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2024-05-09 11:23

1.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管仲和鲍叔牙都是辅佐他的大臣,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齐桓公,就是他不计前嫌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2.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各有什么特点?


3. 在历史上,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

这三人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鲍叔牙与管仲都是辅佐齐桓公的人,其中管仲是身为好友的鲍叔牙推荐给齐桓公的。在齐桓公还未成为齐桓公之前辅佐他的人就只有鲍叔牙,而管仲所辅佐之人则是齐桓公的兄长公子纠。待齐僖公去世之后继任王位的人既不是齐桓公也不是公子纠,而是齐襄公。然而齐襄公刚即位不久就发生与妹妹苟合以及杀害鲁国国君的罪行,从而导致齐国内乱。
为了避免被这场内乱波及,齐桓公以及公子纠全都选择逃离齐国,身为他俩辅佐者的鲍叔牙和管仲也随他们一起离开了齐国。不久之后导致齐国内乱的齐襄公被杀,于是齐桓公与公子纠便又急忙往回赶,想要抢先回到齐国占得先机。期间,管仲为保证公子纠能够率先赶回齐国还曾前去刺杀齐桓公,但是最后只是射伤而未射死。但是齐桓公却在中箭之后假装身故,从而成功降低公子纠一方的警惕心,而齐桓公这一方则利用这一点顺利率先赶回齐国。
最后齐国国君之位就此落入齐桓公之手,而公子纠则在夺位失败之后遭遇杀害。管仲身为公子纠的辅佐之臣,且还曾射伤过齐桓公,本来也是难逃一死的。但是鲍叔牙与管仲素来交好,同时鲍叔牙也知晓管仲的能力比起他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他向齐桓公极力举荐了管仲。因为他的这番举荐,齐桓公决定以德报怨,所以非但没有杀害管仲还授予他国相之位。
得此优待的管仲也不再拘泥于先前的恩怨,开始与鲍叔牙联手辅佐齐桓公。在他们二人的尽力辅佐下,齐国原本因为齐襄公导致的内乱而衰败的国力不仅得到恢复还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齐桓公也成为了“春秋五霸”的第一人。

在历史上,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

4. 高考作文: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 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7月7日上午,全国各地迎来了高考的第一门考试——语文。延长了一个月之后的高考,作文题目也是引发了各界猜测。而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也逐一公布,一卷的题目让许多考生表示很迷茫!让我们来看看吧!
    
  这篇文章是围绕着一段春秋时期的故事展开,主人公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公子纠。作文题目是在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之间选择一个人物用自己的感触写一篇发言稿。
    
  What?这次的作文题目居然考起了历史?文科生表示狂喜,而理科生默默的埋下了头。这几个人物之间究竟经历了什么?
  春秋时期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齐桓公的政敌。齐桓公名小白,其前任是他的兄长齐襄公。齐襄公是一个丧失人伦的衣冠禽兽,把齐国搞得一塌糊涂,使齐国政治潜藏着极其管仲像深刻的危机。诸公子纷纷逃亡,以避灾难。
    
  公子小白与心腹鲍叔牙投奔莒国,弟弟公子纠则同心腹管仲投奔了鲁国。不久,国内发生政变,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得知消息后,分别由他们所居的国家派遣军队,护送他们回国。两兄弟谁先回到齐国,谁就能成为国君。
  为了帮助公子纠夺得齐国君位,管仲单人匹马驰向通往莒国的大道,奋力追赶上了公子小白。他假装恭顺,上前拜见小白,乘小白不注意,突然猛发一箭,直向小白心窝射去,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从车上栽了下来。管仲大喜过望,急忙策马而逃。管仲赶上公子纠的队伍后,把事情对公子纠讲了。他们以为政敌已除,于是便从容不迫地向齐国进发。但是当他们赶到齐国首都临淄时,却得知小白已经登基为国君了。
    
  原来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正射在他腰带的铜钩上,便幸运地躲过了劫难。小白知道管仲是有名的神射手,于是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栽下马去,瞒过了管仲。然后他们抄小路疾驰回国,抢先登上了国君的宝座。鲁国军队见小白捷足先登,便用武力攻打城门,哪知齐国早有防备,鲁军大败而回。
  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要封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他对齐桓公说:“管仲之才,胜我百倍,君若欲大展宏图,非管仲莫属。”齐桓公也知道管仲是旷世奇才,又见鲍叔牙竭诚推荐,于是决定捐弃前嫌,重用管仲。为了能让管仲回国,齐桓公派人对鲁国国君说,杀掉公子纠,缚送管仲回国,以报一箭之仇。若不应允,即兴兵伐鲁。
    
  鲁国弱小,只得照办,杀了公子纠,把管仲捆绑起来,装入囚车,送回齐国。管仲自以为必死无疑,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大义凛然,泰然处之。哪知当他被押进宫廷时,齐桓公快步走下座位,亲自为他松绑,当即拜他为宰相。齐桓公的这一举动使管仲深受感动,从此他尽心辅佐齐桓公,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结果齐国大治,国力大增。管仲又建议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存邢救卫,九合诸侯,最后终于称霸天下,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首。
    
  这段尘封在历史中的恩怨情仇看来命题老师也十分中意。这次的考点无非有三:写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成就霸业的伟大胸襟和格局,鲍叔牙的知人善任和甘居人下的洒脱,管仲的本领才干和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豪迈之情。
  不管选择哪个人物,都要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看来平时要多积累方能在高考致胜啊!
     ;

5.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各有什么品质

鲍叔牙:推荐贤能,甘居其后的高风峻节的品质。
齐桓公:重用贤能、不计较以前的仇怨和过错,具有博大的胸怀。
管仲: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整顿行政管理系统,注重经济和农业,反对空谈主义,开创职业技能教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原文: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父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 ,齐使受之而退。
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白话释义:
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我,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了。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那大概就只有管夷吾了。
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仁慈,爱戴人民,我不如他;治理国家是其不丢失权力,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诸侯百家,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击鼓助威,使诸侯百家勇气倍增,我不如他。”桓公说:“那个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掉。”
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也会像这样的。”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到鲁国去邀请他。”齐桓公说:“施伯,是鲁君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给我,那可怎么办呢?”
鲍叔牙说:“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群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那么就会给我们了。”齐桓公就派使臣向鲁国请求,按着鲍叔牙说的做。
齐桓公派人向鲁国请求,正如鲍叔牙所说的。鲁庄公向施伯询问这件事,施伯回答说:“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管仲,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所在的国家一定能在天下如愿以偿,让他在齐国,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
鲁庄公问:“那怎么办?”施伯回答说:“杀了管仲然后把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庄公准备杀管仲,齐国的使臣(向庄公)请求说:“我们的国君想亲眼看着处死他,如果不能把活的管仲在群臣面前杀了示众,还是没达到请求的目的呀,我们请求给我们活得。”于是鲁庄公吩咐捆绑管仲来交给齐国使臣,齐国使臣领回管仲便离开了鲁国。
等他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亲自到城外迎接他,和他坐下来一起谈论天下大事。
此文出自《国语·齐语》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齐桓公小白原想命鲍叔牙为相,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但管仲人在鲁国,齐桓公就以向鲁国讨要罪人为由, 向鲁国要回管仲。鲁国的施伯了解管仲是有才之人, 想杀掉管仲, 幸亏齐国使者向鲁庄公请求活捉管仲回国并得到应允, 管仲方能安全回到齐国。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之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
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和鲍叔牙初为至交,管鲍分金的故事千载流传。这篇文章记述了鲍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巧计迎回管仲的故事;赞扬了鲍叔牙之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和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各有什么品质

6.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是春秋时期人物,而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两人素有“管鲍之交”的美誉。管仲在当时是属于连孔子都对其毕恭毕敬的政治家,鲍叔牙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的伯乐。

齐桓公,吕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吕小白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后,吕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
管仲,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而闻名于世。
鲍叔牙早年时期辅助吕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协助小白取得国君之位后,向小白推荐自己的好友管仲作为丞相。齐桓公在鲍叔牙的协助下,顺利地开展了齐桓公独特的治国之道,鲍叔牙为政种教化,使齐国迅速改变局势,由弱变强,而齐桓公也因此而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个霸主。

而管仲在鲍叔牙的推荐之下,成为国相,任职期间,对齐国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敌,九合诸侯。可以说,齐桓公能成为霸主,管仲是功不可没的重要角色。
很多考生可能不知道,管仲一开始并不是辅助吕小白的。当时鲍叔牙在辅助吕小白的同时,管仲在辅助自己的主公公子纠,而公子纠正是吕小白的竞争对手。在公子纠被击败之后,管仲不计前嫌地接受鲍叔牙的推荐,来到了吕小白的身边,并而开展管仲辅助齐国走向强大之路。
齐襄公时,齐国政治混乱。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而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营国。在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孙无知杀死了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雍林人杀死无知,并讨论重立君主。高、国两家事先暗地通知了小白回国。

鲁国听说以后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并派管仲带兵堵截了菖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过了六天才到达齐国。这时小白早已兼程赶回齐国,高立他为国君,是为桓公。
此时,鲍叔牙给鲁候写信,称公子纠是齐桓公的兄弟,不忍心杀他,但请鲁国帮忙杀掉公子纠,而公子纠身边的管仲请鲁国帮忙送回来,如果不执行有,齐国将会向鲁国发兵。鲁国人看信后便杀了公子纠,将管仲囚禁送回。

齐桓公准备杀管仲时,鲍叔牙说:“臣幸运地跟从了君上,君上现在成为了国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齐国,那么有叔牙和高优就够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能强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便听从他的建议,假借杀仇血恨之名把管仲接到齐国。桓公和管仲谈论霸王之术,大喜过望,拜其为大夫,委以政事。
一开始,管仲认为这一切都是鲍叔牙的安排和计谋,但后来齐桓公选择吉祥的日子、隆重的礼节来迎接管仲,这让管仲感觉到齐桓公对自己的重视和信任,之后管仲便放下芥蒂,接受齐桓公的贤达大度,以齐桓公聊了三天三夜,句句投机。齐桓公还斋戒了三天,拜管仲为国相,并称其为“仲父”。

但齐桓公在巅峰时刻,并没有能效仿前人,忽略了居安思危,走进了享乐世界,吕小白齐桓公蒙蔽了自我,从而导致齐国走向没落。

7. 历史上,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

三个人是臣属关系。当时春秋也是一个国家分割的时期,诸侯国各种壮大,当时周王朝也是失去了以前的影响力,管仲鲍叔牙成年之后,两个人也是试图在一起做生意,想赚钱的时候也是每次管仲拿得多,但是鲍叔牙也没说什么,他和管仲也是有情义的,虽然最后生意也是做失败了,于是两个人就说去当兵,到战场上管仲就当了逃兵,身边的士兵也都是瞧不起他,也只是鲍叔牙一直在支持,于是也是特别耐心的给大家说,他家都有老母亲,如果他死了,他的母亲也是没人照顾,后来也是两个人走了不同的路,他们两人跟了不同的皇子。后来国内动荡,他们两个人也就是分开逃跑的公子小白也是跑到了一个县城,公子纠跑到鲁国,这段时间,等国家稍微也是好了一点,但是没有君王,他们两个人没明白谁先到,谁就是齐国的君主,但是公子纠就离得比较远,如果是单纯的靠走的话,肯定是比公子小白慢的,然后管仲马去追上了公子,也是成功的拦截住了他们,公子小白也是只好装死,管仲也是看到他死了就回到鲁国,公子小白也是赶紧回到了齐国,继承了王位,成了齐桓公。公子纠还在庆祝自己即将成为齐国的王,还准备许诺给鲁国一些好处,齐桓公就想把公子纠杀了管仲阻止了,说这样会让自己军民认为他当上国君之后,就对自己的亲兄弟进行伤害,这样的风气不好,所以秘密告知鲁国国君,当时呢,鲁国的实力也不行,于是也是把公子纠就给杀了,把管送给他,送了回去,到了齐国,鲍叔也是开始求情,说管仲是个人才,最后,管仲也是在齐国进行变法,齐国在他们两个人管理下,齐国很强大了。

历史上,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

8. 齐桓公、管仲二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回答:
齐桓公、管仲二人,一个是春秋五霸之首,一个是名相,但是还是对齐桓公在成就一番事业时所表现出来的宽广胸怀和爱才、用才上感触最深!就好比优良的种子需要肥沃的土地才能更好地成长!管仲有齐桓公这样的人,方能尽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