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2024-05-08 20:51

1. 血吸虫病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血吸虫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胸痛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引起脓血便、腹痛、咯血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结肠癌、慢性结肠炎等并发症。晚期血吸虫病可以出现门静脉高压症状,出现腹水、脾脏肿大、消化道出血等。
血吸虫会危害人体健康,掠夺人体的营养物质,伤害人体肝脏;家畜感染血吸虫后,会造成腹泻、消瘦、生长缓慢,治疗不及时还会导致死亡。

人体感染血吸虫后会出现下面的症状:

1、发热

患者的体温一般在38°C-40°C之间,且下午或者晚上的温度会相对较高,可达40°C,同时伴有畏寒、神志淡漠甚至昏迷的现象。久而久之人体会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性水肿。


2、肝肿大

血吸虫会危害人体器脏,导致血吸虫性肝硬化或者肝纤维化。

3、腹痛、腹泻

血吸虫患者由于虫卵在结肠浆膜层和肠系膜内大量沉积,可引起腹膜刺激征、腹胀或者压痛感,症状类似于结核性腹膜炎。

血吸虫病对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2. 中国哪些地区有血吸虫?

  血吸虫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76个国家和地区,估计有5~6亿人口受威胁,患病人数达2亿(1990)。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吸虫。从湖北江陵西汉古尸体内检获的血吸虫卵事实,表明血吸虫病在我国的存在至少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有血吸虫病流行。其中,日本血吸虫分布在亚洲的中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这种血吸虫是日本人在日本首先发现的,故定名为日本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分布在非洲及西亚地区,曼氏血吸虫分布在中南美洲中东和非洲。中国只流行日本血吸虫病,简称血吸虫病。全世界有74个国家和地区流行血吸虫病,流行区人口达6亿,有2亿人受感染,每年死于本病者达百万之多。
  我国流行的只是日本血吸虫(简称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寄生虫病。解放初期统计,全国约一千万余患者,一亿人口受到感染威协,有螺面积近128亿平方米,13个省、市、自治区有本病分布。严重流行区,患病者相继死亡,人烟稀少,十室九空,田园荒芜,造成了“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解放后对血吸虫病进行了大规模的群众性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至70年代末期,患病人数已降至250万,晚期病人已很少见到。灭螺面积达90多亿平方米,占有螺面积80%以上,防治科研有不少创新。广大血吸虫病流行区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但要达到彻底消灭血吸虫病的目的,还需要作长期艰苦的努力。

3. 血吸虫病严重吗


血吸虫病严重吗

4. 什么是血吸虫病

前段时间和朋友们去露营,玩的蛮开心,就是手脚好像被什么咬了,感觉很痒,而且我总是觉得咳嗽,咳痰,胸口闷痛,觉得浑身不舒服,夜里还发烧,去医院检查了,结果是血吸虫病。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什么是血吸虫病。  1. 第一:“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血吸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主要为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引起。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由埃及血吸虫引起。 2. 第二:血吸虫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血吸虫病是在大量感染尾蚴的情况下发生的,病人发病迅猛,可在短期内发展成为晚期或直接进入衰竭状态,导致死亡。 3. 第三:慢性血吸虫病一般发展较慢,早期对体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晚期后则出现腹水、巨脾、侏儒等症,我们劳动力丧失,甚至造成死亡。  注意事项血吸虫病对人体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一旦患此病就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

5. 什么是血吸虫病

问题一:什么叫做血吸虫  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schistosoma)。血吸虫寄生于多数脊椎动物,卵穿过静脉壁进入膀胱,随尿排出。幼虫在中间宿主螺类(主要为Bulinus属和Physopsis属)体内发育。成熟幼虫通过皮肤或口进入终宿主体内。曼森氏裂体吸虫(S. mansoni, 即曼氏血吸虫)在大、小肠静脉中,主要分布于非洲和南美洲北部。卵随粪便排出。幼虫进入螺体,再通过皮肤回到终宿主体内。日本裂体吸虫(S. japonicum, 即日本血吸虫)主要见于中国大陆、日本、台湾、东印度群岛和菲律宾,除人外,还侵袭其他脊椎动物,如家畜和大鼠等。 
  
   问题二:血吸虫的危害是什么?  血吸虫病的危害血吸虫病是由于人或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由于血吸虫病流行十分严重,造成疫区居民成批死亡,无数病人的身体受到摧残,致使田园荒芜、满目凄凉,出现许多“无人村”、“寡妇村”、“罗汉村”(腹水肚大如鼓)和“棺材田”等悲惨景象。湖北省阳新县40年代有8万多人死于血吸虫病,毁灭村庄7000多个,荒芜耕地约1.5万公顷(23万余亩);1950年,江苏省高邮县新民乡的农民在有螺洲滩下水劳动,其中4019人患了急性血吸虫病,死亡1335人,死绝45户,遗下孤儿91个,呈现出“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 
  血吸虫病不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对家畜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家畜得了血吸虫病后出现拉痢、消瘦和生长迟缓,使疫力下降,若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导致死亡,严重影响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1980年,湖南省君山农场购入的200多头菜牛,不久就感染上血吸虫而无一存活。 
  由于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疫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的危害性较大! 
  晚期血吸虫病的表现 
  血吸虫反复或重度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可形成血吸虫性肝硬化而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主要以下几种类型: 
  1、腹水型:赋税是晚期血吸虫病的主要体征之一。病人腹大如鼓,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消瘦苍老。 
  2、巨脾型:脾肿大是晚期血吸虫病的主要表现之一。随着病情的发展,脾脏明显肿大。年个日亿年 常有左侧腹部肿块及下坠感。巨脾的病人的脾脏可超过脐平线,甚至进入下腹部的骨盆腔内。同时伴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减少等脾功能亢进现象。 
  3、侏儒型:儿童或青少年得了晚期血吸虫病后,可有生长发育障碍。青春期身体矮小、性器官不发育、没有生育能力,成为先衰的“小老人”,被称为侏儒。有的侏儒同时伴有腹水、巨脾等症象。 
  4、结肠增殖型:表现为腹痛、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可有血便和粘液便,大便之后仍有排便的感觉,严重者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在病人下腹部可摸到条索状的肿块,有压痛感。有的病人结肠内有肉芽肿,可诱发肠癌。 
  晚期血吸虫病常见的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昏迷。 
  什么地方最容易得血吸虫病容易感染血吸虫的地方称作易感地带。一般是指人畜常到感染性钉螺较多的地方。此外,也有大量尾蚴随水流扩散到无螺地区造成感染的情况。 
  不同类型的疫区其易感地带的地形、地貌也不相同。在水网地区,易感地带常常位于居民点附近。如居民因生产生活常去的地方,或船民、渔民经常停靠船只的码头附近,或牛棚及耕牛过河渡水的渡口附近,或排灌渠道内。在湖泊沼??染性钉螺密度高、人畜活动频繁的江湖洲滩、孤岛或新围堤垸尚未开垦的地段。丘陵和山间平坝地区的易感地带常在居民区附近的池塘、沟渠和小溪。高山型地区的易感地带主要为梯田,其次是家畜放牧的草铺和坑、塘、沟等。 
  
   问题三: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血吸虫病  甲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这四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乙类二十六种传染病 破麻布,百钩悬;   (破伤风、麻疹、布鲁氏菌病、百日咳、钩端螺旋体)   飞禽 *** (结核)吸脑肝。   (非典、禽流感、流脑脊髓膜炎、结核、血吸虫、乙脑、乙肝)   灰犬热,红梅寒,   (脊髓灰质炎、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梅毒、伤寒、副伤寒)   白米登临(淋)艾滋坛(炭)。   (白喉、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登革热、淋病、AIDS、炭疽) 丙类传染病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问题四:人类血吸虫病主要有几种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有钉螺的水体,可能有自钉螺体逸放的血吸虫尾蚴。当与人皮肤接触,尾蚴会钻过皮肤进入血液,最后寄生在人的肠系膜静脉中,引发血吸虫病。沼螺是华枝睾吸虫中间寄主,与血吸虫无关。 
  
   问题五:怎样知道自己是否得了血吸虫病  凡接触过疫水,并出现皮肤搔痒、发热、腹痛、腹泻或脓血便等体征、症状者,应及时到血防所(站)检查,也可以到当地卫生院进行血清学检测。如粪检发现虫卵或毛蚴,即可确诊为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可防可治不可怕。得了血吸虫病就应尽快到当地血防所(站)治疗,可及时采用吡喹酮口服治疗,急性血吸虫病要住院治疗。  血吸虫病的潜伏期一般在1个月左右。按其病程和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晚期三期。  (1)急性血吸虫病:大多见于初次大量感染者,以夏秋季为多,起病较急,以发热等全身症状为主。半数以上患者有腹痛、腹泻,肝肿大,压痛,以左叶明显,半数以上有轻度脾肿大。  (2)慢性血吸虫病:无症状者仅在普查时发现,有症状者以腹痛、腹泻、消瘦、贫血、乏力、劳动力减退等为常见。  (3)晚期血吸虫病:临床上主要按其体征等将晚期血吸虫病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侏儒型,同一患者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型。  此外,血吸虫病引起的异位损害以肺和脑多见。梦蝶 
  
   问题六:什么是血吸虫  was part of a renovation program launched by the gov 
  
   问题七:什么是吸血虫,它的危害是什么?  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成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及童虫等6个阶段。 
  感染血吸虫的人或其它哺乳动物从粪便中排出虫卵,若粪便污染了水,虫卵被带进水中,在水里孵出毛蚴。毛蚴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并主动钻入水中的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子胞蚴。 
  子胞蚴再经一次繁殖,产生大量尾蚴,尾蚴离开钉螺在水中自由游动。人们因生产劳动、生活用水、游泳戏水等各种方式与含有尾蚴的水接触后,尾蚴便很快钻进人体皮肤,进入皮肤后即转变成童虫,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发育,最终在肝、肠附近的血管内定居寄生,并发育成熟,成为成虫。雌、雄成虫结伴合抱,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可产卵二三千个。这样一个周期即是血吸虫的一生,即生活史。 
  在血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宿主,一个是被成虫寄生的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称为终宿主,许多种哺乳动物都可成为血吸虫的终宿主;另一个是被幼虫寄生的钉螺,叫中间宿主,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虫病。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三种:即流行于非洲北部的埃及血吸虫;流行于拉丁美洲及非洲中部的曼氏血吸虫以及流行于亚洲的日本血吸虫。在我国因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故通常将日本血吸虫病简称为血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十三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严重流行,解放初期估计有患者千余万人。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解放后 *** 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工作,流行情况得到基本控制。但文革期间,由于预防工作中断,使血吸虫病又复流行和蔓延。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仍很有必要.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动物补充回答: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于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左右。 
  血吸虫又称裂体吸虫。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寄生于人体的有日本裂体吸虫、埃及裂体吸虫和曼氏裂体吸虫3种。血吸虫寄生于人畜体内的门静脉系统,可引起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造成血吸虫病流行的是日本裂体吸虫,其成虫雌雄异体。雄虫体较短粗,体乳白色或微灰白色,常向腹面弯曲而呈镰刀状;叮、腹两吸盘明显,自腹吸盘以后虫体两侧向腹面弯曲,形成沟状,直延至尾端,称抱雌沟,是雄虫抱住雌虫交配的部位。雌虫比雄虫明显细长,呈线状。虫体可逆血流移行到肠粘膜下层的静肪末梢,合抱的雌雄虫在此交配并产卵。虫卵的一部分随血流到肝脏,另一部分沉积在肠壁上,还有的游离在阑尾、胰、胃、脑等器官中。 
  世界上共有埃及血吸虫、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等5种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日本血吸虫病目前主要流行于中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其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是所有人体血吸虫病中对健康危害最严重的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寄生在人或宿主动物的血管内,所产虫卵由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感染中间宿主钉螺,在钉螺体内发育成熟后大量逸放出尾蚴,尾蚴钻入人或动物宿主,又发育成为成虫,交配产卵,引起病害。其中,可感染并传播日本血吸虫的动物宿主有牛、猪、羊等40多种哺乳动物。日本血吸虫是由日本学者于1904年首先鉴定,并命名为日本血吸虫。 
  血吸虫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血吸虫病是在大量感染尾蚴的情况下发生的,病人发病迅猛,可在短期内发展成为晚期或直接进入衰竭状态,导致死亡。慢性血吸虫病一般发展较慢,早期对体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入晚期后则出现腹水、巨脾、侏儒等症,患者......>> 
  
   问题八:国家对血吸虫病患者有什么政策  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  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 
  (一九五七年四月二十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财政部,商业部,水产部,化学工业部,轻工业部,农业部,农垦部,林业部,水利部,文化部,卫生部,新华通讯社,广播事业局,中国科学院,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务院第二、五、七办公室: 
  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已久,对于人民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病害流行地区遍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上海等十二个省(市)的三百五十个县(市),患病人数约有一千多万,受到感染威胁的人口则在一亿以上。据典型调查,在病人中约有40%左右已经有了症状,他们的劳动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约有5%到10%是晚期病人,他们大部分丧失了劳动力,并且已经受到死亡的威胁。患病的儿童影响发育,患病的妇女多不生育。由于病害的影响,在病区普遍出现了人口减少、生产下降的严重情况。 
  在极少数病区甚至发展到田园荒芜,家破人亡的境地。如江西省丰城县白富乡梗头村,百年前有一千多户,到1945年只剩下两人,其中死于血吸虫病的有90%。安徽省贵池县棠溪乡碾子下村,百余年前有一百二十户,现在只有曹金雨一户四口人,其中三人仍患血吸虫病。湖北省孝感县东山乡大河湾王腊春家,十五年前一家十口,现在除本人患血吸虫病外,其余都死于这一病害。又据四川省绵竹县东北乡的调查,耕牛感染血吸虫病的达94%。这些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血吸虫病已经成为我国现有流行病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它严重地影响着病害流行地区的农业生产,如果任其继续蔓延下去,势将危及我民族的健康和繁荣。因此,消灭血吸虫病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一项严重的政治任务,必须充分地发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广大群众,坚决地为消灭这一病害而斗争。 
  我国人民同血吸虫病作斗争是有悠久历史的。由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人民同血吸虫病的斗争始终是自发的、分散的,民间流传的许多有效的防治经验没有集中起来加以提高和推广,因而就无法制止病害的发展。解放以后,中国 *** 和人民 *** 对于防治血吸虫病作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由于当时农村的社会改革任务尚未完成,不可能发动广大群众来进行全面的反复的斗争,因而也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效果。自从 *** 中央提出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和全国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以后,在党、 *** 和流行地区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近一年来的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新的经验: 
  第一、党和 *** 对防治工作的领导大大地加强了。中央和流行地区县以上党的组织以及大部分乡以上党的组织,都已经建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在大部分地区乡以上的各级人民委员会都建立了防治委员会。各省(市)卫生部门,也充实和建立了一千四百多个防治所、站、组,训练了一万三千多个防治干部、八万四千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保健员和二万五千多个区乡干部,组成了一支防治队伍。有五个省(市)已经基本完成了调查摸底工作,其他各省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查工作,大体摸清了病害流行的情况,普遍地进行了试点工作。 
  第二、发动了群众,动员和组织了科学技术力量,开展了群众性的防治运动。据不完全的统计,各省(市)已经在一亿五千多万平方公尺的钉螺地区进行了灭螺工作。参加灭螺工作的不仅有流行地区的农民,而且还有非流行地区的农民、学生和 *** 官兵。凡反复三次进行灭螺而合乎规格的地方,钉螺死亡率一般都达到95%左右,而且有六个乡消灭了钉螺。此外,在发动群众管理粪便、保护用水安全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绩。各有关方面的科......>>

什么是血吸虫病

6. 血吸虫病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    5  血吸虫病的病理改变     5.1  尾蚴及童虫所致损害    5.2  成虫所致损害    5.3  虫卵所致的损害     6  流行病学    7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8  血吸虫病的并发症    9  血吸虫病的诊断     9.1  急性血吸虫病    9.2  慢性血吸虫病    9.3  晚期血吸虫病     10  辅助检查     10.1  病原诊断    10.2  免疫诊断     10.2.1  皮内试验(intradermal test,IDT)    10.2.2  检测抗体    10.2.3  检测循环抗原      11  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11.1  抗虫治疗     11.1.1  急性血吸虫病    11.1.2  慢性血吸虫病    11.1.3  晚期血吸虫病    11.1.4  吡喹酮的副作用    11.1.5  左旋吡喹酮     11.2  脑型血吸虫病治疗    11.3  对症治疗    11.4  治愈标准     12  血吸虫病的预防    13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血吸虫病的方剂    2  治疗血吸虫病的中成药    3  血吸虫病相关药物       1  拼音   xuè xī chóng bìng
   2  英文参考   schistosomias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schistosomias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schistosomiasis japonica [WS 261—2006 血吸虫病诊断标准] 
   3  概述   血吸虫病 (schistosomiasis[1][2])是指感染血吸虫所致的寄生虫病[1][2]。是一种人和动物都能受传染的寄生虫病[3]。在我国特指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所引起的疾病[4]。
   
  血吸虫病属于我国丙类传染病,需要报告疫情[3]。
  长江流域是我国血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区;不论何种性别、年龄和种族,人群对日本血吸虫皆有易感性;在多数流行区,通常在11~20岁感染率升至高峰,以后下降[3]。
  血吸虫病流行主要有三个重要的环节: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以及群众接触疫水。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成虫寄生在人、牛、猪或其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的血液中,虫卵从宿主的粪便中排出,虫卵在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鉆进钉螺体内寄生,钉螺被称为中间宿主;一条毛蚴在钉螺体内可发育、繁殖成上万条尾蚴,尾蚴离开钉螺后在浅表的水面下活动,遇到人或哺乳动物的皮肤便鉆入人体内,进入血液,使人或动物感染血吸虫[3]。有尾蚴的水称为疫水[3]。
  血吸虫发育的不同阶段,尾蚴、童虫、成虫和虫卵均可对宿主引起不同的损害和复杂的免疫病理反应。由于各期致病因子的不同,宿主受累的组织、器官和机体反应性也有所不同,引起的病变和临床表现亦具有相应的特点和阶段性。根据病因的免疫病理学性质,有人主张将血吸虫病归入免疫性疾病范畴内。
   4  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   尾蚴穿过皮肤可引起皮炎,局部出现丘疹和瘙痒,是一种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
  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所经过的器官(特别是肺)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产生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当大量童虫在人体移行时,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成虫一般无明显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等。可是,它的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虫体外皮层更新脱落的表质膜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
  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虫卵主要是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是宿主对致病因子的一种免疫应答。一方面通过肉芽肿反应将虫卵破坏清除,并能隔离和清除虫卵释放的抗原,减少血液循环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对机体的损害;另一方面,肉芽肿反应破坏了宿主正常组织,不断生成的虫卵肉芽肿形成相互连接的疤痕,导致干线型肝硬变及肠壁纤维化等一系列病变。
  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在组织血管内形成,堵塞血管,破坏血管结构,导致组织纤维化,这类病变主要见于虫卵沉积较多的器官,如肝和结肠。在肝内,虫卵肉芽肿位于门脉分支终端,窦前静脉,故肝的结构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在重度感染患者,门脉周围出现广泛的纤维化,肝切面上,围绕在门静脉周围长而白色的纤维束从不同角度插入肝内,称干线型纤维化(pipestem   fibrosis),是晚期血吸虫病特征性病变。
   5  血吸虫病的病理改变    5.1  尾蚴及童虫所致损害   尾蚴穿过皮肤可引起皮炎,局部出现丘疹和瘙痒,是一种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病理变化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伴有出血、水肿,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实验证明,感染小鼠的血清和淋巴细胞被动转移到正常小鼠,再用尾蚴接种(初次接触尾蚴),也可产生尾蚴性皮炎。说明这种免疫应答在早期是抗体介导的。
  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所经过的器官(特别是肺)出现血管炎,毛细血管栓塞、破裂,产生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当大量童虫在人体移行时,患者可出现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可能是局部炎症及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5.2  成虫所致损害   成虫一般无明显致病作用,少数可引起轻微的机械性损害,如静脉内膜炎等。可是,它的代谢产物、虫体分泌物、排泄物、虫体外皮层更新脱落的表质膜等,在机体内可形成免疫复合物,对宿主产生损害。
   5.3  虫卵所致的损害   血吸虫病的病变主要由虫卵引起。虫卵主要是沉着在宿主的肝及结肠肠壁等组织,所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
  随着病程发展,卵内毛蚴死亡,其毒素作用逐渐消失,坏死物质被吸收,虫卵破裂或钙化,其周围绕以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异物巨细胞,最后类上皮细胞变为成纤维细胞,并产生胶原纤维,肉芽肿逐渐发生纤维化,形成疤痕组织。
   6  流行病学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亚洲的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长江流域是我国血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区[3]。
  不论何种性别、年龄和种族,人群对日本血吸虫皆有易感性;在多数流行区,通常在11~20岁感染率升至高峰,以后下降[3]。
  在传播途径的各个环节中,含有血吸虫虫卵的粪便污染水源、钉螺的存在以及群众接触疫水,是叁个重要的环节。
   7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感染度、免疫状态、营养状况、治疗是否及时等因素不同而异。日本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叁期。当尾蚴侵入皮肤后,部分患者局部出现丘疹或荨麻疹,称尾蚴性皮炎。当雌虫开始大量产卵时,少数患者出现以发热为主的急性变态反应性症状,常在接触疫水后1~2月出现,除发热外,伴有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粪便检查血吸虫卵或毛蚴孵化结果阳性,称急性血吸虫病。然后病情逐步转向慢性期,在流行区,90%的血吸虫病人为慢性血吸虫病,此时,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和不适,也可能不定期处于亚临床状态,表现腹泻、粪中带有粘液及脓血、肝脾肿大、贫血和消瘦等。一般在感染后5年左右,部分重感染患者开始发生晚期病变。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晚期血吸虫病可分为巨脾、腹水及侏儒叁型。一个病人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表现。在临床上常见是以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以及因侧支循环形成所致的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为主的综合征。晚期病人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等严重症状而致死。儿童和青少年如感染严重,使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其他因素可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而致侏儒症。因肝纤维化病变在晚期常是不可逆的,并且对治疗反应甚差,从而导致临床上难治的晚期血吸虫病。
   8  血吸虫病的并发症   异位损害或异位血吸虫病。
   9  血吸虫病的诊断   血吸虫病的诊断包括病原诊断和免疫诊断两大部分。病人的确诊需要从粪便中检获虫卵或孵化毛蚴,随着血防工作深入开展,粪检虫卵的难度日增,因而不断改进检查方法,同时提出一系列血清学诊断方法,这些方法日趋完善,简便有效。
   9.1  急性血吸虫病   [3]
  a)发病前2~3周有疫水接触史。
  b)发热、肝大、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要特征。患者伴有腹胀、腹泻。
  c)粪便检查血吸虫卵或毛蚴阳性。
  d)血吸虫血清免疫反应阳性。
  a)+b):疑似病例;a)+b)+c):确诊病例;a)+b)+d):临床诊断。
   9.2  慢性血吸虫病   [3]
  a)居住流行区或有疫水接触史。
  b)无症状或腹痛、腹泻,肝脏肿大。
  c)粪便检查血吸虫卵或毛蚴阳性;或直肠活检发现活血吸虫卵。
  d)无血吸虫病治疗史或治疗三年以上者,血吸虫血清学检查阳性。
  a)+b):疑似病例;a)+b)+c):确诊病例;a)+b)+d):临床诊断。
   9.3  晚期血吸虫病   [3]
  a)长期反复疫水接触,或明确血吸虫病治疗史。
  b)临床:门脉高压或侏儒症或结肠肉芽胂表现。
  c)粪检找到虫卵。
  d)血吸虫病血清学检查阳性。
  a)+b):疑似病例;a)+b)+c):确诊病例;a)+b)+d):临床诊断。
   10  辅助检查    10.1  病原诊断   从粪便内检查虫卵或孵化毛蚴以及直肠粘膜活体组织检查虫卵。有:⑴直接涂片法:重感染地区病人粪便或急性血吸虫病人的粘液血便中常可检查到血吸虫虫卵,方法简便,使虫卵检出率低。⑵毛蚴孵化法: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⑶定量透明法:用作血吸虫虫卵计数。⑷直肠粘膜活体组织检查: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人肠壁组织增厚,虫卵排出受阻,故粪便中不易查获虫卵,可应用直肠镜检查。
   10.2  免疫诊断    10.2.1  皮内试验(intradermal test,IDT)   一般皮内试验与粪检虫卵阳性的符合率为90%左右,但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与其他吸虫病可产生较高的交叉反应;并且病人治愈后多年仍可为阳性反应。此法简便、快速、通常用于现场筛选可疑病例。
   10.2.2  检测抗体   血吸病人血清中存在特异性抗体,包括IgM、IgG、IgE等,如受检者未经病原治疗,而特异性抗体呈阳性反应,对于确定诊断意义较大;如已经病原治疗,特异性抗体阳性,并不能确定受检者体内仍有成虫寄生,因治愈后,特异性抗体在体内仍可维持较长时间。目前检测抗体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环卵沉淀试验(circunoval precipitin test,COPT):通常检查100个虫卵,阳性反应虫卵数(环沉率)等于或大于5%时,即为阳性。粪检血吸虫卵阳性者,COPT阳性率平均为97.3%(94.1%~100%)。
  2)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ndirect  haemagglutination  test,IHA):粪检血吸虫虫卵阳性者与IHA阳性符合率为92.3%~100%,正常人假阳性率在2%左右,与肺吸虫、华支睾吸虫、旋毛虫感染者可出现假阳性反应。IHA操作简便,用血量少,判读结果快,目前国内已广泛应用。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此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可反应抗体水平,阳性检出率在95%~100%,假阳性率为2.6%,病人在吡喹酮治疗后半年至一年有50%至70%转为阴性。
  4)免疫酶染色试验(immunoenzymic staining test,IEST):值得提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某些高科技和新方法被逐步引用到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研究领域。例如免疫印渍技术(immunoblotting)又称(western blot),是在蛋白质凝胶电泳和固相免疫测定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具有分子水平的免疫学新技术,有力推动了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的进展,它不但能对血吸虫抗原的限定组分蛋白进行分析和鉴定,而且能用以诊断病人和区分血吸虫病不同病期的新型血清学诊断方法。又如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的应用。采用特异的McAb纯化血吸虫抗原,用于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也可应用McAb检测循环抗原,为血吸虫病诊断提供新的途径。
   10.2.3  检测循环抗原   由于治疗后抗体在宿主体内存留较长时间,其阳性结果往往不能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也不易于评价疗效。循环抗原是生活虫体排放至宿体内的大分子微粒,主要是虫体排泄、分泌或表皮脱落物中具有抗原特性,又可为血清免疫学试验所检出。从理论上讲,CAg的检测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反映活动性感染,而且可以评价疗效和估计虫种。
   11  血吸虫病的治疗方法    11.1  抗虫治疗   吡喹酮为治疗血吸虫病首选药物[3]。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轻、口服、疗程短等优点。
   11.1.1  急性血吸虫病   吡喹酮总量120mg/kg,6天治疗,一半剂量在第1、2天口服,第3~6天口服其余一半剂量[3]。
  儿童140mg/kg,分4~6次,共2~3d服完。服药后多数患者体温渐降,一般情况改善,8~9d后体温完全正常,但有少数患者服药后体温反较服药前升高,待疗程结束后数日,体温渐降至正常。
   11.1.2  慢性血吸虫病   吡喹酮总量60mg/kg,分两天服用,或40mg/kg,一日顿服[3]。
  儿童70mg/kg,最高总剂量为3.0g,1天内分3次服;成人亦可用40mg/kg(体重超过60kg者,亦以60kg计)顿服。
  个别年老体弱者,总剂量可减至35~40mg/kg,分2次服。
  慢性血吸虫病并发症需转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3]。
   11.1.3  晚期血吸虫病   吡喹酮总量60mg/kg,分两天服用,或40mg/kg,一日顿服[3]。
  多数伴有各种加杂症。又因晚期患者服用吡喹酮后,药物排泄慢,血浓度明显升高,且维持时间较长,药物剂量宜减少,通常可按总剂量35~40mg/kg计,顿服或1天分2次服完,并加强观察,服药期间宜停用利尿剂。
   11.1.4  吡喹酮的副作用   一般轻而短暂,不影响治疗,不需特殊处理,停药后自行消失。较常见的副作用有头昏、头痛、乏力、恶心、腹痛、腹胀等,偶有心悸、早搏、心电图T波改变、心律紊乱、阿—斯综合征,精神异常等,多数患者只有一种或数种反应、反应严重者应及时对症处理。
   11.1.5  左旋吡喹酮   左旋吡喹酮是吡喹酮的有效成分,其用量只需吡喹酮的一半,疗效同吡喹酮,副反应少而轻。
   11.2  脑型血吸虫病治疗   可用吡喹酮150mg/kg,分12份,2/d共6d。有癫癎者辅以抗癫癎药物,有颅内压升高者静滴20%甘露醇加地塞米松。多数能治愈。在治疗过程中个别患者可发生颅内压升高或脑疝,经脱水等抢救好转后仍可继续治疗以完成疗程。少数患者可能需手术治疗,可在手术前或后加用吡喹酮治疗。
   11.3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主要针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3]。
   11.4  治愈标准   经彻底治疗后,2~3个月内不发生临床症状或体征,以及粪便检查无虫卵即为治愈。
   12  血吸虫病的预防   疫区需要开展“灭螺”、“管粪”活动,注意个人防护[3]。
  1.查治病人、病牛、消灭传染源
  2.控制和消灭钉螺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媒介宿主。因此,要想消灭血吸虫病,就必须消灭钉螺。为了保证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防止血吸虫感染,应该采取措施排除或杀灭水中的尾蚴。渔民、船民和其他一些流动人群,以及没有条件建造自来水或打水井仍然饮用沟、渠、河塘水的居民,可将水烧热至60度以上,即可杀死水中的尾蚴。将2片漂白精片捣碎、加入1担水中,搅匀,15分钟即可使用。或者在1担水中加入生石灰12.5克,搅匀,30分钟后便能达到灭蚴的效果。也可将疫水盛放在容器中,静置48小时以后使用。
  3.加强粪便管理,搞好个人防护
   13

7.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

8. 吸血虫病的介绍

血吸虫病的宿主钉螺一般生活在草滩、池塘、沟渠等野外多水区域。人们如果接触了野外不明水域的水,血吸虫的幼虫尾蚴就容易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同时,受感染者的大便中会带有毛蚴。如果在野外随意排泄,毛蚴通过水进入钉螺体内,就会造成大规模扩散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