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024-05-06 21:15

1.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2.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1、焦点是哈马斯组织至今不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也就是活命的权利),哈马斯组织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当年阿拉法特的法塔赫也是这样,后来屡战屡败,最有阿拉法特终于有所觉悟,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以色列则以土地换和平。 2、不只是是巴勒斯坦,整个阿拉伯世界以前也是如此,以色列1948年刚刚建国几个小时,阿拉伯国家即可组成多国联军,进攻还没有军队的以色列,剥夺以色列的生存权,最后被以色列神奇般的击败了,阿拉伯国家人口近3亿、面积超过1400多万平方公里,就是容不下面积只有2个北京大小,人口几百万的以色列。 3、经过几次中东战争,以色列越战越强,特别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使得一些阿拉伯国家认识到了,用武力是不会消灭以色列的,因此埃及总统萨达特第一个出访以色列首先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以色列则归还了占领的埃及的所有土地,从此埃及和以色列之间实现和平(萨达特回国不久就被国内极端势力刺杀),目前仍然有一部分阿拉伯国家不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如伊朗,公然在联大上表示要把以色列抹掉。 4、客观的说如果不发生神迹,以色列的抗争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如此狭小的,人口稀少,资源匮乏,稍有失误就会亡国,国家即便有美国的帮助,面对整个阿拉伯世界,3亿人口,失败的确只是时间问题,稍有失误就会亡国,经受不起一场失败,而阿拉伯国家,可以经受多次失败,但是只要一次胜利即可灭亡以色列。但是以色列是最相信神迹的国家,我们大家都知道,以色列是最伟大宗教书籍《圣经》中,明确认定以色列是上帝的子民,以色列民族的起源就和全能的上帝息息相关的,以色列的历史即就是《旧约圣经》,根据旧约圣经记载,以色列的名字,就是上帝给他起的名字(以前的名字叫雅各)。
麻烦采纳,谢谢!

3.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恩怨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国家。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各部落迁入定居。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由上述材料可知,巴勒斯坦地区也曾是犹太人的故乡,而且文本关于他们的传说为人所熟知。就以《圣经》为例,这本基督教经典所记载的就完全是犹太人祖先的故事。虽然大多数历史学家们都认为不能从《圣经》中汲取太多的信息--这不是因为当中的记载不真实,而是因为难以证实它的真实性;再者,《圣经》只是一种信仰的产物--不过,由于大部分内容都被现今的犹太人所接受,所以我们有必要仔细地了解故事的轮廓,因为今天的冲突以及耶路撒冷问题与宗教原因息息相关:  故事开始于上帝告诉亚伯拉罕离开自己的故乡美索不达米亚,远赴迦南,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开始新的生活。就这样,亚伯拉罕被认为是犹太人的始祖,就像中国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一样。于是亚伯拉罕带领他的妻子和儿子们来到迦南,这大概就是犹太人认为自己曾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人的证据。他的儿子艾萨克(Isaac)和孙子雅各布(Jacob)都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雅各布有十二个儿子,不知什么原因其中的十个非常憎恨他们的兄弟约瑟夫,并把他卖到埃及当奴隶。不过约瑟夫有一个解梦的本领,深得埃及国王的喜爱,于是他被封作宰相。后来雅各布和他的儿子们来到埃及投靠约瑟夫,并大量繁殖他们的后代,这些后代就第一次被称作以色列人(Israel,意思是上帝为其斗争或者是与上帝作斗争?)。埃及国王看到繁盛的犹太人,视他们为威胁,为了除掉这个隐患,他找借口把这些以色列人贬为奴隶。痛苦的服役生活使可怜的犹太人反抗了,于是就上演了摩西领受十诫,带领以色列人返回故乡的故事。后事冗繁不再详叙。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BC,以色列人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王国—以色列王国,而他们有两位出色的国王,大卫和他的儿子所罗门,在位期间,发展贸易,以武力维持其统治,使以色列发展到鼎盛。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王国定都耶路撒冷,被确立为犹太民族的神圣之地,这样就为巴以冲突的症结难解奠定了根源。  由此看来,犹太人的历史,至少是他们认为的事实,显示出他们的民族特质,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更是一个克服灾难的民族,他们有勇气,也有力量与种种上帝的考验作斗争。但是他们近代的惨痛遭遇似乎比《圣经》记载的大灾难还更加悲惨,难道是他们的另一个考验?可以肯定的是,那惨绝人寰的经历永远刻在犹太人历经漂泊、破碎流血的心中:  就在以色列王国被灭亡以后,希腊罗马王国也曾占领过这片土地,犹太人就在这个时期流放都世界各地,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家乡,被迫逃到东欧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奥地利和波兰,但人身利益却被大大的限制。也许是因为他们是一个聪明的民族,在政治、医学、艺术各领域成就斐然,于是就遭到别的民族的嫉妒。沙俄时代和二战期间的大屠杀成为了犹太人最惨痛的记忆,也许是因此犹太人的愤怒一发不可收拾。  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后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于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四次对阿拉伯国家发动大规模的战争。1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开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69年阿拉法特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巴解组织则拒不接受自治。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宣言明确巴勒斯坦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分治决议)。巴勒斯坦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通过谈判解决。1988年12月,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谴责恐怖主义。1993年9月13日,在挪威主持的秘密谈判之后,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签署了和平协定,提出了巴勒斯坦自治计划。1994年5月4日,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开罗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协议,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同年7月12日,阿拉法特结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  (二)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犹太教古经典这样记载:“世界可以比做人的眼睛,眼白是围填世界的海洋;眼珠是住人的大地;瞳孔就是耶路撒冷;瞳孔中的人脸就是圣殿。”因此而得名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历经沧桑,已成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巴以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而耶城争夺的根源和焦点,则集中在圣殿山的归属。三年前(2000)就是因为当时的利库德领导人沙龙闯入这里,引燃了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  虽然名为圣殿山,但踏步其中,已找不到任何山头的影子,极目之处,只见一片矩形石建筑群和蓊郁的树木。事实上,圣殿山还是古犹太人流传下来的称呼。犹太教古经典就曾记载,上帝为考验犹太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在圣殿山一巨石上献祭独子以撒。在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也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  公元前10世纪,雄才大略的犹太国王所罗门在这里建了第一圣殿,存放约柜、挪亚方舟等圣物。圣殿后被毁,有重建,但最终于公元2世纪被彻底毁灭,犹太人也被驱逐出故土,浪迹天涯。  圣殿山的巴勒斯坦人,称此地为“圣地”。因为在这个当年的犹太圣殿遗址上矗立着有千百年历史的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而耶路撒冷也成为伊斯兰教继麦加和麦地那后的第三大胜地。原来的犹太圣殿遗迹也就几乎荡然无存了。  踏步圣殿山,几乎每一个砖瓦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或神妙,或凄婉。对于犹太人和穆斯林来说,圣殿山已沉入他们的心灵。但这种圣迹的重叠,也随即转化为宗教的纷争和历史的积怨,由此使这块方圆不足0.135平方公里的的地方,承载着太多的仇杀与血泪;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巴以人民的对立情绪,直至2000年激化为流血冲突。  在圣殿山,巴以双方也不时爆发激烈的枪战,对于每一方而言,对会不屑和不满于对方的到来,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圣地。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这座占据着民族心理中心地位的圣殿山,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愿意拱手相让。在阿克萨清真寺西面即是西墙。从外观上看,这堵墙与巴勒斯坦其他墙别无二致。但由于历史原因,它成了犹太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古国不灭,民族长存的象征,犹太人常聚集在此哭泣,因此有称为“哭墙”。许多犹太人就对当年巴勒斯坦人阻止他们到“哭墙”祈祷耿耿于怀。这种情况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方结束。结果是犹太人以武力攻占了整个东耶路撒冷。第二天,拉比(犹太教的宗教导师)和将领们赶往西墙,抚墙放声痛哭。  许多犹太人因此坚持,以色列决不能放弃圣殿山。2000年9月,“鹰派”代表人物沙龙穿过西墙右上方的一个小门,进入阿克萨清真寺,以此宣示犹太人与圣殿山的宗教关系。此举激怒了巴勒斯坦人,成为一直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圣殿山从此更加喧闹。时常犹太人在西墙边祈祷,巴勒斯坦人则借助地理之便向下投掷石块,然后是以军警的介入,向巴勒斯坦人开枪甚至闯入清真寺抓人。  (三)总结  总结 可见,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在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巴勒斯坦人赶出故土,就像当年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一样,而且越演越烈,终于酿成了民族矛盾。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两个民族都视同一个城市为宗教胜地,从而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决也变得更加困难。犹太人的建国和驱逐可以看作为几千年来来怨恨的释放,虽然可以理解,但他们表现出来的过分强硬和蛮横却为本来可以更好解决的问题留下了祸根。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恩怨究竟是怎么回事?

4.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到底有什么恩怨

巴勒斯坦地区原先是犹太人的居住地,后来犹太人的王国被新巴比伦王国所灭,大量的犹太人被赶往巴比伦,造成了犹太人大离散。后来阿拉伯帝国扩张,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大量阿拉伯人移入巴勒斯坦地区,造成阿拉伯人占多数的事实。19世纪,犹太人的政治锡安运动兴起,犹太人开始迁回巴勒斯坦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人的悲惨遭遇令人同情,战后,联合国通过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国。由于美国的偏袒,占人口多数的阿拉伯人分得的土地少于占人口少数的犹太人,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一片哗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开始结下了仇。后来在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大量阿拉伯世界的土地,这加深了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的矛盾。由于宗教原因,阿拉伯世界较为团结,所以其基本上都反对以色列的行为。再者,在战争中产生了大量的难民,这更激化两者间的矛盾。所以一直战火不断。

5.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恩怨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国家。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各部落迁入定居。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由上述材料可知,巴勒斯坦地区也曾是犹太人的故乡,而且文本关于他们的传说为人所熟知。就以《圣经》为例,这本基督教经典所记载的就完全是犹太人祖先的故事。虽然大多数历史学家们都认为不能从《圣经》中汲取太多的信息--这不是因为当中的记载不真实,而是因为难以证实它的真实性;再者,《圣经》只是一种信仰的产物--不过,由于大部分内容都被现今的犹太人所接受,所以我们有必要仔细地了解故事的轮廓,因为今天的冲突以及耶路撒冷问题与宗教原因息息相关:  故事开始于上帝告诉亚伯拉罕离开自己的故乡美索不达米亚,远赴迦南,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开始新的生活。就这样,亚伯拉罕被认为是犹太人的始祖,就像中国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一样。于是亚伯拉罕带领他的妻子和儿子们来到迦南,这大概就是犹太人认为自己曾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人的证据。他的儿子艾萨克(Isaac)和孙子雅各布(Jacob)都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雅各布有十二个儿子,不知什么原因其中的十个非常憎恨他们的兄弟约瑟夫,并把他卖到埃及当奴隶。不过约瑟夫有一个解梦的本领,深得埃及国王的喜爱,于是他被封作宰相。后来雅各布和他的儿子们来到埃及投靠约瑟夫,并大量繁殖他们的后代,这些后代就第一次被称作以色列人(Israel,意思是上帝为其斗争或者是与上帝作斗争?)。埃及国王看到繁盛的犹太人,视他们为威胁,为了除掉这个隐患,他找借口把这些以色列人贬为奴隶。痛苦的服役生活使可怜的犹太人反抗了,于是就上演了摩西领受十诫,带领以色列人返回故乡的故事。后事冗繁不再详叙。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BC,以色列人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王国—以色列王国,而他们有两位出色的国王,大卫和他的儿子所罗门,在位期间,发展贸易,以武力维持其统治,使以色列发展到鼎盛。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王国定都耶路撒冷,被确立为犹太民族的神圣之地,这样就为巴以冲突的症结难解奠定了根源。  由此看来,犹太人的历史,至少是他们认为的事实,显示出他们的民族特质,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更是一个克服灾难的民族,他们有勇气,也有力量与种种上帝的考验作斗争。但是他们近代的惨痛遭遇似乎比《圣经》记载的大灾难还更加悲惨,难道是他们的另一个考验?可以肯定的是,那惨绝人寰的经历永远刻在犹太人历经漂泊、破碎流血的心中:  就在以色列王国被灭亡以后,希腊罗马王国也曾占领过这片土地,犹太人就在这个时期流放都世界各地,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家乡,被迫逃到东欧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奥地利和波兰,但人身利益却被大大的限制。也许是因为他们是一个聪明的民族,在政治、医学、艺术各领域成就斐然,于是就遭到别的民族的嫉妒。沙俄时代和二战期间的大屠杀成为了犹太人最惨痛的记忆,也许是因此犹太人的愤怒一发不可收拾。  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后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于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四次对阿拉伯国家发动大规模的战争。1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开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69年阿拉法特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巴解组织则拒不接受自治。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宣言明确巴勒斯坦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分治决议)。巴勒斯坦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通过谈判解决。1988年12月,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谴责恐怖主义。1993年9月13日,在挪威主持的秘密谈判之后,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签署了和平协定,提出了巴勒斯坦自治计划。1994年5月4日,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开罗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协议,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同年7月12日,阿拉法特结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  (二)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犹太教古经典这样记载:“世界可以比做人的眼睛,眼白是围填世界的海洋;眼珠是住人的大地;瞳孔就是耶路撒冷;瞳孔中的人脸就是圣殿。”因此而得名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历经沧桑,已成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巴以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而耶城争夺的根源和焦点,则集中在圣殿山的归属。三年前(2000)就是因为当时的利库德领导人沙龙闯入这里,引燃了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  虽然名为圣殿山,但踏步其中,已找不到任何山头的影子,极目之处,只见一片矩形石建筑群和蓊郁的树木。事实上,圣殿山还是古犹太人流传下来的称呼。犹太教古经典就曾记载,上帝为考验犹太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在圣殿山一巨石上献祭独子以撒。在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也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  公元前10世纪,雄才大略的犹太国王所罗门在这里建了第一圣殿,存放约柜、挪亚方舟等圣物。圣殿后被毁,有重建,但最终于公元2世纪被彻底毁灭,犹太人也被驱逐出故土,浪迹天涯。  圣殿山的巴勒斯坦人,称此地为“圣地”。因为在这个当年的犹太圣殿遗址上矗立着有千百年历史的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而耶路撒冷也成为伊斯兰教继麦加和麦地那后的第三大胜地。原来的犹太圣殿遗迹也就几乎荡然无存了。  踏步圣殿山,几乎每一个砖瓦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或神妙,或凄婉。对于犹太人和穆斯林来说,圣殿山已沉入他们的心灵。但这种圣迹的重叠,也随即转化为宗教的纷争和历史的积怨,由此使这块方圆不足0.135平方公里的的地方,承载着太多的仇杀与血泪;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巴以人民的对立情绪,直至2000年激化为流血冲突。  在圣殿山,巴以双方也不时爆发激烈的枪战,对于每一方而言,对会不屑和不满于对方的到来,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圣地。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这座占据着民族心理中心地位的圣殿山,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愿意拱手相让。在阿克萨清真寺西面即是西墙。从外观上看,这堵墙与巴勒斯坦其他墙别无二致。但由于历史原因,它成了犹太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古国不灭,民族长存的象征,犹太人常聚集在此哭泣,因此有称为“哭墙”。许多犹太人就对当年巴勒斯坦人阻止他们到“哭墙”祈祷耿耿于怀。这种情况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方结束。结果是犹太人以武力攻占了整个东耶路撒冷。第二天,拉比(犹太教的宗教导师)和将领们赶往西墙,抚墙放声痛哭。  许多犹太人因此坚持,以色列决不能放弃圣殿山。2000年9月,“鹰派”代表人物沙龙穿过西墙右上方的一个小门,进入阿克萨清真寺,以此宣示犹太人与圣殿山的宗教关系。此举激怒了巴勒斯坦人,成为一直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圣殿山从此更加喧闹。时常犹太人在西墙边祈祷,巴勒斯坦人则借助地理之便向下投掷石块,然后是以军警的介入,向巴勒斯坦人开枪甚至闯入清真寺抓人。  (三)总结  总结 可见,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在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巴勒斯坦人赶出故土,就像当年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一样,而且越演越烈,终于酿成了民族矛盾。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两个民族都视同一个城市为宗教胜地,从而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决也变得更加困难。犹太人的建国和驱逐可以看作为几千年来来怨恨的释放,虽然可以理解,但他们表现出来的过分强硬和蛮横却为本来可以更好解决的问题留下了祸根。
采纳哦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恩怨究竟是怎么回事?

6.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什么相互仇视

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The Israeli Palestinian Conflict)是中东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为阿以冲突及中东战争的一部分。巴以冲突不能够简单地概括为所有以色列犹太人与所有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之间的双边冲突。
在争端双方的族群里,有些个人和团体呼吁完全消灭对方;现时国际的共识是支持两国方案;亦有些支持一国方案——建立一个包括现在的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在内、种族及宗教地位平等的世俗国家。 
冲突的背后隐藏着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
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

扩展资料:
巴以冲突的影响因素:
巴勒斯坦
根据1947年11月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决议并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该决议未在规定地区内建立阿拉伯国。此后阿拉伯联盟国家与以色列之间便发生了多次战争。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包括新旧两个城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将旧城尊称为“圣城”。

被占领土
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先后占领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和埃及,叙利亚等国领土,并在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定居点。

水源问题
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拦截约旦河及其直流河水,并在被占领土地上大量抽取地下水。

民众压力
在以色列军队空袭巴勒斯坦加沙地带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哈马斯之间的冲突下一步将怎样发展?虽然还很难预料以军是否会在加沙展开大规模地面行动,但种种迹象表明,以政府和哈马斯都面临相互做出妥协、避免进行地面战的巨大压力,而且只有相互妥协才能使冲突地区重归平静。
“永远翻过分裂的黑暗一页”
为了打破哈马斯主导的自治政府上台以来巴勒斯坦遭遇的空前孤立和经济困难局面,阿巴斯同哈尼亚和哈马斯其他领导人进行对话,以便使他们改变强硬立场。虽然两派在埃及、沙特、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的帮助下,达成了一些和平协议,但是并未改变各自不同的政治理念。
双方领导成员仍然各持己见,关系也是貌合神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双方的根本立场仍然相去甚远。此外,两派争夺权力的斗争日趋激烈,双方所属的部长更是严重对立,积怨越来越深。哈马斯政府刚刚成立,便陷入了名存实亡的境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以冲突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巴勒斯坦两派和解的背后隐忧

7.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以下是我个人的看法:
1、国际组织向加沙运送物资的船只必须要经地中海,加沙地带虽然是沿海地区,但是巴勒斯坦没有自己的海军,整个海面被以色列全面封锁。以色列借口加沙地区是哈马斯主要反抗地区和兵员地,所以对其实施了全方位的封锁。
2、被打死的人虽然有国籍,但是他的行为代表的国际中立组织,单独的国家不好对代表独立组织行为的本国居民有所强烈行动。这好比瑞典国家公司的轮船被海盗劫持,中国政府只能对被劫持的中国雇员表示关注,而且关注的是瑞典国家的处理,中国政府是不能直接对事件进行干涉一样的道理。
3、巴勒斯坦经过五十几年的被以色列的封锁,基本上没有什么自己的工业设施,也就是等于没有自己的国力。所能装备军队的武器也都来自周围亲巴的阿拉伯国家的捐赠。不是它不想反击,是它是在是打不过。周围的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打了四五次中东战争都没能赶走以色列,现在以色列已经成为该地区最强大的军事国家。他们都是投鼠忌器。
4、联合国现在的实质还是被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操纵的实体,其本质上终究是为发达国家讲话的机器,虽然有平衡世界的局势的愿望,但其财政收入、维和部队、组织机构无不是依靠发达国家实现的。在海地、东帝汶这样的小地区冲突中,自然能很好的体现它的协调稳定作用,但对于巴勒斯坦这样名存实亡的政府,以及周边亲巴的穷国们在对抗给予强大资金支持的以色列相比,自然还是知道有奶就是爹。
5、巴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1、耶路撒冷的归属,两个国家都声明对该城市有绝对的所有权,这关系到两大宗教的精神归属。2、巴勒斯坦的土地范围。阿拉法特生前一直在追求将巴勒斯坦土地恢复到67年前的范围,但目前整个地区除了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有固定的巴勒斯坦难民点外,几乎已经全被以色列所控制,想从虎口中抢回肥肉,难!3、新建的巴勒斯坦是否能拥有独立主权。以色列目前借口哈马斯等激进组织对犹太人定居点不定期的进攻,要求否定或推迟巴勒斯坦建国的主张以及巴勒斯坦地区内不得有大规模进攻部队,即要求巴勒斯坦军事真空。而这却是一个国家最是不能放弃的主权。
6、美国从心里上是偏向以色列的,因为从各个方面以色列可以给他带来强大的经济拉动、贸易订单以及军事采购,同时以色列作为他的小弟,可以方便其更好的掌控该地区的一草一木,但又不能让以色列过于强势,所以美国一直在维持目前的现状中做着努力,只有乱才会让各方都听美国的话。中国目前是出于完全中立中,从政治情感上,中国经常谴责以色列的军事暴行,但又不会因此终止对以色列的贸易订单和礼尚往来。因为无论谁拥有了耶路撒冷,都是两个国家的内政,中国是不会干涉的。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8. 如何看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

1、巴勒斯坦地区,面积大约为2.7万平方公里,1948年联合国把巴勒斯坦地区,一分为二(大约为一家一半,大约都是1万平方公里),但是把最富庶的靠海地区划给了以色列,把贫瘠的沙漠地区划给了巴勒斯坦国,让他们分别建国。

2、然后打了6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把巴勒斯坦地区绝大部分土地据为己有,也包括原先划给巴勒斯坦国的绝大多数领土,约旦河西岸、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一共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现在巴勒斯坦国大约控制2500公里的土地,这部分土地有个常用名词——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
以色列就是在巴勒斯坦国的领土上修建了大量定居点,换句话说是在巴勒斯坦国的土地上修建的国中之国,有军队保卫,有电网和围墙,有自己的法律,而土地的来源自然是驱逐巴勒斯坦人,或者无偿没收土地而得来的。

4、这就是为什么五大常任理事国和10大非常任理事国(除了美国外)都一致谴责以色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