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的定义是什么?都有哪些分类?

2024-05-03 01:47

1. 绿色金融的定义是什么?都有哪些分类?

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金融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的种类也非常多,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基金、 ESG投资、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基金、碳基金、碳资产等等,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行业的融资,政府部i门]在制定政策时向绿色环保行业提供金融便利等,都属于传统的绿色金融;而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基金、碳基金、碳资产等,则是较为创新的绿色金融方式。拓展资料1.从理论上讲,所谓“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绿色金融就是金融机构将环境评估纳入流程,在投融资行为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绿色产业的发展。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快速发展以及能源消耗量的大幅增加,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挑战,实现绿色增长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在各国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绿色金融遂成为全球多个国家着力发展的重点之一。3.,我国进入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绿色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强劲,这使得“绿色金融”成为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发展的新的趋势和潮流。客观地讲,虽然我国金融机构普遍对发展“绿色金融”颇为热心,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又面临着诸多的障碍,如“绿色金融”业务风险较高而收益偏低、信息沟通机制有待完善、金融机构缺乏专业领域的技术识别能力、相关政策不完善等。不过,笔者认为,要破解这些瓶颈,可以借鉴一下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的成功经验。德国是国际“绿色金融”主要发源地之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其相关政策已经较为成熟,体系也比较完善。分析来看,德国实施“绿色金融”的经验主要有:4.首先,国家参与。这是德国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最重要特征。举例来说,德国出台政策,对环保、节能项目予以一定额度的贷款贴息,对于环保节能绩效好的项目,可以给予持续l0年、贷款利率不到1%的优惠信贷政策,利率差额由中央政府予以贴息补贴。实践证明,国家利用贴息的形式支持环保节能项目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国家利用较少的资金调动起一大批环保节能项目的建设和改造,“杠杆效应”非常显著。5.其次,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在整个“绿色金融”体系中始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断开发出“绿色金融”产品。还值得一提的是,复兴银行的节能环保的金融产品从最初的融资到后期金融产品的销售都没有政府的干预,各项活动都通过公开透明的招标形式开展,保证了过程中的公正、透明,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贴息及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这样保障了资金高效公平的使用。6.最后,环保部门的认可。这是德国发展“绿色金融”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德国“绿色金融”政策实施过程中,环保部门发挥着重要的审核作用,以确保贴息政策能够准确地支持节能环保项目。每个节能环保项目要想得到贴息贷款,必须得到当地或上级环保部门的认可后才能申请。

绿色金融的定义是什么?都有哪些分类?

2. 绿色金融是什么_绿色金融有哪些

 绿色金融是什么_绿色金融有哪些
                      “绿色金融”是一项我国的基本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强对环保、节能、低碳行业的投入,减少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等行业投入,推以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型。在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第四十五条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
    绿色金融的内涵十分宽泛,包含了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融资担保、绿色基金等等内容。
      绿色信贷  
    早在2007,我国发布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就提出发展绿色信贷。该规定支持污染减排项目,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当年,五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共发放支持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贷款达到1063.34亿元。
    而短短几年,这个字就增长了10倍。在银行的主导下,我国的绿色信贷项目从2007年的2700个,增加到2013年的1.4万个;绿色信贷的贷款余额也从2007年的3400亿元上升到2013年的1.6万亿元。
    事实上,很多绿色产业都是需要高投入的。近日,媒体报道某公司向正向中行申请6亿元授信额度,用于今年新上年产“5000吨镍钴铝(NCA)三元动力电池材料前驱体原料”等三个新能源电池生产线项目。发展绿色信贷为能够帮助这些大型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绿色证券  
    2008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在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的基础上,推出一项新的环境经济政策绿色证券。基本内涵是上市公司在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过程中,要经由环保部门进行环保审核。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规模的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上市融资,因此,绿色证券政策从直接融资的角度限制了污染,并且将产生极强的`示范效应。
    在绿色证券领域的不断创新,我国推出绿色概念资产证券化的项目。作为首个项目,“南京城建污水处理收费收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于2006年6月经证监会批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其后南京城建于2011年发行了第二期绿色资产证券化,共募集资金20.51亿元,两只产品均以污水处理收费收益权打包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引入社会资金,支持污水处理行业发展。
    此后,我国陆续推出“嘉实节能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泰达环保垃圾焚烧发电收费收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平安凯迪电力上网收费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平银凯迪电力上网收费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二期)”等一系列的项目。
    除了绿色概念资产证券化的项目之外,绿色证券还包含有绿色债券。绿色债券作为一种既可以满足发行方融资需求及可持续发展,又可以满足投资方积极致力于环境保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的双赢手段,不断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更有专家预计绿色债券在2016年迅速发展,全球发债总额将超过千亿美元。
      绿色融资担保  
    不管是去银行借贷,或者是发行债券,不少金融机构会要求提供担保,不过传统的金融机构由于对绿色项目并不了解,反而提高其风险等级,导致融资成本上升。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认为,由于一般银行对绿色项目的专业评估能力不足,会认为许多绿色项目的风险很大,但专业的绿色担保机构可能会发现绿色项目的风险实际上远小于银行的估计。对这些项目提供担保,就可以保证在不良率可控的情况下,明显降低绿色贷款的融资成本。
    目前,我国有些地区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据报道,2013年8月,四川德阳绿色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总计可提供近30亿元的融资担保服务。该公司试运行的两个月期间,已经向种植业、养殖业领域的多家绿色有机企业贷款五千万以上。推动了当地的绿色产业发展。
      绿色基金  
    绿色基金是专门针对节能减排战略,低碳经济发展,环境优化改造项目而建立的专项投资基金,通过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专门向具体的促进节能减排项目直接投资。绿色基金的来源比较多,可以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捐赠,也可以通过政府资助的方式获得。
    在基金项目成立之初,该基金的用途就已经得到了限制。例如广东绿色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将以运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对政府公共照明系统节能减排项目全额投入,或以该模式为经营手段的节能服务公司(ESCO)的项目股权,以及节能装备或新能源开发相关的高科技企业股权等为主;基金前期的投资方向以推进省科技厅的绿色照明示范城市项目为主,通过联动金融资本加大对城市绿色照明的投入,推动绿色照明产业发展。
    
  ;

3. 绿色金融债券是什么意思?


绿色金融债券是什么意思?

4. 绿色金融债券是什么意思?

绿色金融债券是政府、企业、银行等债务人为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并向债权人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绿色金融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借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或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即债权人。
金融债券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所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期限一般为3到5 年,其利率略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率水平。金融债券由于其发行者为金融机构,因此资信等级相对较高,多为信用债券

扩展资料:

新中国金融债券得到长足发展,种类也日益增多,重要有以下几类:
(1)证券公司债券;证券公司依法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2)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在商业银行的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
(3)保险公司次级债券;
(4)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债券;
(5)混合资本债券。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金融债券
百度百科-债券

5. 什么是绿色金融它包括哪些方面

绿色金融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包括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什么是绿色金融它包括哪些方面

6. 什么是绿色金融?目前在国内发展的好吗?

绿色金融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把与环境条件相关的潜在的回报、风险和成本都要融合进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在金融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兴业经济研究长期关注金融创新,助力绿色发展,在业内率先设立了致力于“绿色金融”研究的专门团队,开展系统、深入、全面研究;同时,开发出了国内银行业首家GPI指数,密切跟踪我国绿色产业发展动态和其热点、痛点,为绿色金融研究和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具有丰富实践价值的信息。2018年4月,兴业经济研究公司已正式加入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并担任理事单位,提供研究支持,推广绿色理念,努力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7. 什么是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是环保部门和银行业联手抵御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促进节能减排,规避金融风险的重要经济手段。
绿色信贷的最新政策如下:
各级环保部门要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关,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管理;
各级环保部门与金融机构要密切配合,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各级环保部门、人民银行、银监部门、金融机构要加强环保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合作与联动,以强化环境监管促进信贷安全,以严格信贷管理支持环境保护,加强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的经济制约和监督,改变“企业环境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状况。
绿色信贷业务的特殊性是指绿色信贷政策需要公众的监督,政府和银行不仅应该将相关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信息公开,并且应该提供各种条件包括信息的披露、必要的经费和真正平等对话的机制。“绿色信贷”的推出,提高了企业贷款的门槛,在信贷活动中,把符合环境检测标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前提。

什么是绿色信贷?

8. 绿色银行指的是什么意思

名为“绿色银行”的某些造林公司,事实上更像是见光死的非法集资公司。   投资零风险、7年内年回报率32%、若投资项目不达标则全额退款、并另加投资总额20%的利息作为补偿……  投资收益比银行存款利息高出数十倍!如此诱人的个人投资项目,在北京城唾手可得—绿色银行。  所谓“绿色银行”,就是一批从事“合作造林”、“托管造林”开发项目的民营林业公司,为了增强其林业项目的公众投资吸引力,“绿色银行”便成了他们自封的宣传形象。  “绿色银行”的最初兴起,源于2003年6月。当时,国家出台有关政策,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  22%的世界人口只拥有3%的世界林木资源;2002年木材的进口外汇额134亿美元,2003年已达200亿美元,位居进口外汇量第一,且正以19%的速度逐年递增……这些数字表达了一个主题—中国森林资源匮乏,木材供求矛盾突出。  既然具备了合理化生存背景和发展空间,绿色银行为何还要作出神话般的投资回报承诺,以骗子公司的传统形象昭然于世?   “推介会”:充满诱惑的发财梦  目前几乎所有的民营“绿色银行”,时常会举办一些名称不同的 “推介会”、“洽谈会”、“联谊会”……  3月中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依据一张北京xxx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绿色银行,金色未来”宣传广告,联系到了该公司的一位“投资顾问”。听说记者对投资绿色银行感兴趣,这位“顾问”立即热情邀请记者参加他们的“投资推介会”。  于是,在一个凉风嗖嗖的早晨,记者第一次来到这家地处北京闹市区的xxx林业发展有限公司。但当其业务员了解到记者是自己“摸到”公司的,立刻警觉起来,再三盘问记者是如何知道他们公司的。记者解释是朋友介绍的,业务员又反复询问朋友的身份。记者一再解释后,才被带入会场。会场内,已有三五十人,正全神贯注地倾听一位讲解员小姐的介绍,这位讲解员花容月貌、口齿伶俐、声音甜美。  似乎是为了给与会者先吃一颗定心丸,“漂亮小姐”首先信心十足地许诺:本公司可以保证每亩树木成活率达到90%以上,出材量最低每亩10立方米。倘若达不到上述目标,我们将给投资者全额退款,另加投资总额20%的利息作为补偿。  那么,公司将用什么来给投资者补偿呢?“漂亮小姐”笑眯眯地指着墙上贴的一幅肥嫩的肉食鸡图片,解释道:“这种肉食鸡,味道鲜美至极,十分稀有,乃是过去乾隆爷才吃得到的。公司将用这些延伸产业来保障投资人的利益最大化……”  这时,记者听到一位老人在后面大声嘟囔:“买你们20亩地要花去我10多万。光靠你们养的这几只鸡,能赔得起吗?”  对此提问,“漂亮小姐”装作没听到,继续顾左右而言它。  一个小时过去了,“漂亮小姐”仍在喋喋不休:“买一片林子,就等于自己成了小林场主,在短时间内还可以得到极高的回报。现在大家都时兴炒房子,可是买房的投资价格是很高的,即使你买下来把它租出去,没个几十年你的老本也是捞不回来的。可是投资林业,在7年里,我们每年的最低回报率就可以达到32.5%以上……”  据投资行业人士介绍,目前即使是一些热门投资行业,其投资回报率正常是10%—20%,造林公司承诺的“平均年投资回报率达32.5%”显然值得怀疑。  造林公司的宣传还不仅限于“嘴”上。推介会现场,室内室外张贴着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巨型宣传画。据介绍,该公司成立于2003年6月,由原来的一家环保公司转型而来。但他们现场张贴其杨树林宣传画中,有的树木已达到了海碗口粗,估计起码有7、8年树龄。  “这树不是我们公司栽的,是另一个林场的……”一位经理揭开谜底,所谓的“看图说话”,不过是“移花接木”!   41%回报率:高得离谱  投资回报率,既是普通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核心内容,也是绿色银行推销者们宣传的兴奋点和杀手锏。  这是北京某林业发展公司描绘的投资前景图:买一亩速生杨的投资额为5980元,7年后,胸径30cm粗的速生杨价格是每立方米980元,每棵产材按0.7139立方米计算,每亩便可产材23.56立方米(0.7139立方米×33棵),每亩收益可达23088.8元(23.56立方米×980元/立方米),每亩净赚17108.8元(23088.8元-5980元)。如此算来,在这7年中,每年投资回报率是41%(17108.8元÷5980元)!  林业真的是一块未被发现的投资乐土?  林业专家介绍,气候宜人、阳光明媚、土壤肥沃、雨水丰厚的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区,算得上是杨树的最好产区之一,即使这里种植的杨树,8年胸径最多也不过14厘米!杨树生长速度前3、4年比较缓慢,4年以后生长速度才加快,即使在特别好的肥地上,8年胸径最多也就18厘米粗。而该公司林业基地有的还是沙土壤,他们根据8年30厘米粗测算出来的回报率,水分之高可想而知。  目前林业公司林场种植的杨树多为“速生杨”,其特点是生长期短、木质软,不能用于建材,只能用作造纸用的纸浆或用做中密度板和刨花板的原料。现在速生杨木材的收购价格约每吨600元左右。该林业公司高达40%多的投资回报依据是,根据木材市场分析,今后木材价格会连连上涨,甚至成倍增长,但是,此木材非彼木材,而且稍有市场常识的人都知道,供求紧张会导致木材价格上升,但价格不可能成倍增长;而通过市场调节,总会达到供需平衡。  用途如此狭小的速生杨,其惊人的投资回报,怎么看怎么像画饼充饥!   合同书:重重陷阱  动人的宣传之后,林业公司与投资者签订《合同书》才是最终目的。但《合同书》中布满陷阱。  陷阱一:只保树木成活,不保树木出材量。按照上述那位经理的承诺,如果出材量达不到最低的每亩15立方米,他们将全额退款,同时外加投资总额20%的利息作为补偿。而《合同书》里只保证了树木成活90%,没保证出材量,而先前所承诺的“全额退款,同时外加投资总额20%的利息”也只字未提。  陷阱二:模糊的“不可抗力”。《合同书》中指出,“如因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造成林木损失,不在公司赔偿范围内”。记者问:“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指什么?”该公司经理答:“战争和地震。”难道旱灾、水灾、风灾、霜冻……不都属于自然灾害吗?但这些都未出现在合同中!  陷阱三:故意回避了投资者最关心的“投资回报率”。当记者问道:“为何你们不把宣传手册上所说的‘41%的投资回报率’写在《合同书》里?”该公司经理尴尬地撸了撸脑袋,笑着说:“我们这是林业公司,把投资回报率写在合同里,是违规的。”  随后他只是一味叮嘱说:“我们这儿的地下周就要涨价了,好地下周就没有了,您千万别错过机会!”但15天过后,直至发稿截止日,那片地仍未卖出,更没有涨价!  造林公司:变相非法集资?  看上去骗子色彩浓郁的绿色银行,为何仍吸引了众多个人投资者?一位曾身陷其中的老人道出了其中秘密。  曾在国家某部委担任过局长的庐老先生,前不久刚炒了北京某家“绿色银行”老板的鱿鱼—辞去了荣誉顾问的职务。  “唉,国家‘合作造林’、‘托管造林’的政策确实好啊,只可惜,某些商人太狡猾了!”庐老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叹气说,“最初我也是用退休金在该公司投资林业,没想到公司就用我的名气到处招揽客户,甚至让我当他们的吹鼓手”。  据庐老介绍,‘绿色银行’里,员工特多,但连一个签定劳动合同的员工都没有,公司关系是阶梯式的,业务员上面是部长,部长上面是经理,这些人谁都不需要签合同。部长一个月必须要卖出几十亩,完不成任务就会降格成为业务员,连固定工资也没了。  “卖出7000元一亩的林地,就有1/4的钱流入经理、部长以及业务员的手中,而实际每亩林子的所有成本价最多才3000元。业务员每卖出一亩地,本人提成3%,部长提成1%,经理也要提成1%;而部长和经理每卖出一亩地,直接提成分别为4%和5%。”  庐老说,他在这家“绿色银行”当顾问一年多,既没见过其所谓的科学试验基地,也没有所谓的林木专家和林业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等人才,更不用说巡视养护。  庐老说,这些“圈地造林”的公司最初的启动资金不过二三百万,然后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去收购1000多亩现成林地(一般都是当地农民已2、3年的树苗地),然后开始“炒作”,每亩地的卖出价格至少在5000元以上。利润之大,数目惊人!  “国家出台民营经济参与造林的政策是好的,但缺少相关的管理法规,少数造林公司正是钻了此监管空子。这些造林公司貌似合法,如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甚至连保险一应俱全,但他们和以往的非法集资却有着鲜明的共同点:虚假的高回报,烦人的缠人术,利用人们盲目追求快速致富的心理等。”    《中国经济周刊》 (2005年 第十三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