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报道怎么写最好

2024-05-05 16:59

1. 人物报道怎么写最好

  在采访时,记者想起了电视剧《闲人马大姐》中的主人翁马大姐。71岁的和马大姐有太多的共同点——对于社会,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可在邻里乡亲眼中她们是名人,这源于她们的热心肠、好管“闲事”。可她们的那些“闲事”,是百姓心目中的先进人物,不但为很多人排忧解难,还给很多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这是一种助人为乐的美德。      大妈,就是“闲人马大姐”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我的命不好,到老了也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但最幸福的是我这辈子碰到了大妹子。她就像我的亲人,平常我生病,她给我买药;过年过节她总要抽空来看我,吃的、穿的没少给我送来过。20年了,她就一直这样照顾我,从没间断过,她是个大好人那!”      “只要是我们邻里之间有个大事小情,曾大妈都一定要来问一问。谁家婆媳之间、夫妻之间闹个矛盾,曾大妈也一定会来管一管,她就是这样一个热心肠的人。”      “母亲1991年退休时,我们做儿女的想,她辛苦了一辈子,总算可以歇歇了,可是这15年来,母亲不但没有闲下来,反而更忙了,忙着她的老年事业,忙着张罗那些张三、李四的东家事、西家事。”      “她在县妇联做主任时,就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退休后还是爱管闲事,她一辈子都这样,改不掉了。不过,当看到她在帮助别人后的那种幸福,我完全理解了她,我也会一直支持她这样做下去。”      这些是敬老院的马素美老人、乡里邻居、的儿女们和老伴网对她的评价。      “一个平凡的人+一件平凡的事≠新闻,但一个平凡的人+一件平凡的事+很长的时间=新闻”。71岁的,一个平凡的人,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做着一件事情——力所能及地帮助人,所以,在茶乡凤庆,可算得上是一个新闻人物。说起曾大妈,很少有人不认识她。      “我做的这些,算不上个事。”      逢年过节,曾大妈都会给周围的残疾人或孤寡老人送去爱心,吃的、穿的都不会少,老人们吃着她送的点心,穿着她送的新衣,甜在嘴里,暖在心上。      孩子们喜欢过年的气氛,曾大妈就买上几个小红包,放上二、三十元钱,给邻居的孩子们每人发上一个。小孩子们一声一个“曾奶奶”,可把乐坏了。      曾大妈就是这样,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      曾大妈得听消息:凤庆县凤山镇的一男孩被毛驴咬伤下巴,她就第一个带头捐款100元,并发动老年人捐款,在她的热心倡议下,老年人共捐款1000多元,曾大妈就亲自把钱送到小男孩的亲人手中。      对于曾大妈,像这样的捐款很多,这个困难户100元,那个孤残儿童200元。从1991年退休至今,15个年头里,曾大妈省吃俭用,为帮助别人花的钱可不少于3万元。      在问到为什么这样热心肠时,她笑着说:“我是一个老 *** 员,现在虽然退休了,可‘以助人为乐为荣’这一点,是永远不能退的,我也会一直努力做下去。再说了,我做的这些,算不上个事。”      “只要大家需要我,闲事我还要管。”      今年5月在凤庆县举行祭茶祖盛大活动的活动点,一个两鬓霜白的“老导游”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凤庆这棵茶树已成为重点保护对象,每年 *** 要拿出3000元派专人来保护,这棵茶树王,已有32历史……”“老导游”在给一些宾客当解说员。      “厕所在这里,我带你们去。”“不用了,大妈,您老在这休息一会吧,我们能找到,看您,累得都满头大汗了……”“没事,我不累。”“老导游”硬是把宾客带到厕所旁边。      “你们饿了吧,记者挺累的,走,我带你们到旁边农家小院休息一会,吃点我们凤庆的小吃。”“老导游”又带着一群记者到了附近的农家小院,还自己掏钱请客人吃卤腐、吃馒头……“大妈,太谢谢您了,您真是太好了!”      “呵!举手之劳,别人也会这样做的,你们是客人,初来乍到又不熟悉环境。”这个“老导游”就是71岁的。      在活动点当了一整天的导游,累坏了,回到家就感冒了。家里人看到她身体不适,心疼她,责怪她多管闲事,不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可她却说:“客人都来到家门口了,能不管吗?累点算什么呢?只要大家需要我,闲事我还要管。”    
   

人物报道怎么写最好

2. 人物新闻报道怎么写?

新闻人物稿怎么写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具体而形象地报道各种人物的事迹、经历的一种新闻文体。?
 
 刻画人物的形象美,始终是人物通讯写作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它是概括人物本质特征的高级形式,是经过作者头脑加工过的一种“模型”或“典型形象”。尽管这种“模型”或“典型形象”从形式上看是个别的,但它是包含了人物整体、辐射一般的个别;同时,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是以感性的形式把对人物的感觉力和理解力结合在一起的。?
 
 人物通讯如何写出形象美?一般说来有下列一些手法:?
 
 1、通过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肖像描写,就是用简练的笔墨,恰到好处地描写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以此突出人物的个性。
 
  
 
 2、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行动受思想支配,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所以描写人物的行动,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丰富多采的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黑格尔在《美学》里说道:“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实践表明,人物只有“行起来”、“动起来”,才能“站起来”、“立起来”,其形象才能丰满鲜活起来。
 
 3、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不仅是其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而且还常常能作为人物行为的自我注释,是人物形象化性格化的一个重要构件。在人物通讯写作中,要想让人物鲜活起来,必须抓住个性特征鲜明的语言,必须使人物的语言活动与内心活动、外在行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具体写作中,人物语言要合乎所写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等,要逼真,要口语化;还要合乎人物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心情和特定的说话对象,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贴切自然,生动传神。?
 
 4、通过描写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矛盾存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一般说来,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运动规定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最容易在矛盾中显露自己的性格特征。变化著的外部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等,都对人物构成矛盾关系。面对矛盾,人物不得不表现出选择性,这就使得人物不得不思考、不得不行动、不得不表白,不得不打开自己内心的隐秘。正是在这种状态下,人物从精神到形体、从情感到神态,都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之中。抓住这些进行描写,就能鲜活地展现人物的形象特征。?
 
 5、通过描写环境来衬托人物的形象。戏剧舞台上常常设置这样或那样的布景,为人物提供一个典型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典型环境中表演。以此更加充分地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同样,在人物通讯写作中,也需要给典型人物提供一个典型环境。它包括典型的时代背景、地域环境、人际关系,甚至气候、疾病、风俗习惯、个人爱好等,以此衬托出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
 
 6、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细节是故事情节的“细胞”。写作人物通讯,如果没有生动感人的细节,只靠平板的叙述,笔下的人物常常模模糊糊,立不起来,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让人物“活”起来——生动逼真、有血有肉,就要善于捕捉并描写出那些富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的生动感人的细节。?
 
 7、通过描写心理来刻画人物形象。人是一个思维著的实体。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渗透到外在活动中描写,这是对“思维著的实体”的透视性反映。正是这种描写,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形象化,从而使人物的外在活动有思想感情的根由,因而更能把人物写得血肉丰满、富有立体感,更有助于增强人物形象的可信度。?
 
 8、通过富有人情味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任何人物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现实生活中,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式的典型人物不复存在。实践......>>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开头和结尾怎么写  
 人物专访的写作方法,是一个技巧问题。一般说来,人物专访(或者叫人物通讯),要高度而准确的概括一个人的最主要的亮点。譬如,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他,二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人生的春华秋实;
 
 他,桃李满天下,被某某部门连续多年命名为先进工作者;
 
 他,辛勤耕耘,被某某领导的亲切的誉为“某某某”,
 
 他,就是某校特级教师某某某......
 
 (然后引出正文。)
 
 人物通讯的开头,要略微讲究一些文采,充分利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在写作方法上,可以描写,可以抒情。从写作角度上,可以写某一个侧面,然后引起读者兴趣。例如:
 
 在某某地的表彰大会上,一位身材消瘦的年轻人从某某领导手中接过了某某奖章,这位年轻人恬淡而自信的微笑,让所有的现场的人为之折服。
 
 他,就是某某某,某某单位某某(职务、工种)。
 
 (引出正文)
 
 当然,也可以开门见山,例如,可以这样写:
 
 他的履历,渗透着他辛勤的汗水,是他人生中流畅的轨迹,某某年为某某工人,某某年入党,某某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某某年担任某某职务。他创造了一些列的深化,填补了某某空白,某项工作得到了最高奖励或者荣誉等等。
 
 他就是某某某。
 
 (引出正文)
 
 关于人物通讯的结尾,可以是对某某人物的感叹类的语言、赞美类语言,或者寄托希望类的语言等等。
 
 例如: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实践著高尚者的情操,这难道,不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吗?等等。
 
 根据个人采写经验的一点浅见,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物专访的新闻稿怎么写?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著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著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 *** ,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著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绩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人物通讯稿怎么写阿?急急急~~!!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 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 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 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 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 ,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 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 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 、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 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 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 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 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 事,叙述 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 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 ,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 以事实说话,除 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 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 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 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
 
 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 人物通讯并非仅仅 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 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 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 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
 
 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 性较强,它围绕中 心事件选材,虽不著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 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 精神。? 除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外,另有:“工作通讯”,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 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概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 貌、新气象的通讯。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巡礼”、“散记”均属此类。此 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断、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 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三、通讯写作
 
 1、关于选材与......>>
  人物采访新闻稿怎么写  
 先时间地点人物。然后是两个人的对话(前面有名字)给你一篇范文吧:
 
 时间:1999年8月21 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最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 *** 事。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舞一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钉(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冷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马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求人物新闻稿范文  
 第一,要通俗化、口语化。报纸是给人看的,广播是给人所的。看起来顺眼的文章,听起来不一定顺耳。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广播语言要具备可听性,要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念起来顺口,听起来省力。因此,写稿时,用词要普通,避免同音歧解和同意反复,句子要短,多用人称名词,不该省的字千万不要省略。
 
 第二,采写要及时。及时性是广播新闻与其他媒介新闻相区分、相竞争的最大特性。广播新闻一般主张采取只抓重点,少作深度挖掘、批判的姿态,充分发挥自己无可比拟的快捷特性。
 
 第三,在写导语时,要先打招呼,请听众收听,增强吸引力。
 
 第四,要有音响上的特点。报纸的特点反映在版面上;电视的特点反映在形象上;而广播的特点则在它的音响上。所以,广播稿要突出广播的特点,一定要在音响上作文章,如录音讲话、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访问等。
  新闻报道的写法  
 新闻报道的格式
 
 1,首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2,首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报纸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真理”。

3. 人物专题报道怎么写

问题一:人物专访的新闻稿怎么写?  人物专访属于记叙文范围,是一种类似小报告文学的新闻形式。近几年来,报刊上经常刊登这类文章,很受读者的喜爱,不但记者写,中学生文学爱好者也常把写人物专访作为社会实践和练笔的机会。 
  那么,怎样写好人物专访呢? 
  第一,在确定专访对象时,必须熟悉访问对象的大体经历和主要成就。这样,交谈时也就有了话题,便于提出问题,写作时也有助于文章的充实。例如,有一篇题为《漳州飞来的小鸟――记八次叩响获奖大门的胡晓梦》的专访,作者在采访之前,仔细了解了胡晓梦同学是如何攀登文学殿堂的(从十四岁到十六岁,八次叩响获奖大门),并且认真阅读了胡晓梦的作品,于是,作者满怀澡情地写道: 
  “果然不负众望。晓梦用她的一双纯真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用她的全副的心灵去感知生活,从江上那来去匆匆的帆船上,看到那腰间拴着绳子的孩子的寂寞孤独,以深切的同情写成了散文诗般的《白帆之歌》:从‘花市’的热闹景象中,发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优美的文笔写成了《买花》;从热闹的家宴中,发现冯科长的贪婪 *** ,写了《客人》给以无情的鞭挞和揭露;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小翠的不幸的婚姻中,发现那几千年来不合理的封建积习,至今还吞噬着可怜的农村少女的青春和生命,写出了感情深沉而有震撼力的《小河,小河》,发表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这段文字,不仅使这篇专访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而且也使读者对晓梦的作品有了概貌的了解。 
  第二,要善于发掘专访对象生活中的有趣的故事或独特的兴趣爱好,以便从多方面展现人物丰富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例如,山西省平陆县西街中学初一学生程若明发明了“多面黑板”和“果核刀”,荣获科技发明三等奖,被人们誉为“小小发明家”。《中国少年报》的记者在访问他的时候,兴致勃勃地追踪他的发明之路,从程若明同学决心为山区的老师减轻负担(一位老师要在同一间教室里,给两三个年级上课。 
  第三,要注意突出重点,勾画出访问对象的举止、神态和性格特点。前些时候,《中国青年报》“人物剪影”专栏里有一篇《文坛一怪》的文章,文中写道: 
  “他四十多岁了,高了兴就一个人在屋里又唱又跳,从床上跳到桌上,再跳下来;和朋友聊天,没有正形儿,常说出比小学生还幼稚的话,问出莫名其妙的问题来;在老学者们座上,他又俨然是个“小老夫子”,说话文诌诌;早饭吃什么,他记不住,常把帽子、车钥匙丢落,却能在诗歌讨论会上,不用讲稿侃侃而谈,大背《论语》、《人间词话》、佛经、苏珊??朗格和科林伍德的美学――甚至某页第几段都说出来,令听者目瞪口呆。” 
  文字不多,却活脱脱地勾画出当代文坛“怪人”――深通中国古典文、史、哲,能书、能画、能篆刻、能谱曲,熟悉戏曲的中年作家钱世明的形象。凡是熟悉这位“文坛怪人”的朋友门,读了这段文字,都说:“像极了!” 
  又如,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李劲同学荣获我国青少年程序设计一等奖,将应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的邀请赴美参观访问,按常理,写人物专访应该着重写李劲同学在程序设计方面的成就,然而,《中学生报》的中学生记者却从少年科学家谈语文这个角度进行了专访,重点突出,构思独特,善于取舍。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绩物专访,内容一定要真实,引述采访对象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必须是原意,作者不能随意改动或发挥,无根据的拔高和添枝加叶是不允许的。所以,在专访时,要细心倾听,掌握尽可能多的第一手材料,时间、地点、人物,作品和数字等要当场问清楚并记下来,以免张冠李戴。文章写完以后,最好送采访对象过目,听取本人意见,以免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问题二:有人说女大学生是小龙女,女博士是灭绝师太,谁知道对应的男生版本是什么?  网上流传较多的是这样的版本: 
  女人读书不宜多,因为在男人心目中:大专生是小龙女,本科生是黄蓉,研究生是赵敏,博士生是李莫愁,博士后是灭绝师太,硕博连读更可怕――是传说中的“东方不败”!!! 
  男人读书不宜多,因为在女人心目中:大专生是韦小宝,本科生是段阀,研究生是丁典,博士生是陈家洛,博士后是欧阳峰,硕博连读呢――他就是可怕的“岳不群”了!!! 
  
   问题三:人物报道怎么写?  写网上的还是纸上的,网上的插点图片,都说报道了就写那人的平生事记了嘛,这么简单 
  好不好要看你文笔了 
  
   问题四:人物宣传稿怎么写?  大致宣传什么呢。? 
  
   问题五:怎样做人物报道  一个没有经验的记者做人物报道,一般都是这么做的:花很长时间采访这个人,听他讲他的经历,他的故事,然后将其串成一篇报道,这篇报道一般以时间为顺序,或顺叙或倒叙,第三人称,有时候也第一人称,写出来之后象是“xx演义”。   这样做的问题是:容易被采访对象带着走,成为他的传话筒,达到他自我宣传或自我辩解的目的,特别是采访那种比较有阅历的人;没有重点,没有“神”,读者看完之后,无法对这个人有一个生动的判断;文章较平,无法吸引阅读。此外,这样的“采访”谈不上是采访,仅仅是被采访者的个人报告。 为避免这样的结果,做人物采访有这样几点是要注意的:   1,采访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头等重要的,他甚至比采访本身还要重要。你需要对这个人有一个起初的了解和判断,你需要知道他都经历过什么,这样你可以知道你该准备些什么样的问题,避免问一些无效问题,从而浪费宝贵的采访时间;你需要知道你将要面对的这个人有什么样的特点,是善谈的,还是沉默寡言的?是容易夸张的,还是比较低调的?是阅历丰富的,还是初出茅庐的?这样你可以知道你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付他。   2,对不同的人,要准备不同的采访方式。比如对那些不善表达的人,就不要问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要从细节入手,甚至可以少问问题或不问问题,用别的方式来采访。我采访中最失败的一次是采访14岁的魏敏芝,尽管我已经收集了很多关于她的材料,但我还是没有想到她竟然是如此腼腆的一个孩子。我问的大部分问题她都是以是或否来回答的,对有的问题干脆答非所问,采访进行了不到1个小时就无法进行下去了,我们彼此沉默地面对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后来我总结这个采访不该用这样的方式,好的办法是我和她共处一天,观察她怎样过她的生活,都经历些什么,在这些时候问她细节的问题,这样得到的东西会多得多,也生动得多,她也不会有这样尴尬。   3,采访中避免提概念性的问题,而着重于细节。像“你感觉怎么样?”“你对xx事怎么看?”这样的问题是失败的,讨论理论就更加荒唐。我的一各实习生在采访一个网络作家的时候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和人家讨论文学的意义,在旁边旁听的我差点没气死。好的问题是那些具体到做什么事时采用什么交通工具、晚餐有几个菜的问题(当然得跟表现人物性格有关,不要变成狗仔队),就好像我们会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来看出他是个喜欢享受的人还是个苦行僧一样,我们的文章也要通过这些细节让读者了解我们采访的人。   4,问题不是唯一的采访,眼睛的观察也很重要。我采访的时候喜欢注意一些被采访人的行为举止,甚至说某些话时他的眼神表情,这些细微之处常常凸显他的价值判断和他的性格。有一次我采访一个梦想成为大明星、却一直只能演一些小角色的三流演员,我们约在一个茶馆见面,当我迟到了将近一个小时,风风火火地赶到她面前并道歉的时候,她显得很倨傲地问我:“您是……?”表现出一副常有陌生崇拜者找她的样子。这个细节我写进了文章中,谁都能从此看得出她那种渴望做明星并且假装是明星的状态。在采访一个曾经名扬天下但后来落魄不堪的人时,我请他到当地一个比较高档的饭馆吃饭,在我付账并要他带走打包的菜的时候,他有些窘迫,这个细节,我也写进了文章,读者能够通过我的眼睛看到被采访者的处境。   5,采访是谦和的,但气势上要高于采访者。对于那些地位高、阅历多的采访者尤其要如此,你要从态度上把他镇住,否则你就要被他牵着鼻子走。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你也要有一定的阅历,对于年轻记者来说,这一点不容易做到。另外你要记住,你只是个记叙者,跟他没有利益关系,你是个完全的局外人,这样你才能做到不卑不亢。   对另一种......>> 
  
   问题六:专题报道文章怎么写  格式为: 
  (空两格)本报(或刊)讯(空一格)记者某某报道(可以写上)(正文) 正第一段要出现被报道事件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事件。 
  最后再总结一下,如“受到某某的一致好评”之类的话。 
  怎样写好专题。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问题七:人物宣传稿怎么写  垃圾 
  
   问题八:人物通讯稿怎么写阿?急急急~~!!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 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 
  通讯作为报刊、电台等媒体最主要的体裁之一,新闻性显然是基本的特征。而新闻性中,真 实、时效、思想性及典型意义构成了它的不同层面。就报道对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 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 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的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 ,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较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 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 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 、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 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 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 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 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 事,叙述 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 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 ,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 以事实说话,除 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 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 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 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 
  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 人物通讯并非仅仅 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 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断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 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 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 
  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 性较强,它围绕中 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 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 精神。? 除人物通讯与事件通讯外,另有:“工作通讯”,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 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概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 貌、新气象的通讯。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巡礼”、“散记”均属此类。此 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断、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 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三、通讯写作 
  1、关于选材与......>> 
  
   问题九:问下朋友们,人物专题片文案该怎么写?  怎么写我不是很清楚,但是你可以找一些范文什鸡的这样可以参考下。好像优优配音网上有很多这些人物专题片文案的范文。你去看下吧。

人物专题报道怎么写

4. 怎样做人物报道

  一个没有经验的记者做人物报道,一般都是这么做的:花很长时间采访这个人,听他讲他的经历,他的故事,然后将其串成一篇报道,这篇报道一般以时间为顺序,或顺叙或倒叙,第三人称,有时候也第一人称,写出来之后象是“xx演义”。   这样做的问题是:容易被采访对象带着走,成为他的传话筒,达到他自我宣传或自我辩解的目的,特别是采访那种比较有阅历的人;没有重点,没有“神”,读者看完之后,无法对这个人有一个生动的判断;文章较平,无法吸引阅读。此外,这样的“采访”谈不上是采访,仅仅是被采访者的个人报告。        为避免这样的结果,做人物采访有这样几点是要注意的:   1,采访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头等重要的,他甚至比采访本身还要重要。你需要对这个人有一个起初的了解和判断,你需要知道他都经历过什么,这样你可以知道你该准备些什么样的问题,避免问一些无效问题,从而浪费宝贵的采访时间;你需要知道你将要面对的这个人有什么样的特点,是善谈的,还是沉默寡言的?是容易夸张的,还是比较低调的?是阅历丰富的,还是初出茅庐的?这样你可以知道你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付他。   2,对不同的人,要准备不同的采访方式。比如对那些不善表达的人,就不要问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而要从细节入手,甚至可以少问问题或不问问题,用别的方式来采访。我采访中最失败的一次是采访14岁的魏敏芝,尽管我已经收集了很多关于她的材料,但我还是没有想到她竟然是如此腼腆的一个孩子。我问的大部分问题她都是以是或否来回答的,对有的问题干脆答非所问,采访进行了不到1个小时就无法进行下去了,我们彼此沉默地面对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后来我总结这个采访不该用这样的方式,好的办法是我和她共处一天,观察她怎样过她的生活,都经历些什么,在这些时候问她细节的问题,这样得到的东西会多得多,也生动得多,她也不会有这样尴尬。   3,采访中避免提概念性的问题,而着重于细节。像“你感觉怎么样?”“你对xx事怎么看?”这样的问题是失败的,讨论理论就更加荒唐。我的一各实习生在采访一个网络作家的时候曾经花了很长时间和人家讨论文学的意义,在旁边旁听的我差点没气死。好的问题是那些具体到做什么事时采用什么交通工具、晚餐有几个菜的问题(当然得跟表现人物性格有关,不要变成狗仔队),就好像我们会从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来看出他是个喜欢享受的人还是个苦行僧一样,我们的文章也要通过这些细节让读者了解我们采访的人。   4,问题不是唯一的采访,眼睛的观察也很重要。我采访的时候喜欢注意一些被采访人的行为举止,甚至说某些话时他的眼神表情,这些细微之处常常凸显他的价值判断和他的性格。有一次我采访一个梦想成为大明星、却一直只能演一些小角色的三流演员,我们约在一个茶馆见面,当我迟到了将近一个小时,风风火火地赶到她面前并道歉的时候,她显得很倨傲地问我:“您是……?”表现出一副常有陌生崇拜者找她的样子。这个细节我写进了文章中,谁都能从此看得出她那种渴望做明星并且假装是明星的状态。在采访一个曾经名扬天下但后来落魄不堪的人时,我请他到当地一个比较高档的饭馆吃饭,在我付账并要他带走打包的菜的时候,他有些窘迫,这个细节,我也写进了文章,读者能够通过我的眼睛看到被采访者的处境。   5,采访是谦和的,但气势上要高于采访者。对于那些地位高、阅历多的采访者尤其要如此,你要从态度上把他镇住,否则你就要被他牵着鼻子走。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你也要有一定的阅历,对于年轻记者来说,这一点不容易做到。另外你要记住,你只是个记叙者,跟他没有利益关系,你是个完全的局外人,这样你才能做到不卑不亢。   对另一种被采访者,那些受侮辱和损害的,那些无能为力的小人物,你要有足够的关怀之心,要让他从你的态度里感觉可亲,从而愿意对你敞开心扉。   无论何时,对何人都有平等的尊重,这很重要,不要因为对方地位高而不由自主地想办法让他愉快,或者让他不快(有人认为用问题激怒对方显得自己很有水平,事实上你和对方不是对立关系,你的任务是得到回答而不是表现你自己),也不要因为对方是卑微的人物而忽视对方的感受。   6,采访时间不要太长,除非你和被采访者惺惺相吸而引发了别的讨论(那个时候采访其实也已经结束)。你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该问的问题问完,不要浪费时间在无效的问题上,否则会让被采访者不耐烦。   7,用简洁的文字讲故事,用丰富的语言描述细节。很多人物在你采访的时候就已经很出名,他的经历大家基本已有了解,这时你就更不要花篇幅讲他的经历,而应该着重写那些人们不见到他无从了解的东西,比如某个商界人物在企业里以什么样的态度和他的员工接触,他每天几点上班几点下班(这个细节可以针对那些勤勉的人),他的办公室有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等等。这个意思不是让你用很多形容词——新闻报道里是比较忌讳形容词的,因为它有太多主观色彩——你应该做你的读者的眼睛。   8,除非必要,不要太多转述被采访人的话。每个人讲到自己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主观因素,没有谁肯说自己的坏话的,因此用对方的话来表述事情的时候要比较注意。你听被采访人说话的时候,要将他的话过滤,要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判断他那些话是事实,哪些话经过了他的处理。尤其是在他讲述他和第三人的事情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被他影响而失去了客观的立场。

5. 新闻人物稿怎么写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具体而形象地报道各种人物的事迹、经历的一种新闻文体。� 
  刻画人物的形象美,始终是人物通讯写作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它是概括人物本质特征的高级形式,是经过作者头脑加工过的一种“模型”或“典型形象”。尽管这种“模型”或“典型形象”从形式上看是个别的,但它是包含了人物整体、辐射一般的个别;同时,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是以感性的形式把对人物的感觉力和理解力结合在一起的。� 
  人物通讯如何写出形象美?一般说来有下列一些手法:� 
  1、通过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肖像描写,就是用简练的笔墨,恰到好处地描写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以此突出人物的个性。 
  2、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行动受思想支配,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所以描写人物的行动,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丰富多采的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黑格尔在《美学》里说道:“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见诸现实。”实践表明,人物只有“行起来”、“动起来”,才能“站起来”、“立起来”,其形象才能丰满鲜活起来。

  3、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不仅是其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而且还常常能作为人物行为的自我注释,是人物形象化性格化的一个重要构件。在人物通讯写作中,要想让人物鲜活起来,必须抓住个性特征鲜明的语言,必须使人物的语言活动与内心活动、外在行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具体写作中,人物语言要合乎所写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等,要逼真,要口语化;还要合乎人物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心情和特定的说话对象,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贴切自然,生动传神。� 
  4、通过描写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矛盾存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一般说来,社会生活中的矛盾运动规定着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最容易在矛盾中显露自己的性格特征。变化着的外部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等,都对人物构成矛盾关系。面对矛盾,人物不得不表现出选择性,这就使得人物不得不思考、不得不行动、不得不表白,不得不打开自己内心的隐秘。正是在这种状态下,人物从精神到形体、从情感到神态,都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之中。抓住这些进行描写,就能鲜活地展现人物的形象特征。� 
  5、通过描写环境来衬托人物的形象。戏剧舞台上常常设置这样或那样的布景,为人物提供一个典型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典型环境中表演。以此更加充分地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同样,在人物通讯写作中,也需要给典型人物提供一个典型环境。它包括典型的时代背景、地域环境、人际关系,甚至气候、疾病、风俗习惯、个人爱好等,以此衬托出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 
  6、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细节是故事情节的“细胞”。写作人物通讯,如果没有生动感人的细节,只靠平板的叙述,笔下的人物常常模模糊糊,立不起来,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想让人物“活”起来——生动逼真、有血有肉,就要善于捕捉并描写出那些富有时代特征和个性特点的生动感人的细节。� 
  7、通过描写心理来刻画人物形象。人是一个思维着的实体。把人物的心理活动渗透到外在活动中描写,这是对“思维着的实体”的透视性反映。正是这种描写,使人物的心理活动形象化,从而使人物的外在活动有思想感情的根由,因而更能把人物写得血肉丰满、富有立体感,更有助于增强人物形象的可信度。� 

  8、通过富有人情味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任何人物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现实生活中,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式的典型人物不复存在。实践表明,人间的真善美,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也是新闻报道的永恒主题。人物通讯在揭示人物的命运、际遇、苦难、友善、宽容、怜悯、同情、恐惧、妒忌、以及亲情、友情等人情味上着墨,以此展示人性美、人情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道主义精神,不仅不会影响其“形象”,而且更能感染人、打动人、教育人,更加令人可信可亲可爱可敬。

新闻人物稿怎么写

6. 人物新闻稿怎么写 范文

人物通讯是新闻体裁通讯的一个分类,也是新闻通讯中最常用、最常见的文体。那么,人物通讯怎么写?虽说文无定式,但是人物通讯的写法还是有其一定的规范和模式,下面就简单谈谈人物通讯的写法。

     一、人物通讯要选准人

    顾名思义,人物通讯就是以人物特别是新闻人物为报道对象、写作对象的,因此人物通讯的写法当中第一重要的是选准人、选准写作对象。那么,如何才能选准人呢?首先,要选择新闻人物,要不就不是新闻而是文学了;其次,这个新闻人物要有价值,要有意义;最后,这个新闻人物要有故事。

    二、人物通讯要故事化

    人物通讯属于叙事文范畴,因此人物通讯要叙事、尽量故事化——这是人物通讯的写法中最基本的要求。那么, 人物通讯如何做到故事化呢?首先,要正确选取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的故事情节;其次,要注重细节的描写叙述;最后,要设法增强故事或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悬念、吸引力。当然,人物通讯故事化有一条底线,就是人物故事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艺术化,否则就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人物通讯就变成小说了。

    三、人物通讯要尽量用烘托手法

    烘托只是人物通讯写法中的一种手法,但却可以用到尽处,会产生极好的效果。人物通讯的烘托可以是环境的烘托、别人的烘托、情感的烘托,等等。

7. 人物采访的报导要怎么写?

总的说是:
人物,内容(大概),采访地点,时间 
具体采访内容(即:谈话内容) 
具体体会 


细节: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人物采访的报导要怎么写?

8. 求人物新闻稿范文

第一,要通俗化、口语化。报纸是给人看的,广播是给人所的。看起来顺眼的文章,听起来不一定顺耳。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广播语言要具备可听性,要通俗易懂,朴实无华,念起来顺口,听起来省力。因此,写稿时,用词要普通,避免同音歧解和同意反复,句子要短,多用人称名词,不该省的字千万不要省略。
  第二,采写要及时。及时性是广播新闻与其他媒介新闻相区分、相竞争的最大特性。广播新闻一般主张采取只抓重点,少作深度挖掘、批判的姿态,充分发挥自己无可比拟的快捷特性。
  第三,在写导语时,要先打招呼,请听众收听,增强吸引力。
  第四,要有音响上的特点。报纸的特点反映在版面上;电视的特点反映在形象上;而广播的特点则在它的音响上。所以,广播稿要突出广播的特点,一定要在音响上作文章,如录音讲话、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访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