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2024-05-17 20:14

1.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与外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实施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仅限于对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审计。由于各部门、各单位的资金来源状况及资产、负债管理情况不尽相同,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各不相同。对有国家财政资金介入的部门、单位,不仅要审查其自身财务状况,还须重点检查财政资金的使用渠道和使用方向。
1.行政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党派、社会团体及其在境外的派出机构的行政经费、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
2.事业单位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各项事业经费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包括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广播影视、地震、体育、民政、外交及农业、工业、交通、邮电通讯、商业贸易、工商行政、商品检验等各项事业发展的经费。这里,既包括财政预算拨款的审查,也包括财政预算外安排的各项资金、事业周转金和事业性收费的审查。
3.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的内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是其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审查的主要内容: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一定时期内拥有的资产、承担的债务、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真实、合法性;企业占有的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
一、经济效益审计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则是内部审计发展到现阶段的特殊内容。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每个企业发展的直接决定力;通过内部审计找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也成为企业管理者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主要目的。内部审计人员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进行效益审计,有许多方便之处:一是熟悉本单位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二是有足够的时间深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及时取得有关资料和信息;三是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地位,有利于提供客观、真实、可靠的信息,更好地为改善本部门或本单位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1.行政单位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是结合行政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通过对行政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分析,促使行政单位节约开支,提高行政经费管理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同时也促进行政单位的廉政建设。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是结合事业经费筹集、管理、分配和使用等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查,通过对事业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和分析,促进有关事业单位加强事业经费的管理,提高事业经费的使用效益。
3.企业单位(包括金融企业)内部审计所进行的经济效益审计,主要从改进生产经营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供、产、销各环节,人、财、物各要素的检查、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可以帮助本部门、本单位负责人制定改进生产经营的措施,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通过评价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发现管理缺陷,提出管理建议等手段,可以帮助本部门、本单位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
二、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依法对经济责任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执行情况进行的审查。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是结合日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及经济效益审计进行的,一般侧重于经营责任目标的审计;并通过审计资料和信息的积累,为离任责任审计服务。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经营责任目标审计时,首先通过分析企业盈亏指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业务经营指标和企业职工收入分配指标及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确定审查的重点;然后再抓住几个关键的指标,进行局部审查以便及时找出错误所在,纠正偏差,改进提高,最终促进任期经营目标的实现。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

2. 新形势下对深化财政审计工作的几点意见

一、当前财政审计面临的挑战
财政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财政审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1.审计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变到位。
审计思维方式对审计工作具有指向性的作用,财政审计的审计思维方式在层次上的要求应该更高,需要站在国家治理以及健全国家财政的高度开展工作,不仅仅是对财政资金或政府部门的审计,而是要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关注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能源安全、国有资产安全等,并提出体制性、机制性的建议,履行“经济卫士”的职责。目前财政审计反映的一般性微观问题较多、宏观问题相对较少,提出就事论事的整改性意见较多,建议性意见相对较少的,缺乏规范财政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防控财政风险、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的审计思维。长期以来,财政管理中的一些规章、制度本身是财政等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制定的,这些规章、制度对其他部门和单位的行为规定的较为具体,在约束自身行为方面较为笼统,一方面给有关部门钻政策空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也导致审计机关在查处某些问题时无章可循。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审计人员解放思想,运用开拓性思维方式,克服政策、制度、法规限制,创造性地开展财政工作。
2.审计涵盖范围还有待扩展。
对审计机关“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更包含对审计范围具有重要的宏观指导性。财政审计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审计理论导向还是财政体制改革都要求财政审计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但是当前财政审计,还没有完全从一般预算收支检查向检查政府公共财政收支、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社会保障基金和政府性债务等等转变,还没有做到全面监督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还没有完全向关注资金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转变。各级政府部门的二、三级单位门类繁多,设置分散,地方审计机关难以对其进行全面覆盖。地方审计机关每年都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汇报审计工作报告,部分一般性的违法违规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一些深层次、普遍性及苗头性的问题没有及时暴露。预算执行审计作为财政审计的主要内容,还没有向检查资金分配、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编报等预算执行约束监督机制转变。这种思维方式,缩小了审计视野,弱化了审计功能,降低了审计成效。
3.审计成果的利用还有待提高。
受传统审计习惯的影响,当前财政审计成果的建设性较弱,财政审计主要关注微观问题,不善于从具体、微观的经济和财务现象入手,总结宏观的、共性的问题;较为关注资金和财务。

3. 如何对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1、财政拨款应列入营业外收入会计科目。
2、具体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
3、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政府补助、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捐赠利得等。

如何对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进行审计

4. 公共财政支出审计思路和方法

 公共财政支出审计思路和方法
                      公共财政支出类型众多,审计重点繁多,可根据重点项目。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公共财政支出审计思路和方法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结余资金与结转资金 
    结余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者由于政策变动等原因该项工作终止,本年度剩余的财政资金。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未完成,或者因故未执行,下年仍需按照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资金。预算年度结束后,结余资金应收回国库,纳入下年预算,并重新调整用途;而结转资金在本年决算中已列支出,但需在下一预算年度中继续按既定用途使用。
    审计思路:在决算草案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结余资金与结转资金的差异。对其进行明细核算和统计,防止出现两者之间的错列,将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应作结余反映的,以项目结转形式虚列财政支出,从而导致财政决算草案不能真实反映本级财政资金支出的实际状况。
    审计方法:可采用的方法包括复算法、分析法等。复算法是指通过对凭证、账簿和报表以及预算、计划、分析等书面资料进行重新复核、验算,检查财政决算草案编制相关数据的正确性,以验证在结余资金与结转资金方面是否存在错误。分析法是指通过对财政决算草案中结余资金与结转资金的内容进行分解,了解其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并解释其本质,进而查找是否存在错列、漏列的`情况。具体有比率分析法、账户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
     (二)预算调整与科目调剂 
    根据新预算法规定,预算调整方案应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初步审查,随后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进行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鉴于预算调整程序较为繁杂,财政部门认为在决算收入支出总数字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在各预算项目之间的调整是可行的,由此便产生了科目调剂。在保证各预算科目决算总数字不变的前提下,科目调剂无须人大批准,财政部门可自行决定调整项目和金额。
    以2014年度某市本级公共财政支出预算变动及结余、结转情况表来看,90%以上的预算项目在“科目调剂”这一栏中都有变动,调增调减不一。其中,所有纳入该表的款级科目中有47. 26%的预算项目因科目调剂造成的数字变动,超过其年初预算数目的50%。预算数与决算数差异之大、科目调剂项之巨,令人质疑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执行的严肃性。
    审计思路:新预算法第七十二条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预算级次或者项目间的预算资金的调剂,确需调剂使用的,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办理。然而,科自调剂超越了预算调整的制度约束,使其成为财政部门的“自由裁量权”,极大地损害了预算的刚性与严肃性。因此,各审计机关在审计决算草案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科目调剂事项。
    审计方法:针对此类事项,可利用比较法进行审计,辅之以计算机审计方法,对政府(部门)相同的被审计项目的决算与预算、本期与前期、期末与期初、本部门与同类或相近部门的数额比对分析,进行筛选,选取金额较大的科目调剂项目进行重点审计,检查有无异常情况和可疑问题,为跟踪追查提供线索,取得审计证据。
     (三)转移支付资金 
    由于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纵向不均衡,各区域财政之间横向不均衡,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支付资金应运而生。转移支付是中央均衡财力的重要举措,其贯彻实施情况对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审计思路:在转移支付资金审计过程中,应关注资金的申请、拨付、分配等情况,审查项目审批是否规范,项目设置是否繁多,资金投向及其结构是否合规,分配程序和方法是否合理,资金拨付是否及时,资金管理方法是否得当,转移支付结构是否合理等。此外,在决算草案审计过程中,各级审计机关应重点关注下级乃至基层政府转移支付资金的运用情况,并将其对本级决算草案的影响反映到位,切实发挥审计监督职能。
    审计方法:可采用的方法包括审阅法和复算法。结合计算机审计方法,建立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数据库,便于审计人员了解基本情况,同时利用大数据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宏观调控政策、中长期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等,考量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方向与结构是否合理,结合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办法,复算资金分配是否准确合理等。
    
    ;

5. 财政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未按规定设置明细账目。有的未设置明细账,没有做到账账相符;有的只是在统计报表上作反映;有的填写不规范,信息要素不全。




二是账实不符。有的单位账面资产额与实际资产额明显不符、有的单位购入固定资产后不列入资产账、有的基建项目竣工后不进行决算审计,长期挂往来账、有的单位资产早已报废遗失,存在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现象。



比如有些单位配置的笔记本电脑被个人据为己有,调出和退休都未交还单位。




三是固定资产账目不全。由于不按资产的增减变化进行会计核算,造成资产不清,直接影响资产的完整性和实在性,不利于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行客观评价。




四是随意处置。很多单位未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处置资产,随意变卖、捐赠、调配,管理混乱。

财政审计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