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作为后来者,为何如此得曹操信任?

2024-05-19 05:11

1. 郭嘉作为后来者,为何如此得曹操信任?

郭嘉他之所以会深得曹操的信任,这是因为郭嘉他的才智的确过人。郭嘉在少年时候便认为大汉的天下将亡,而天下在不久之后必将大乱。

其实郭嘉在投奔曹操之前,他曾经是袁昭的手下,但由于郭嘉认为袁绍只是想效仿周公的礼贤下士,而并不知道怎样去恰巧的使用人才,并且袁绍他虽然诡计多端,但是袁绍却十分不果断决绝,自己葬送了很多机会,因此郭嘉便离开了袁绍。
而后来的曹操向荀彧求一位可接替他的死去的谋士的人,于是荀彧便把郭嘉推荐给了曹操。在曹操见到郭嘉之后,和郭嘉相谈天下的大事,在谈论中曹操觉得郭嘉十分适合他,并且郭嘉也认为曹操才是他真正的主人,因此郭嘉便成为了曹操的第一军事谋士,从此为曹操的征战,献出自己的计策。

在建安二年,曹操讨伐张秀刚刚失败的时候,由于曹操担心他自己没有和袁绍相抗衡的能力,所以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学术论。由于郭嘉的学论,让曹操觉得十分有道理,从此郭嘉也就成为了曹操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
再后来曹操在官渡之战前的准备之中,也是由于郭嘉的建议,曹操才能把处于徐州的刘备消灭,以此在之后的大战才可以全力投入兵力到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之中。

在郭嘉的建议之下,曹操收纳了许多天下当时的名士,甚至得到了天下读书人的赞誉。 可以说,曹魏政权后来的建立,若是有了郭嘉的计谋,曹魏早就可以统一天下了。

郭嘉作为后来者,为何如此得曹操信任?

2. 曹操极其看重郭嘉,为何郭嘉的官职没有变过呢?

因为郭嘉并没有很多人口中那么厉害。三国乱世,英雄辈出,无数璀璨的将星,独领风骚的谋臣,一同构建了这片“历史的天空”。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恐怕没有一个朝代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上,能与三国媲美。
有人说,这得益于《三国演义》的渲染;殊不知,如果三国不是各路豪杰接踵而起,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大争之世”的话,恐怕罗贯中也不会写三国这个题材。

谈及三国第一谋臣,很多人想到的,往往是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诸葛亮;不过,随着互联网翻案风的兴起,诸葛亮的地位,已经成了昨日黄花;很多人嘴里,有很多人,都能在智谋方面碾压孔明;最常常被他们提及的,就是“鬼才”郭嘉了。
郭嘉何许人也?天下名士,曹操麾下的谋臣,号称“算无遗策”。三国演义中,这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谋士;他“遗计定辽东”,看起来,还真有些神话意味。

但是,假如我们真的信了这些人的邪,真的去翻阅《三国志》二代话,恐怕,那就要对这位“鬼才”大失所望了。因为,《三国志魏书》里对郭嘉的记载不过一百多字;篇幅还不如程昱,荀攸,贾诩等人;
而且,他在曹营的地位也不是很高,区区一个军师祭酒而已。军师祭酒大概是什么等级?普通的参谋。说白了,历史上的郭嘉,就是曹操豪华谋士团里平平无奇的一个谋士而已。

郭嘉的官职为什么自始至终都是军师祭酒?答案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能力呗。尽管在一些人嘴里,郭嘉“神乎其神”;但是,以曹操的识人之明,假如郭嘉真的有什么才学的话,他也不会一直不提拔他。

3. 曹操手下人才辈出,为何郭嘉最受器重?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东汉末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所谓谋士,自然是设谋献计的人。古时的谋士:相当一部分"学而优"却不能"仕"的读书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主人"、"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若论三国第一谋士,当属郭嘉为最。
一:选择英主。一个有本事的人,总是在洞察时局,选定可以成就大事的人辅佐。郭嘉少怀大志,二十岁时就感到天下就要动乱,于是隐居下来。这一点和诸葛亮相似。当时袁绍四世三公,雄踞北方,很有地位。郭嘉的好多同乡,比如郭图陈群等人都在袁绍手下效力,又加上荀??募父鲂值芤苍谠?苣抢铮??苋瞬偶眉谩T?芏啻闻扇饲牍?危?晒?慰闯鲈?芩淙皇屏?艽螅??切橛衅浔恚?湃峁讯希?谑蔷鋈焕肟??笔焙枚嗳硕疾焕斫猓??尤萌瞬唤獾氖枪?尉尤煌侗剂瞬懿佟2懿俚拿??对堆飞?谠?埽??页錾硪膊缓谩?稍诓懿僬饫铮??魏蛙??髫?剃诺热讼嗉?尥恚?圆懿俑裢馀宸?,于是竭尽全力辅佐。当曹操和袁绍决战的时候,好多人都持怀疑态度,是郭嘉积极地给曹操吃了定心丸,那就是说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并献计乘袁绍攻击公孙瓒之时一举攻克吕布。这能使曹军扩大实力,又可以避免以后袁曹决战时,吕布从侧翼威胁曹军。曹操听完感叹道:“使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郭嘉对曹操的才能抱负更是留下了深刻印象。当他离开曹操营帐后,大喜过望的说;“真吾主也。”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事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二:计破?巍⒘酢B啦际侨?国骁将,刘备是三国枭雄,这两个人都是一时豪杰,郭嘉出计胜之,可谓技高一筹。建安三年九月,曹操便采纳郭嘉之谋出兵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大军围困下邳。而吕布却坚守下邳不出。曹操久攻不下,便思退军。郭嘉劝说曹操继续攻城,分析道;“吕布虽勇而无谋,现在其三战皆败,锐气已衰,三军将为首,将衰则军衰。陈宫有谋却反应迟钝。现在正应该乘吕布锐气未复,陈宫计谋未定之时,进军急攻,必能彻底打垮吕布。”曹操依计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沂、泗之水灌淹下邳,同年十二月果然就攻克下邳,擒杀吕布,陈宫。建安四年,曹操派刘备去攻击进犯的袁术。郭嘉一听说就大吃一惊阻止道:“决不能让刘备率军而出,出则必反。”曹操后悔不已。刘备果然马上就杀了徐州刺史车胄,聚沛反曹。曹军两面受敌。曹操想迅速挥兵灭刘而向袁。众将却无一不怕袁绍乘机从背后攻来。曹操沉咛不决,又是郭嘉指出袁绍优柔寡断,必然不会听从刘备的摆布。曹操于是下令攻击,从而一举破之。并擒其大将关羽,夺了下邳,俘虏了刘备的妻子。事情果如郭嘉所料。
三,算死孙策。孙策号称江东小霸王,英勇善战,当时占据江东,早有席卷天下之意。官渡之战后,在袁营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敌竹简。在此紧急关头,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是也非也,巧合也,但郭嘉第一谋士的名号绝对非浪得虚名。
四:离间二袁。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袁绍几个儿子彼此不和睦,曹操攻其二子,连战连捷。将领无不主张趁势彻底扫荡二袁。而郭嘉却力排众议,独建奇策。为曹操分析了二袁兄弟之见的矛盾,如果攻之则力合,缓之则必哄。建议曹操回军装做南向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二袁为争夺地盘而大打出手。曹操乘机回军北攻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最后远逃乌桓。众人都主张班师回朝,害怕刘备偷袭,只有郭嘉献计远征,而此时郭嘉已染重病。郭嘉独具慧眼,精辟的分析了平乌恒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郭嘉首先说出了征乌恒对巩固曹军刚攻占的黄河以北地区具有重大的意义。更说出了刘表,刘备之间的矛盾,指出刘表必不回让刘备偷袭许昌。曹操从其言而迅速率军出征。郭嘉又进言兵贵神速,加以轻装前进,以奇攻之。果然曹军逼近到离乌恒君长所居柳城一百多里处,才被发现,结果张辽突阵,一战斩乌恒君长。袁尚又逃奔入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献其首级而降。郭嘉此计一统华北,功高至伟。
五:君臣和睦。曹操几乎每次出征,郭嘉都是随从参谋军机,行军时以曹操是并肩而行,议事时也是和曹操同席而坐。著名的削发代首,也是郭嘉的奇谋。每逢军国大事议论纷纷时,郭嘉的计策总是正确的,并且他的策略从无失算,真正达到了算无遗策。但郭嘉不拘小节,经常受到大臣的弹劾,只是曹操仍很信任。也只有曹操这样的超世之杰能够重用郭嘉。曹操甚至打算自己身死之后,能把郭嘉当做可以托付的人。当郭嘉因为病重卧床时,曹操不断派人探视,“问疾者交错。”当郭嘉病逝时,曹操亲至灵堂,悲痛万分。更有诗一般的精炼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无限哀伤和惋惜:“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后更表奏朝廷说:“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
为何不是他人?
比如诸葛亮,此人深谋远虑,早先在刘备手下多押运粮草,刘备死后自己亲自作战,是难得的主帅。为何不是东吴的张昭,此人只可做幕宾,曹操来攻,劝孙权投降,有失谋士的身份。为何不是荀攸荀??热耍?庑┤艘恢痹诓懿偈窒滦ЯΓ?淙灰擦⑾潞蘸照焦Γ??延牒凸?移サ小?/p>可见,三国谋士郭嘉为最,此人洞察时局,多谋善断,郭嘉是曹操最喜爱也是最得力的谋士,其深具通晓事理,足智多谋的资质。用曹操的话说“平定天下,谋功为高!”又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以前总是认为,三国时期,诸葛亮是最厉害的谋士。其实,不尽然,三国时期英勇善战的将军不少,擅长心机的不少,玩政治手段的更不是少数。郭嘉,在曹操那么多手下之中,能能得到曹操的器重,并且地位挺高,可见他不是个平庸之辈,他低调,懂得避其锋芒,懂得什么时候该展现自己的能力,懂得天下的局势,选择什么样的主上效忠。这就是郭嘉的聪明之处。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曹操手下人才辈出,为何郭嘉最受器重?

4. 郭嘉是谁推荐给曹操 郭嘉简介

1、郭嘉是荀彧向曹操举荐。
 
 2、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3、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4、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5. 郭嘉是谁引荐给曹操的 郭嘉人物简介

1、郭嘉是荀彧向曹操举荐的。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弱冠(二十岁)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
 
 2、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是谁引荐给曹操的 郭嘉人物简介

6. 曹操阵营中的谋士郭嘉,他为何会英年早逝?

在三国时期曹操跟北方的袁绍在官渡一战定输赢,从而成就了北方的霸主地位,本以为曹操会借势而起,直接接带着巨大的胜利一举南下,将刘备跟孙权平定,早日实现一统天下的理想。
可是谁会想到曹操会在赤壁这个地方吃这么大的一个亏,并且在战败后曹操还痛哭过自己就是因为郭嘉人已经不在,所以才会犯这种错误,如果自己的郭嘉跟最初跟随自己的戏志才这两位谋士还在身边,可以赤壁之战就是另外一种情况,而天下一统的理想更是有极大的几率早日实现,可是为何戏志才跟郭嘉都英年早逝呢,莫非有内幕?



可以说无论是戏志才还是郭嘉都是曹操身边重要的谋士,尤其是这两位谋士跟曹操身边的众多谋士是不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哪,说白了曹操身边的谋士听起来数量很多,但是这些人其实都相当于是汉朝的臣子,他们在跟随曹操之前自家都属于世家之人,属于掌控着整个大汉朝局势的世家之人。
说实话在三国那个年代,想要当一个谋士可不是光努力就可以搞得定的,因为世家的把控,所以这些可以让人学习的书籍都被世家垄断,平民百姓根本就没有机会学习这些知识。
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曹操身边所有的谋士几乎都跟世家有关,而郭嘉跟戏志才这两位却属于寒门子弟,说白了就是老百姓的孩子,也可能他们的祖上也是声名显赫的能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这些世家也变成了三流左右的小家族,到了他们这几代可能连家族也保不住了,唯一可以拥有的就是自家的书籍跟传承了。
所以戏志才跟郭嘉都很珍惜跟随曹操的机会,可以说没有曹操他们两个什么也不是,如果错过了这样的机会,这一辈子也就相当于一个有知识的平民而已,更不用想着如何来光宗耀祖了。



而曹操身边别的谋士就不一样了,如果曹操输了,大不了自己再去靠别的势力,反正背后有自己的世家撑腰,实在不行就等下一代人再出山也不是不可以,反正世家的底子厚的很。
正因为如此,相对于其他的谋士来说,曹操用起来更放心,而且戏志才跟郭嘉也是相当的给力,毕竟干活干到吐血的员工也就这么两个而已。
既然我们都知道在曹操身边这两位才是最忠心的谋士,哪么再来看看这两个人的能力如何,说实话戏志才在曹操的身边并没有效力多久,身体就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自己好几代人都不得志,而现在遇到了曹操这么一个明主,所以就想着拼尽自己的全力来帮曹操实现天下一统的霸业,于是加班加点就有点过头了,在古代跟现代是不一样的,可以说各种的营养几乎都是不够的,所以戏志才属于营养不良的那种人。
本来身边就比较虚,现在遇到了这么英明的老板,为了表现一下自己的能力,也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哪一份薪水,于是身体就超标了,但是正好当时所做的计划又没有完成,这个时候说实话曹操身边的谋士有很多,可是这些都是世家子弟,跟戏志才这种寒门子弟根本就玩不到一块去。



所以这些事情只能让戏志才自己独立来完成,同样也加重了他的任务量,本来就已经消瘦的小身板更是虚到了要靠吃药来维持的地步,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件事,是药三分毒,不论戏志才吃的什么药都会进一步的加重他们的身体负担,于是戏志才中了曹操身边众多谋士当中英年早逝的头等奖。
而郭嘉几乎跟戏志才一样都属于寒门子弟,所以从一开始郭嘉就跟程昱、荀家等人玩不到一起,也正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所以当郭嘉开始吃各种丹药来为自己提神的时候,这些世家子弟都没有出声,毕竟不是一类人我们为什么要提醒你,再说了曹操不是说最看重你吗,那你自己好自为知吧。
所以郭嘉最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丹药都是有毒性的,等知道的时候已经晚了,说实话如果曹操早一点看到郭嘉吃这些丹药的话可能早就已经制止了,但是郭嘉为了在老板面前表示的自己有能力的样子,而不是依靠丹药来强撑,所以一直没有让曹操看到自己在服食丹药,这也错过了曹操为其纠正错误的最佳机会。



说实话曹操身边的这些世家子弟一定是知道的,但是真正跟郭嘉说过此事的,可能连一个也没有,毕竟世家跟寒门就是对立面,他们到了一起不打起来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还指望他们之间互帮友爱,只能说你想多了。

7. 曹操对郭嘉为什么这么倚重?

‍‍
自196年迎奉汉献帝到许都后,曹操的行情就一路看涨,他吸引到的人才也越来越多,堪称是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在众多牛人当中,有一个人和曹操的关系非比寻常,他就是郭嘉。郭嘉因病死于公元208年,享年38岁。曹操前后为他哭过两次,并公开发表了感言。第一次是郭嘉刚死的时候,曹操说: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第二次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北归时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前一句话重重地表达了曹操对郭嘉的信任和倚重之意,而后一句话更是暗示了郭嘉在曹操心目中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你们都不如郭嘉!那么,郭嘉为什么如此“受宠”呢?第一,郭嘉这个人极其聪明,特别善于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惊人地准确。郭嘉曾早在袁绍事业起步没多久就预测他成功不了,预测孙策会死于非命。袁绍死后,他又预测袁家的两位公子会自己打起来。这些在后来都一一验证。郭嘉不是巫师,也不是算命先生,他的预测依赖缜密的逻辑推理。比如他对孙策的判断基于两点:一是孙策武艺过人,他也因此非常松懈,疏于防范;二是孙策在开拓江东根据地的时候,杀了很多反抗的、不合作的杰出人士,结下了很多非常厉害的仇家,他们肯定会伺机刺杀孙策。果然,孙策没多久被吴郡太守许贡的家臣用暗箭所伤,后来他也死于箭伤恶化。但是,曹操帐下并不缺乏厉害的谋士,比如我之前分析过的荀彧和贾诩,他们都是智商爆表的人物,也在很多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自己卓绝的才华。显然,郭嘉并不是仅依靠能力而被曹操青睐有加的。郭嘉的第二个特点是性格非常直爽。他早年的时候先投奔了袁绍,大约在公元191年左右。袁绍当时是市场上最被看好的一支股票。但郭嘉觉得袁绍不靠谱,就辞职走人了。他临走的时候特意跟袁绍的谋士辛评和郭图说:你们老板不行,你们这家公司不行,我走啦!这不明摆着惹人家不高兴吗?但郭嘉直言不讳。隐居了大约6年后,他于197年被荀彧举荐给了曹操(荀彧和郭嘉都是颍川老乡,你看,社交圈子对个人发展多么重要!)。曹操和郭嘉面谈后,彼此都非常满意。尤其是郭嘉,他喜形于色地说:真吾主也,完全没有知识分子常有的矜持和装逼。可见郭嘉这个人一点都不持重老成,非常率真爽快。曹操的性格非常复杂,他其实也有直爽的一面,比方他在《让贤自明本志令·》里说,有人劝我在适当的时候把军权交出来,归还给皇上,我是不会交的,因为我怕有人要谋害我。所以,当曹操见到同样很直爽的郭嘉,肯定会觉得非常舒服。除了能力出众和个性投缘外,郭嘉还有第三个特点,他和曹操有共同的个人爱好:非常好色。这才真正让两个人的私人关系非常好。你说,男人好色不是很正常的吗?但是,绝大部分男人都会装出一副不好色的样子,至少不愿意被人抓住把柄,成为桃色新闻的主角。但是曹操郭嘉这俩人却丝毫不掩饰这一点,都是放荡不羁的人物。曹操不用多说,他因为睡张绣的婶婶搞得自己长子曹昂的命都丢了。郭嘉呢,《三国志-郭嘉传》说“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就是说,郭嘉因为行为太不检点,多次被纪检干部陈群检举批评,但是他丝毫没有惭愧的意思。陈寿说得比较隐晦,只是说“不治行检”,但是男人的“不检点”无非贪财好色,而郭嘉这时候肯定不缺钱。当然,郭嘉的好色也绝非是强抢民女、奸污良家女子之类,因为这涉及刑法,绝不是“不治行检”那么简单。郭嘉可能是无视当时的社会规范和规矩,勾引未出闺的妹子,和寡妇谈恋爱上床等等诸如此类,惹得大家议论纷纷。曹操和郭嘉都是那个时代非常前卫和另类的人物,他们大胆突破那些陈规旧俗,坦然地面对自己的欲望和理想。他们不介意别人诧异的眼光和背后的指指点点,“意自若”。他们不是儒家的卫道士,而是后世阮籍、嵇康、王羲之等风流潇洒的名士们的先驱。曹操在赤壁之战前的创业前期,最倚重的是荀彧、贾诩、荀攸、郭嘉和程昱这五大谋士,他们都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大脑外挂。但是,荀彧这个人太正直,总是一本正经,不好玩;贾诩太老,而且城府极深,笑起来让人起鸡皮疙瘩;荀攸性格很孤僻内向,不善于社交;程昱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唯有郭嘉,能力让曹操满意,个性让曹操舒服,爱好和曹操相同。俩人彼此欣赏,互相理解,真的是惺惺相惜,心心相印。郭嘉死后,曹操给汉献帝写报告说,他和郭嘉的关系是“行同骑乘,坐共幄席”,恨不能穿同一条裤子。正是这种铁得不能再铁的交情,使得曹操对郭嘉言听计从。他后来说的“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意思是,你们其他人讲的道理都没错,但是因为你们跟我的交情不够深,所以没有办法像郭嘉那样说到我的心坎里。如果你能遇到一个人,他(她)的能力让你欣赏,个性让你喜欢,又有和你一样的爱好,恭喜你,你撞大运捡到了宝,去拥抱他(她)吧,无论是合伙创业、同事搭档还是谈恋爱结婚,都是上上之选。


‍‍

曹操对郭嘉为什么这么倚重?

8. 曹操和郭嘉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曹操这位三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作梦都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当今二十一世纪最热门的人物之一。易中天的《品三国》说的第一个人物是曹操,林俊杰演唱的流行歌曲叫《曹操》。香港导演吴宇森将筹拍的《赤壁之战》中的曹操将由日本演员杜边谦扮演,中国历史上这个性格复杂的、争议最大的人物却让日本人来演,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咱中国没人能演吗?行了,人家爱让谁演就让谁演吧!在此我只说曹操。

 关于曹操,与他同时期的人许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们对曹操的评价是贬多褒少,《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更加深了人们对他的反面印象。《三国演义》的指导思想是尊刘贬曹,京剧舞台上曹操的脸谱从来都是白色的(代表奸臣)。古往今来,也有不少人说曹操的好话。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是什么样呢?直至今天也没有任何人能搞清,以后也不可能搞清。

 我对曹操的评价是正面的,孙中山先生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曹操所处的战乱年代,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军阀混战、群雄逐鹿,曹操以他的雄才大略在有生之年统一了中国的北方,顺应了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谋求中国新的统一),他就是个大英雄!

 事实上,不光对于曹操,对于其他历史人物,尤其是皇帝,都要看他们在当时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顺应了就应该肯定其历史功绩。例如秦始皇,当时和后世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个暴君,可是他在当时代表了历史的车轮。
曹操有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因此,我想先正其名。观当时之事,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先者董卓尽起西凉之兵,得诏入京,平定十常侍之乱,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优势。彼时之董卓,权倾朝野,意气风发,然终死于三姓家奴之手。本以吕布之勇,兵戈之利,是可以一统天下的。却终中王允之美女连环计,然为一貂禅而身首两异,为天下笑!再看曹公,下邳城下擒吕布,白门楼吕布殒命。而当时献计杀吕布者,刘备也。诚然,吕布贪财好色,毫无信义可言,但辕门射戟解其兵血之灾亦有恩于其。而刘备反制其于死地,可能与吕布夺徐州有密切关系,可见此人心胸之狭窄,趁他人之威。据本人推断,当时曹操很想留吕布之性命,正如后来留关云长,由此观之,曹操很惜才。正如当时曹操不杀张辽,接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之谏相吻合。曹操为何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骂名,实与中国的儒家文化不谋而合的。无论是中国的古代还是现代,在中国的民众心灵的深处总是存有正统的观念。汉高祖斩蛇起义,灭秦而立西汉,不也是”造反“吗?对于愚昧的平民百姓是不会去想的。社会要发展,都是有道灭无道,这是颠仆不破的历史规律。当然,我现在的观点是现代人的观点,古人是有时代局限性的,罗贯中当然也摆脱不了,我们是不能强求他们,但是,生于现代的人们就不能人云亦云了。因此,每当我听到现在的人们在谈论曹操时总是将罗贯中的观点直接搬用过来,真是可悲。人之为人,主要的原因是人有自己健全的大脑,能够有自己的为人处世的准则,能够明辨是非,否则和牲畜无异! 
其次,曹操移驾幸许都之时,虽位居诸侯之列,但并没有取得霸主之地位,当时的局势,西凉仍有董卓的余党郭汜,河北有袁氏兄弟,江东有孙策,荆州有刘表,西蜀有刘漳,汉中有张鲁。充其量曹操只是一个小小的军阀。但是他能先灭吕布,再灭袁氏兄弟,平刘表,定辽东,一举平定北方,建立一统天下的基础。此为曹操能扑捉机会,相时而动也。深明乱世造英雄之理也。再看刘备,虽被汉献帝尊称为皇叔,实为贩履织席之村夫,虽有刘氏之血统却无韬略,东投西靠,是为暗中取利也;曹有上将千员,其虽有关张赵马诸猛将,然较之于曹公实在太少,究其原因个人之魅力所致也。刘备虽有三顾茅庐之故事,曹公却有跣足迎许攸之美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只有胸怀坦荡,立志高远之人方能明白其中之道理。曹操能以七万之兵破袁绍之七十万之众,足以显示其军事才能,同时也强烈的对比了袁绍和曹操的人格魅力。袁绍,优柔寡断,刚愎自用,不能接受许攸等人的建议,终致身首两异;曹操,既有自己的主见,劫乌巢坚决而果断,善与把握时机,也广开言路,有当世之名士郭嘉等鼎力相助。官渡之战,虽为军阀之间的混战,但曹公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实为有运筹帷幄之能也。再说赤壁之战,曹操虽然80万大军葬身鱼腹,然此为当时错综复杂的行使所逼也。吴蜀兼有天时,地利,人和。既有隆冬之际之东南风,又有长江之天险,更有周瑜打黄盖。人无完人,曹操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也难于胜也,然很多民众认为当时之东南风为诸葛亮所借。其实不然,只是碰巧罢了。一个罗贯中,歪曲事实,使《三国演义》蒙上神话色彩,尽管它不是历史书,但很多民众《三国志》,《三国演义》不分。以至将诸葛亮神化,对起盲目崇拜,导致蜀国后期的将领总是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而坐失诸多良机。当然,我并不否认诸葛亮之能,隆中定三分,隆中定三分,做为一个战略家是很优秀的,但作为一个军事家就不怎么样了。虽有七擒孟获之美名,然孟获终究为蛮荒之人,怎明《孙子兵法》?此为胜之不武也。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而返。魏延之抄小路直取长安实为妙计也,然诸葛亮弃之不用,此为其墨守成规之故也。由此观之,刘备所识之千里马实为驽马也。刘备亦非伯乐也,三顾茅庐的意义犹在乎?!再看刘备作为军中主帅指挥的一场重大战役,此为蜀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鲁肃奇袭荆州,关云长败走麦城,刘备急报关张之仇,一意孤行,不谙行军布阵之道,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终致身死白帝城,为天下笑!由此可见此人,行军打仗一窍不通。较之曹公,实不可相提并论。总之,曹操是应该给其一个公正地位的时候了,就象文革以后,给刘少奇等人平反一样,应该要有自己的看法,用事实说话。不能人云亦云。这样,社会才会更有发展。最后,我得出结论,三国鼎立初期的英雄人物中,唯操尔。 易中天老师对曹操的评价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好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三个字:可爱的。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傅子曰: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年二十七,辟司徒府。】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於是遂去之。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傅子曰:太祖谓嘉曰:“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从之,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吾欲讨之,力不敌,如何?”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於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於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太祖笑曰:“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也!”嘉又曰:“绍方北击公孙瓒,可因其远征,东取吕布。不先取布,若绍为寇,布为之援,此深害也。”太祖曰:“然。”】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语在荀攸传。【傅子曰:太祖欲引军还,嘉曰:“昔项籍七十馀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今布每战辄破,气衰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乘胜攻之,此成禽也。”太祖曰:“善。”魏书曰:刘备来奔,以为豫州牧。或谓太祖曰:“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太祖以问嘉,嘉曰:“有是。然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太祖笑曰:“君得之矣。”傅子曰:初,刘备来降,太祖以客礼待之,使为豫州牧。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是时,太祖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未得从嘉谋。会太祖使备要击袁术,嘉与程昱俱驾而谏太祖曰:“放备,变作矣!”时备已去,遂举兵以叛。太祖恨不用嘉之言。案魏书所云,与傅子正反也。】
  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於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傅子曰:太祖欲速征刘备,议者惧军出,袁绍击其后,进不得战而退失所据。语在武纪。太祖疑,以问嘉。嘉劝太祖曰:“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太祖曰:“善。”遂东征备。备败奔绍,绍果不出。臣松之案武纪,决计征备,量绍不出,皆出自太祖。此云用嘉计,则为不同。又本传称【自】嘉料孙策轻佻,必死於匹夫之手,诚为明於见事。然自非上智,无以知其死在何年也。今正以袭许年死,此盖事之偶合。】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又从攻谭於南皮,冀州平。封嘉洧阳亭侯。【傅子曰:河北既平,太祖多辟召青、冀、幽、并知名之士,渐臣使之,以为省事掾属。皆嘉之谋也。】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太祖乃密出卢龙塞,直指单于庭。虏卒闻太祖至,惶怖合战。大破之,斩蹋顿及名王已下。尚及兄熙走辽东。嘉深通有算略,达於事情。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魏书载太祖表曰:“臣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馀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於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亡为存,厚往劝来也。”】谥曰贞侯。子奕嗣。【魏书称奕通达见理。奕字伯益,见王昶家诫。】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傅子曰:太祖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时陈群为酂令(酂,豫州沛国下辖县。也可能为萧、长平令),而竟入朝廷诉郭嘉(按魏书曰:自刘备叛后,东南多变。太祖以陈群为酂令,诸县皆用名士以镇抚之,其后吏民稍定。)]【傅子曰:太祖与荀彧书,追伤嘉曰:“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又与彧书曰:“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时事兵事,过绝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奕为太子文学,早薨。子深嗣。深薨,子猎嗣。【世语曰:嘉孙敞,字泰中,有才识,位散骑常侍。】  郭嘉是颍川人士,与荀彧,戏志才等人都是好友,戏志才投靠曹操后,他与荀彧先去袁绍营中,但看出袁绍不堪大任,所以离开,回乡隐居.戏志才死后,曹操的首席谋士空缺,荀彧推荐了程昱,但程昱却推荐了郭嘉,荀彧这才想起自己的好友,人称"鬼才"的郭奉孝.郭嘉来到曹营后,曹操与他畅谈良久,曹操说:"这才是真正可以辅佐我的人哪!"[“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郭嘉也说:"这是值得我辅佐的人."[“真吾主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遂任郭嘉为司空军祭酒。郭嘉在到曹营后,又推荐一位大才,刘晔.他在曹操军中屡出奇谋妙计,相关的有刘备投靠曹操之时,有人劝曹操杀掉刘备,但郭嘉独柬,:“有是。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杖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曹操也就含笑同意,没有杀刘备,给刘备兵粮,让他去对付吕布去了.后来郭嘉出的谋策还有如对抗袁绍时的十胜十败说;下邳灭吕布之时,与荀攸一起,看出了胜机,劝谏曹操莫要退兵,直取吕布;刘备脱逃时,郭嘉等人听闻时,皆说:"备不可遣也",曹操方才追悔; 之后在官渡之战中,力主先灭刘备,后又预料孙策必然会被刺客所杀,又在官渡大胜后,出内讧之计,让曹军退却,果然袁家二子便自相残杀了起来,.灭了袁谭后,又出"多辟青、冀、幽、并名士以为掾属,使人心归附”的计策,曹操采纳,后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这里郭嘉的影响已经看得出来了. 他是怎么死的,现在一般公认:郭嘉小时候多病,父母给他食丹士所炼制的丹药,多含铅汞之毒,他一直服用,在成年也未曾停止,一般认为,这是导致他死亡的原因,曹操平定河北,征讨助袁家兄弟的乌丸之时,这位鬼才,终于陨落在了北地.年仅38岁.这一年,是个很有趣的年份,公元207年,郭嘉逝世,诸葛亮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