性为基础,制定了通过电脑精密计算,发现不正常市场价格差,资金杠杆放大,入市图利的投资策略。斯科尔斯和默顿将金融市场历史交易资料,已有的市场理论、学术研究报告和市场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电脑数学自动投资模型。他们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历史数据,通过连续而精密的计算得到两种不同金融工具间的正常历史价格差,然后结合市场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最新价格差。如果两者出现偏差,并且该偏差正在放大,电脑立即建立起庞大的债券和衍生工具组合,大举套利入市投资;经过市场一段时间调节,放大的偏差会自动恢复到正常轨迹上,此时电脑指令平仓离场,获取偏差的差值。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致富秘笈

4. 如何评价 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拥有两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1994年到1997年间,它的业绩辉煌而诱人,以成立初期的12.5亿美元资产净值迅速上升到1997年12月的48亿美元,每年的投资回报为28.5%、42.8%、40.8%和17%,1997年更是以94年投资1美元派2.82美元红利的高回报率让LTCM身价倍增。

然而,在98年全球金融动荡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难逃一劫,从5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短短的150多天资产净值下降90%。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14家国际银行组成的财团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M90%的股权,共同接管了LTCM,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

1. 时间线


上个世纪80年代John Meriwether在所罗门公司成立债券套利业务部门,获利颇丰。1991年,由于一起交易丑闻,John被迫离开所罗门。1993,他招募之前的同事一起成立长期资本投资公司。

LTCM吸引了Myron Scholes和Robert C. Merton,两位计量金融学和衍生品定价先驱,前者是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的创立人之一,后者是公式的改进人之一。在美林证券的协助下,成功募集12.5亿美元初始资金,包括合伙人的1.46亿。亚太地区的外部投资人包括香港土地署、台湾银行和日本住友银行。

1994年2月24日,LTCM正式开始交易。当年获得28.5%的收益率。

1995年,LTCM收益率为43%。

1996年初,LTCM拥有1400亿资产,是最大的共同基金的2.5倍,只有25个交易员。当年收益率41%。

1997年,Myron Scholes和Robert C. Merton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当年基金收益率17%,年末资产净值高达48亿美元。LTCM的声望一时无基金可及。

1998年初,公司合伙人强迫部分外部资金撤出基金,并追加了合伙人份额。此时合伙人资金高达19亿美元,占比超过30%。

1998年上半年,亏损14%。

1998年9月初,资本金从年初的48亿美元掉落到23亿,缩水超过一半。

9月23日,高盛联合AIG、巴菲特出价2.5亿美金购买LTCM所有资产,并承诺注资40亿美金。巴菲特给了一个小时的响应时间。当天下午,14家银行在纽约美联储的组织下,提出救助协议,注资36.25亿接收LTCM90%的权益以及控制权。银团成员包括(相当于当时华尔街上的银行座次表):
3亿美金: Bankers Trust, Barclays, Chase, 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 Deutsche Bank, Goldman Sachs,Merrill Lynch, J.P.Morgan, Morgan Stanley, Salomon Smith Barney, UBS
1.25亿美金: Société Générale
1亿美金: Lehman Brothers, Paribas
9月25日,资本金只剩下4亿美金。此时还有超过1000亿美金资产,财务杠杆超过250倍。另外有超过1万亿美元票面价值的衍生品合约。LTCM合伙人别无选择,被迫接受协议。

9月28日,救助交易达成。LTCM合伙人丧失控制权,大部分人血本无归,某些人更是负债累累。
接下来一年里,LTCM已无实质性交易,只是将原有资产和负债逐步变现。但得益于市场好转,14家银行顺利取回救助款,外加大约10%的收益。

5. 什么是1998年9月美国对冲基金事件

1998年9月13日声名显赫的美国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长资)出现巨额亏损而面临倒闭的消息不胫而走。长资净资产从年初的48亿美元跌到5亿美元。

这家国际性大型对冲基金被誉为"梦幻组合",其管理人是八十年代债券套利之父,被誉为"宇宙大师","金融奇才"的梅里韦瑟,其合伙人包括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副主席穆林斯;被誉为衍生工具之父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和斯克尔斯。斯科尔斯与默顿以其"期权定价"理论被认为奠定了现代金融市场及其衍生工具和对冲基金的理论基础。炒手、学者和官员的绝妙组合,使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创造过"神话"般的业绩。1994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成立时便筹集到12.5亿美元,该基金的投资者最低投资额为一千万美元.在公司成立的前几年,基金管理人梅里韦瑟的套利投机几近狂疯.它依仗其合伙人的种种有利条件,采用所谓的火箭战术,在国际金融市场神出鬼没、四处出击,大搞买空卖空的投机交易,屡屡得手。其年均投资回报率高达40%,业绩令同行刮目相看,各银行对其融资贷款条件有求必应。97年底.长资利用"杠杆比率"向银行贷款借入了1000亿美元,一度买进卖出各种证券和股票市值高达1.25万亿美元,杠杆比率达百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创了最高纪录.从1994年3月成立到1997年底,"长资'已将投资者每一美元的投资变成了三美元。

进人1998年,长资依据复杂的定量模型,认为新兴市场利率将降低,而发达国家的利率走向相反,于是"长资"大量买入新兴市场债券,同时抛空美国国债.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998年8月份.俄罗斯宣布卢布贬值延迟三个月偿还外债,俄罗斯国债大幅贬值并完全丧失了流动性,这使长资在俄投资血本无归,损失25亿美元,相当于其净资产的52%,从银行贷款损失惨重,也受重创。"长资"陷人困境,濒临破产,美国政府大为震惊.为防止危机蔓延,美联储不得不出面干预.同16家该基金的大债主进行协商,最后达成筹集35亿美元资金收购长资90%股票的协议以平息事态。

若长资破产,将留给这些大银行800亿美元的坏帐,可能会使一些国际顶级大银行破产,从而引发更大的金融灾难,其后果不堪设想。

聚资产管理公司是第二个陷人困境的对冲基金.它的股本不足5亿美元,但是利用15倍的杠杆比率投资,获利远高于其他对冲基金.可是其资产值在98年8月却暴跌15-20% ,形成年内30%的大跌幅.

据华尔街的一家金融市场研究机构统计,98年8月美国约有100家对冲基金严重亏损,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亚洲和俄罗斯等地的投机炒作而受惨败.

98年美国多数对冲基金蒙受沉重打击,分析它们失利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投机,风险变现.一些对冲基金利用杠杆比率,进行大规模投机交易。其对象遍及世界各地,投机范围涉及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为了牟取暴利,往往嗜血如命,投机达到疯狂的地步.结果一旦失败,败局难收,杠杆比率的负效应立即将高风险变为现实的惨败.长期资产管理公司最为典型.

(2)市场走向预测错误.由于对冲基金过份依赖数学模型,一些小概率事件的风险不能得到有效防范,而正是这些小事件使许多对冲基金遭受失败

(3)贪得无厌,盲目扩大投机范围.象长期资产管理公司善做证券交易收益颇丰,而在股票方面缺乏经验,多次判断失误.比较典型的是在购买和抛售美国并购公司的股票时损失惨重.

(4)投机者同行竞争对手增多,竞争趋于激烈.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欧美投资发展迅速,在一些主要战场上机遇多,竞争更加激烈。对手之间都使尽手段,明争暗斗.这无形中加大了投机风险.

(5)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对冲基金的防范与反击,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对冲基金把东南亚国家当成了它们的"自动提款机",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维护本国家或地区利益,纷纷为对付对冲基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严加防范.例如,98年8月份台湾下令禁止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进人;9月份马来西亚开始实行外汇管理,以防止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日本则通过修改证券交易法禁止投机者进行股票的卖空交易;而香港政府更是敢为天下先,在外汇市场和股市主动出击,与对冲基金针锋相对,使得对冲基金大败而归.


对冲基金的分类
以交易手段区分,主要可分为低风险对冲基金、高风险对冲基金和疯狂对冲基金。
①低风险对冲基金。主要是在美国和国外的股市投资,一般很少以高于本身资本两倍的借贷款进行投机交易。交易方式以长买短卖为主,也就是说购买可能会上升的股票,借用和出售可能会下跌的股票;待市场出现好转后,再买回这些股票;
②高风险对冲基金。经常以高于资本25倍的借贷款进行投机交易,而且既在全球股票市场上进行长买短卖,也在全球债券、货币和商品期货等市场上进行大规模的投机交易,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由索罗斯经营的量子基金;
③疯狂对冲基金。以高于本身资本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借贷款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炒作。这种对冲基金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该公司曾以40多亿美元的资产向银行贷款100多亿美元,其买进卖出的各种证券和股票市面价值一度高达1.25万亿美元,结果导致了1998年9月美国对冲基金事件的爆发。

什么是1998年9月美国对冲基金事件

6. xxx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原理a答案]

(Z)关于长期资本管理基金(LTCM)事件所谓的“金融工程”,最初是为了有效管理组合的风险,现在已变为利用金融、数学、物理等知识,处理金融产品的分解与合成。这种技术是洞悉金融商品内部风险的基础,所以,组合的风险管理技术应是高明投资专家的有效工具。金融工程师可以处理的是技术活,但很多投资专家处理的却是艺术活。艺术能否与技术完美的结合?并不取决于一些简单的辨证规律,技术可以很美,艺术也可以很美,但成功却还需要部分“运气”。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1998年的故事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常在水边走,哪能不湿鞋”。一、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背景1994年2月,JohnMeriwether创了宏观数量化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当时的核心人物包括:DavidW.Mullins(前美联储副局长)、MyronScholes(1997年Noble经济奖得主)、MertonMiller(1990年Noble经济奖得主)。当时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主要投资者是欧洲最大的银行瑞士联合银行(UBS)和美林证券(MerryLynch),成立时,总资产为13亿美元,投资期限不少于为3年,就是说,客户在三年内不能赎回。1994年到1997年的投资回报率分别为: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42.8%40.8%17.1%到1997年底,资产增值为75亿美元,在1997年12月,客户赎回了27亿美元,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1997年底,实际管理资产为48亿美元。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1.资金放大(高财务杠杆)投资人总希望用最少的资金,产生最大的投资报酬,故对于利率市场的投资品种而言,采用高财务杠杆战术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由于资产管理人的品牌声赫加之往年的绩效卓著,LTCM获得各家银行机构给予最高等级的贷款优惠,对于其所提出的担保品,往往给以100%的融资额度。就是说LTCM在金融商品市场所取得的资产,可再进行的100%融资,这表示理论上LTCM的放大倍率可以是无穷大,或者说其融资额度几乎是无限大。于是,虽然LTCM资产总值不到50亿美元,却向各银行、券商机构借贷了将近1250亿美元,负债与资产的比例高达20多倍,最后,LTCM的财务杠杆比率甚至高达26倍。2.投资品种与相对价值套利策略LTCM利用上述融资手段得到的庞大资金主要在利率互换市场(interest-rateswapmarket)做风险中性套利策略(marketneutralarbitrage),即买入低估的有价证券,卖空高估的有价证券。首先,我们看一下利率互换市场的特点与在该市场中的套利策略,假定某公司现在想发行一笔长期的浮动利率债券,由于现在利率处于低谷阶段,如果预期未来市场利率可能会上升,将来该公司支付的利息将会增多,显然未来该公司的利息成本将会加大,该公司如何规避其利率风险呢?如果该公司在发债时,同时买入一份利率互换和约(利率的衍生工具),就可以转变为支付固定利率的利息(不用担心利率上涨的风险了)。(1)利率互换和约接上例,该公司通过利率互换和约转嫁了利率上涨的风险,该和约把浮动利率掉换成固定利率,这种标准的利率互换和约是一种协议,协议一方为“固定利息支付方”,另一方为“浮动利息支付方”,双方约定利息时,利息支付日和名义本金均约定好,特别是双方只交换利息,而不进行本金交换。下图1给出和约双方的现金流量,图中实线表示固定利息支付,虚线表示浮动利息支付,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箭头向下表示现金流出。图1:双方典型的现金流量(2)风险中性套利策略上述标准互换协议的任一特征可以发生变化,从而创造出非标准的互换协议。LTCM的互换协议就是典型的非标准的互换协议:LTCM与其交易对象签约,如果发展中国家发行的债券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差距(yieldspread)在未来变大,就必须支付对方一笔金额。反之如果利率价差变小,对方必须支付LTCM一笔金额。LTCM认为在1998年初的时候,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流动性较低的债券(例如发展中国家发行的债券)与流动性较高的债券(如美国国债)之间的收益率差距过高。LTCM预期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将逐渐恢复稳定,市场会走向平稳,届时二者的利率差距也就会缩小,LTCM的交易策略将因此而从中获利。上述策略的本质就是赌收益率价差变小。关于收益率价差概念见图2。三.市场不测与LTCM的投资风险分析1.市场不测在1998年初,LTCM从事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买价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约70%是属于利率互换。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差距些微的缩小,都会给LTCM带来巨额的获利。同样的,利率差距些微的增加,也会让LTCM立即破产。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卢布采用大区间浮动汇率(1美元兑换6.0~9.0卢布),直接导致卢布剧贬,叶利钦政府宣布无限期延缓债务清还,引发信用风险,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债券无人问津,收益率差距也急速增大。见图3的信用风险变化示意图。LTCM由于利差的快速扩大,导致投资损失呈几何级数増加。到了1998年9月中旬,LTCM的损失超过40亿美元,资产总值只剩下6亿美元。图2:信用价差(收益率差距)示意图图3:信用风险变化示意图2.风险分析(1)组合仓位1998年初,LTCM管理的衍生商品达到约12000亿美元,其中利率交换为6970亿美元,其他期货为4710亿美元。(2)高杠杆风险分析资本市场是高风险的,但未必是高利润,高杠杆是两面刃,这正是LTCM失败的主因。LTCM由于从创立以来持续的辉煌业绩,以及拥有数位知名的人物,故能轻易的获得贷款的援助。于是LTCM利用这些借来的资金,从事巨额的金融衍生商品的买卖。透过利率交换协议,使得LTCM可以利用少量的资金,从事大量的交易活动。*利率上升将会导致整体债券价值下降;*流动性降低造成债券价格下降。事实上,LTCM手中的俄罗斯政府债券因流动性的下降(债券市场最终因卢布贬值而停止交易),造成剧烈亏损。例1:俄罗斯政府债券的价值仅为原来市价的1/3。(3)流动性风险分析亚洲金融风暴导致的流动性风险,成为LTCM破产的导火线。源自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到了1998年春,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稳定。LTCM在此犯下更致命的错误,其持有的资产当中,有许多部位是流动性不大的金融商品,甚至LTCM本身就是该商品于市场中之最大的持有者。因此一旦LTCM必须变卖资产来偿还损失时,LTCM本身的资产总值也会跟着急速缩水,亦即变现行风险。1998年8月,俄罗斯卢布事件发生,引发信用风险,使得国际投资者对于发展中国家债券投资风险意识提升,要求更高的内部收益率,导致债券价格下跌,发展中国家的债券无人问津。例2:LTCM持有10多亿美元商业不动产抵押债券,1998年不动产行业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导致这种债券价格的大幅下跌。(4)817俄罗斯卢布事件对于套利策略影响LTCM早期观察德国国债利率偏低,其他欧元国家利率偏高,两者的收益率价差过大,LTCM卖空德国国债(因利率偏低,价格偏高),买入其他欧元国家国债。显然过高的收益率价差将会走向回归,LTCM预期德国利率回升,其他欧元国家利率下降。如果预期正确,过高的收益率价差将会回归正常收益率价差,上述套利将会成功。俄罗斯卢布事件发生后,欧洲大量资金逃到安全性高的德国债券市场,导致德国国债价格上升(不是预期的下跌),内部收益率下跌(不是预期的回升)。例3:1998年8月17日前,意大利10年期国债利率比德国同期利率高30基点(basepoint),卢布贬值后,欧洲资金流到德国,导致德国利率下跌,意大利国债利率与德国国债利率差距扩大到50基点,导致LTCM的套利严重亏损。1998年8月,LTCM的基金共损失44%,其中82%是做利差套利造成的。(5)方向交易失误交易,的是基于判断,方向判断失误,将导致致命的错误。例4:LTCM预期欧元整合后,丹麦偏高的利率将会因之下降,预先买入丹麦的抵押贷款证券,如果预期正确,可以获得价格上升的资本利得。俄罗斯卢布事件发生后,国际投资者要求更高的内部收益率,导致丹麦的债券仓位损失很大。例5:LTCM预期美国利率将会上升,债券价格将下跌,所以采用了卖空美国债券的策略,但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美联储调低利率,债券上涨,结果LTCM放空债券,损失巨大。四.美联储的技术手法与警示1.美联储(FED)伸出援救之手LTCM的巨额亏损,严重影响了许多金融机构,所以美联储必需设法解决此问题。在资产管理的历史几乎没有任何一支基金能像LTCM一样,几乎亏损了所有的资本,其欠下的债务,甚至比很多国家的债务还多。该公司积欠的债务,高达800亿美元,并与银行及券商间有订立复杂合约,所以没有人能准确计算出其衍生债务之规模,甚至有估计可能累积达一万亿美元的债务。因此,FED的副总裁PeterFisher,于1998年9月22日,在其纽约自由街的总部内召开会议,包括旅行家、UBS、MerrillLynch、J.P.Morgan等主要金融机构首脑均列席参加。结果最后大家同意出手拯救,由16家公司组成的银行团,同意增资36.25亿美元给LTCM,而避免其倒闭。以下为1998年9月事件流水记录:(1)1998年9月初,(2)LTCM公司致电FED官员McDonough,(3)申述其公司困境。(4)1998年9月18日,(5)LTCM无法取得其所需资金;LTCM致电FED官员McDonough,请求其安排召开会议;McDonough联系上FED主席AlenGreenspan和美国财政部长RobertRubin。(6)1998年9月20日,(7)FED官员PeterFisher带队造访LTCM总部,(8)考虑LTCM的潜在部位平仓对于市场的影响。(9)1998年9月22日早上?PeterFisher会晤GoldmanSachs、MerrillLynch、J.P.Morgan,?随后UBS加入讨论;?在评估了平仓对于市场的影响后,?各投资银行被迫援救;1998年9月22日晚?四大券商在纽约FED开会讨论援救方案;?13家券商随后开会,?通知LTCM准备?文件。(10)1998年9月23日,(11)LTCM获得增资36.25亿美元,(12)McDonough宣称这是为了避免基金破产及全球股市崩溃的唯一方法。2.LTCM的启示启示1:银行与其说救人不如说是自救。若无人出面拯救LTCM,而放任其倒闭,会发生什么状况呢?首先,LTCM必须被迫变卖其资产以偿还亏损,且扩展到所有与LTCM从事交易的对象。因此无可避免的,将导致这些资产价格剧跌。于是其他与LTCM持有相同资产组合的投资人(如银行、避险基金等),则会因这些资产价值缩水而蒙受损失。最后,所有借钱LTCM的法人以及其交易对象,也会因为LTCM的倒闭而面临破产威胁。拯救LTCM的行动,其实就是银行机构不得已的自救方案。启示2:计量化管理工具的缺陷LTCM的投资策略,还是非常杰出的,卢布事件导致的“运气”上的问题,使其损失难以控制住。然而其战术使用上,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高杠杆操作同时,甚至买入流动性不好的金融商品。价格风险虽然可以利用软件加以分析,但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却很难评估。当整体市场出现流动性风险时,原先对应的避险策略,都被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所抹杀。从俄罗斯经济崩溃到LTCM的衰亡从俄罗斯经济崩溃到LTCM的衰亡,看似是两样毫不相干的事情,近日当几个朋友重新整理思路的时候,却发现了惊人的联系,我们不的不做出"一切都是美国的阴谋"这一令我们自己都惊讶的结论,结论之所以惊人并不是因为又一次揭露了美国为了维系霸权不惜动用一切力量打垮敌人的行为,而是这个阴谋确实太大太大了.LTCM全称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capitalMangagement),曾经与量子基金(QuantumFund)、老虎基金(TigerFund)、欧米伽基金(OmegaFund)并称当时国际四大"对冲基金".而他的管理层更是令人瞠目,也许你不认识这些名字,但仅仅是看见这写头衔,你会有什么感觉:华尔街债务套利之父梅里韦瑟(Meriwehter),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默顿(RobertMerton)和舒尔茨(MyronSchols),前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及美联储副主席莫里斯(DavidMullis),还有前所罗门兄弟债券交易部主管罗森菲尔德(Rosenfeld).在这样一芝"梦幻团队"的领导下,LTCM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1994年成立之初,其资产净值只有12.5亿美元,而到1997年末,却已经上升到48亿美元,净增长达到2.84倍.1994到1997年的投资回报率分别为:28.5%、42.8%、40.8%和17%.甚至1997,股市每一美元票面上的红利达到2.82美元.但这个辉煌的金融帝国主义崩溃也只在一瞬间.1998年LTCM把一项赌注下在美国30年国库券和29年国库券的价格收敛上(卖空前者,买入后者),本以为可以不论价格升降都稳操胜卷。不料,亚洲和俄国的金融危机使惊恐的投资者一窝蜂地涌向似更安全吉祥的30年国库卷,结果造成30年国库卷和29年国库卷的价格发散,而非收敛。类似的其它几个“收敛交易”,也都以发散而告终,故“长期资本”这家著名的对冲基金不得不求助于美联储的“软预算约束”以免破产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1998年秋,LTCM步入险境。LTCM原以为风险股票与低风险股票之间的差价会缩小,加大了豪赌的力度。但事与愿违,受俄国债务危机影响,两者间的差价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加大了。8月,LTCM持有的各类股票价值下跌44%,价值约20亿美元。9月13日,LTCM的股本金43亿美元几乎全部赔光。9月23日,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以美林、摩根为首的15家国际性金融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M的90%股权,共同接管了该公司,从而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也许我们可以把一切归咎于风险,归咎于对冲基金的本身就只能算是投机而不是投资,我甚至用巴林银行的例子安慰自己,但是我们不难在LTCM的兴衰过程中发现一些很细微的值得我们感兴趣的东西。LTCM的成功是建立在一个公式的基础上的,这就是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从广义上说,这个公式为整个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定下来了基调,试图将金融衍生品分析与交易系统化,计量化,理性化.这个看似优秀的公式也使他的创立者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是一个问题立刻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本质是什么?是投机,是赌博,当赌博的结果可以预期的时候,赌博本身的价值也就大大降低了.朋友一句话,令我猛醒:"格老(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为什么任凭他们胡闹而不制止??"何止是一个不制止啊,当时波恩女士曾警告过柜台外交易的风险,格林斯潘和莱维特(当时美国政权交易中心主席)却一直以市场已经有了足够的监管为理由要求波恩女士保持缄默,要知道这位波恩女士也不是一般的人,除了身为美国商品期货交易会主席之外,她还和格林斯潘,莱维特,美国财政部长鲁宾,都一起在总统的金融工作小组里任职,格老为什么要这样?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看看俄罗斯的经济.苏联解体了,庞大的帝国噗哧一声消失在地球上,渐渐演变成了历史书上的一个"前"字.美国的经济学家们曾经自豪的说,我们没有使用一枪一弹就剥夺了一个大国的行动自由.是啊,俄罗斯的经济经过了休克疗法的阵痛,确实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乌克兰的独立使俄罗斯被挖去了欧洲左心,剩下的圣彼得堡到莫斯科这根脊柱和乌拉尔工业区这个右心支撑着俄罗斯这个欧洲病夫,在这个时候外汇成为了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相比东南亚国家能喊出:"牺牲一带少女的青春,换取国家经济的腾飞"的口号,这对于俄罗斯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俄罗斯在一九九七年中经济逐渐转好之际,曾吸纳巨额的外国投资,外国对俄罗斯持有债务和股票超过两千亿美元,其中主要债权人是德国,瑞士与美国的银行,当时俄国政府所积欠的外债超过一千三百亿美元,短期的就有六百亿美元,光是要支付利息,每年所需要的资金就超过二百亿美元.可是外汇,谈何容易啊.据资料记载,当时的俄罗斯,80%的外汇来源来自于武器和石油的出口,前者属于特殊产品,受制于显而易见原因,其出口的规模受国际政治风云变换的影响很大,而靠出卖资源也不是长久之计策.我们无法想象俄罗斯的石油工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艰难前行的苦痛,要知道俄罗斯石油开采成本也已经达到了12至18美元每桶,也就是说俄罗斯现在的石油出口价格应该高于25美元每桶才能赢利.而1998年1月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原油平均价降至每桶14.69美元,比该组织规定的每桶21美元的内部参考价低6美元以上.俄罗斯的工业完了,1996年,俄罗斯石油产量达到创记录的最低点3.1亿吨,即使相比于1991年的5.16亿吨也是少的可怜的,但是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却是在增加的.石油是工业的血液,你能理解俄罗斯的痛苦吗?在这样的情况下,另一条消息袭击了俄罗斯,美国人宣称,石油的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跌.犹如晴天霹雳,然而仿佛美国人先知先觉,国际原油价格在1998年5月28日得出的上半年加权平均价格仅为717.58元/吨(不含税),跌破每桶12美元,12美元每桶的原油价格俄罗斯当时连起码的粮食进口都不能满足了,只有中国处于人道主义以及地缘政治的考虑,当时紧急向俄罗斯输出农产品.一个曾经如此横行的帝国竟然破落成此番田地,怎能不让亲近者珊然泪下呢?何况也许这个帝国在1997年还看见过复兴的火焰.从1997年到1998年,我们以俄罗斯经济崩溃为目标,很清晰发现许多"巧合":当俄罗斯最需要外汇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一跌再跌;武器出口也一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阻挠.1998年01月01日,俄罗斯新卢布开始流通,1月底,因为世界石油价格持续下跌造成俄罗斯政府财政状况急剧恶化,为弥补财政赤字,国家发债规模急剧膨胀,致使股市和债市引发又一轮下跌行情,继尔就发生了货币大贬值.俄罗斯再度爆发金融危机。回首看看从94年LTCM成立到98年卢布崩盘,其间有多少千丝万缕的联系啊.俄罗斯缺少外汇,石油,武器挣不着钱,美国佬就把一个用"完美"公式建立起来的投机公司摆在他面前,本身是赌博,但是现在的赌博已经能稳操胜券了,谁不会动心呢,何况还是手上缺钱的人.但我想问,这个世界上金融市场的游戏规则谁制定的?操纵金融危机的是些什么人??能操纵石油价格的又是什么人???请问,现在还有人怀疑这仅仅是一场巧合吗?LTCM输了,表面上,他输在理论出现漏洞,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时候,也就是赌博预测失败的时候.但是为什么美国政府明知道理论有漏洞,明知道公司终有一天会衰亡,却不制止.原因很简单,可怜的LTCM从一开始就是吸引俄罗斯上钩的诱饵,它用足够吸引力的期望值吸收了俄罗斯那可怜的为数不少的最后一点美元储备.等到卢布崩溃,LTCM的存在价值也就消失了,而最终摆脱不了垂死的命运.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波恩女士的警告,因为作为阴谋,这套崩溃俄罗斯经济的计划太庞大了,作为美国总统金融顾问的波恩女士不可能不知情,她的警告无非就是为了证明自己,证明美国政府的清白罢了.1998年09月3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在于今年9月30日结束的1998年财政年度里,美国联邦政府财政预计将出现约700亿美元的盈余。这是美国政府自1969年以来首次实现财政盈余。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是其他国家人民的血汗

7. 长期资本管理集团是骗子公司吗?

  看报纸上的报道吧。

  近来,本报多次接到群众举报称,一家名为“长期资本管理集团武汉代表处”的公司正在举办招聘活动。但事实与其描述差异过大,可能有猫腻。为此,本报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来到位于武昌街道口某商场A座29楼的该公司,对其进行暗访。

  得知记者有过工作经验,工作人员给予了热情的接待,并宣称该公司就是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倒闭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集团在武汉设立的办事处。但记者调查发现,长期资本管理集团已在1998年金融危机中已经被美国几大投资银行接管,事实上已经宣告破产。而该公司的名称为LTCM FX GROUP。事实上并不是同一法人。

  宣称外资机构办事处,却未得到任何注册

  从该公司的资料上,记者发现该公司于2008年3月重新在伦敦设立。记者通过英国金融监管机构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网站查询,发现无论是LTCM还是LTCM FX,均未得到监管部门的许可。记者联络银监会湖北监管局,该局负责市场准入及行业监管的负责人均表示从未批准过长期资本管理集团及其任何分支机构在武汉的设立。记者继续致电武汉市工商局,发现该办事处居然没有进行注册登记。记者登陆该公司所宣称的网站,通过技术手段查询,该网站的服务器IP地址居然在深圳。

  记者采访了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有关专家,专家表示:“该公司很可能是借助LTCM的名声,在海外设立离岸性质的公司,在深圳设立服务器,在内地从事非法外汇保证金交易。”

  目前,记者已将掌握的有关情况交付银监、工商及警方。警方表示,将对此事做进一步深入调查。

长期资本管理集团是骗子公司吗?

8. 请问谁可以结合LTCM这公司说说财务杠杆怎么操作的啊?

  财务杠杆= △EPS/EPS
  ---------
  △EBIT/EBIT

  EBIT
  = -----------
  EBIT-I(利息)


  息税前利润变动引起每股收益变动

  简单的说就是举债越多,财务杠杆越大,风险越大,就会影响股东收益,赚来的钱不够支付举债的利息,造成亏损 LTCM就是这样失败的


  重新认识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兴衰

  岁末年初, 难得的享受了几天假期,随手翻来书架上久已未动的闲书,讲的是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已经详细的知道了这个故事。上次还是在国内的时候读过此书,现在在北美的金融行业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 重读它的故事, 感受完全不同于几年前了。
  投机市场中不存在百战百胜的法宝,任何分析方法与操作系统都有缺陷和误区。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故事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一、 LTCM营造的海市蜃楼
  1. 四大天王
  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总部设在离纽约不远的格林威治, 是一家主要从事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该基金创立于1994年, 主要活跃于国际债券和外汇市场, 利用私人客户的巨额投资和金融机构的大量贷款,专门从事金融市场炒作。它与量子基金、老虎基金、欧米伽基金一起被称为国际四大“对冲基金”。
  2. 梦幻组合
  LTCM的掌门人是Meriwehter, 被誉为能点石成金的华尔街债务套利之父。他聚集了华尔街一批证券交易的精英加盟: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 Merton和Myron Schols, 他们因期权定价公式荣获桂冠;前财政部副部长及联储副主席David Mullis;前所罗门兄弟债券交易部主管Rosenfeld。这个精英团队内荟萃职业巨星、公关明星、学术巨人,真可谓梦幻组合。
  3. 骄人业绩
  在1994-1997年间,LTCM的业绩辉煌骄人。成立之初,资产净值为12.5亿美元,到1997年末,上升为48亿元,净增长2.84倍。 每年的投资回报率分别为:1994年28.5%、1995年42.8%、1996年40.85%、1997年17%。
  4. 致富秘笈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以“不同市场证券间不合理价差生灭自然性”为基础,制定了“通过电脑精密计算, 发现不正常市场价差,资金杠杆放大,入市套利”的投资策略。舒尔茨和默顿将金融市场历史交易资料, 已有的市场理论、学术研究报告和市场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电脑数学自动投资模型。他们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的历史数据, 通过连续而精密的计算得到两种不同金融工具间的正常历史价格差, 然后结合市场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最新价格差。如果两者之间出现偏差,并且该偏差正在放大,电脑立即建立起庞大的债券和衍生工具组合, 大举套利入市投资;经过市场一段时间调节,放大的偏差会自动恢复到正常水平,此时电脑指令平仓离场, 获取偏差的差值。
  5. 法宝之暇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 这套电脑数学自动投资模型也有一些致命之处:模型假设前提和计算结果都是在历史统计基础上得出的,但历史统计永远不可能完全覆盖未来现象;LTCM的投资策略是建立在投资组合中两种证券的价格波动正相关的基础上。 尽管它所持核心资产德国债券与意大利债券正相关性为大量历史数据所证明, 但是历史数据的统计过程往往会忽略一些小概率事件。亦即上述两种债券的负相关性。
  6. 阴沟翻船
  LTCM万万没有想到, 俄罗斯金融风暴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动荡, 结果它所沽空的德国债券价格上涨, 它所做多的意大利债券等证券价格下跌, 它所期望的政相关变成负相关, 结果两头亏损。 它的电脑自动投资系统面对这种原本忽略不计的小概率时间, 错误地不断放大金融衍生产品的运作规模。 LTCM利用投资者那儿筹来的22亿美元作为资本抵押, 买入价值为3250亿美元的债券, 杠杆比例高达60倍。由此造成公司的巨额亏损。它从5月俄罗斯金融风暴到9月全面溃败, 短短的150天资产净值下降90%, 出现43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仅余5亿美元, 已走到破产的边缘。9月23日, 美联储出面组织安排, 以美林、摩根为首的15家国际性金融机构注资37.25亿美元购买了LTCM的90%股权,共同接管了公司, 从而避免了它倒闭的厄运。
  二、 LTCM兴衰的启示
  1. 投机市场中不可能出现神圣, 任何人都会犯错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拥有国际上第一流的债券运作高手, 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科研天才,拥有国际上第一流的公关融资人才。但是, 这个梦幻组合的每一位成员都对LTCM的重挫负有责任。 因此, 我们投资人不应该迷信任何人,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投机市场中不存在制胜法宝,任何分析系统和分析方法都有缺陷和失误。LTCM曾经以为它们掌握了致富法宝,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连连得手, 自信多多, 可是出现了小概率事件, 造成巨额亏损。因此, 我们运用任何工具和方法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操作时,必须认识到它们也会出错,会使你丧失一些机会。
  3. 在投机市场上生存与发展, 控制风险是永恒的主题。正因为在证券市场上任何人和任何方法都可能出错, 所以控制风险是我们应终生牢记在心的铁律。如果你所依赖的方法和工具, 在出错时,仅仅使你丧失一些赚钱的机会,这并不要紧。 如果它们出错时,有可能会令你伤筋动骨,全军覆没甚至负债累累, 这样的风险就要严格控制了。所以我们不要透支炒股,更不要借钱炒股, 在高位炒作时要注意及时止损。

  (期货交易有风险, 只有风险资金可用于期货交易. 不是所有投资者都适合期货和期货期权交易. 当你决定交易前, 应考虑你的财务状况. 以往的表现和假设的结果不足以做为未来表现的参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