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面壁的诗词典故

2024-05-16 03:12

1. 达摩面壁的诗词典故

    典源出处 《景德传灯录》卷三:“ (达摩) 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释义用法 菩提达磨,也作达磨、达摩,本天竺 (印度) 僧人,本名菩提多罗,南朝梁时来华,后渡江到北魏,居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后以此典形容勤苦修行、攻读。
      用典形式 
     【面壁】 清·黄遵宪:“十年勤面壁,一灯传立雪。”清 ·黄景仁:“此时老公失精魄,刹帝利来徒面壁。”
     【十年面壁】 清·黄遵宪:“十年面壁精勤甚,多愁量腰减带围。”
     【面九年壁】 宋·陆游:“新春傥得归,更面九年壁。”宋·陈与义:“要将万里身,独面九年壁。”
     【面壁九夏】 宋·陆游:“会当弃人事,面壁度九夏。”
     【悄坐松阴】 清·郑燮:“崖前露 出一块石,悄坐松阴似达摩。”
     【壁下达磨】 宋·范成大:“壁下禅枯达磨,室中病著维摩。”

达摩面壁的诗词典故

2. 达摩面壁的相关诗词

清顾嗣立《面壁石》诗云:一石独亭亭,中藏初祖形。千年神气在,何用著丹青。清道光年间,元吉在少林寺看罢达摩面壁影石以后,深有所感,随挥笔写了一首《面壁石赞》:少林一块石,都道是个人。分明是个人,分明是个石。石何石?面壁石。人何人?面壁佛。王孙面壁九年经,九年面壁祖佛成。祖佛成,空全身。全身精入石,灵石肖全形。少林万古统宗门。附:相关故事

3. 关于达摩面壁诗句

 1.    描写达摩的诗句有哪些        1.坐雪释迦尊,面壁达摩悟。观此因缘行果成,兜率天堂住。----《卜算子 妙觉寺僧索》 元 王哲
  2.梁武憨痴达摩呆,个中消息岂容猜。----《完溪沙》宋 史浩
  3.达摩无心惟稳坐,倪宽已老更耽书。----《暖轿》宋 孔武仲
  4.达摩一字无法,惠子五车著书。----《扇子诗》宋 李石
  5.梵志翻著袜,摩耶生悉达。----《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宋 释崇岳
  6.天上无弥勒,人间无释迦。烧香礼拜谁,唵摩尼达哩吽吒。----《偈颂七十六首》宋 释师范
  7.霜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皆云似达摩,只履还天竺。----《书黁公诗后(并叙)》宋 苏轼
  8.达摩从西来,不受梁武衬。----《玉泉长老不受承天衬因作颂》宋 黄庭坚
  9.摩拊惸嫠达下情,领州作县总书生。----《次韵徐赞府蜚英八首》宋 方回
  10.舌笑张仪在,心凭达摩安。清和天气好,应免夹衣寒。----《清知》宋 宋伯仁
  11.达摩西来长子孙,不徒无诤且无言。----《赠无诤和尚四首》宋 王迈
  12.自闻达摩西来意,五叶敷荣祗一花。从此祖风传不泯,灵芝到处有奇华。----《一华亭》宋 朱敏功
  13.心源一了千佛空,底用区区祖衣钵。达摩大鉴无两身,震旦天竺非异国。----《赠江西瑞上人至南海袖诗相过》宋 曾丰
  14.山僧迎门笔相揖,为语祖师存德迹。屈指于今八百年,已在西来达摩前。----《题灵岩》宋 鲜于侁
  15.明月堂前枯梅华,太阳门下雪交加。宝楼阁裹多怪败,达哩摩尼吽吒。----《颂十玄谈·还源》宋 释印肃
    2.    “东度达摩”的诗句有哪些        1. 长啸生风白浪起,高桅千尺如折棰。——宋代 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起风了,白浪翻滚。
  2. 佛狸百万不敢渡,师跣双髐踏一苇。——宋代 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没有人敢渡江,师傅双脚踩着一片芦苇。
  3. 视鲁叟桴差简捷,比博望槎尤俶诡。——宋代 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夜深宴饮在东坡的寓室里醒了又醉,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
  4. 岂小儿女狡狯然,亦大神通游戏尔。——宋代 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这时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
  5. 渡江一苇浪花飞,九载跏趺坐翠微。——自创
  释义:渡江的时候浪花飞溅,菩萨坐着翠微。
  6. 面壁已知僧入定,巢肩亦是鸟忘机。——自创
  释义:面壁知道僧人来了,巢肩也是鸟忘了机。
  7. 无生色相俱成幻,有漏人天总悟非。——自创
  释义:没有色相,有人总想看透天机。
  8. 何事宋云葱岭见,少林风雨怅西归。——自创
  释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
  9. 老胡西来纷文字,遍东西旦撒种子。——宋代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 经常愤恨这个躯体不属于我自己。
  10. 塔藏共礼熊耳骨,壁观谁得少林髓。——宋代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轻轻地敲了敲门,里面全不回应。
  11. 吾闻至人未尝死,岁晚翩翩携只履。——宋代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12. 学人其如初祖何,应身已度葱岭矣。——宋代诗人·刘克庄《达摩渡芦图》
  释义: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3.    达摩九年我一生 全诗        桃栗三年柿八年,达摩九年我一生。武者小路实笃。
  这是日本诗人武者小路实笃在《桃栗》中的诗句。说的是: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时辰,早一分,晚一分,都不行。桃和栗子要三年才开花,柿子要八年才结果,比喻无论什么事,不到一定时间办不成。桃、栗须三年才能开花,而柿则待八年才结果,相传达摩佛祖在河南嵩山西麓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不远的一孔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修性坐禅,相对于达摩以长达九年的时间来面壁,诗人感慨:我则须穷尽一生,始能超脱人生之境。
    4.    青灯孤影木鱼声, 苦修禅意度余生        前四句讲了达摩祖师的个人修行经历。达摩祖师(禅宗始祖)在南朝时期从印度到中国,曾在嵩山少林寺附近的山洞里面壁9年修习禅定(参见电影"达摩祖师"。也有说他在少林寺里面壁的)。不过据说他并没有"苦修禅意"而过完余生。他圆寂以后,曾经有人在山林里见过他。达摩祖师应该靠神通变化成各种形象,也许现在还在人世间度有缘人。
  后四句是在说作者自己的志向。他觉得自己已经与达摩祖师的心相通了,明善恶有博爱,所以死后才能在极乐世界("莲花池畔")侍奉这位圣僧。作者不详。

关于达摩面壁诗句

4. 达摩有哪些典故

 历史流传
  历史上还流传下来不少关于达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户晓、为人乐道的有: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都表达了后人对达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达摩东来
  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傅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即中国)”。
  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
     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三年时间,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
  达摩到中国以后,广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禀报金陵,梁武帝萧衍立即派使臣把达摩接到京都,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
  初见梁武
  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主张自我解脱。
  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
  ’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
  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渡众生。
  由于他们的主张不同,每谈论起佛事,二人总是不投机。
   ’武帝不能理解,这时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动的地方,于是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入魏。
     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
  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流传。
  以后,它便成为禅门众所周知的公案了。
  神光讲法
  中国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荥阳县人。
  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
  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
  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
  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
  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一苇渡江
  达摩离神光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
  于是他就赶快追达摩,赔礼道歉。
  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岸。
  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即没有桥,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
  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
  谁知“天无绝人之路”。
  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像也是在等船过江。
  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若大的年纪,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
  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   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
  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
  老人暗自点头称许,随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与达摩。
  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神光不顾疲劳,尾追达摩,及到江边,看到达摩一苇渡江,就气急败坏地跑到老人面前不问青红皂白,抱起老人身边一捆芦苇,扑通一听,扔到水中,双脚跳上芦苇捆子,匆忙过江。
  谁知说也奇怪,这捆芦苇不但不向前行进,反而很快沉入水中。
  神光见势不妙,急忙涉水而出,险些溺入水中。
  神光带着浑身泥水,冲向老人,轻听责问:“你给他一根芦苇就渡过江,我拿你一捆芦苇为什么还过不去呢?”   老人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答道:“他是化我的芦苇,助人有份;你是抢我的芦苇,物各有缘,无缘无故,岂能相助?”老人说罢,转瞬间悠然不见,浩瀚的江面上空无一人。
  这时神光自知有失,惭叹不已,呼天不灵,呼地不应,悲凄非常,懊悔而归。
  一苇渡江的另一种说法
  关于一苇渡江还有一种说法是达摩和梁武帝对话后,梁武帝深感懊悔,得知达摩离去的消息后,马上派人骑骡追赶。
  追到幕府山中段时,两边山峰突然闭合,一行人被夹在两峰之间。
  达摩正走到江边,看见有人赶来,就在江边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化作一叶扁舟,飘然过江。
  至今,人们仍把幕府山的这座山峰叫做夹骡峰,把山北麓达摩休息过的山洞称为达摩洞。
  今日长芦禅寺内的一苇堂,就是为纪念达摩渡江后参拜长芦寺而建的。
  达摩“一苇渡江”后,在江北长芦寺停留,后又至定山如禅院驻锡,面壁修行。
  定山寺至今留有“达摩岩”、“宴坐石”、达摩画像碑等遗迹。
  其中,达摩画像碑为国内最早的达摩造像碑,比嵩山少林寺的祖师碑要早120多年。
  定山寺成为禅宗重要丛林,被誉为“达摩第一道场”。
  少林禅缘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仗,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
  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
  心想,这真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
  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
  广集僧徒,首传禅宗。
  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
  现在少林寺碑廊里还有达摩一苇渡江图像碑。
     古人有诗赞日:   路行跨水复逢着,独自凄凄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
  有道育、 达摩画像
  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并亲近和供养四、五年。
  达摩感觉他们真诚,传授以衣法。
  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达摩逐渐成为传说式的人物。
  首先是传说达摩到金陵(今南京)时和梁武帝的问答。
  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
  ’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
  ’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
  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
  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
  其它传说
  遇毒而逝   达摩晚年的事迹,各传都未明确记载。
  后人传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但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嵚岭。
  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
  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达摩到中国,正是当时的北魏时期。
  有一名国师菩提流支,很嫉妒达摩,多次加害都没有成功。
  他叫人在达摩的饭菜里下毒,达摩知道有毒,照吃不误。
  吃完后就从口中吐出一条毒蛇来。
  直到有一天,达摩祖师已经确立慧可为佛法的继承人,他才决定圆寂。
     只履西归   就在菩提流支第七次下毒害达摩,达摩才被毒死。
  他的弟子们将他用棺木安葬了。
     也就在这一天,北魏的一个去西域的使臣宋云,走到葱岭一带,遇到达摩祖师,还与他问话:“大师,您将法传给谁了?”   达摩祖师说:“你以后会知道的。
  我要回印度去了。”又脱下自己的一只鞋给宋云说:“你快点回去吧,你们的国王今天会死去。”   宋云回来后谈起此事,不相信达摩已死。
  于是众人打开棺木一看,里面只有一只鞋子。
  有人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的时候已经有一百五十岁。
  葬身之处
  空相寺 空相寺
  是佛教初祖达摩大师弘汉葬身之处,近年来常有中外僧人接踵来此寻根问祖。
  古老的空相寺过去是佛门圣地,现在依然是灿烂的文化圣地。
   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厢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
   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
  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
  众僧徒悲痛之极,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
  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
  后来东魏使臣于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
  皇帝闻之,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
  广州圣迹
  广州市上下九古为珠江码头,现为繁华步行商业街。
  其中华林正街内有一小块“达摩祖师西来登岸处”石碑,并建有千年古刹“华林寺”(初名“西来庵”),相传为达摩所建。
  寺内的石塔中藏有21颗释迦佛的真身舍利。
     光孝寺内有达摩“洗钵泉”,俗称“达摩井”。
  南京胜迹
  南京雨花台的高座寺,相传为达摩祖师在此听主持神光讲法,摇头不以为然,神光诧异,后追随至少室山,雪中断臂求法,终成禅宗二祖慧可。
   南京长江边上的幕府山下有达摩洞,相传既达摩从此处“一苇渡江”处; 江北六合的长芦镇有“长芦寺”遗址,为纪念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所建,历朝历代屡废屡建,现正异地复建中; 江北浦口有定山寺遗址,为达摩一苇渡江后的第一个驻锡的寺院,有“达摩岩”等遗迹,作为禅宗祖庭比少林寺还要早。
  该寺现正在重建中。
   

5. 达摩面壁的历史资料

嵩山五乳峰中峰的上部,离峰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个石洞高约3米,深约有5米。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洞前有一块紧凑的小草坪,周围浓荫蔽日,不见天空。真是:“此地无盛夏,空山听鸟鸣”。达摩来到这里,就把这个天然石洞作为他修性坐禅的地方。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静坐。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入定后,洞内静若无人,飞鸟竟要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穴来。什么叫做“入定”呢? “入定”是指坐禅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了一切恶念、邪念、难念,外界的一切,对他都没有干扰,这是形容高僧修禅的高度造诣。“开定”后,他就站起身来,活动一下四肢,锻炼一下身体,待倦怠恢复后继续坐禅。那时达摩的生活内容是:“上班坐禅,困倦打拳,饥饿吃饭”。就这样,入定,开定,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面壁了l0年(或9年),后来成为佛教史上的美谈。达摩在石洞里面壁l0年,当他离开石洞的时候,坐禅对面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他面壁姿态的形象,衣褶皱纹,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为“达摩面壁洞”。始至今日,遗址犹存。达摩面壁l0年的事迹,为历代人民所敬佩。寺僧们将影石开凿下来,放在寺内,瞻礼供养。明万历年间,人们在面壁洞外边建立了一座双柱单孔的石碑坊,前额刻“默玄处”,后额刻“东来肇迹”。

达摩面壁的历史资料

6. 达摩面壁的介绍

相传达摩在嵩山西麓五乳峰的中峰上部、离绝顶不远的一孔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他就在这个石洞里,面对石壁,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两腿曲盘,两手作弥陀印,双目下视,五心朝天入定。开定后,他就站起身来,作一些径行活动,锻炼一下身体,待倦怠恢复后,又是坐禅入定。就这样进行了长达九年的修性坐禅。

7. 达摩面壁的评价

溶洞一块石,都道是个人。分明是个人,分明是个石。石何石?面壁石。人何人?面壁佛。王孙面壁九年经,九年面壁祖佛成。祖佛成,空全身。全身精入石,灵石肖全形。一石独亭亭,中藏初祖形。千年神气在,何用著丹青。一千年前洞中“达摩面壁”保佑了当地村民,千年以后让我们都能有幸一睹达摩的尊容,保佑所有虔诚的人们都能达成心愿。

达摩面壁的评价

8. 达摩经典典故

  达摩在北魏时,曾在洛阳、嵩等地传授禅教。那关于达摩有什么  典故  ?下面是我带来的达摩经典典故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达摩经典典故一:达摩东来   
      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傅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即中国)”。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   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驾起一叶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三年时间,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达摩到中国以后搜索,广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禀报金陵,梁武帝萧衍立即派使臣把达摩接到京都,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
         达摩经典典故二:初见梁武   
      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主张自我解脱。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渡众生。由于他们的主张不同,每谈论起佛事,二人总是不投机。 ’武帝不能理解,这时达摩感到南京不是久留活动的地方,于是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入魏。   记载这个  传说  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流传。以后,它便成为禅门众所周知的公案了。
         达摩经典典故三:神光讲法   
      中国有个高僧,名叫神光,是河南省荥阳县人。当时神光在南京雨花台讲经说法,当地群众称:“神光讲经,委婉动听,地生金莲,顽石点头”。围观听讲的人是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达摩离开梁武帝北上,路过雨花台,见到神光在那里讲经说法,他就顺便挤在人群中,侧耳倾听。达摩听讲,听到有些地方点点头,听到有些地方摇摇头。点头表示赞同神光讲的观点,摇头表示对神光讲的观点不赞同。神光在讲解中,发现达摩摇头,认为这是对自己的最大不尊,便问达摩:“你为什么摇头?”对佛学的认识二人因有分歧意见,达摩便主动让步,离开雨花台渡江北上去了。
         达摩经典典故四:一苇渡江   
      达摩离神光去后,听讲的群众有人对神光说:“刚才那个人你知道他是谁?他就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精通佛法,学识渊博。”神光听了以后,感到惭愧之极,师父到了跟前,刚才自己太没礼貌了。于是他就赶快追达摩,赔礼道歉。达摩在前边走,神光在后面紧追,一直追到长江岸。达摩急着过江,停立江岸,只见水域茫茫即没有桥,也没有船,连个人影也不见。这怎么过江呢?达摩十分焦虑。谁知“天无绝人之路”。正在这无可奈何之际,达摩突然发现岸边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个老太太,身边放了一捆苇草,看样子好像也是在等船过江。达摩暗自盘算:这位若大的年纪,为何孤苦伶仃,无人护送照料?也罢!只好向她老人家求助了。于是他迈步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了一礼,说道:“老菩萨,我要过江,怎奈无船,请您老人家化棵芦苇给我,以便代步。”   老人抬起头来,仔细地端详达摩。见他两只突鼓的眼睛炯炯有神,满脸络腮胡子,卷曲盘旋,身材魁梧,举止坦然,形象端壮,仪表非凡。老人暗自点头称许,随顺手抽出一根芦苇与达摩。达摩双手接过芦苇,向老人告谢而去,及至江边,他把芦苇放在江面上,只见一朵芦苇花,昂首高扬,五片芦叶,平展伸开,达摩双脚踏于芦苇之上,飘飘然渡过了长江。   神光不顾疲劳,尾追达摩,及到江边,看到达摩一苇渡江,就气急败坏地跑到老人面前不问青红皂白,抱起老人身边一捆芦苇,扑通一听,扔到水中,双脚跳上芦苇捆子,匆忙过江。谁知说也奇怪,这捆芦苇不但不向前行进,反而很快沉入水中。神光见势不妙,急忙涉水而出,险些溺入水中。神光带着浑身泥水,冲向老人,轻听责问:“你给他一根芦苇就渡过江,我拿你一捆芦苇为什么还过不去呢?”   老人不慌不忙从容不迫地答道:“他是化我的芦苇,助人有份;你是抢我的芦苇,物各有缘,无缘无故,岂能相助?”老人说罢,转瞬间悠然不见,浩瀚的江面上空无一人。这时神光自知有失,惭叹不已,呼天不灵,呼地不应,悲凄非常,懊悔而归。
         达摩的经典  故事  :少林禅缘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仗,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坐禅,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心想,这真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现在少林寺碑廊里还有达摩一苇渡江图像碑。
   
      古人有诗赞日:
   
      路行跨水复逢着,独自凄凄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达摩抵魏,游嵩山少林寺,在那里独自修习禅定,时人称他为壁观婆罗门。有道育、 达摩画像
   
      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并亲近和供养四、五年。达摩感觉他们真诚,传授以衣法。又把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看中国人的根器于此经最为相宜,你能依此而行,即能出离世间。
   
      随着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达摩逐渐成为传说式的人物。首先是传说达摩到金陵(今南京)时和梁武帝的问答。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记载这个传说的最古文献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之上。后来禅宗著名的《碧岩录》把它作为第一则‘颂古’。
         关于达摩的  其它  传说   
      达摩晚年的  事迹  ,各传都未明确记载。后人传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今河南宜阳县),但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遇达摩于嵚岭。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所以又有‘只履西归’的传说。
   
      达摩到中国,正是当时的北魏时期。有一名国师菩提流支,很嫉妒达摩,多次加害都没有成功。他叫人在达摩的饭菜里下毒,达摩知道有毒,照吃不误。吃完后就从口中吐出一条毒蛇来。直到有一天,达摩祖师已经确立慧可为佛法的继承人,他才决定圆寂。
   
      只履西归
   
      就在菩提流支第七次下毒害达摩,达摩才被毒死。他的弟子们将他用棺木安葬了。
   
      也就在这一天,北魏的一个去西域的使臣宋云,走到葱岭一带,遇到达摩祖师,还与他问话:“大师,您将法传给谁了?”
   
      达摩祖师说:“你以后会知道的。我要回印度去了。”又脱下自己的一只鞋给宋云说:“你快点回去吧,你们的国王今天会死去。”   宋云回来后谈起此事,不相信达摩已死。于是众人打开棺木一看,里面只有一只鞋子。有人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的时候已经有一百五十岁。
   
      葬身之处
   
      空相寺是佛教初祖达摩大师弘汉葬身之处,近年来常有中外僧人接踵来此寻根问祖。古老的空相寺过去是佛门圣地,现在依然是灿烂的  文化  圣地。 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厢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同一时期的佛门圣地。 空相寺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葬地,它以达摩舍身求法、开创佛教禅宗而闻名天下。据史籍记载,达摩初祖在少林寺传法慧可之后,即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5年,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十二月圆寂,终年一百五十岁。众僧徒悲痛之极,依佛礼将初祖大师葬于定林寺内,并修建了达摩灵塔和达摩殿。梁武帝萧衍亲自撰写了“南朝菩提达摩大师颂并序”的碑文,以示对达摩大师创立禅宗的纪念。后来东魏使臣于元象元年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于皇帝。皇帝闻之,命人挖开达摩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
   
      广州圣迹  广州市上下九古为珠江码头,现为繁华步行商业街。其中华林正街内有一小块“达摩祖师西来登岸处”石碑,并建有千年古刹“华林寺”(初名“西来庵”),相传为达摩所建。寺内的石塔中藏有21颗释迦佛的真身舍利。
   
      光孝寺内有达摩“洗钵泉”,俗称“达摩井”。
   
      南京胜迹
   
      南京雨花台的高座寺,相传为达摩祖师在此听主持神光讲法,摇头不以为然,神光诧异,后追随至少室山,雪中断臂求法,终成禅宗二祖慧可。 南京长江边上的幕府山下有达摩洞,相传既达摩从此处“一苇渡江”处; 江北六合的长芦镇有“长芦寺”遗址,为纪念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所建,历朝历代屡废屡建,现正异地复建中; 江北浦口有定山寺遗址,为达摩一苇渡江后的第一个驻锡的寺院,有“达摩岩”等遗迹,作为禅宗祖庭比少林寺还要早。该寺现正在重建中。
       
    猜你喜欢:
   
    1. 达摩克利斯剑的故事 
   
    2. 关于伟人诚实的故事 
   
    3. 佛教的经典小故事 
   
    4. 凯鲁亚克小说《达摩流浪者》经典语录 
   
    5. 简短名人的成长故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