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05-20 17:15

1. 黑龙江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珍珠球”像篮球的运动项目 

珍珠球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分布于五常拉林镇及周边区域,其他满族聚集区也能见到。满族珍珠球历史悠久,最初源于满族人采集珍珠的劳动。努尔哈赤时代居住白山黑水的满族青年男女,在采珍珠欢庆丰收之际,在陆地上用“绣球”比做大珍珠,竞相往鱼篓里投,投中者预示未来能采到更多的珍珠。为与风浪搏斗,蛤蚌神化成“蛤蚌精”张开贝壳,防止珍珠被夺走。至此,一种攻守兼备的满族球类竞技项目诞生。 

    满族珍珠球是既古老高雅又文明适度的体育竞技活动,具有满族文化传统,目前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在五常等地,人们只有在庆祝民族节日时才玩起这种运动,这对“珍珠球”的发展、传承是非常不利的。孙主任透露,下一步保护的措施,除了采取通过信息、图像、图片进行研究等静态保护外,还将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大力开展“珍珠球”活动,把该运动列为学习的体育科目,积极培养此项运动的新传人,让民族民间体育之花常开不败。 

  “桦树皮画”原料制作皆难的工艺品 

:“桦树皮画是在传统的桦树皮制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艺品,它综合了传统的制作桦树皮用品的手段,又增添了新的装饰办法,从手工着色到最终装裱,共有16道工序。其内大多表现北方少数民族风情及自然风光山水,突出了桦树皮工艺的古朴自然、匠心独运,再加以铁艺、雕刻、上光等工艺,看上去现代感较强。” 
 “秋林大列巴”遭受快餐冲击 

    提起秋林大面包(大列巴),人们就会想起全国都流传着的一句俗语:“哈尔滨一大怪——大面包像锅盖!”的确,这种外壳焦脆,内瓤松软,酒香宜人,风味独特的食品在其百余年的历史传承中,深为市民们所喜爱,并成为哈尔滨这个素有“东方莫斯科”美誉之城的品牌食品。秋林大面包一度成为哈尔滨的一张名片。此次,秋林大面包(大列巴)制作技艺进入“非遗”也是众望所归。 

“哈尔滨红肠”融入百姓生活的美食 

    哈尔滨红肠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已经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节假日享用及招待客人的美食。从红肠的流传沿革,可见哈尔滨这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传统食品与时代风云如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润染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也加重了这座城市的异域风情。 

“哈尔滨红肠”融入百姓生活的美食 

    哈尔滨红肠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已经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节假日享用及招待客人的美食。从红肠的流传沿革,可见哈尔滨这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传统食品与时代风云如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润染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也加重了这座城市的异域风情。 
“青牛葫芦”讲究绘画雕刻手段的手工艺 

“青牛葫芦”指在自然生长的葫芦上使用雕刻绘画手段雕刻、火烫及彩绘出各种图案的工艺品。其传统制作技艺流传在黑龙江五常一带,已有260年历史。18世纪中叶清政府移民于此地,古老的葫芦文化随之扎根。“青牛葫芦”手工技艺受清宫廷绘画影响,设计考究,疏密得当,线条流畅、风格高雅。落脚于黑龙江却有江南彩艺的风貌,明显与河北和山东民间葫芦工艺截然不同。 
 “女真谱评”记录女真族兴衰史的手抄本 

‘女真谱评’是黑龙江双城满族民间故事家马亚川传承与默记其外祖父的手抄本,其中记录了满族祖先女真人的历史传闻与神话传说。从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迄今为止依旧是黑龙江流域内唯一的系统完整的女真族原始神话故事集。 

“方正剪纸”古“纸”已亡新风待兴 

    人们以往在春节或办喜事时,都喜欢买一幅或自己动手剪一幅剪纸贴在窗上,以图喜庆、吉祥. 方正剪纸为分布在方正一带的民间剪纸艺术,它既有女真及东北少数民族的粗犷,又有中原剪纸的细致流畅。方正剪纸种类繁多,有挂钱、墙花、棚花、灯笼花、喜花、鞋花、枕头花及幌花等。手法分古朴剪法、装饰剪法及套色剪法等。方正剪纸善于兼收并蓄,汲取不同地域的剪纸精华,而融汇综合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双城皮影戏”后继者寥寥无几 

    双城皮影戏又称“此地影”。据《松花江文艺志》记载,清乾隆四十一年(1756年),黑龙江地区已有河北皮影艺人的演出。1850年前后,河北乐亭皮影艺人张振江和冯兆祥等人进入双城。河北皮影落地双城后,为适应当地观众的需求,由冀东口音完全改变为东北方言土语,又大量吸收东北二人转的道白说口,采用东北民歌小调和单鼓的音乐腔调,唱腔高亢,表演火爆,风格粗犷,成为黑龙江戏曲最早的剧种之一,在观众中极具影响。 

  “鞑子秧歌”突出“逗”与“浪”的表演形式 

    “鞑子秧歌”流传于牡丹江宁安一带。宁安是满族先民肃慎的发详地,满族民间文化艺术蕴藏丰富。说起“鞑子秧歌”,还在当地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鞑子秧歌”起源于辽金时期,传说在海浪河(牡丹江支流)岸有女真族乌林答部(今海林县石河),“穆昆达”(酋长)是位女性,她率领部落反抗辽使侮辱本族妇女的行为,将辽银牌天使杀掉,辽派兵将女真族乌林答部灭绝。人们为纪念不屈的女真人,将其事编成秧歌。 

“五常东北大鼓”面临消亡的危机 

    五常东北大鼓唱腔曲牌很多,除“小口”、“大口”两个板腔体外,曲牌30多个。其唱腔结构巧,板式变化俏,三弦伴奏下的女声演唱优雅婉转、清晰亮丽,听来有余音绕梁三日之感,令人陶醉。 
   以上哈尔滨入选的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特色。
    说到黑龙江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省“非遗”保护中心秘书长常晓华向记者介绍道:2006年,为了进一步强化及拓展保护工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出台,随即黑龙江省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设在省文化厅;由省文化厅牵头,建立了由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建设厅、省教育厅、省宗教局、省旅游局等8个有关单位参与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也就是在这一年,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年度。省财政厅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100万元,为下一步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立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立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心设在省艺术研究所)。

  2006年6月,省文化厅组织申报的《达斡尔族乌钦》、《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等9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成功率高达75%,使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具有了示范性和参照性。 
黑龙江省共有1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族就占5项;做好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是传承与弘扬中华各民族文化、提升黑龙江省旅游品质的关键所在。

黑龙江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黑龙江省有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

拯救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龙江) 
 
2005-09-10 11:22    

  
2003年2月,“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成立。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先行试点工作随之启动。黑龙江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保护试点确定了赫哲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满族及部分汉族文化遗产等6大项目。 

满族传统组舞“东海莽式”、达斡尔族民间歌舞“哈库麦勒”、鄂伦春族传统节日“乌仑木达”、“莫苏昆”等10余个项目,已拟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大多数濒临消失,有的失去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 

核心观点:对于祖辈留下的这份厚重的文化财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应该说不单纯是政府部门的事,社会各界都要关注,不要让先辈留下的文化财富遗失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孙亚强(黑龙江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副主任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 
我省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虽然启动不晚,但有些地方政府,在口头上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没有动真格的去保护,变相的在等、靠、要。等就是等待上级出台具体保护措施才行动;要就是要保护资金。目前,有关部门到位的资金非常有限,用来做前期的普调工作也十分紧张。大连仅这一项工作每年投入的资金就40万元,青海省一年就上百万。我省资金投入应该说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的积极性。 

而近年来,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传承人日益减少,并逐渐老龄化,现在掌握“依玛堪”传统说唱艺术的,省内只有一位重病缠身的老人,再无传承人,“东海莽式”的传人已经谢世,也再无传人。赫哲族的民族语言教学工作,由于教师退休活动终止。在拯救达斡尔族、满族等民族语言时发现,能流畅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均是老年人,从事民间艺术和技艺的老人也寥寥无几,这些老艺人的年龄平均在70岁左右。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戏面临着后继乏人,皮影老艺人双城的南文久,为让这门手艺不失传,“逼迫”自己的孙女学习,孩子在哭声中掌握了一些皮影技术。我省闻名于世的桦皮工艺、渔皮工艺也面临这些亟待需要传承下去的问题。 

另外,我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非常欠缺,几乎没有专业人员从事这项工作,这使得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无法做到更深入的探讨,这是非常遗憾的。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必须赶在那些老艺人辞世前完成,如果传承人相继逝去,文化遗产就要断绝了,也就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 

对于祖辈留下的一份厚重的文化财富,作为现代人有责任、有义务将它们保护起来,传承给后人。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应该说不单纯是政府一个部门的事,社会各界都要关注,建立非物质文化保护空间,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年轻人学习非物质文化,潜心研究非物质文化理论,不要让先辈留下的文化财富遗失在我们这代人手里。 

核心观点:作为达斡尔族说唱艺术的传承人,看着这些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着急,拯救非物质遗产需要加快脚步。 

色热(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原文化局副局长,达斡尔族说唱艺术的传承人 ): 

作为达斡尔族说唱艺术的传承人,感到肩上的担子十分重。虽然已是75岁了,但还是要下决心把自己所了解的本民族的说唱艺术传承下去。达斡尔族在全国有十余万人口,其中在黑龙江有3万,这3万中又有2万人集中于齐齐哈尔市。能说流利的达斡尔语言的人越来越少了,虽然有达斡尔族小学、达斡尔族中学,但是孩子们已不说达斡尔族语,甚至有些生活习惯都改变了。 

达斡尔族中有个著名歌曲《少郎和岱夫》,流传已经有一百余年了,现在几乎没有人会唱了。前一段时间,整理出来了,家里没有人愿意学。以往认为“乌钦”说唱艺术,这中国曲艺之根主要在南方,其实“乌钦”说唱艺术在北方渔猎民族中早已出现,填补国内艺术空白;达斡尔族传统歌舞“哈库麦勒”在艺术界享有一定威望,他们都面临着流失。作为达斡尔族说唱艺术的传承人,看着这些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着急,更是加紧传承的步伐。 

核心观点:拯救和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起主要作用,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也需共同努力,形成一种氛围,一种合力,共同来拯救文化“基因”。 

宋宏伟(黑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 ): 

我省是一个多民族省区,除了汉族外,还有锡泊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有着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底蕴,“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后,把“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作为我省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国家级试点项目,还拟报了十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如果批下来,立刻着手进行计划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数是远离都市,或流于民间。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虽然对其重要性认识上去了,但是具体的保护措施还非常滞后,这给整体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说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省文化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方案,让还没有濒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及时地保护起来。比如:建立档案、培养传承人、保护民间老艺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宣传、组织专家进行理论研究,支持地方政府建立各种形式的文化保护空间等。全社会合力来拯救现代文化的“基因”,让更多的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纳入国家工程总的框架之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包括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民俗活动、礼仪、节庆等;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指按照民间传统习惯的固定时间和场所举行的、综合性的民众民间文化活动.

3. 黑龙江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珍珠球  杂技与竞技   
Ⅷ—8 黑龙江 · 哈尔滨  角雕制作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Ⅷ—7 黑龙江 · 哈尔滨  青牛葫芦制作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Ⅷ—2 黑龙江 · 哈尔滨  秋林牌大面包(大列巴)制作技艺  传统手工技艺

黑龙江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4. 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一、民间文学(3项)
    1、满族萨满神话、牡丹江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2、女真谱评、哈尔滨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3、宁古塔民间文学、牡丹江市
  
   二、民间美术(7项)
    4、海伦剪纸、绥化市
    5、方正剪纸、哈尔滨市
    6、肇源古建筑彩绘、大庆市
    7、兰西挂钱、绥化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8、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黑河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9、鱼皮镂刻粘贴画、佳木斯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10、桦树皮画、哈尔滨市
  
   三、民间音乐(6项)
    11、罕伯岱达斡尔族民歌、齐齐哈尔市
    12、杨小班鼓吹乐棚、大庆市
    13、鄂伦春族赞达仁、大兴安岭地区
    14、兴安岭森林号子、伊春市、省艺术研究所
    15、赫哲族嫁令阔、双鸭山市
    16、蒙古族四胡音乐、大庆市
  
   四、民间舞蹈(6项)
    17、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黑龙江省
    18、鞑子秧歌、牡丹江市、哈尔滨市
    19、满族东海莽式舞、牡丹江市、省艺术研究所
    20、鄂伦春族萨满舞、大兴安岭地区
    21、鄂伦春族吕日格仁舞、大兴安岭地区
    22、赫哲族萨满舞、双鸭山市
  
   五、戏曲(2项)
    23、望奎皮影戏、绥化市
    24、双城皮影戏、哈尔滨市、省艺术研究所
  
   六、曲艺(9项)
    25、东北大鼓、黑龙江省
    26、东北二人转、黑龙江省
    27、达斡尔族乌钦、黑龙江省
    28、赫哲族伊玛堪、黑龙江省
    29、鄂伦春族摩苏昆、黑龙江省
    30、北安二人转、黑河市
    31、绥棱二人转、绥化市
    32、五常东北大鼓、哈尔滨市
    33、齐齐哈尔木板书、齐齐哈尔市
  
   七、民间杂技(1项)
    34、黑龙江传统魔术、省杂技团
    八、民间手工技艺(9项)
    35、桦树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
    36、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
    37、秋林大面包(大列巴)制作技艺、哈尔滨市
    38、哈尔滨红肠制作技艺、哈尔滨市
    39、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
    40、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大兴安岭地区
    41、绥棱黑陶制作技艺、绥化市
    42、勃利黑陶制作技艺、七台河市
    43、青牛葫芦制作技艺、哈尔滨市
  
   九、生产商贸习俗(1项)
    44、鄂伦春族狩猎文化、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省民族研究所
  
   十、消费习俗(1项)
    45、古驿道站丁习俗大庆市、齐齐哈尔市
  
   十一、岁时节令(6项)
    46、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黑龙江省
    47、五大连池药泉会(圣水节)、黑河市
    48、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大庆市
    49、鄂温克族瑟宾节、齐齐哈尔市、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50、赫哲族乌日贡大会、佳木斯市
    51、朝鲜族流头节、牡丹江市、省艺术研究所
  
   十二、人生礼俗(1项)
    52、满族萨满家祭、牡丹江市
  
   十三、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5项)
    53、蒙古族草原赛马、大庆市
    54、赫哲族叉草球双、鸭山市
    55、满族欻嘎拉哈、牡丹江市
    56、满族踢行头、牡丹江市
    57、满族珍珠球、哈尔滨市

5.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认定、传承、传播、开发等保护活动以及相关管理工作,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
  (二)制定并组织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三)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记录并建立档案;
  (四)组织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实物的征集和保管工作;
  (五)组织认定、推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和认定代表性传承人;
  (六)监督检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情况;
  (七)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其他工作。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审计、教育、体育、旅游、民族宗教、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个人等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宣传、保护、传承以及开发利用。第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认定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下简称代表性项目),建立健全本级代表性项目名录、资料体系。第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申报代表性项目,按照有关规定符合相应条件的单位可以向省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申报代表性项目;申报材料应当真实、完整;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评审、公示,报本级人民政府认定并公布。
  设区的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将本级代表性项目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推荐,经上一级人民政府认定后列入上一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第十条 代表性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
  (二)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性、代表性;
  (三)具有在一定群体或者地域范围内世代传承、传播的特点;
  (四)具有地域或者民族特色,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第十一条 对列入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本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明确保护单位。
  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并实施项目保护与传承计划;
  (二)全面收集与项目相关的实物、资料,并整理建档;
  (三)确保项目不失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传统工艺、技艺或者特点,开展传承、展示、展演、培训以及学术交流等活动;
  (四)为项目传承以及相关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五)按照规定使用保护资金;
  (六)向文化主管部门报告保护、传承等工作情况。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代表性项目实行分类保护,对濒危、存续良好、生产性、少数民族等代表性项目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和办法,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代表性项目相对集中的区域应当实行整体性保护,有计划地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保护名镇、老街、传统村落原貌和原住民生活形态。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6. 黑龙江有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有,请告诉我。

 一、民间文学(3项)
  1、满族萨满神话、牡丹江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2、女真谱评、哈尔滨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3、宁古塔民间文学、牡丹江市
  二、民间美术(7项)
  4、海伦剪纸、绥化市
  5、方正剪纸、哈尔滨市
  6、肇源古建筑彩绘、大庆市
  7、兰西挂钱、绥化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8、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黑河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9、鱼皮镂刻粘贴画、佳木斯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10、桦树皮画、哈尔滨市
  三、民间音乐(6项)
  11、罕伯岱达斡尔族民歌、齐齐哈尔市
  12、杨小班鼓吹乐棚、大庆市
  13、鄂伦春族赞达仁、大兴安岭地区
  14、兴安岭森林号子、伊春市、省艺术研究所
  15、赫哲族嫁令阔、双鸭山市
  16、蒙古族四胡音乐、大庆市
  四、民间舞蹈(6项)
  17、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黑龙江省
  18、鞑子秧歌、牡丹江市、哈尔滨市
  19、满族东海莽式舞、牡丹江市、省艺术研究所
  20、鄂伦春族萨满舞、大兴安岭地区
  21、鄂伦春族吕日格仁舞、大兴安岭地区
  22、赫哲族萨满舞、双鸭山市
  五、戏曲(2项)
  23、望奎皮影戏、绥化市
  24、双城皮影戏、哈尔滨市、省艺术研究所
  六、曲艺(9项)
  25、东北大鼓、黑龙江省
  26、东北二人转、黑龙江省
  27、达斡尔族乌钦、黑龙江省
  28、赫哲族伊玛堪、黑龙江省
  29、鄂伦春族摩苏昆、黑龙江省
  30、北安二人转、黑河市
  31、绥棱二人转、绥化市
  32、五常东北大鼓、哈尔滨市
  33、齐齐哈尔木板书、齐齐哈尔市
  七、民间杂技(1项)
  34、黑龙江传统魔术、省杂技团
  八、民间手工技艺(9项)
  35、桦树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
  36、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黑龙江省
  37、秋林大面包(大列巴)制作技艺、哈尔滨市
  38、哈尔滨红肠制作技艺、哈尔滨市
  39、鄂伦春族兽皮制作技艺、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
  40、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大兴安岭地区
  41、绥棱黑陶制作技艺、绥化市
  42、勃利黑陶制作技艺、七台河市
  43、青牛葫芦制作技艺、哈尔滨市
  九、生产商贸习俗(1项)
  44、鄂伦春族狩猎文化、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省民族研究所
  十、消费习俗(1项)
  45、古驿道站丁习俗大庆市、齐齐哈尔市
  十一、岁时节令(6项)
  46、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黑龙江省
  47、五大连池药泉会(圣水节)、黑河市
  48、蒙古族那达慕大会、大庆市
  49、鄂温克族瑟宾节、齐齐哈尔市、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50、赫哲族乌日贡大会、佳木斯市
  51、朝鲜族流头节、牡丹江市、省艺术研究所
  十二、人生礼俗(1项)
  52、满族萨满家祭、牡丹江市
  十三、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5项)
  53、蒙古族草原赛马、大庆市
  54、赫哲族叉草球双、鸭山市
  55、满族欻嘎拉哈、牡丹江市
  56、满族踢行头、牡丹江市
  57、满族珍珠球、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布信息,第一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敲定,确立了13个类别共49项。其中,“秋林里道斯红肠制作技艺”、“海伦剪纸”、“望奎皮影戏”等经审核批准上榜,并将冲击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明明介绍,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30名专家,从1月起对所有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本进行了初评、联评、终评三个阶段的审核,依据“突出黑龙江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具有代表性及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价值,80年以上的传承史,传承谱系清晰,传承人具有代表性,项目处于濒危状况”等标准,最终确定了“宁古塔民间文学”、“五大连池药泉会(圣水节)”、“古驿道站丁习俗”、“秋林里道斯红肠制作技艺”、“海伦剪纸”、“望奎皮影戏”、“鄂伦春族狩猎文化”、“黑龙江传统魔术”、“罕伯岱达尔斡尔族民歌”、“鞑子秧歌”、“满族萨满家祭”和“蒙古族草原赛马”等13个类别的49个项目。其中,涉及七个少数民族的26个项目,满族8项,鄂伦春族7项、赫哲族5项、蒙古族3项,达尔斡尔族、鄂温克族、朝鲜族各1项。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于2004年春启动。目前,黑龙江省的“二人转”、“东北大鼓”、“桦皮工艺”、“鱼皮工艺”及一些少数民族的说唱、舞蹈和民俗等9个项目已被列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保护名录。

7. 2019年黑龙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形意拳(黑龙江省戴家形意拳)
中医诊疗法(龙江韩式妇科诊疗法、河图洛书保健按摩、邓式中医推拿按摩法)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颅痛宁祖方剂、前列闭尔通祖传方剂、杨氏膏药、胡氏系列膏药传统技艺、牡丹江兰氏金疮膏)
年画(黑龙江传统木板年画工艺保护、年画、兰西彭氏年画)
冰雪山水画技艺
千叟宴火锅
三花五罗鳇鱼宴传统厨艺
老式烧鸡制作技艺
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
剪纸〔程氏剪纸、呼兰剪纸、剪纸、施丽华剪纸、龙江民间剪纸(南岗)、民俗剪纸、关东民俗剪纸〕
桦树皮画(桦树皮画、桦树皮画制作)
草柳编工艺(北方玉米叶编织、玉米皮编制技艺)
龙江民间传统饮食(黑龙江省兰棱满族杀猪菜、华竹老哈菜烹饪技艺、范记永饺子、双城老韩甸杀猪菜、老仁义馆、道外小吃、赵氏饺子传统饮食制作技艺)【摘要】
2019年黑龙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问】
形意拳(黑龙江省戴家形意拳)
中医诊疗法(龙江韩式妇科诊疗法、河图洛书保健按摩、邓式中医推拿按摩法)
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颅痛宁祖方剂、前列闭尔通祖传方剂、杨氏膏药、胡氏系列膏药传统技艺、牡丹江兰氏金疮膏)
年画(黑龙江传统木板年画工艺保护、年画、兰西彭氏年画)
冰雪山水画技艺
千叟宴火锅
三花五罗鳇鱼宴传统厨艺
老式烧鸡制作技艺
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
剪纸〔程氏剪纸、呼兰剪纸、剪纸、施丽华剪纸、龙江民间剪纸(南岗)、民俗剪纸、关东民俗剪纸〕
桦树皮画(桦树皮画、桦树皮画制作)
草柳编工艺(北方玉米叶编织、玉米皮编制技艺)
龙江民间传统饮食(黑龙江省兰棱满族杀猪菜、华竹老哈菜烹饪技艺、范记永饺子、双城老韩甸杀猪菜、老仁义馆、道外小吃、赵氏饺子传统饮食制作技艺)【回答】

2019年黑龙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 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1 依兰民间故事 哈尔滨依兰县2 柯尔克孜族民间故事 齐齐哈尔富裕县3 扎龙的传说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4 莲花湖的传说 大庆肇源县5 兰西民间故事 绥化兰西县6 富裕县三家子满语口述民间故事 齐齐哈尔富裕县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7 武家鼓吹乐棚 大庆林甸县8 朝鲜族洞箫 牡丹江宁安市9 赫哲族空康吉(口弦琴) 佳木斯市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10 朝鲜族长鼓舞 哈尔滨市11 鄂温克族萨满舞 齐齐哈尔讷河市12 东北高跷舞 大庆市让胡路区13 高跷舞蹈 伊春市14 赫哲族鹿神舞 佳木斯市郊区15 朝鲜族刀舞 牡丹江市16 东北大秧歌 绥化青冈县17 鄂伦春族篝火舞 伊春嘉荫县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18 东北大鼓 哈尔滨双城市19 快板 佳木斯桦川县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20 朝鲜族掷柶游戏 哈尔滨五常市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21 剪纸(崔氏剪纸 安达剪纸 北安嬷嬷人剪纸 薛氏剪纸)齐齐哈尔市龙沙区绥化安达市黑河北安市黑河五大连池市22 袖珍版画制作技艺 伊春市乌马河区23 北安乌鱼绣 黑河北安市24 宁古塔满绣 牡丹江宁安市25 北安葫芦烙画 黑河北安市26 芦苇画工艺 大庆市27 玛瑙雕刻技艺 齐齐哈尔市28 蛋雕技艺 齐齐哈尔市29 鱼皮画 黑龙江北大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30 京剧脸谱化妆技艺 黑龙江国粹戏剧艺术博物馆31 黑龙江桦树皮剪纸 黑龙江禹舜文化艺术研究院32 草柳编工艺 绥化绥棱县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33 老泥窖酒传统酿造技艺 哈尔滨双城市34 黑陶制作技艺 哈尔滨市35 老厨家·滨江官膳传统厨艺 哈尔滨市36 清真火锅调料配制技艺 伊春市37 松明工艺制作 伊春市38 赫哲族传统渔具制作技艺(冬钓撅达钩 铃铛网抚远县39 传统刀剑锻造技艺 七台河市40 古筝制作技艺 七台河市41 燕尾榫技艺 七台河市42 东北黑蜂养殖技艺 双鸭山饶河县43 泥河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 绥化市44 糜儿酒制作技艺 牡丹江市45 古籍修复技艺 黑龙江省图书馆46 高贤老酒传统酿造技艺 绥化市47 火山矿泥陶制作技艺 黑河五大连池市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48 中医正骨(郑氏正骨 赵氏正骨)哈尔滨香坊区伊春铁力市49 老王麻子膏药 哈尔滨市50 阎式中医推拿按摩法 大庆市让胡路区51 枇杷露祖传方剂 哈尔滨市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52 满族萨满神祭 哈尔滨阿城区53 木兰滚冰习俗 哈尔滨木兰县54 达斡尔族“库木勒”节 齐齐哈尔梅里斯区55 锡伯族传统婚俗 绥化兰西县56 瑷珲“上元节” 黑河市爱辉区57 宁古塔满族捕鱼习俗 牡丹江海林市牡丹江宁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