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读后感

2024-05-20 06:25

1. 《腾讯传》读后感

   书看完了,掩卷回想,理了一下思路,能留下的部分就是被拨动的,拨动的地方很多,突然有一种剧情感,一个文雅的少年怀揣梦想纠集了几个拥有各种能力得小伙伴,有的魁伟有力,有的聪慧机智,有的心思缜密。然后一起经历了感动,挫折,亢奋,落寞,焦虑,欣喜。百般味道,最终衣锦还乡,却发现人生才刚刚开始
      还是写一些内心有所残留的点吧,这些点才是养分。 
     一、先养起来的心态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一切成功的起点是一个想法动手去做。在没有方向感,或者不知道做了有什么用的时候,“先养起来”除了是一种阳光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抛弃自我惰怠、走出舒适区的勇气。大多数人都有惰性,惰性的原因除了对事情难度的排斥,对舒适的偏爱,还有一个是与那些计划“先养起来”的人完全一致的理由,“不知道有什么用”。生活赋予生命意义,抉择赋予生命活力。
     二、每个人都嫌弃愚蠢的自己,羞于被人提及,经受不住外在的`冷嘲热讽,为了让自己独善其身,往往会选择静观其变,这样也就放弃了体验自己成长的欣喜和打怪升级的快感。失败是成功之母,愚蠢是成长之肥。没有愚蠢的滋养,人是不会长大的,犯错误的多少,以及错误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高度。在自己还可以犯错误的时候,多犯一些错误吧。
     三、秀才遇到流氓真是感到绝望,无耻者无畏,无畏是一种境界,因为它会打破边界,边界就是局限,一个比你更宽广的人跟你斗,你怎么有胜算。我不想做流氓,触碰边界,站在边界上眺望外部的世界是必需的。能看到外面,了解外面才有能力与“流氓”一战。生活主色调是平淡的,平淡会潜移默化的为自己筑起围墙,如何骑在墙头上?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四、工作内容,生活内容,关注内容会让我们聚焦在点上,这没有错,专注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过于专注会忽略很多对你更重要的东西。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估计小马哥觉得自己当时并没有做错什么就把周鸿祎给招来了,现在想来也许就是过于专注用户,专注产品,专注自己产品的整体性。世间经常恰恰是你觉得没做错什么却遭受了外界的非难,争论显得乏力,因为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外在对你存在的抵触,需要解决。跳出自己的视角,多结善缘。
     五、时间是个奇妙的东西,就像大海,一波一波又一波,不知疲倦,永远在不安分的涌动着,无论你多强大,永远会存在更强大,保持敬畏,保持警醒,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直保持紧张状态,会让人精神崩溃,如何保持敬畏的警醒呢?小马哥的邮件狂魔式的沉浸状态可以参考,没有什么比被喜欢叫醒的早晨更让人抖擞了,喜欢,沉浸式的喜欢会让人忘掉紧张,忘掉压力。
     六、小马哥跟“红衣大炮”交过手之后,思想确实转变了很多,变得很“开放”,不再纠结于自己什么都去做的状态,投资入股各行各业,也把自己定义为了连接+内容,这种转变也从原来的强敌环伺,变得四通八达,投资并不做最大股东的策略很有深意,把自己定义为合作者而不是取代者,当你释放善意的时候从概率上来说,对方大概率会对你增加信任,盟友的增加,一分力撬动十分力,百分力。生活里我们经常会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大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角色的混乱,母鸡不能报晓去抢公鸡的饭碗,狗儿也不能拿耗子夺了猫的营生,角色的定义让我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过。。。时间的轮替谁又说的准什么角色会一成不变呢。
     七、生态是书最后部分被高频提及的一个词,生态的稳定来自于多样性,多样性也意味着宽容和包容,容下自己的敌人也拥有自己的队友,打破平衡状态的是垄断,世界权利越来被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因为他们变得越来越大,权利不可怕,可怕的是权利的拥有者是不是同时也拥有一颗敬畏之心,就像草原上的狮子,它们并不捕杀所有的动物,饿肚子的时候才会发起进攻,而人类在整个进化史利用智慧获得的生存,机械工具的发展让人类突然拥有了左右地球一切的力量,人类思想的进化却没有跟上武器的进化,也许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让人对权利的理解进化到基因里。
     八、张小龙的成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最重要的是,沉寂并不是沉沦,加入腾讯后,他除了将qq邮箱做的风生水起,一年多的时间里并没有什么其他建树,但他一直关注各种热点产品,微信只是在这个阶段被他发现并开发出来而已,如果不是微信,我相信在其他时间也会有其他产品被他发觉出来。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觉得自己是金子的人很多都埋在了地下,只有愿意把自己不断研磨,最后在大片沙子中反射光芒的人才会脱颖而出,成功不是没有原因,努力,不被认可时也不放弃努力才值得拥有成功。
     还有很多感悟,感慨,感动,没办法写完了,一本书让我对腾讯有了更多认识,也让我感受到了腾讯的气质,我自己总结为谦恭也自信,专注也博爱,谨慎也激进。也许就是这种矛盾却适度的状态让腾讯达到了一种持之有度,八面玲珑的状态吧。

《腾讯传》读后感

2. 腾讯传读后感1000字

  简单回忆三点:
  
  
   第一,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腾讯从1998年创业到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巨头的崛起经历,案例非常非常有意思。
  
   比如网上评价的腾讯哲学:①内部赛马制②自下而上现象,在书中都有体现。
  
   什么是内部赛马制?自己白话版理解就是大方向集权,具体执行时分权,谁提议谁负责,小团队作战,失败了就打散团队,到下一个项目再重组团队。因为这种模式比较真实地还原了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原则,所以说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的进化史。
  
   反思团队管理,这种模式可不可借鉴,怎么借鉴?
  
   什么是自下而上现象?之前看到网上的一个评价比较贴切,就是说腾讯的很多如今看来是创世之举的创意,当初都不是马化腾等领导人想到的,反而是来自于一线员工提出来的。比如微信最初是由一个十来个人的小团队做出来,所以腾讯传这本书不是马化腾的'个人英雄主义展现,更多的是可以看到腾讯很多独当一面的传奇人物的事迹,印象比较深刻的比如微信张小龙,最初不介意放弃高年薪到腾讯“低就”坚信腾讯市值有前途的刘炽平,技术天才张志东,市场天才口才非常好的曾李青等等。
  
   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团队?除了这些牛人本身技术过硬之外,可能也和腾讯管理哲学有关系。除了一些比较重大事关企业发展战略方向的决策,马化腾几乎很少干扰团队成员的决定,内部赛马制谁提出谁负责,给了员工非常大的自主权,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公司作为后盾又给了强大的支持,这种管理模式比较像之前学过的一种管理理论:解三流的企业人管人,二流的企业制度管人,一流的企业文化管人。
  
   如果自己是管理层,又会怎么管理团队?
  
   比如腾讯通过模仿、改进、创新的后发制人模式,颇受争议,“一直在模仿,从未创新”。在最开始没有创意的时候,学习最快的方式就是先去找最好的模仿,然后去改进创新,形成自己的东西。
  
   还有3Q大战赢了官司,输了人心。
  
   这些都需要细细品味,而且觉得不同角度,不同阶段去思考,会有不同的收获。总之这本书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需细细品读,琢磨更多的精髓。
  
   第二,这本书作者是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网上评论,他写的《激荡三十年》畅销十年销量200万册,以严肃的商业写作模式跻身畅销行列作品《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20本书”之一,还著有《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等多部作品。他的新书《激荡十年》也已经出版销售,看了他的新书《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之前我们也做了这个新书分享人,当时我以观众身份分享了自己的读后感,如今在理解作者的更多信息之后,忽然想重新阅读这本书,再阅读他的其他作品。
  
   他还有一个身份是“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是一个企业家!两种职业身份竟然都做得如此成功,此人非常厉害,值得我辈读书人学习。而且他的自媒体是国内数一数二财经付费自媒体,里面内容非常有深度,每天有空就要看一下他的公众号,提高自己的认知。
  
   第三,如果对腾讯重大事件发展顺序不熟悉的读者,建议网上了解结合书中内容来看,以免感觉混乱,影响阅读感。

3. 《腾讯传》读后感1900字

                            《腾讯传》读后感1900字       书看完了,掩卷回想,理了一下思路,能留下的部分就是被拨动的,拨动的地方很多,突然有一种剧情感,一个文雅的少年怀揣梦想纠集了几个拥有各种能力得小伙伴,有的魁伟有力,有的聪慧机智,有的心思缜密...然后一起经历了感动,挫折,亢奋,落寞,焦虑,欣喜...百般味道,最终衣锦还乡,却发现人生才刚刚开始...      还是写一些内心有所残留的点吧,这些点才是养分。      一、先养起来的心态让我深深的感觉到一切成功的起点是一个想法动手去做。在没有方向感,或者不知道做了有什么用的时候,“先养起来”除了是一种阳光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抛弃自我惰怠、走出舒适区的勇气。大多数人都有惰性,惰性的原因除了对事情难度的排斥,对舒适的偏爱,还有一个是与那些计划“先养起来”的人完全一致的理由,“不知道有什么用”。生活赋予生命意义,抉择赋予生命活力。      二、每个人都嫌弃愚蠢的自己,羞于被人提及,经受不住外在的冷嘲热讽,为了让自己独善其身,往往会选择静观其变,这样也就放弃了体验自己成长的欣喜和打怪升级的快感。失败是成功之母,愚蠢是成长之肥。没有愚蠢的滋养,人是不会长大的,犯错误的多少,以及错误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人成长的高度。在自己还可以犯错误的时候,多犯一些错误吧。      三、秀才遇到流氓真是感到绝望,无耻者无畏,无畏是一种境界,因为它会打破边界,边界就是局限,一个比你更宽广的人跟你斗,你怎么有胜算。我不想做流氓,触碰边界,站在边界上眺望外部的世界是必需的。能看到外面,了解外面才有能力与“流氓”一战。生活主色调是平淡的,平淡会潜移默化的为自己筑起围墙,如何骑在墙头上?嗯,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四、工作内容,生活内容,关注内容会让我们聚焦在点上,这没有错,专注是非常重要的品质,过于专注会忽略很多对你更重要的东西。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估计小马哥觉得自己当时并没有做错什么就把周鸿祎给招来了,现在想来也许就是过于专注用户,专注产品,专注自己产品的整体性。世间经常恰恰是你觉得没做错什么却遭受了外界的非难,争论显得乏力,因为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外在对你存在的抵触,需要解决。跳出自己的视角,多结善缘。      五、时间是个奇妙的东西,就像大海,一波一波又一波,不知疲倦,永远在不安分的涌动着,无论你多强大,永远会存在更强大,保持敬畏,保持警醒,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直保持紧张状态,会让人精神崩溃,如何保持敬畏的警醒呢?小马哥的邮件狂魔式的沉浸状态可以参考,没有什么比被喜欢叫醒的早晨更让人抖擞了,喜欢,沉浸式的喜欢会让人忘掉紧张,忘掉压力。      六、小马哥跟“红衣大炮”交过手之后,思想确实转变了很多,变得很“开放”,不再纠结于自己什么都去做的状态,投资入股各行各业,也把自己定义为了连接 内容,这种转变也从原来的强敌环伺,变得四通八达,投资并不做最大股东的策略很有深意,把自己定义为合作者而不是取代者,当你释放善意的时候从概率上来说,对方大概率会对你增加信任,盟友的增加,一分力撬动十分力,百分力。生活里我们经常会让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大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角色的混乱,母鸡不能报晓去抢公鸡的饭碗,狗儿也不能拿耗子夺了猫的营生,角色的定义让我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过...时间的轮替谁又说的准什么角色会一成不变呢。      七、生态是书最后部分被高频提及的一个词,生态的稳定来自于多样性,多样性也意味着宽容和包容,容下自己的敌人也拥有自己的队友,打破平衡状态的是垄断,世界权利越来被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因为他们变得越来越大,权利不可怕,可怕的是权利的拥有者是不是同时也拥有一颗敬畏之心,就像草原上的狮子,它们并不捕杀所有的动物,饿肚子的时候才会发起进攻,而人类在整个进化史利用智慧获得的生存,机械工具的发展让人类突然拥有了左右地球一切的力量,人类思想的进化却没有跟上武器的进化,也许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让人对权利的理解进化到基因里。      八、张小龙的成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最重要的是,沉寂并不是沉沦,加入腾讯后,他除了将qq邮箱做的风生水起,一年多的时间里并没有什么其他建树,但他一直关注各种热点产品,微信只是在这个阶段被他发现并开发出来而已,如果不是微信,我相信在其他时间也会有其他产品被他发觉出来。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觉得自己是金子的人很多都埋在了地下,只有愿意把自己不断研磨,最后在大片沙子中反射光芒的人才会脱颖而出,成功不是没有原因,努力,不被认可时也不放弃努力才值得拥有成功。      还有很多感悟,感慨,感动,没办法写完了,一本书让我对腾讯有了更多认识,也让我感受到了腾讯的气质,我自己总结为谦恭也自信,专注也博爱,谨慎也激进。也许就是这种矛盾却适度的状态让腾讯达到了一种持之有度,八面玲珑的状态吧。                      
    微信公众号搜索  精典说说美文  ,再点击  关注  ,这样您就可以每天订阅到精典说说美文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腾讯传》读后感1900字

4. 2021-09-24 读书笔记《腾讯传》

这几天反复在听《腾讯传》,挺有意思的,接下来准备纸质书再看一遍。
  
 腾讯是以产品著称的公司,很值得研究。
  
 得到将这本书的要点拆分成了四块,每一块说出来简单,但做到都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一、腾讯的“互联网+需求”
  
 互联网+的定义,每个公司可能都不同。腾讯加的是需求。以下是几个重要产品的需求定义:
  1、QQ:满足沟通交流的需求
  2、QQ空间:满足在网络世界中自我实现的需求
  3、游戏和视频:满足文化娱乐需求
  4、微信支付:满足线下消费需求,实现消费升级
  
 两个例子:
  
 1 技术与需求的关系
  
 马化腾是腾讯的“第一产品经理”,“作为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把自己变成傻瓜,发现问题,想清楚为什么这样?然后秒变开发者,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能够一秒变小白,再一秒变回专业人士。
  
 1998年,腾讯第一次开技术讨论会,马化腾提出了一个听上去和技术无关的问题:我们的用户在哪里上网?马化腾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腾讯的OICQ模仿的是美国在线公司的ICQ软件,当时个人电脑在美国已经非常普及,很多人都是在自己的家里上网,在个人电脑上使用 ICQ 软件,所以 ICQ 软件把用户的聊天内容和朋友列表都存在电脑的客户端上,这样做也有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但是,在当时的中国,这种模式就行不通了。
  
 当时中国的大多数网民都没有自己的电脑,他们通常在网吧上网。如果把聊天内容和朋友列表存在电脑的客户端上,换一台电脑使用OICQ的时候,就找不到原来的内容和朋友列表了,于是,OICQ就把用户信息和好友名单放到了后台的服务器上,解决了这个用户痛点。腾讯的OICQ和以后的一些产品,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和包括马化腾在内的主要创始人极度重视用户需求是分不开的。
  
 2、商业模式的建立
  
 后来,随着腾讯的发展,OICQ 改名 QQ 。虽然 QQ 用户增长很快,但一直找不到盈利模式,快速增加的用户数反而成为了巨大的成本,消耗着昂贵的服务器和带宽等资源。这个问题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腾讯成立了一个“阿凡达小组”,从用户的角度研究用户需求,研发出了一个叫“QQ秀”的产品,对QQ 虚拟形象正式收费。在QQ秀商城中有服装、眼镜、首饰等各种虚拟物品,售价在五毛钱到一块钱之间。在QQ秀上线的半年时间里,就有500万人购买了这项服务,平均花费五块钱左右。QQ秀就是后来腾讯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虚拟物品”的最初尝试,满足了用户在虚拟世界打造一个理想中的自己,实现自己在现实世界无法完成的梦想和需求。
  
 二、对完善产品体验的极致追求
  
 这点作为产品经理人,是尤其关注和有体会的。腾讯的理解如下:
  产品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把产品做出来:靠技术满足用户需求
  2、把产品卖出去:靠产品抓住用户的深层次需求
  3、把钱收回来:靠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产品经理的发展和作用:
  说到产品,这几年很多科技企业里都有一个热门职位,叫“产品经理”。在业界,腾讯的产品经理文化是非常有名的。腾讯的第一个产品经理应该是2002年加入腾讯的许良。当时许良去报到,他原来申请的职位有人占了,人事部门没有想好给他个什么职位,就说,你当“产品经理”吧。许良问,“产品经理是干啥的?”人事部的人说,“就是研究产品,等着分配工作”。正是这么一个“闲差”,让许良有机会研究互联网社交产品应该怎么样赚钱。他发现很多用户都希望有个好的虚拟形象,愿意付钱。这个发现成就了腾讯的QQ秀,也是现在众多收费虚拟产品的最初模式。
  
 跨职能的团队工作效率
  产品经理这个职位集中体现了科技企业面对激烈的竞争,深入研究用户需求,把用户需求和产品性能密切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用户体验的业务特点。在腾讯内部,马化腾有一个称号,叫“邮件狂人”。有一个广为腾讯人所知的段子:一天早上,公司总裁上班,发现马化腾凌晨四点半发的邮件,总裁很快回了邮件,副总裁10:30回了邮件,几个总经理12点回复了讨论结果,到下午3点,已经有了技术方案,晚上10点,产品经理发出了详细的开发时间表,总共用了18个小时。
  
 三、对提升组织效率的持续探索
  
 现实中,并不是互联网公司组织就一定非常扁平高效。当公司体量大了之后,还是会有管理层级、效率的问题。腾讯就是在发展中不断的进度,以适应组织的发展的。
  
 创始人要成很脏,管理团队要职业化,一线员工的素质也要提升,组织架构也要不断调整。按照组织跟随战略的原则,调整组织架构,简称企业生态战略的事业群架构,使腾讯兼具活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四、对复杂环境的快速反应能力
  
 企业外部环境至少包括三个方面:技术趋势、资本资源、竞合关系
  
 腾讯发展的三个阶段:幸存者、挑战者到领跑者。
  幸存者:腾讯起步于1998年这个中国互联网创业的黄金年代,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活了下来,有很大的偶然性;
  挑战者:发展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有的来自于国外的巨头,有点来自于国内的同行,有点来自于多变的政策,有的来自于媒体的压力。腾讯主动出击,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领导者:长大之后的腾讯,渐渐褪去野蛮生长的野性,逐渐展现出行业领导者的特质,用更加开放的态度,打造自己主导的互联网生态。
  
 几个发展阶段:
  在腾讯的发展过程中,至少有4次抓住了技术或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机会。
  1、第一次,是互联网开始在中国普及的1999年,抓住了网络即时通信的技术机遇,开发了OICQ。
  2、第二次是在主要的盈利来源电信增值服务面临危机的2003年,开发出了虚拟道具销售的商业模式。
  3、第三次是在2008年,看到游戏从PC端向手机端转移的趋势,切入更适合手机的休闲游戏市场,取代盛大成为中国游戏行业的霸主。
  4、第四次是在2011年,看准移动互联网大潮,针对手机用户打造微信,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一张站台票”。
  
 完~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