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国有企业薪酬改革?

2024-05-19 15:02

1. 如何进行国有企业薪酬改革?

要建立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对现行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到与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差距。才能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一、目前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国有企业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工资水平方面存在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关键、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这种状况对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极为不利。企业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的严重脱节,造成了企业关键、重要职位上的人才大量流失。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被调查企业中,51%的企业存在技术人员流失现象,13%的企业存在管理人员流失的现象。其中,人才流失程度较严重和非常严重的企业高达39%。这种状况致使企业想留的人留不住,想用的人招不来,想分流的人分流不出去,导致劳动力需求配置结构不合理。2、职位的工资不能正确反映职位价值的大小。在国有企业中,行政职务的大小、学历职称高低、工龄对工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对不同职位的价值重要性不足。员工因为级别不同而获取不同的年底奖金,由于级别评定只与学历、职称有关,所以能力强而学历低、核心骨干会感到极度不公平,导致人才的严重流失。3、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使分配的激励功能不足。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工作热情的维持与企业激励员工的措施直接相关。国有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仍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手段,职工个人的收入与贡献大小不紧密,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主义,从而使企业的激励体系缺乏针对性、公平性、导向性,不能有效地促动员工围绕企业的战略与目标开展工作。4、分配方式仍然比较单一,长期激励不足。从国企现行情况看,对资本要素参与分配比较重视,而对技术要素、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且较难兑现。对员工尤其是经营者和企业的核心骨干的长期激励不足,没有建立利益共享的机制,很难使员工为企业长远利益着想。二、国有企业薪酬改革对策1、建立以职位工资制为主的薪酬体系所谓职位工资制,是首先对职位本身的价值作出客观的评价,然后根据这种评估的结果赋予任职者与其职位价值相当的薪酬。建立以职位工资为主的薪酬体系主要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第一步: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薪酬管理的基础。进行工作分析必须以公司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为大前提,在流程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职位的职责、工作关系、任职资格及考核标准,最后形成职位说明书。第二步:职位评价职位评价职位评估是一套因素提取并给予评分的职位价值测量工具。它是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对职位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比如职位对企业的影响、职责范围、任职条件、环境条件等)进行评价,以确定职位相对价值的过程。职位评价重在解决企业内部公平性问题。它有两个目的,一是比较各个职位相对价值的大小,得出职位等级序列;职位等级常常被企业作为划分工资级别、福利标准、出差待遇、行政权限等的依据,甚至被作为内部股权分配的依据,而职位评估则是确定职位等级的最佳手段。但国有企业仅仅依靠职位头衔称谓来划分职位等级,而不是依据职位评估,这样有失准确和公平。在一个集团公司下属的企业之间,尽管都有财务经理这个职位,但由于企业规模不同、该职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和要求不尽相同,所以职位级别也不相同,待遇自然也不同。但在国有企业大多数情况下是相同的。二是为进行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标准,消除不同公司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精确、最复杂的职位评估方法是因素评分法,又称要素计点法、点值法等。比较复杂和科学的,是计分比较法。它首先要确定与薪酬分配有关的评价要素,并给这些要素定义不同的权重和分数。世界最著名的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如HAY、CRG(后与WilliammMercer合并)、WatsonWyatt等,都是采用此类方法。在美世的国际职位评估系统中,4个评估因素分别为影响、沟通、创新和知识。第三步:建立适合于公司业务要求内部薪酬结构在确定人员工资时,往往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职位等级,二是个人的技能和资历,三是个人绩效。在工资结构上与其相对应的,分别是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在更多的时候,将前两者合并考虑,作为确定一个人基本工资的基础。绩效工资分为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短期激励主要以月度、季度和年度奖金的方式发放。长期激励主要以延期支付的方式和股权激励的方式为主。2、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企业在确定薪酬水平时,需要参考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公司可以委托比较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这方面的调查。外企的薪酬调查咨询公司,主要有WilliamMercer(伟世顾问)、WatsonWyatt(华信惠悦)、Hewitt(翰威特)几家。国内的薪酬调查咨询公司主要有外企太和等。薪酬调查的对象,最好是选择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公司或同行业的类似公司,重点考虑本公司员工的流失去向和招聘来源。薪酬调查的数据,要有上年度的薪资增长状况、不同薪酬结构对比、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的职位薪酬数据、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未来薪酬走势分析等。在分析同行业的薪酬数据后,根据企业的薪酬策略选用不同的薪酬水平。在薪酬策略上,企业可以选择领先策略、跟随策略。3、建立技术与管理并重多种发展通道的薪酬体系在传统等级薪酬结构下,员工的薪酬增长往往取决于个人职务的提升而不是能力提高,因为即使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在企业中没有出现职位的空缺,员工仍然无法获得较高的薪酬。而在技术与管理并重多种发展通道的薪酬体系设计下,员工只要注意发展企业所需要的那些技术和能力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这样,员工就不需要为了薪酬的增长而去斤斤计较职位晋升等方面的问题,向员工传递一种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们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以此来培育积极的团队绩效文化,从而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该薪酬体系运用于研发机构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很有效,运用该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优秀的专业人才安心本职工作,而不致去谋求报酬虽高但不擅长的管理职位,从而留住技术骨干、降低接受不良管理者的风险。4、推行基于EVA的年薪制和股权激励机制企业经营者在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对他们的贡献和成绩予以回报;对他们的失误应承担领导责任和经济责任。信息来源:王焕宁

如何进行国有企业薪酬改革?

2. 如何进行国有企业薪酬改革?

要建立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对现行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到与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的差距。才能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 目前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有企业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企业在工资水平方面存在“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关键、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这种状况对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极为不利。
企业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的严重脱节,造成了企业关键、重要职位上的人才大量流失。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被调查企业中,51%的企业存在技术人员流失现象,13%的企业存在管理人员流失的现象。其中,人才流失程度较严重和非常严重的企业高达39%。这种状况致使企业想留的人留不住,想用的人招不来,想分流的人分流不出去,导致劳动力需求配置结构不合理。
2、职位的工资不能正确反映职位价值的大小。在国有企业中,行政职务的大小、学历职称高低、工龄对工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对不同职位的价值重要性不足。员工因为级别不同而获取不同的年底奖金,由于级别评定只与学历、职称有关,所以能力强而学历低、核心骨干会感到极度不公平,导致人才的严重流失。
3、缺乏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使分配的激励功能不足。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工作热情的维持与企业激励员工的措施直接相关。国有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仍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手段,职工个人的收入与贡献大小不紧密,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主义,从而使企业的激励体系缺乏针对性、公平性、导向性,不能有效地促动员工围绕企业的战略与目标开展工作。
4、分配方式仍然比较单一,长期激励不足。从国企现行情况看,对资本要素参与分配比较重视,而对技术要素、劳动要素参与分配的重视程度不够,且较难兑现。对员工尤其是经营者和企业的核心骨干的长期激励不足,没有建立利益共享的机制,很难使员工为企业长远利益着想。
二、国有企业薪酬改革对策
1、建立以职位工资制为主的薪酬体系
所谓职位工资制,是首先对职位本身的价值作出客观的评价,然后根据这种评估的结果赋予任职者与其职位价值相当的薪酬。
建立以职位工资为主的薪酬体系主要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薪酬管理的基础。进行工作分析必须以公司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为大前提,在流程分析和人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职位的职责、工作关系、任职资格及考核标准,最后形成职位说明书。
第二步:职位评价
职位评价职位评估是一套“因素提取”并给予评分的职位价值测量工具。它是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对职位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比如职位对企业的影响、职责范围、任职条件、环境条件等)进行评价,以确定职位相对价值的过程。
职位评价重在解决企业内部公平性问题。它有两个目的,一是比较各个职位相对价值的大小,得出职位等级序列;职位等级常常被企业作为划分工资级别、福利标准、出差待遇、行政权限等的依据,甚至被作为内部股权分配的依据,而职位评估则是确定职位等级的最佳手段。但国有企业仅仅依靠职位头衔称谓来划分职位等级,而不是依据职位评估,这样有失准确和公平。在一个集团公司下属的企业之间,尽管都有财务经理这个职位,但由于企业规模不同、该职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和要求不尽相同,所以职位级别也不相同,待遇自然也不同。但在国有企业大多数情况下是相同的。二是为进行薪酬调查建立统一的职位标准,消除不同公司间由于职位名称不同、或即使职位名称相同但实际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不同所导致的职位难度差异,使不同职位之间具有可比性,为确保工资的公平性奠定基础。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精确、最复杂的职位评估方法是因素评分法,又称要素计点法、点值法等。比较复杂和科学的,是计分比较法。它首先要确定与薪酬分配有关的评价要素,并给这些要素定义不同的权重和分数。世界最著名的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如HAY、CRG(后与Williamm Mercer合并)、Watson Wyatt等,都是采用此类方法。在美世的“国际职位评估系统”中,4个评估因素分别为影响、沟通、创新和知识。
第三步:建立适合于公司业务要求内部薪酬结构
在确定人员工资时,往往要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其职位等级,二是个人的技能和资历,三是个人绩效。在工资结构上与其相对应的,分别是职位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在更多的时候,将前两者合并考虑,作为确定一个人基本工资的基础。绩效工资分为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短期激励主要以月度、季度和年度奖金的方式发放。长期激励主要以延期支付的方式和股权激励的方式为主。
2、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企业在确定薪酬水平时,需要参考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公司可以委托比较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这方面的调查。外企的薪酬调查咨询公司,主要有William Mercer(伟世顾问)、Watson Wyatt(华信惠悦)、Hewitt(翰威特)几家。国内的薪酬调查咨询公司主要有外企太和等。
  薪酬调查的对象,最好是选择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公司或同行业的类似公司,重点考虑本公司员工的流失去向和招聘来源。薪酬调查的数据,要有上年度的薪资增长状况、不同薪酬结构对比、不同职位和不同级别的职位薪酬数据、奖金和福利状况、长期激励措施以及未来薪酬走势分析等。
在分析同行业的薪酬数据后,根据企业的薪酬策略选用不同的薪酬水平。在薪酬策略上,企业可以选择领先策略、跟随策略。
3、建立技术与管理并重多种发展通道的薪酬体系
  在传统等级薪酬结构下,员工的薪酬增长往往取决于个人职务的提升而不是能力提高,因为即使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在企业中没有出现职位的空缺,员工仍然无法获得较高的薪酬。而在技术与管理并重多种发展通道的薪酬体系设计下,员工只要注意发展企业所需要的那些技术和能力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这样,员工就不需要为了薪酬的增长而去斤斤计较职位晋升等方面的问题,向员工传递一种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们之间的合作和知识共享,以此来培育积极的团队绩效文化,从而大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4、推行基于EVA的年薪制和股权激励机制
企业经营者在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对他们的贡献和成绩予以回报;对他们的失误应承担领导责任和经济责任。

3. 国企改革薪酬怎么定

国企高管的薪酬会怎么定?
  答案:三类人适用不同标准

  未来,在国企工作,有的人将能拿到市场化的高薪,与此同时,也将承担“干得不好就走人”的风险。

  

  根据试点计划,国企领导人员用人将采取“三轨制”:组织任命的企业负责人、市场化选聘的经营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对于组织任命的企业负责人实行严格薪酬限制,市场化选聘的经营管理者实现上限调控,而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将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

  高薪酬对应的是高风险。据国资委有关人士介绍,对于职业经理人主要考核经营业绩指标完成情况,实行市场化薪酬,聘任关系终止后,一并解除劳动合同,自然回到人才市场,充分体现“市场化来、市场化去”的原则。

国企改革薪酬怎么定

4. 怎么推进国企薪酬改革?

目前我们面临的薪酬难题都是中国经济在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只有充分把握制度变革的逻辑和目标,渐进而又积极地推进改革才能逐步解决。
   国资委成立之前,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基本上没有有组织的推进和明确的规范,企业只好各自为政。结果就是有的走的比较超前,有的又比较滞后,薪酬激励与企业负责人的业绩贡献和责任不相匹配,激励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虽然早在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企业负责人年薪制、经理人持有股权试点等改革目标。但具体的改革措施没能及时地跟进
   没能及时跟进的原因是:原因有三个:
       第一,国企改革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当时人们更加关心的是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第二,履行出资人职能的机构也并不明确,到底由哪个部门牵头管理薪酬激励也没有达成共识。
  第三,相关的配套改革不到位,包括企业内部的机制也没有转变。
我这边也不是很清楚,也是问了深圳市汇能达管理咨询公司老师告诉了的,很长时间了,有些忘记,你可以自己直接去咨询!!!

5. 国企薪酬制度改革

法律分析:薪酬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一环,也是三项制度改革的核心,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但在实践中,有些国有企业进行薪酬改革往往缺乏系统观念、缺乏系统设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孤立的从薪酬本身出发,而不是从企业战略整体出发,结果导致薪酬改革与企业经营实际脱钩、与企业发展阶段脱节,看似高大上,但却支离破碎。要么起不到效果,甚至起了反作用。要么就根本落实不下去,成为一堆无法执行的文本。
对于国有企业的薪酬改革工作,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并且与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各项工作统筹考虑、稳妥推进。薪酬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适应国有企业发展要求、与业务相匹配、有竞争力的薪酬绩效体系,保障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为此,《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薪酬分配的原则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多种分配方式”,建立“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第四条 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
第五条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国企薪酬制度改革

6. 怎么推进国企薪酬改革?

目前我们面临的薪酬难题都是中国经济在市场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只有充分把握制度变革的逻辑和目标,渐进而又积极地推进改革才能逐步解决。
   国资委成立之前,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基本上没有有组织的推进和明确的规范,企业只好各自为政。结果就是有的走的比较超前,有的又比较滞后,薪酬激励与企业负责人的业绩贡献和责任不相匹配,激励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虽然早在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企业负责人年薪制、经理人持有股权试点等改革目标。但具体的改革措施没能及时地跟进
   没能及时跟进的原因是:原因有三个:
       第一,国企改革面临着诸多困难和矛盾,当时人们更加关心的是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
  第二,履行出资人职能的机构也并不明确,到底由哪个部门牵头管理薪酬激励也没有达成共识。
  第三,相关的配套改革不到位,包括企业内部的机制也没有转变。

7. 国有企业薪酬改革的实施方案

法律分析:一是改革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意见》明确,确定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要综合考虑国家工资收入分配宏观政策要求、企业发展战略和薪酬策略、生产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职工工资水平等一揽子因素。同时,完善了工资与效益同向联动机制,明确企业经济效益增则工资增、企业经济效益降则工资降的挂钩联动原则。对科学确定企业工资效益联动指标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二是改革工资总额管理方式。《意见》明确,对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全面实行预算管理,根据企业功能性质定位、行业特点并结合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程度,对其工资总额预算方案分别实行备案制或核准制。同时,对合理确定工资总额预算周期、强化工资总额预算执行等作出了规定。三是完善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管理。《意见》在坚持落实国有企业内部薪酬分配法定权利的基础上,对完善企业内部工资总额管理制度、深化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规范企业工资列支渠道提出了原则要求。四是健全工资分配监管体制机制。《意见》进一步理顺了政府职能部门和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的监管责任,对加强和改进政府对国有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指导调控、落实履行出资人职责机构监管职责、健全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制度和问责机制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对完善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内部监督机制、建立国有企业工资分配信息公开制度等提出了要求。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第二条 改革工资总额确定办法。按照国家工资收入分配宏观政策要求,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薪酬策略、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和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职工工资水平市场对标等情况,结合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合理确定年度工资总额。完善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可在不超过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范围内确定。其中,当年劳动生产率未提高、上年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者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明显高于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应低于同期经济效益增长幅度;对主业不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上年职工平均工资达到政府职能部门规定的调控水平及以上的,当年工资总额增长幅度应低于同期经济效益增长幅度,且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不得超过政府职能部门规定的工资增长调控目标。

国有企业薪酬改革的实施方案

8. 国企工资改革

法律分析:1、工资分配制度市场化。对于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首先必须要改变传统工资形式,由工资、奖金、补贴的分配模式,转变为市场化分配制度,以此来不断调动企业经营者与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工资分配制度市场化,主要就是以市场为基础,并区别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一种分配制度。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国有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要以满足施卫经济发展为基础,结合企业生产需求,对原有自我封闭的工资分配形态进行改革,将劳动机制引入到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中,以市场因素来决定工资分配。通过市场化的应用,以市场价格来拉开不同岗位以及工种的收入差距。针对此,一 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社会劳动力市场,定期更新各类劳动力价格。另方面, 对企业需求以及市场劳动力资源关系进行分析,根据劳动力是否充足来确定工资高低,例如市场上人才需求量超过合适人才来源,应适当提高市场劳动力价格。对于市场劳动力价格的制定,尤其要注意影响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人员,应制定保护工资。通过市场因素的进入,使得企业职工收入与市场劳动力价格处于相同水平,使企业能够更好的留住人才。
2、完善薪资制度。国有企业对工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应建立完善相应的薪资制度,资企业应用内部分配自主权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对于企业存在的不同工种与岗位进行检测,保证以岗定薪,薪随岗变。另外,为有效促进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还需要制定经营管理者岗位年薪制,即以年度为其考核周期,根据经营者管理内容、难度、业绩以及所承担的风险、责任等进行综合评分,并以综合考核结果作为工资分配的依据。同时,国有企业针对广大职工群众,还应推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即职工嗲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以及工资收入水平等详细内容进行协商,并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工资协议。为确保企业改革后的工资分配制度能够顺利执行,还需要制定监督机制,即通过监督管理机构,对工资制度落实程度进行监督,并确定新制度的合理度,以便于能够及时做出调整。
3、确定员工为制度中心。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有效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因此必须要确定员工在改革中的地位,保证其切身利益。首先,将基层员工工资增长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指标之一,并作为经营管理者的考核内容,以基层员工工资增长效率作为管理者考核内容之一;确保工资制度的贯彻落实。其次,建立相应最低工资制度,政府应结合市场经济变化以及国有企业发展情况,发布最低工资标准,要求国有企业依据此制度对自身工资分配制度进行调整,保证员工能够获得最基本的利益。最后,以岗位特殊性确定工资水平,很多核心岗位,在制定工资制度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特殊对待,对于一流人才选择一流的制度来吸引与留住人才,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的核心竞争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六条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