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林的人物评价

2024-05-16 02:26

1. 谷林的人物评价

谷林能写一手好书话,在书界以文字优美、评述到位广受好评。他的文章温润而清朗,有一种礼的端庄,与他的人格风度完全一致。《书简三叠》以精致著称,被书评人誉为“其雅在外,其秒在内。”谷林先生宁静淡泊,与世无争,以读书为终生乐趣,他是一位纯粹的“文人”不仅文字精美老道,待人接物也是温润宽厚,对待后辈尤为如此。他是一个圣洁的人,一生都在实践君子的言行和思想。谷林先生所写文章高雅端庄,要有一定的基础才能阅读出味道来,所以他的所著并不为太多人所知。谷林忘年之交、著名书评人止庵表示:“他(谷林)就是一个读书人,读书使他成为他这样一个人。”“先生除了读书,对其他欲望要求很少,他到了晚年才开始真正写作,所以他的文采没有充分展现,留下文字不多。”,“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写出那样的文字了。”陈原先生说:“谷林是书迷。书迷者,仿佛是为书而生,为书而死,为书而受难的第一号傻瓜”

谷林的人物评价

2. 谷林的人物生平

谷林 ,原名劳祖德(1919-2009),1919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鄞县。1937年起在银行和工商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直至全国解放。建国后在新华书店总管理处继续任职会计。1975年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参加历史文献的整理,他用了13年时间完成230万字《郑孝胥日记》的点校。最初,谷林先生为《读书》杂志义务校对、义务编辑及义务评论员。在《书友》《清泉》《开卷》《书人》等流行不宽的民间刊物上发表文章1988年出版《情趣 知识 襟怀》、1995年出版《书边杂写》、2004年与张阿泉合作出版了《答客问》2005年出版《淡墨痕》和《书简三叠》2009年因心肺功能衰竭1月9日于北京去世,享年89岁。

3. 谷林的人物介绍

男,1979年10月生。2002年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工学学士。2005年获得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博士学位。2006-2009年在德国斯图加特马普金属所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2010年在日本东北大学原子分子材料科学高等研究机构做研究助手。从2010年起在中科院物理所北京电镜实验室担任“百人计划”研究员,在A01组工作。“Materials Express”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 先进电子显微方法及其在材料科学和凝聚态物理当中的应用。

谷林的人物介绍

4. 谷林的介绍

谷林 ,原名劳祖德(1919-2009),1919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鄞县。2009年因心肺功能衰竭1月9日于北京去世,享年89岁。

5. 谷林的主要成就

过去的主要工作及获得的成果: 共发表同行评审的文章40余篇。作为主要作者,在JACS;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Adv. Func. Mater.等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文章被引用400余次,H-因子11。获得IMC16/IFSM (国际电子显微学联合会)青年科学家奖 (2006)。2012年,获日本陶瓷学会“学术写真优秀奖”;同年,在第十六届国际锂电池会议上,获“青年科学家奖”;2013年,获“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代表性论文及专利 : 1. 提出一系列利用价电子能量损失谱进行半导体能带测量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实现能量过滤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术。相应工作以主要作者发表在:PRB 75,195214 (2007);Ultramicroscopy 109, 1164 (2009);APL 94, 231903 (2009);JAP 107, 013501 (2010);APL 97, 213102 (2010)。2. 开展对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相应工作以主要作者发表在:JACS 131, 15984 (2009);Angew. Chem. Int. Ed. 48, 6485 (2009);Adv. Mater. 22, 2247 (2010);Adv. Mater. 22, 3650 (2010);以及 Adv. Func. Mater. in press等杂志。3. 综合应用先进电子显微方法,开展对于材料科学的研究。相应工作发表在Nano Lett. 5, 467 (2005);ACS Nano 2, 441 (2008);Adv. Mater. 20, 3079 (2008),JACS 132, 10671 (2010);Adv. Mater., in press等杂志。目前的研究课题及展望: 目前负责日本JSPS青年基金1项,物理所人才启动课题1项,参与863能源材料课题1项。拟在先进电子显微方法,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上做出相应工作。

谷林的主要成就

6. 林谷的基本资料

姓名: 林谷性别: 男生日:1973年7月27日生1998年7月-2006年8月 新华通讯社记者1999年7月-2006年8月新华社中国特稿社记者用中英双语特稿主要向海外媒体报道中国,内容涵盖中国的劳工现状、媒体走向、艾滋病的挑战、环境问题、科技和文化产业等话题,作品主要发表在 BBC、香港《南华早报》、美国《科学》杂志、美国《好莱坞报道》、《曼谷邮报》、英文《中国日报》、《南方周末》等。1998年7月-1999年6月 新华社对外部政文室记者用中英双语对外报道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新闻,作品由新华社播发后英文版主要转载于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香港《南华早报》、《中国日报》,中文版主要转载于《明报》、《星岛日报》、《大公报》、《文汇报》、《人民日报》、《了望》、《南方周末》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