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延佛的介绍

2024-05-12 15:05

1. 释延佛的介绍

释延佛禅师俗名尚连福,河南省政协委员1。1980年,由依永三和尚披剃出家,法名延佛,号泓渡。!自幼聪慧,生性至孝,忠直刚毅。经十年磨练苦修,彻悟佛门真谛。多年来,延佛方丈虽身居禅寺,却心怀天下,时刻不忘社会,不忘众生,乐善好施,济世救人。

释延佛的介绍

2. 释延佛的《延佛大师著作》

主要由延佛大师日常生活中的精彩言论,经精心编绘而成。从工作 到生活,从出世到入世,书中以浅白亲切的文字,揭示人生的哲学内涵,阐述人生处世 的智慧,鼓励人们在平和中进取,在和谐中 奋发向上。 《如·来:延佛语录》勘破纷扰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 明,让人身心善美。它带领我们进入的是一 个和谐而智慧的灵性境界,它教我们笑对生活中的压力与困境,妙悟人生的真谛与玄 机。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延佛大师是中原地区的活菩萨,也是有名的得道高僧。大师自小慧灵,生性至孝,忠直 刚毅。中年因公致残,皈依佛门,经十年磨 练苦修,彻悟佛门真谛。后呕心沥血集资千万,扩地建寺,重现古刹辉煌。1996年荣升 为新中国成立后大法王寺第一任方丈。《如· 来:延佛语录》系大师的第一本语录集,它既是娑婆世界的佛法真谛,也是圆满人生的 智慧。

3. 释延佛的个人简历

1942年3月29日出生于河南登封马庄村;1946年皈依佛门为少林寺俗家弟子;1948年8月-----1953年7月在本村上小学;1953年8月-----1956年7月在城关镇上初中;1956年8月-----1958年7月在登封一中上高中;1962年参加工作,系登封电业局电工;1970年农历1月16在维修供电线路时不慎从20米高的电线杆上坠落,因公受伤,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1970农历五月初八母亲陪同到嵩山玉柱峰石船洞开始修行。1972年三月初三来到嵩山老母洞修行;1973年六月初六到少室山安阳宫修行;1974年七月三十大仙沟;1975年六月初九到清微宫;1976年六月十九到清凉寺;1977年二月十九到莲花寺;1980年9月9日进驻嵩山少林寺剃度出家;1987年7月30日前往嵩山大法王寺;1989年3月1日在洛阳白马寺受具戒;1996年升任嵩山大法王寺方丈;1998年升任广东隐贤寺方丈;1998年11月获佛学高级咨询师职称;2000年起连任四届河南省政协委员;2001年成立香港延佛慈善基金会;2002年9月任河南铁佛寺方丈;2003年5月任河南尧山佛泉寺方丈;2003年6月任河南汇星科技成果开发研究院副院长;2003年12月任云南思茅普贤寺方丈;2005年9月2日入中国政协中宗和委员;2007年12月担任国际大中华和谐文化促进会会长;2008年9月任世界和平大佛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2011年3月任河南省残联副主席;2011年6月成立延佛弘法助残中心、延佛法堂;2013年9月成立延佛禅僧慈善基金会。 慈善集锦1997年为左庄小学捐助20万元;1998年登封市大旱,为市建设供水工程捐助10万元;1998年为马庄小学、修路建校捐款50万元。1999年为登封、巩义两地残疾人和下岗工人捐款69万元;2001年为偃师县府店乡韩庄出资50万元兴建东沟小学;2002年-2004年资助漯河市七名贫困学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共计14万元;2004年-2014年举办十届全国十佳孝贤评选活动,弘扬孝行贤举,受到海内外僧俗两界的敬重,每年支助50万元累计500万元;2005年向云南省翠云区福利院和翠云区倚象镇敬老院捐赠2.8万元爱心款;2007年为登封市送表乡六户贫困家庭各捐资1.6万元;2008年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35万元;2009年为登封市十户贫困户及残疾家庭建设新房30间,共出资40万元;2010年资助登封市十个镇的十五位贫困大学生共计35万元;2011年为玉树灾区捐助学习用品共计30万元;2011年至今每年捐助脑瘫孤儿300多名生活用品、共计80万元;2011年12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爱无界活动中,向全国残疾人捐赠30000辆轮椅,共计1500万元;2012年-2014年第二批资助残疾人大学生10名共计15万元;2013年10月,在“回报社会,奉献爱心”捐赠仪式上,向河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2000辆轮椅、共计600万元。2014年5月18日在“全国助残日”当天,向100户贫困残疾人群捐赠米、面、油等生活物质共计10万元。

释延佛的个人简历

4. 释延佛的个人履历

释延佛,佛教高僧释延佛禅师俗名尚连福,1980年,由依永三和尚披剃出家,法名延佛,号泓渡。1987年,为了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带领几名弟子,从条件优越的少林寺来到法王寺,当他看到历史悠久的法王寺,在天灾、战乱、人为的破坏下,殿堂坍塌,杂草丛生,一片废墟时,不由潸然泪下:“大地列五岳,嵩山居其中,嵩山大法王寺作为中国佛寺之始,竟破残至此,我身为佛门弟子,问心有愧呀!”于是立下宏誓:重兴古刹!为了减轻国家负担,他不要国家一分钱,拖着病残的身躯,呕心沥血十余载,四处奔波,多方筹集资金8000余万元,恢复和扩建了法王寺院。如今的法王寺院已有三进寺院:山门、大雄殿、地藏殿变为七进寺院:山门殿、未来佛殿、天王殿、大雄殿、地藏殿、西方圣人殿、卧佛殿。新建了洗心河、拜佛桥、功德亭、焚金台、栏板望柱、钟鼓楼、毗卢殿、藏经楼等,并铺设了青石路面。寺院占地面积6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余平方米。可谓规模宏大,结构严谨,环境优美,风景如画。使这座千年古刹,重现了昔日的光辉。为广大佛教信徒提供了活动场所。2002年释延佛方丈获知天主教漯河市修女院宋改香、黄冰、王维红、卜俊景、周密、陈晓燕、乔萍七名修女由于家庭极其贫困,无法完成学业,望着七名可爱天真的小姑娘那求知的眼神,延佛方丈从自己并不宽余的收入里面每年资助3.5万元帮助七名修女来完成学业,四年后有六名修女完成本科学业,并走向了各自的工作岗位。“对于翠云区福利院和翠云区倚象镇敬老院来说,2005年12月14日是个难忘的日子: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河南省政协委员、荣膺中国嵩山大法王寺等诸寺方丈、普洱普贤寺方丈释延佛大和尚满怀慈善之心,向他们捐赠了2万元和8千元爱心款。此前,释延佛方丈已向普贤寺捐赠3万元。

5. 释延参大师为什么出家?

释延藏:一句话方丈收他为徒,在读研究生  在少林寺的时候,听永信大师说他有几个徒弟在北京读书,而其中有个叫延藏的法师,着实了得,据说他同时在读着几个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而且并不完全是与佛教有关的专业。这引起了我们的强烈兴趣:少林寺以武术名扬天下,而禅学又是远离文字的,为什么延藏还在读这些不相干的书呢?  在这个风沙弥漫的北京的下午,我们约延藏法师到了茶馆里,延藏法相端庄、令人肃然起敬,人竟然很随和,他说,要讲我这个少林弟子的故事,必须得从大师那儿讲起——  他去少林寺的时候还很年轻。他找到永信大师,表明拜师心意。大师看他身材很好,便以为又来了一个想学武术的,便决定送他在就近武校学学功夫。可是,小和尚说我不想学武,我要学禅。大师问为什么,小和尚口无遮拦说,学了功夫难道就不死了吗?这个毫无准备的回答惹得大师身边的人都笑出了声来,惟独大师不笑,只淡淡说了一句,我这里没有禅法。  小和尚很失望,认为自己找错了地方,悻悻地退了出去,在大师安排的挂单房住下,郁闷不已。可是没想到,几天以后,大师便收下了他。那天,大师把小和尚叫到方丈室,问他想给自己取个什么法号。小和尚很机灵,看到大师经柜里放有一部《大藏经》,便说,我想带个藏字。大师说,好吧,从今天起,你就叫延藏吧。小和尚满心欢喜,大师收下我了!我叫延藏了!大师找了些佛经来给他看,并让延藏做自己的侍者。从此,延藏便呆在大师身边。  他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听说,少林寺的门不好进,永信大师从不轻易收徒弟,能够收下自己,一定是自己某一方面打动了大师。到底是什么呢?后来随着看书越来越多,他明白了,原来自己那天不经意间说出的话竟然是很有禅机的!而大师一句“我这里没有禅法”也是一句高深的禅林法语!阿弥陀佛!“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或许便是自己前世修来的佛缘,现在转成了慧根。  延藏发现大师很忙,一天到晚不闲着,可是,每天早晚都要打坐、习武,而且,夜半更深的时候,总是在灯光下看书,还常做一些笔记。这让他感到很诧异——少林寺方丈除了打坐、习武和处理日常寺务之外,也还不停地看书、学习。大师便对他讲,学习本身并不重要,而是要当做一种修行,用来历练我们的心。小和尚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觉得很新鲜,读书居然也是一种修行!后来,延藏慢慢发现师父还有一个习惯,特别爱逛书店。每次到外地活动,闲下来的时候首先要到书店去。延藏照猫画虎地学会了修行的第一件事情:逛书店。  延藏每日在师父身边,端茶倒水扫地……时间长了开始闹情绪:我来少林寺是要学禅的,可一天到晚却是干这些事情?真没意思。  方丈看出他的心思,说了六个字:打扫进退应对。  这是什么意思?  大师娓娓道来:扫地呀不仅仅是在扫地,而是在扫你我的心地,这是对应佛教的戒学;通过扫地打水慢慢懂规矩,可以知进知退,这对应佛教的定学;应对就是对答,能够在交流中产生智慧,这是佛教的慧学。因此,些须小事情决不可小觑。  延藏恍然大悟,一来少林便看到很多法师的禅房中挂着“戒定慧”三个字,猜想一定是有了高修为才可以接触到的。这回听师父一讲,原来这么高深的道理竟存在于这样简单的事情中,真是一叶一菩提!他觉得自己仿佛一下子开悟了,从此便非常认真地从事这些细小的事情,一干便是好几年。延藏深深喜欢上了这种清静的生活,能够天天在师父鞍前马后,真不知是哪世修来的福分。他甚至想一生就这样跟在师父身边。  不久后,师父的一个决定打破了他这种安逸的生活——送他去闽南佛学院读书。延藏起初不想去,后来师父说,你老跟在我一个人身边是远远不够的,还是应该多参访一些名山古刹,多接触一些高僧大德,这样才会提高自己的修为。延藏含泪离开了大师,南下了。他学习非常认真,也很注意和法师们交流。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在闽南佛学院不到一年,让人钦佩的院长妙湛大师便圆寂了,伴随着妙湛大师的圆寂,延藏带着妙湛大师“勿忘世上苦人多”的临终教诲,怅然之间返回师父身边。  延藏觉得这次南行让自己的心沉寂了很多。他依然呆在师父身边,可是,他对师父的理解和体悟却在不觉中加深了许多。  少林寺寺大名显,很多人都想来拜会永信大师。可是大师不可能会见那么多信众,有些游客来了见不到大师,难免生出些怨气,这时候,他总是淡淡地说,随缘吧,至少是我做得确实不够嘛。这让延藏看到了大师的宽容。

释延参大师为什么出家?

6. 释延参大师为什么出家?

释延藏:一句话方丈收他为徒,在读研究生

  在少林寺的时候,听永信大师说他有几个徒弟在北京读书,而其中有个叫延藏的法师,着实了得,据说他同时在读着几个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而且并不完全是与佛教有关的专业。这引起了我们的强烈兴趣:少林寺以武术名扬天下,而禅学又是远离文字的,为什么延藏还在读这些不相干的书呢?

  在这个风沙弥漫的北京的下午,我们约延藏法师到了茶馆里,延藏法相端庄、令人肃然起敬,人竟然很随和,他说,要讲我这个少林弟子的故事,必须得从大师那儿讲起——

  他去少林寺的时候还很年轻。他找到永信大师,表明拜师心意。大师看他身材很好,便以为又来了一个想学武术的,便决定送他在就近武校学学功夫。可是,小和尚说我不想学武,我要学禅。大师问为什么,小和尚口无遮拦说,学了功夫难道就不死了吗?这个毫无准备的回答惹得大师身边的人都笑出了声来,惟独大师不笑,只淡淡说了一句,我这里没有禅法。

  小和尚很失望,认为自己找错了地方,悻悻地退了出去,在大师安排的挂单房住下,郁闷不已。可是没想到,几天以后,大师便收下了他。那天,大师把小和尚叫到方丈室,问他想给自己取个什么法号。小和尚很机灵,看到大师经柜里放有一部《大藏经》,便说,我想带个藏字。大师说,好吧,从今天起,你就叫延藏吧。小和尚满心欢喜,大师收下我了!我叫延藏了!大师找了些佛经来给他看,并让延藏做自己的侍者。从此,延藏便呆在大师身边。

  他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听说,少林寺的门不好进,永信大师从不轻易收徒弟,能够收下自己,一定是自己某一方面打动了大师。到底是什么呢?后来随着看书越来越多,他明白了,原来自己那天不经意间说出的话竟然是很有禅机的!而大师一句“我这里没有禅法”也是一句高深的禅林法语!阿弥陀佛!“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或许便是自己前世修来的佛缘,现在转成了慧根。

  延藏发现大师很忙,一天到晚不闲着,可是,每天早晚都要打坐、习武,而且,夜半更深的时候,总是在灯光下看书,还常做一些笔记。这让他感到很诧异——少林寺方丈除了打坐、习武和处理日常寺务之外,也还不停地看书、学习。大师便对他讲,学习本身并不重要,而是要当做一种修行,用来历练我们的心。小和尚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觉得很新鲜,读书居然也是一种修行!后来,延藏慢慢发现师父还有一个习惯,特别爱逛书店。每次到外地活动,闲下来的时候首先要到书店去。延藏照猫画虎地学会了修行的第一件事情:逛书店。

  延藏每日在师父身边,端茶倒水扫地……时间长了开始闹情绪:我来少林寺是要学禅的,可一天到晚却是干这些事情?真没意思。

  方丈看出他的心思,说了六个字:打扫进退应对。

  这是什么意思?

  大师娓娓道来:扫地呀不仅仅是在扫地,而是在扫你我的心地,这是对应佛教的戒学;通过扫地打水慢慢懂规矩,可以知进知退,这对应佛教的定学;应对就是对答,能够在交流中产生智慧,这是佛教的慧学。因此,些须小事情决不可小觑。

  延藏恍然大悟,一来少林便看到很多法师的禅房中挂着“戒定慧”三个字,猜想一定是有了高修为才可以接触到的。这回听师父一讲,原来这么高深的道理竟存在于这样简单的事情中,真是一叶一菩提!他觉得自己仿佛一下子开悟了,从此便非常认真地从事这些细小的事情,一干便是好几年。延藏深深喜欢上了这种清静的生活,能够天天在师父鞍前马后,真不知是哪世修来的福分。他甚至想一生就这样跟在师父身边。

  不久后,师父的一个决定打破了他这种安逸的生活——送他去闽南佛学院读书。延藏起初不想去,后来师父说,你老跟在我一个人身边是远远不够的,还是应该多参访一些名山古刹,多接触一些高僧大德,这样才会提高自己的修为。延藏含泪离开了大师,南下了。他学习非常认真,也很注意和法师们交流。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在闽南佛学院不到一年,让人钦佩的院长妙湛大师便圆寂了,伴随着妙湛大师的圆寂,延藏带着妙湛大师“勿忘世上苦人多”的临终教诲,怅然之间返回师父身边。

  延藏觉得这次南行让自己的心沉寂了很多。他依然呆在师父身边,可是,他对师父的理解和体悟却在不觉中加深了许多。

  少林寺寺大名显,很多人都想来拜会永信大师。可是大师不可能会见那么多信众,有些游客来了见不到大师,难免生出些怨气,这时候,他总是淡淡地说,随缘吧,至少是我做得确实不够嘛。这让延藏看到了大师的宽容。

7. 释延参大师为什么出家?

释延藏:一句话方丈收他为徒,在读研究生
在这个风沙弥漫的北京的下午,我们约延藏法师到了茶馆里,延藏法相端庄、令人肃然起敬,人竟然很随和,他说,要讲我这个少林弟子的故事,必须得从大师那儿讲起——
他去少林寺的时候还很年轻。他找到永信大师,表明拜师心意。大师看他身材很好,便以为又来了一个想学武术的,便决定送他在就近武校学学功夫。可是,小和尚说我不想学武,我要学禅。大师问为什么,小和尚口无遮拦说,学了功夫难道就不死了吗?这个毫无准备的回答惹得大师身边的人都笑出了声来,惟独大师不笑,只淡淡说了一句,我这里没有禅法。
小和尚很失望,认为自己找错了地方,悻悻地退了出去,在大师安排的挂单房住下,郁闷不已。可是没想到,几天以后,大师便收下了他。那天,大师把小和尚叫到方丈室,问他想给自己取个什么法号。小和尚很机灵,看到大师经柜里放有一部《大藏经》,便说,我想带个藏字。大师说,好吧,从今天起,你就叫延藏吧。小和尚满心欢喜,大师收下我了!我叫延藏了!大师找了些佛经来给他看,并让延藏做自己的侍者。从此,延藏便呆在大师身边。
他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听说,少林寺的门不好进,永信大师从不轻易收徒弟,能够收下自己,一定是自己某一方面打动了大师。到底是什么呢?后来随着看书越来越多,他明白了,原来自己那天不经意间说出的话竟然是很有禅机的!而大师一句“我这里没有禅法”也是一句高深的禅林法语!阿弥陀佛!“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或许便是自己前世修来的佛缘,现在转成了慧根。
延藏发现大师很忙,一天到晚不闲着,可是,每天早晚都要打坐、习武,而且,夜半更深的时候,总是在灯光下看书,还常做一些笔记。这让他感到很诧异——少林寺方丈除了打坐、习武和处理日常寺务之外,也还不停地看书、学习。大师便对他讲,学习本身并不重要,而是要当做一种修行,用来历练我们的心。小和尚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觉得很新鲜,读书居然也是一种修行!后来,延藏慢慢发现师父还有一个习惯,特别爱逛书店。每次到外地活动,闲下来的时候首先要到书店去。延藏照猫画虎地学会了修行的第一件事情:逛书店。
延藏每日在师父身边,端茶倒水扫地……时间长了开始闹情绪:我来少林寺是要学禅的,可一天到晚却是干这些事情?真没意思。
方丈看出他的心思,说了六个字:打扫进退应对。
大师娓娓道来:扫地呀不仅仅是在扫地,而是在扫你我的心地,这是对应佛教的戒学;通过扫地打水慢慢懂规矩,可以知进知退,这对应佛教的定学;应对就是对答,能够在交流中产生智慧,这是佛教的慧学。因此,些须小事情决不可小觑。
延藏恍然大悟,一来少林便看到很多法师的禅房中挂着“戒定慧”三个字,猜想一定是有了高修为才可以接触到的。这回听师父一讲,原来这么高深的道理竟存在于这样简单的事情中,真是一叶一菩提!他觉得自己仿佛一下子开悟了,从此便非常认真地从事这些细小的事情,一干便是好几年。延藏深深喜欢上了这种清静的生活,能够天天在师父鞍前马后,真不知是哪世修来的福分。他甚至想一生就这样跟在师父身边。
不久后,师父的一个决定打破了他这种安逸的生活——送他去闽南佛学院读书。延藏起初不想去,后来师父说,你老跟在我一个人身边是远远不够的,还是应该多参访一些名山古刹,多接触一些高僧大德,这样才会提高自己的修为。延藏含泪离开了大师,南下了。他学习非常认真,也很注意和法师们交流。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在闽南佛学院不到一年,让人钦佩的院长妙湛大师便圆寂了,伴随着妙湛大师的圆寂,延藏带着妙湛大师“勿忘世上苦人多”的临终教诲,怅然之间返回师父身边。
延藏觉得这次南行让自己的心沉寂了很多。他依然呆在师父身边,可是,他对师父的理解和体悟却在不觉中加深了许多。
少林寺寺大名显,很多人都想来拜会永信大师。可是大师不可能会见那么多信众,有些游客来了见不到大师,难免生出些怨气,这时候,他总是淡淡地说,随缘吧,至少是我做得确实不够嘛。这让延藏看到了大师的宽容。

释延参大师为什么出家?

8. 延参法师幽默风趣善为人指点迷津,他的佛学造诣有多高?

其实他的佛学造诣还是很高的。延参是个很有趣的人。 他比其他魔法师更加平易近人,这也是他的长处之一。 事实上,延参也有很多优点,比如,他还能写出好的书法,他的书法作品受到了大家的好评,他的作品有字体,充满了质朴的美,比释永信干净。半路出家不是一个普通人,在出家之前他是一个记者,也是一个受过一半教育的人。

 随着他幽默的人生观逐渐流行,法师们不再追随其他网络名人,而是开始利用自己的名声为公众做一些积极的事情。 例如公益活动,支持希望工程等。在社会上行走,书法大师自然是个好手,仔细观察他的书法是很有特色的,他喜欢看书法所见所闻来表达,并结合自己对人生真谛的理解。 他也被认为是一位将佛教与艺术相结合的大师。 在开头的视图中划分的字显得一般,而且很滑稽,松散之间没有字体的美感。

 但是精美的文章下来才知道,这是一个有基础的技术词汇。专家们的话是,每一个字体都是一种见证,充满了非凡的质朴之美,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可以看出,大师的作品就是功夫。 说到延参,我们不禁要提到石永新,他也是一位大师,但是两个人物过着不同的生活,这在书法上更能体现出来。

石永新的书法氛围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写得很好,完全达到了一流的专家水平。 然而,与延参的书法相比,许多人更喜欢延参的书法,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僧侣,他的字明显比释永信的字更加透明。 读了巫师的话就会感到一种童心未泯的感觉,再加上一种单纯而笨拙的美,欣赏起来很舒服。