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2024-05-03 08:29

1.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高达5.5亿美元的巨额损,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利用内部控制概念的最新发展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控制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要素分析法,可以发现中航油事件的根源是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摘要】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提问】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高达5.5亿美元的巨额损,成为继巴林银行破产以来最大的投机丑闻。利用内部控制概念的最新发展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控制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要素分析法,可以发现中航油事件的根源是内部控制的严重缺陷。【回答】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下称“集团公司”)的海外子公司,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回答】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2. 中航油案例, 从内控角度分析?

二、原因分析
(一)控制环境失效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因素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企业内控的贯彻执行,是企业内控的核心。中航油事件正是由于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外部治理对公司干涉极弱导致的。“事实先于规则”,成为中国航油(新加坡)在期货交易上的客观写照。中国证监会的监管人士向媒体透露了这样一个经过:中国航油(新加坡)在2001年上市后并没有向证监会申请海外期货交易执照,后来证监会看到其招股书有期货交易一项,才主动为其补报材料。中航油用新加坡上市公司的身份为掩护同国内监管部门展开博弈,倚仗节节上升的市场业绩换取控股方航油集团的沉默,从而进入期货和期权业务;而监管方对此不仅没有追究到底,还放任其“先斩后奏”的行为,直至投机和亏损的真实发生。而中航油的董事会更是形同虚设,普华永道对公司董事会成员、管理层、经手交易员进行详细问询,出具了详细的调查报告。透过当事人之口,中航油(新加坡)这家一度被认为是“样板”的海外国企,内控混乱不堪、主事人不堪其任、治理结构阙如纸上谈兵。
(二)风险意识薄弱
中航油内部的《风险管理手册》设计完善,规定了相应的审批程序和各级管理人员的权限,通过联签的方式降低资金使用风险;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风险管理软件系统将现货、纸货和期货三者融合在一起,全盘监控。但是自2003年开始,中国航油的澳大利亚籍贸易员Gerard Rigby开始进行投机性的期权交易;陈久霖声称,自己并不知情。而在3月28日获悉580万美元的亏损后,陈久霖本人同意了风险管理委员会主任Cindy Chong和交易员Gerard Rigby提出的展期方案。这样,陈久霖亲自否定了由他本人所提议拟定的“当任何一笔交易的亏损额达到50万美元,立即平仓止损”的风险管理条例,也无异于对手下“先斩后奏”的做法给予了事实上的认可。
(三)信息系统失真
中航油(新加坡)通过做假账欺骗上级。在新加坡公司上报的2004年6月份的财务统计报表上,新加坡公司当月的总资产为42.6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11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为73%。长期应收账款为11.7亿元人民币,应付款也是这么多。从账面上看,不但没有问题,而且经营状况很好。但实际上,2004年6月,中航油就已经在石油期货交易上面临3580万美元的潜在亏损,仍追加了错误方向“做空”的资金,但在财务账面上没有任何显示。由于陈久霖在场外进行交易,集团通过正常的财务报表没有发现陈久霖的秘密。新加坡当地的监督机构也没有发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还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这么大的一个漏洞就被陈久霖以做假账的方式瞒天过海般的掩盖了这么久,以至于事情的发生毫无征兆。
(四)管理失控,监督虚无
中航油(新加坡)董事兼中航油集团资产与财务管理部负责人李永吉身,没有审阅过公司年报。其次,即使李永吉想审阅年报,也有困难。因为身为海外上市公司董事,他英语不好,所以不能从财务报表中发现公司已经开始从事期权交易。荚长斌兼任中航油(新加坡)董事长及中航油集团总裁。他强调,由于中航油集团并没有其他子公司在中国以外上市,所以董事的职责对他而言是不熟悉的。他指出,直到2004年11月30日,董事会一直都没有对陈久霖有“真正的”管辖权。与李永吉一样,荚长斌声称,语言障碍使得他对中航油(新加坡)缺乏了解和监管,而且,尽管身为中航油(新加坡)董事长,他的财务信息却来自位于北京的中航油集团财务部。同时,由于监事会成员绝大多数缺乏法律、财务、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素养,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内部审计平时形同虚设,这种监管等于没有。在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失效、董事会和监事会监督功能虚化、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中航油的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三、思考
中航油事件给大型国有企业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企业的重视。中航油内部控制的失败,更是引发了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新思考:
(一)必须健全管理机构,理清管理职责。
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经营管理者实质上拥有了企业控制权,由此管理者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监督评价自己,势必产生滥用职权、牟取私利、独断专行等后果。对内部控制而言,一个积极、主动参与的董事会是相当重要的。如何实现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是企业日常监督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发挥董事会的作用和潜能,股东及其他利益团体的利益才能真正受到保护。
(二)应从细节控制转向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及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目标是控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企业要在整个组织内部制定协调一致的目标,找出企业关键性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设置关键控制点。由于有限的管理资源和可观的控制成本,使得企业的精力不能放在所有的细枝末节上,所以,就要求董事会和管理层特别重视可能发生重大风险的环节,且将风险管理作为内控的最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决策者判断、控制和驾驭风险的能力。
(三)应从关注内控建立转向内控运行和评价。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设计内控时,也是花了相当大精力的,但在如何保证实施制度方面,却缺乏应有的措施。因此,内控必须要有一个监督机制来促使它的执行。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本身在企业中不直接参与相关的经济活动,处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但同时又处在各项管理活动中,对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比较熟悉,对发生的事件比较了解。公司的内部审计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任何重要的审计决策都经董事会批准。这既保证了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又保证了其权威性。在这样的前提下,内审部门通过对内控的审查和评价,可以从中找出控制薄弱点,发现内部控制不尽完善和执行无力之处,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以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执行。
(四)内控的对象应从基层转向高管。
中航油事件的致命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权力过大,缺乏对个人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管,使得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得不到执行。一个表面看起来制度规章明确、组织健全、人员齐备、技术先进的内控或风险管理体系,其在实际运行中能否有效管理风险和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关键在于高层领导在这个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这不仅因为他们是内控的首要责任主体和最基础的推动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所拥有的绝对权力,所以高层领导必须纳入到以相互检查和权力制衡为基本原则的整个内控体系中,成为控制和约束的重要对象。否则,高层领导将具有超越内控约束的特殊权力,从而导致整个内控或风险管理机制形同虚设,从根本上丧失有效性。

3. 中航油反映了内部控制存在何种局限性?如何克服这一局限性?

亲您好,参考如下:中航油事件的教训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企业的重视。主要是建立机制,既完善对企业负责人行为的监督,又能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中航油内部控制的失败,使得很多企业必须健全管理机构,理清管理职责,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中航油事件的致命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权力过大,缺乏对个人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管,人权过大就会导致一个企业独断现象的产生,一个表面看起来制度规章明确、组织健全、人员齐备、技术先进的内控或风险管理体系,其在实际运行中能否有效管理风险和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关键在于高层领导在这个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在中航油事件中,集团公司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失控的局面,中航油在2004年10月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时账面亏损8000万美元,而集团领导大部分在休假,直到最后亏损达到了5.54亿美元。这些事实说明,一旦公司的控制失效,出现风险时,公司必须建立一套补救措施,将损失尽可能降低。在公司发现问题的时候,应该及时召开董事会,并提出解决方案,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能够同流合污,企业内部相互制约和监督,内控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不能忽视,事前控制起到一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董事会和管理当局要站在战略目标的高度重新审时度势,制定适合时宜的政策方针,减少决策失误产生的不利影响。加强对管理者素质的提高。另外,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控也具有一定的鉴定作用。关于内控的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当局进行一定的沟通,并出具“管理建议书”提出建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及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目标是控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企业要在整个组织内部制定协调一致的目标,找出企业关键性的风险因素,设置关键控制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一般要经过风险辨别、分析、管理和控制等过程。希望能帮助到您呢!【摘要】
中航油反映了内部控制存在何种局限性?如何克服这一局限性?【提问】
亲您好,参考如下:中航油事件的教训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企业的重视。主要是建立机制,既完善对企业负责人行为的监督,又能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中航油内部控制的失败,使得很多企业必须健全管理机构,理清管理职责,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中航油事件的致命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个人权力过大,缺乏对个人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管,人权过大就会导致一个企业独断现象的产生,一个表面看起来制度规章明确、组织健全、人员齐备、技术先进的内控或风险管理体系,其在实际运行中能否有效管理风险和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关键在于高层领导在这个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在中航油事件中,集团公司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失控的局面,中航油在2004年10月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时账面亏损8000万美元,而集团领导大部分在休假,直到最后亏损达到了5.54亿美元。这些事实说明,一旦公司的控制失效,出现风险时,公司必须建立一套补救措施,将损失尽可能降低。在公司发现问题的时候,应该及时召开董事会,并提出解决方案,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能够同流合污,企业内部相互制约和监督,内控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不能忽视,事前控制起到一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董事会和管理当局要站在战略目标的高度重新审时度势,制定适合时宜的政策方针,减少决策失误产生的不利影响。加强对管理者素质的提高。另外,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控也具有一定的鉴定作用。关于内控的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当局进行一定的沟通,并出具“管理建议书”提出建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可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及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因素。制定风险管理目标是控制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企业要在整个组织内部制定协调一致的目标,找出企业关键性的风险因素,设置关键控制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一般要经过风险辨别、分析、管理和控制等过程。希望能帮助到您呢!【回答】

中航油反映了内部控制存在何种局限性?如何克服这一局限性?

4. 中航油反映了内部控制存在何种局限性?如何克服这一局限性?

(一)控制环境失效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因素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企业内控的贯彻执行,是企业内控的核心。中航油事件正是由于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外部治理对公司干涉。【摘要】
中航油反映了内部控制存在何种局限性?如何克服这一局限性?【提问】
(一)控制环境失效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因素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企业内控的贯彻执行,是企业内控的核心。中航油事件正是由于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外部治理对公司干涉。【回答】
亲 你好 以上是我为你整理的答案 如果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希望你可以对我的服务进行评价 你的赞是我前进的动力 感谢你的支持 如果有其他疑问也可以继续追问我 我很高兴继续为你解答哦 祝你生活愉快 😍😍【回答】

5. 中航油案例, 从内控角度分析?

一、控制环境失效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因素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企业内控的贯彻执行,是企业内控的核心。中航油事件正是由于内部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外部治理对公司干涉极弱导致的。
二、信息系统失真
中航油(新加坡)通过做假账欺骗上级。新加坡当地的监督机构也没有发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还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这么大的一个漏洞就被陈久霖以做假账的方式瞒天过海般的掩盖了这么久,以至于事情的发生毫无征兆。
三、管理失控,监督虚无
中航油(新加坡)董事兼中航油集团资产与财务管理部负责人李永吉身,没有审阅过公司年报。而内部审计平时形同虚设,这种监管等于没有。在经营过程中内部控制失效、董事会和监事会监督功能虚化、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中航油的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1、2005年6月9日,陈久霖等五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高官被正式提起控告,陈久霖面临包括发布虚假消息、伪造文书、涉嫌内线交易等在内的15项指控,最高将可处以94年监禁以及25万新元的罚款。几天之后,陈久霖在筹措到了200万新元(约合120万美元)的保释金后保外候审。
2、2006年3月15日,陈久霖在新加坡法院就六条罪名认罪,包括2004年串谋诈欺德意志银行,并伪造财务文件、发表虚假或误导性的声明、从事内线交易、没有及时向新加坡交易所披露公司蒙受巨额亏损等。3月21日,新加坡初等法院对陈久霖做出判决,陈久霖必须服刑四年零三个月,同时遭罚款三十三万五千新元。
3、2007年2月6日,中国国资委在北京宣布了关于中航油事件的处理决定:原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简称中航油集团)总经理荚长斌被责令辞职,原中航油集团副总经理、中国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总经理陈久霖被“双开”。中航油集团新上任的党委书记孙立接任总经理一职,在进入中航油集团之前,孙立是中石油化工与销售公司的总经理。

中航油案例, 从内控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